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作者:刘顺仁 >

第12节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作者:刘顺仁-第12节

小说: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作者:刘顺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盈余完全没有增长,若能稳定地保持现状,每年固定发放定额现金股利,也可称为拥有好的盈余品质。盈余可测性高的公司,投资人容易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可以用合理价格进行投资,不易产生投资亏损。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享有的(Price is what you pay;value is what you get。)。”许多投资人投资优秀的公司,依然受伤惨重,原因是付出太高的价格,盈余可测性高的公司能大幅降低这种风险。
  通常在较成熟产业(例如塑化、半导体)中的企业,无法每年保持盈余持续增长,而会出现景气循环的现象。若企业能在景气循环的过程中,依然保持可预测的盈余(例如赚两年亏一年),这种情形也算是具有可预测性。相对地,有些体质较差的企业,会在景气谷底被淘汰,就不具有盈余可预测性。
  盈余的稳定性
  笔记本电脑与液晶电视最主要的零件是液晶面板,而台湾上市公司友达是全世界液晶面板第二大的供应商。2004年10月27日友达第三季的法人说明会中,董事长李焜耀先生公开向投资人道歉,因为在友达第二季的法人说明会里,他还自信地保证当年预估获利至少为每股9元新台币。然而第三季供过于求,液晶面板价格下跌了三成,导致友达第三季只能损益两平(获利新台币400万左右),第四季可能亏损超过新台币10亿元(实际亏损22。3亿元)。友达股价也由2004年4月19日的最高点新台币73。55元,跌到11月2日的33元。像这样的情形,最能说明液晶面板公司盈余高度的不稳定。
  ……
  再以另一家台湾上市公司广达电脑为例,它是全球笔记本电脑第一代工大厂,1999年刚上市时,广达的营收为新台币753。1亿元,税后净利为92。5亿元(净利率12。2%)。2003年,广达的营收为2,922。9亿元,获利为132。5亿元(净利率4。53%)。
  由于广达的客户分散,在微利时代仍能维持获利增长。比广达更早上市、曾风光一时的另一家台湾笔记本电脑厂商英业达,除了遭遇与广达相同的净利率快速下滑外,由于英业达的营收来源过分集中于康柏(paq,2001年与惠普合并),曾在2001年康柏销售不佳的情况下,一度出现营收大幅下滑的窘境(2001年营收净额与2000年相较,下跌了33。6%)。英业达的盈余较不稳定,所以盈余品质比起广达要差。
有些企业因策略定位较佳或经营能力出众,较能抵挡产业景气循环,也较能抵挡外在突然变故对公司盈余的影响。例如第五章曾提及9·11恐怖袭击对航空业的影响,若以盈余稳定性的角度来看,西南航空的应变能力远比美国航空要好得多,因此西南航空拥有优于美国航空的盈余品质。
  盈余转变成现金的可能性
  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的最主要方式——利润表——是建立在应计基础之上,而应计基础的特色是着重经济事件是否发生,不着重现金是否收到或是支出。在信用交易中,只要企业认为应收账款可以回收,就可在尚未收到现金时,将这一笔交易认列为当期收入,并增加当期盈余。当然,企业最后还是必须回收现金。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虽然虚增了当期盈余,未来终究还是必须承认坏账损失。有些企业过分着重于冲刺业绩、拼账面获利,容易造成信用管理松散、盈余空洞化而没有现金意义的危险状况。因此,企业盈余转换成现金的可能性越高,则它的盈余品质也越高。
有关盈余与现金的关系,在第六章已利用沃尔玛与戴尔的例子来说明。它们平均每1块钱的盈余,可转变成1。3至1。5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种优质的管理能力,就是造就高度盈余品质的重要因素。
  盈余品质与人为操纵
在第二章,我们了解会计数字的结构可分成经济实质、衡量误差、人为操纵三个部分。就盈余品质而言,人为操纵造成的杀伤力最大。但是,我们是否可以用最严格的会计规则来避免经理人操纵数字呢?例如,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可规定应收账款必须固定提列10%为坏账费用,超过6个月没卖出的存货必须提列50%的存货跌价损失。如此一来,经理人操纵盈余的空间就大大减少。然而,假设你是沃尔玛、戴尔或IBM的供应商,你被这些国际级企业倒账的几率几乎是零,因此提列10%的坏账费用还嫌太多;反过来说,若企业的母公司塞货给海外子公司,以虚增营收的做账方式处理,对于这种授信浮滥的关系人,应收账款提列10%的坏账费用又嫌太少。对电子产业而言,半年未出售的产品可能变得完全没价值,因此50%的存货跌价损失仍嫌太少;相对之下,又有部分商品的价值十分耐久(例如路易威登的皮包及皮件),几乎没有存货跌价的问题,因此50%的存货跌价损失又嫌太多。
  简单地说,机械性地要求一体适用的会计方法或会计估计,会使经理人丧失向投资人沟通企业活动真实状况的空间。因此,人为操纵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沟通的“必要之恶”。近年来,企业操纵会计数字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广为人知的安然、世界通信之外,本章将再提供一些足以令人警惕的例子。连绩优生也作弊,最教投资人震惊!
  绩优生的堕落:房利美不再卓越
  2004年12月,美国证券管理会正式要求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调整2001年以来的获利数字。证管会指控房利美在2001年到2004年之间,对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处理,违反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如果该项指控成立,房利美必须承认的损失高达90亿美元,而且会被金融监理单位列于“资本严重不足”的黑名单上。房利美一直是美国金融界的绩优公司,总资产金额高居全美上市公司的第二名,是全美最大的房屋贷款来源,也跻身在全球超大型金融服务公司之列。房利美的股票(FNM)在纽约和其他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标准普尔500的成分股,可见房利美在资本市场的指标性和重要性。
  2001年,柯林斯从全美1435家公司里,挑选出11家“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由于房利美在1984年至1995年间卓越的股价表现,它被选为金融储贷业的绩效代表。1984年至1999年之间,房利美的首席执行官麦斯威尔(David Maxwell)为公司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他利用新发展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大幅降低利率变化对公司带来的损失,使得房利美的经营蒸蒸日上。从1999年开始,房利美由雷内斯(Franklin D。 Raines)接任首席执行官。雷内斯出身于劳动阶级家庭,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律系,于1996年至1998年期间,担任过克林顿总统的财政主任及内阁成员。在雷内斯的领导下,房利美持续保持16年来盈余增长的纪录,致力于产品的多样化,并稳住金融科技发展的领导地位。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是,连这种绩优公司都会出现财报丑闻。
  以目前调查所得的证据来看,房利美高阶主管利用递延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资损失,捍卫每年巨额的绩效奖金。美国证管会发现房利美违反会计规定后,2004年12月21日,首席执行官雷内斯与首席财务官霍华德(Timothy Howard)被迫辞职下台。由此案例可以看出,企业领导者的一念之私,可以在短期内摧毁一家绩优公司的盈余品质。
  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七号
  金融工具列报比较与分析
  从上述房利美的例子,可以看出衍生性金融商品给盈余品质带来的杀伤力。中国大陆有关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相关作业,现规范于《第三十七号公报——金融工具列报比较与分析》之下。由于第三十七号公报的相关规定十分复杂,连大型金融企业都曾私下表示,短期之内实在无法充分消化,何况是一般的经理人或投资人。有关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会计表达问题较为复杂,已经超出本书讨论的范围,但是经理人对衍生性金融商品应抱持两个基本态度:
  1。 别想靠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创造财务绩效。世界第二工业电脑大厂台湾研华科技,于2003年上半年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过度放空欧元选择权,导致汇兑损失金额高达新台币7。3亿元,和研华股本34。13亿元相比较,损失约达股本额的21。4%,2003年的税后净利也下跌至新台币10。72亿元,较2002年的实绩衰退13。1%。事件发生后,研华除了股价跌到近年最低点,总经理也因此异动。在2003年的法人说明会中,研华董事长刘克振先生表示,这是研华成立20年来首次发生的重大亏损,并郑重宣布日后不再参与任何选择权操作,且规避风险的手段上仅限制于远期外汇的买卖。事件落幕后,研华除了延揽新的经理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外,在经营方向及策略方面,也回归到专注本业与经营全球品牌。2004年后,研华的营收及获利恢复增长,股价也恢复正常,2004年至2006年第三季间,研华的市值从新台币286。15亿元稳定增加至464。61亿元。
  再看另一个例子,2004年底,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中国航油(系国有中国航空油料集团的子公司),因看空油价而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蒙受5。5亿美元损失,几乎等同公司市值,该公司股票因此遭停止交易,公司方面并申请债务重组。经过一年的拯救工作,中国航油终于在2005年底公布新注资方案,并且与债权人达成了债务重组协议。
  2。 不要盲从于金融机构的营销手法。企业如果没有彻底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性质,就涉入大额的交易,即使初衷往往是为了避险,但结果却是“越避越险”。部分金融机构之所以推销衍生性金融商品,主要动机是增加自己的手续费收入,未必能就企业的立场及经营特色,思考衍生性金融商品对该企业的潜在风险。企业必须对此建立独立思考的专业能力。
  ……
  Sunbeam的转机?
  1996年,邓拉普(Albert Dunlap)受聘为Sunbeam(全球著名小家电公司)的总裁,2个月后他宣布大规模的组织重整,并承认了高达3。4亿美元的“重整损失”(restructure charge)。1997年,在宣布重整的14个月后,Sunbeam骄傲地宣称改造成功,具体成果包括31%的营收增长、每股收益由1996的0。1美元变成1997年的1。41美元。因为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Sunbeam股价一路走高,1996年的股价为19美元,到了1998年3月则高达52美元。但是,随后一连串的获利衰退事件与重整的做账疑虑,重创Sunbeam股价,1998年第二季股价由52美元暴跌至10美元。Sunbeam被财务分析师认为有做账嫌疑的项目包括:
  1。 销售已经冲销(write…off)的存货:1996年Sunbeam重整时,承认存货丧失销售价值的部分高达9000万美元,但是这些存货其实仍可销售,且于隔年靠出售这些账面价值为零的存货,创造了4500万美元的销售利润。
  2。 由于1996年提列过量的保修费用,1997年的保修费用得以大量降低,使获利大幅增加了约1900万美元。
  3。 降低固定资产的折旧:1996年将大量固定资产(约9200万美元)的账面价值降至零,因此于1998年无须再提折旧费用(约600万美元)。
  4。 将营销费用资本化:一般公认会计准则要求将营销费用当成当期费用,但Sunbeam将之列为资产,分年提列折旧,所以当年的营销费用得以减少1500万美元。Sunbeam并且减少坏账准备的金额,尽管1997年销售增加19%,但坏账费用的提列却少了1500万美元。
  5。 利用存货增加递延费用:1997年,Sunbeam的存货增加40%,达到9300万美元。过量的存货,有助于将固定费用递延到未来期间,利润因此增加了约1000万美元。关于这种做账方法的原理,将在稍后进一步讨论。
  根据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隆》(Barron’s)的估计,1997年Sunbeam的获利,几乎全是通过各种会计调整做账产生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在前期进行大规模的组织重整或资产减损认列者,未来都可能有盈余品质问题。因为部分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提早认列,使得未来的经营绩效有虚增之嫌。
  2002年,世界通信也利用类似Sunbeam的做账手法,虚增公司获利,成为企业史上扭曲财报数字金额最大的个案。世界通信所扭曲的主要项目包括:
  1。 将当期39亿美元的电信维修费用,归类为资本设备支出,以便在未来40年间分摊提列巨额的折旧费用,虚增当期净利。
  2。 大幅降低公司先前提列的各项坏账准备、法律诉讼准备等项目,且不当地以相关费用的减少与收入的增加,虚增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