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金刚经译文 >

第12节

金刚经译文-第12节

小说: 金刚经译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完全贊成熱情,做任何你在做的事,但是要完全投入,忘掉自我,使你自己完全融解而進人它,那個融解會變成拯救。
第六個問睿
  今天早上,在你演講之後坐在你講臺的旁邊,我覺得好象我就坐在你的腳邊,而你在分享一個很美的故事——關於瀑布、樹木、和快樂等等。你在微笑,大夥兒都覺得很高興,但是在你離開之前的幾分鐘,我們卻有一種被用一根很大的棒子重重地往頭一敲而被擊昏的感覺,奧修,你到底對我們做了什麼?你是在告訴我們一些很美的故事,或是在敲我們的頭,或是什麼?
  沙馬塔,那些故事只是為那個敲擊在作準備,我兩者都做。首先我必須對你們講故事,關於樹木、山、和雲的很美的故事,關於彼岸的很美的故事,關於佛性和菩薩道很美的故事,然後當我看到說現在你已經迷失在故事裏,我就可以敲你,而你不會生氣,這個時候我就敲你。故事只是在準備那個背景,但是基本的工作是要敲你的頭,我必須將你摧毀。
  很自然地,這項工作需要我先說服你。首先我必須引誘你來靠近我,越來越靠近,越來越靠近,唯有到那個時候,那個槌子才能夠降臨到你身上,否則你會逃開。那些故事不讓你逃開,它們使你們跟我接近。那些很美的故事的功能就好象你我之間的黏膠,當我看到正當的時機來臨,我就敲下去,當我敲的時候,我會用力地敲。
第七個問睿
  你想要我們都變成菩薩,那意味著一個人必須下決心去幫助別人到達彼岸,然而我覺得無法下定那個決心。有時候我覺得我對別人有愛,有時候我只是忙著我自己的事。所以,我是否還要等待,或者那個決定並非就象一個陳述,而是象水果一樣,是自己成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佛陀要成為一個佛,而不是成為一個菩薩?
  首先,這三件事必須被瞭解。第一,人類頭腦的一般狀態是,當你執著於這個世界,執著於這一岸,那麼彼岸似乎是虛構的,你無法信任彼岸。你過份執著於此岸,所以唯一的問睿陟度绾螏椭惴艞夁@個執著。
  山德哈,如果你現在開始去想成為一個菩薩,這對你並不會有所幫助,不但不會有所幫助,反而會有危險,這只是想要執著於此岸的一個策略。你尚未脫離此岸,這將會成為一個再度執著於這個世界的新方式,這是很狡猾的,現在它將會以宗教、慈悲、對人們的愛、和服務的名義來做。如此一來,它會冠上一個偉大的觀念——“我要在這裏幫助別人,所以我不要到彼岸去。”其實你並不想去彼岸,你並不知道有彼岸存在,你甚至不相信有彼岸存在,這樣的話,你是掉進一個非常微妙的陷阱。
  這是一般頭腦的第一個階段:它執著於世界,它繼續找尋更多更多新的理由來執著,要不執著很困難。第二個階段是菩薩的階段,菩薩已經達到不執著的狀態,而準備要飛向彼岸,他在這個世界已經洠в腥魏胃恕T诘谝浑A段很難不執著,在第二階段很難執著。
  這部“金剛經”是為第二階段的人寫的,而不是為第一階段的人。首先你必須不執著,你必須摧毀你在這個世界所有的根。唯有當你摧毀了你所有的根,你才能夠幫助別人,否則你無法給予任何幫助。你洠в惺颤N枺骺梢苑窒怼D憧梢岳^續相信說“我愛人們”,但是你還洠в袗郏氵想要人們來愛你,你還是一個乞丐,你還洠в羞_到一種能夠毫無理由地分享你的愛的狀態,你還洠в心軌蜻_到只是為了純粹的喜悅而分享的狀態。
  首先,你要先達到第二階段。首先,你要先讓你自己成為全然的無我,摧毀你在這個世界所有的根,不要佔有,唯有如此,佛陀所說的才會跟你有關,然後那個問睿龝穑紫饶莻問睿且绾尾粓讨会崮莻問睿且绾味鄨讨恍
  佛陀說,當你已經洠в懈屈N這裏需要你,因為你有枺骺梢苑窒恚阌需嵤梢苑窒恚屈N在你離開之前,你要分享,盡可能停留在這裏久一點,這是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一個佛,他已經到達了彼岸。
  現在你問說:為什麼佛陀要成為一個佛,而不成為一個菩薩?第三階段更困難。已經處於彼岸,但是還停留在此岸,這是最困難的一件事。已經處於彼岸,但還是繼續幫助人們,這是最困難的一件事。所以,這是三種困難:第一,不執著於此岸,第二,當那個不執著已經發生,還要停留在此岸,第三,當你無法停留在此岸。。。。。。因為有一個片刻會來臨,到時候它會變得不可能。
  每一個菩薩都必須變成一個佛,你不能夠執著於此岸,那是不合法的。有一個片刻會來臨,到時候你就必須離開。再多逗留一些是可能的,最多一世,不可能比那個更多,之後你就必須離開。你可以再停留一世,因為所有的根都已經被摧毀了,但是你還有身體,所以你可以停在身體裏,最多你可以再逗留一世,之後你就必須離開。
  再來是第三階段——佛的階段。佛是一個已經離開了,但還繼續在幫助人們的人。但是要記住,唯有當你曾經是一個菩薩,你才能夠在第三階段幫助人們,否則是不行的。
  有兩個字必須加以瞭解,其中一個是“阿哈特”,另外一個是“菩薩”。阿哈特是一個……它是同樣的狀態——世界被摧毀了,他對世界已經不再執著,自我已經消失了,但是他立刻跑到彼岸去,這樣的人被稱為“阿哈特”,他是不管別人的,當他準備好,他就走到彼岸去。
  阿哈特無法從彼岸來幫助人們,因為他不知道要如何幫助,他從來洠в斜挥柧毴椭鷦e人。菩薩也是跟阿哈特處於同樣的狀態,他已經知道了,他已經看到了,他已經變成了真理,但是他停留在此岸長一點,繼續以任何他所能夠的方式來幫助人們,他學會了幫助別人的方法。
  如果你曾經是一個菩薩,然後你到了彼岸去。。。。。。到了彼岸,阿哈特也會變成一個佛,而菩薩也會變成一個佛——彼岸是屬於佛性的岸——但是那個曾經在此岸是一個菩薩的人也能夠從彼岸來幫助人們,他會找出一些方法和辦法。多少世紀以來,佛陀一直都有在幫助。
  即使在現在,如果你對佛陀敞開,那個幫助也會來到你身上。即使在現在,如果你很熱情地愛上佛陀,那個幫助也會來到你身上,他仍然從彼岸在呼喚著,但是那個來自彼岸的呼喚離得很遠,你必須很專心地聽,比你在聽我講的時候更專心,因為那個聲音來自彼岸。
  我遲早會走,如果你們懂得如何專心聽我講,你們之中有很多人也能夠聽到我來自彼岸的訊息。
  佛性是最終的意識狀態,如果你有經歷過菩薩的階段,你將能夠一直保持對世界有幫助。你將永遠都是到達神的一個門。如果你洠в薪洑v過菩薩的階段,你將會消失而進入那無限的,但是將不會有人受到你的幫助。
最後一個問睿
  每當你談論到關於成就一個人的佛性,你就說它是立即的,就好象閃電一樣,而不是一個過程,但是我所能夠看到的發生在我身上的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漸漸變滿足,較不被自我所掌握。
  能否請你澄清那個過程和發生在你身上的“突然閃現”之間的不同?過份滿足於那個緩慢的過程是不是有任何危險?
  不,笛普塔,洠в形kU,成道一直都象閃電,它就在一刹那之間,它是一個突然的爆發。它不能夠漸漸地來,因為它無法被分割,你無法一點一滴地去達成它。
  那麼,發生在笛普塔的情況是怎麼樣?她覺得她漸漸變滿足了,這不是成道,這是成道發生的基礎。那個基礎可以漸漸被準備,事實上,它必須漸漸被準備,你無法像閃電一樣在一瞬間就準備好那個基礎,有時候它需要花上好幾世的時間來準備那個基礎。
   佛性的準備是漸進的,但是佛性真正的發生是在你裏面一個突然的爆發,所以不要害怕,你的情況是好的,你走在正確的途徑上,變得越來越滿足。
  到了你完全滿足的那一天,佛性就會閃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金剛經
第五章成道的滋味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金剛經今譯文:
  第六品(後半段)
  為什麼?因為,須菩提,在這些菩薩裏面
  一、洠в凶晕业闹X發生
  二、洠в写嬖诘闹X
  三、洠в徐‘魂的知覺
  四、洠в腥说闹X
    也洠в
  五、達摩(道、或法)的知覺
  六、洠в羞_摩的知覺,或
  七、知覺,或
  八、非知覺在他們裏面發生
  為什麼?須菩提,如果這些菩薩有達摩或洠в羞_摩的知覺,他們一定會藉此來抓住一個自我、一個存在、一個臁辍⒒蛞粋人。為什麼?因為一個菩薩不應該抓住達摩或洠в羞_摩,所以,如來所教導的這些話具有一個耄Р氐囊饬x“那些知道我所說的達摩的人必須就象在對一條船,所有的達摩都應該被拋棄,所有的洠в羞_摩更應該被拋棄。”
  第七品
  神拢闹鲉枺骸澳阏J為如何?須菩提,有洠в腥魏芜_摩使如來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正確的、完美的成道’?或者如來有顯示任何達摩嗎?”須菩提回答說:“洠в校臀也t解神拢闹魉f的是洠в校瑸槭颤N?這個如來完全知道或是他所顯示出來的達摩是不能夠被抓住,也不能夠被談論的,它既不是一個達摩,也不是一個洠в羞_摩,為什麼?因為一個‘絕對’提升了神拢娜恕!
對照之金剛經古譯文:
  第六品(後半段)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眩蚁嗳讼啾娚鄩壅呦唷o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七品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拢=砸詿o為法。而有差別。
  重述上一段經文:
  須菩提問說:“在未來、在最後的時間、在最後的時代、在最後的五百年、在好學說瓦解的時候,如果這些經文被教導,會有任何人瞭解它們的真理嗎?”神拢闹骰卮穑骸安灰@樣說!須菩提。是的,即使到那個時候,當這些經文被教導,也會有人瞭解它們的真理,因為,須菩提,即使在這個時候也會有菩薩,而須菩提,這些菩薩並不會只榮耀一個佛,也不會只是在一個佛的影響之下種下他們的美德之根。所不同的,須菩提,當這些經文被教導的時候,那些菩薩將會找到平靜信心的一個念頭,將會好象被千千萬萬個佛所榮耀一樣,將會好象在千千萬萬個佛的影響之下種下他們的美德之根一樣。須菩提,如來透過他那佛的認知可以知道他們,須菩提,如來用他的佛眼可以看穿他們,須菩提,如來可以完全知道他們。(注:如來意味著“一個跟先前諸佛同樣來去自如的人,換句話說,他跟先前諸佛教導同樣的真理,並遵循同樣的途徑去到相同的目標。”馬哈亞那學院喜用下列解釋:“一個已經完全達成‘如是’的人,換句話說,他已經跟‘絕對’合而為一,所以他既不來自任何地方,也不去到任何地方上”)
  有幾件事必須加以瞭解,然後將會很容易進人今天的經文。首先我們來談好的學說或達摩(道,或法)。如果一個學說不是一個學說,佛陀就稱那個學說是好的;如果它是一個學說,那麼它就不是一個好的學說。如果一個哲學不是一個哲學,佛陀就稱那個哲學是好的,如果它是一個哲學,那麼它就不是好的哲學。
  一個學說是一個固定下來的現象,宇宙一直都在變動之中,洠в幸粋學說能夠包含它,洠в幸粋學說對它來講是允當的,洠в幸粋學說能夠對存在公正,所有的學說都短缺。
  所以佛陀說:“我的學說並不是一個學說,而是一個洞見,我並洠в薪o你們任何定下來的規則,我並洠в薪o你們一個系統。”他說:“我只給你們一個走向真實存在的方法,我只給你們可以把門打開的鑰匙,我並洠в懈嬖V你們說當你們打開門的時候,你們會看到什麼,對它是不能說什麼的。”
  只要想想有一個人一直都住在黑暗的洞穴裏,他對光一無所知,對顏色也一無所知,他從來洠в锌催^月亮或大陽,你怎麼能夠告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