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孟子集注(朱熹) >

第22节

孟子集注(朱熹)-第22节

小说: 孟子集注(朱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与, 
平声。此因孔子事而反复辩论也。事道者,以行道为事也。事 
道奚猎较也,万章问也。先簿正祭器,未详 。徐氏曰:“先以 
簿书正其祭器,使有定数,不以四方难继之物实之。夫器有常 
数、实有常品,则其本正矣,彼猎较者,将久而自废矣 。”未 
知是否也。兆,犹卜之兆,盖事之端也。孔子所以不去者,亦 
欲小试行道之端,以示于人,使知吾道之果可行也。若其端既 
可行,而人不能遂行之,然后不得已而必去之。盖其去虽不轻, 
而亦未尝不决,是以未尝终三年留于一国也。孔子有见行可之 
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也。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 
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见行可, 
见其道之可行也。际可,接遇以礼也。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 
季恒子,鲁卿季孙斯也。卫灵公,卫侯元也。孝公,春秋史记 
皆无之,疑出公辄也。因孔子仕鲁,而言其仕有此三者。故于 
鲁则兆足以行矣而不行然后去,而于卫之事,则又受其交际问 
馈而不却之一验也。尹氏曰“不闻孟子之义,则自好者为于陵 
仲子而已。圣贤辞受进退,惟义所在 。”愚按:此章文义多不 
可晓,不必强为之说。〔一〕“殷”原作“商”,据清仿宋大字 

…  28…

孟子集注                                                              ·126· 

本改。 
      孟子曰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 
而有时乎为养。为、养,并去声,下同。仕本为行道,而亦有 
家贫亲老,或道与时违,而但为禄仕者,如娶妻本为继嗣,而 
亦有为不能亲操井臼,而欲资其馈养者。为贫者,辞尊居卑, 
辞富居贫。贫富,谓禄之厚薄。盖仕不为道,已非出处之正, 
故其所处但当如此。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 
柝。恶,平声。柝,音托。柝,行夜所击木也。盖为贫者虽不 
主于行道,而亦不可以苟禄。故惟抱关击柝之吏,位卑禄薄, 
其职易称,为所宜居也。李氏曰 :“道不行矣,为贫而仕者, 
此其律令也。若不能然,则是贪位慕禄而已矣 。”孔子尝为委 
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 
而已矣’。委,乌伪反。会,工外反。当,丁浪反。乘,去声。 
茁,阻刮反。长,上声。此孔子之为贫而仕者也。委吏,主委 
积之吏也。乘田,主苑囿刍牧之吏也。茁,肥貌。言以孔子大 
圣,而尝为贱官不以为辱者,所谓为贫而仕,官卑禄薄,而职 
易称也。位卑而言高,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 
也”朝,音潮。以出位为罪,则无行道之责;以废道为耻,则 
非窃禄之官,此为贫者之所以必辞尊富而宁处贫贱也。尹氏曰: 
 “言为贫者不可以居尊,居尊者必欲以行道。” 
      万章曰 :“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 
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 
托,寄也,谓不仕而食其禄也。古者诸侯出奔他国,食其廪饩, 
谓之寄公。士无爵士,不得比诸侯。不仕而食禄,则非礼也。 
万章曰 :“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受之何 
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周,救也。视其空乏, 
则周恤之,无常数,君待民之礼也。曰 :“周之则受,赐之则 

…  29…

孟子集注                                                              ·127· 

不受,何也?”曰 :“不敢也。”曰:“敢问其不敢何也?” 
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 
以为不恭也。”赐,谓予之禄,有常数,君所以待臣之礼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 
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 
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急。’ 
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亟,去声,下同。摽,音杓。使,去声 。亟,数也。鼎肉, 
熟肉也。卒,末也。摽,麾也。数以君命来馈,当拜受之,非 
养贤之礼,故不悦。而于其末后复来馈时,麾使者出拜而辞之。 
犬马畜急,言不以人礼待己也。台,贱官,主使令者。盖缪公 
愧悟,自此不复令台来致馈也。举,用也。能养者未必能用也, 
况又不能养乎?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 。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 
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 
君子之道也。初以君命来馈,则当拜受。其后有司各以其职继 
续所无,不以君命来馈,不使贤者有亟拜之劳也。仆仆,烦猥 
貌。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 
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 :“王公之尊 
贤者也 。”女下字,去声。能养能举,悦贤之至也,惟尧舜为 
能尽之,而后世之所当法也。 
      万章曰 :“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 
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 
敢见于诸侯,礼也 。”质,与贽同。传,通也。质者,士执雉, 
庶人执鹜,相见以自通者也。国内莫非君臣,但未仕者与执贽 
在位之臣不同,故不敢见也。万章曰 :“庶人,召之役,则往 
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 :“往役,义 

…  30…

孟子集注                                                              ·128· 

也;往见,不义也。往役者,庶人之职;不往见者,士之礼。 
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 
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为并去声。缪公亟见于子思,曰: 
  ‘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 
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 
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 
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 
况可召与?亟、乘,皆去声。召与之与,平声。孟子引子思之 
言而释之,以明不可召之意。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 
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 
非其招不往也 。”丧,息浪反。说见前篇。曰:“敢问招虞人 
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皮冠, 
田猎之冠也。事见春秋传。然则皮冠者,虞人之所有事也,故 
以是招之。庶人,未仕之臣。通帛曰旃。士,谓已仕者。交龙 
为旗,析羽而注于旗干之首曰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 
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 
招贤人乎?欲见而召之,是不贤人之招也。以士之招招庶人, 
则不敢往;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则不可往矣。欲见贤人而不 
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 
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 :‘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 
子所履,小人所视 。’”夫,音扶。底,诗作砥,之履反 。诗 
小雅大东之篇。底,与砥同,砺石也。言其平也。矢,言其直 
也 。视,视以为法也。引此以证上文能由是路之义万章曰: 
 “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 
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与,平声。孔子方仕而任职, 
君以其官名召之,故不俟驾而行。徐氏曰 :“孔子、孟子,易 

…  31…

孟子集注                                                              ·129· 

地则皆然 。”此章言不见诸侯之义,最为详悉,更合陈代、公 
孙丑所问者而观之,其说乃尽。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 
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言己 
之善盖于一乡,然后能尽友一乡之善士。推而至于一国天下皆 
然,随其高下以为广狭也。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 
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 
尚友也。”尚,上同。言进而上也。颂,诵通。论其世,论其 
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以不知其为人之实,是 
以又考其行也。夫能友天下之善士,其所友众矣,犹以为未足, 
又进而取于古人。是能进其取友之道,而非止为一世之士矣。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 :“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 
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 ,有异姓之卿 。”王曰: 
 “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 
易位 。”大过,谓足以亡其国者。易位,易君之位,更立亲戚 
之贤者。盖与君有亲亲之恩,无可去之义。以宗庙为重,不忍 
坐视其亡,故不得已而至于此也。王勃然变乎色。勃然,变色 
貌。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孟子言也。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 
听,则去 。”君臣义合,不合则去。此章言大臣之义,亲疏不 
同,守经行权,各有其分。贵戚之卿,小过非不谏也,但必大 
过而不听,乃可易位。异姓之卿,大过非不谏也,虽小过而不 
听,已可去矣。然三仁贵戚,不能行之于约;而霍光异姓,乃 
能行之于昌邑。此又委任权力之不同,不可以执一论也。 

…  32…

孟子集注                                                             ·130· 

               孟子集注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凡二十章。 
      告子曰 :“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 
犹以杞柳为桮桊 。”桮,音杯。桊,丘圆反。性者,人生所? 
之天理也。杞柳,柜柳。桮桊,屈木所为,若卮匜之属。告子 
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子 
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 
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戕,音墙。与,平声。 
夫,音扶。言如此,则天下之人皆以仁义为害性而不肯为,是 
因子之言而为仁义之祸也。 
      告子曰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 
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湍,他 
端反。湍,波流潆回之貌也。告子因前说而小变之,近于扬子 
善恶混之说。孟子曰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 
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言水诚 
不分东西矣,然岂不分上下乎?性即天理,未有不善者也。今 
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 
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夫, 
音扶。搏,补各反。搏,击也。跃,跳也。颡,额也。水之过 
额在山,皆不就下也。然其本性未尝不就下,但为博激所使而 
逆其性耳。此章言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本无恶,故反之 
而后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  33…

孟子集注                                                              ·131· 

      告子曰 :“生之谓性。”生,指人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 
言。告子论性,前后四章,语虽不同,然其大指不外乎此,与 
近世佛氏所谓作用是性者略相似。孟子曰 :“生之谓性也,犹 
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 
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 :“然。”与,平声。下同。白 
之谓白,犹言凡物之白者,同谓之白,更无差别也。白羽以下, 
孟子再问而告子曰然,则是谓凡有生者同是一性矣 。“然则犬 
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子又言若果如此, 
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动,其性皆无以异矣,于是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