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明]俞大猷+-+剑经 >

第3节

[明]俞大猷+-+剑经-第3节

小说: [明]俞大猷+-+剑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至于此,则身手足应心,全不杆格矣。学至于此,学至于此,全不看见,他是枪是刀,只认定对他手前杀他身而已。若他打来乱时,必须忍,略退回,坐足下中平,待少顷,他来即用磕手法进自胜。总是以静待动、以逸待劳,道理微乎微乎!李良钦,每每如此。
  ●大门大侵,入磕小门,不可大侵;入挑大门,大侵入磕,则彼必死无疑矣。小门若大侵入挑,恐彼力大,挑不起,则难救矣。若挑声一响,然后大侵,入打他又何妨?
  ●他棍起,就进步,直当去,不待他打落,低拦亦然。
  ●大剪下起手,要直平不曲。
  ●但凡先一下打他棍,他自然提起,再赶上,直当大僻中,要有顺势。
  ●剃后,待他起,进步直当。
  ●齐打下,让他起,赶上直当如钯步。
  ●小门更勿直凿,只哄他棍起,就过大门,直当剃打。
  ●两人对鸡啄,大进步赶入对棍尾剃;又进起杀,待他起直当去。
  ●他过我小门,我须将前脚入,将前手棍起,占了小门,大开大门,随他变不变,俱剃打下。
  ●曲腰将棍尾略压他,他棍起,就他大门下起,直当去。
  ●打忙时,须要认空处杀。
  ●对手钻去,须在他棍上。
  ●打到中间忙时,须记得收下再起。
  ●我打他接我,须不与他接着,只是埋下,引他打下,我起接,则我为后发先至。
  ●我打不与接着,即转小门,挑起进打,亦是后发先至之理。
  ●打到中间,他打几下,我接起,我勿打下,他决再起,即急再直当去,则他自败也。
  ●我入被他打,觉败,即急跳退,记之记之。
  ●师父初假意杀来,或打来;我或接着或挑着,决不宜贪心就进去伤他,待他动,我再或接或挑,进去伤他。
  ●打认棍,打认棍、剃认棍、剃入认棍、入挑认棍挑,凡举手俱要认他棍,若认人不认棍之说,是彼棍已败开了,只管认人坐去也。
  ●寻枪头,就死求赢。
  ●将棍头,低穿入他棍下,或左边一起一剃,或右边一起一剃,起要有响为度,总是一理。
  ●是脚去手去,剃是脚去手回,顿是脚去手去,剪是脚去手回。
  ●凡直当之后,打下不如进脚坐顿下。打下则自势尽,他反当我顿坐下,则有有余之势。如他再起,则再当之,大小门皆然。
  
  (缺图1副)
  
  ●凡钯与软杀之人,须照我原大,扇赶为气势,容易服人。凡遇硬进步起角入,须不离分寸,如今所制钯谐,入他为稳。
  ●大门轻打他棍一下,他用力来抵,即丁字步,大进打彼自屈矣。
  ●大当大顿坐,小当小坐;他大压,我偷过小坐;他小压,我偷过大顿坐。千步万步,此段尽之。
  ●今以后打步少,只是当死他棍,然后凿他。
  ●千言万语,总是哄他旧力过去,新力未发而乘之。
  ●钯所以终对不得枪刀者,枪刀有哄,钯哄不得人也。
  响而后进,进而后响,分别明白,可以语技矣。
  ●山东河南,各处教师相传杨家枪法,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其最妙是左右二门拿他枪手法,其不妙是撒手杀去,而脚步不进。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1503-1580年)。俞大猷是当时的武学名家,先后从师于棍法大师李良钦、《赵注孙子兵法》的作者赵本学,以及刘邦协、林瑛等人,皆为一时之武术名流。他本人更是集诸位大家之大成,著武学巨作《剑经》,流传后世。

俞大猷早闻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由北云中奉命南征时,曾专程访问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武僧的表演之后,他直言不讳地对方丈小山宗书说:“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于是,小山方丈挑选了两位身强体壮的年轻僧人宗擎与普从,随俞大猷南行,三年苦练,学得真传。此后,两位僧人回到少林寺,将所学技艺传给寺众,所学最深者达百人。

俞大猷所著虽名为《剑经》,讲的却是一切兵器的运用法门,并不专注于一法。我们说,天下拳法虽有许多门派,但是真传的技术却是大同小异的。兵器的用法也是一样,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器制,但是其内在的变化运用,则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戚继光(1528-1587年)在评价《剑经》中所讲的“短兵长用之法”为“千古奇秘”。又说:“不惟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由此看见,明代在少林寺流传的枪棒法主要为以上两支。至于说俞大猷认为少林棍法“真诀皆失”,未必是真实情况。因为以三奇周友的事迹来看,他决不是浪得虚名的人物,他所传递下来的武功棍法决不可能“真诀皆失”,很可能当时俞大猷所见的,是少林寺武僧有意安排的“花活”表演,以娱俞将军的眼目而已。而且,少林寺和尚是很会结交权贵的,此举很可能是小山方丈有意结交俞大猷的手段。因为从以后宗擎赴京专程拜会俞大猷,讨得《剑经》及赠诗;普明赴京向俞大猷汇报“十方禅院”的建造情况,并且说明此次进京是专程请俞大猷为“十方禅院”赐文勒碑,以垂不朽等情况来看,少林寺和尚是很擅长“社交”的。

到了姬际可入少林寺学艺的时候,正是少林寺枪棒法发展达到鼎盛的当口。我们可以推论,姬际可肯定是下了大功夫学习少林枪棒法的(当然也同时学习了少林寺的镇寺拳法心意把)。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姬际可所谓的“化枪为拳”,准确的说,应该是“化少林枪棒法为拳”,也就是将少林枪棒法的运用变化原则,转化成徒手的拳法格斗之中。而“化枪为拳”的原因,也绝不是所谓“吾处乱世,执枪卫身则可,若处平世,刀兵消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的理由这样简单。真正的原因,是由于满清入关后,严禁民间习武与藏有武器,姬际可是不得已而“化枪为拳”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姬际可创立心意六合拳的时间不是明朝末年,而是清朝初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