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

第48节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48节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可能在公司内完成工作
如果工作压力沉重,紧张万分却无法舒解,则工作效率必定不高。日本 女性肌肤白里透红,颇受外国男士注目,有人认为这全赖日本四季分明的气 
候所赐。因为有春夏秋冬的变化,肌肤得以保持弹性。同样的道理,生活步 调必须有紧有松,才能保持活力,使效率达到最高点。
家,正是一个人在忙碌工作之后,缓和身心的最好场所。 不过,要求一离开公司就把工作忘得一干二净,实在有些困难,许多人
习惯回到家里还要谈些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是聊些工作上的成就或趣事,倒 是有助于一家团聚的和乐气氛。如果回到家还要大吐苦水,在精神卫生方面 
并不好。所以,虽然难免把公司的事情、压力带回家,但是还是避免较好。 至于把公事带回家加班,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好。甚至,从长远的 
眼光来看,一个没有适当休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其工作效率必定
不高。所以,即使是写和公司无关的稿,也尽可能在公司内完成。

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无论多大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力而为,分作好几个阶段,逐步完成。 把这种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的方法,称作“因数分解法”。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做这种事,但是在我 们一生中,想要移动一座小山,的确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即使是乍看之下很 
困难的事情,如果把完成的期限延长为半年、一年,同时将事情细分化,每 天完成一点,就算再大的事情还是可以完成的。
1。使用“因数分解法”,将长篇大论去芜存精 如果采用这种要领,不只长达一两年的长期目标,就连平常一小时、半
小时工作或是读书的效率都可以提高。譬如,平常从一些参考书、资料中作 重点摘要时,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一般作者似乎不喜欢以条列式文体写文 
章。原本以条列式文体写文章,简单明了,却往往加上一些“首先”、“然 后”、“接着”之类的连接词,使得文章乍看之下,并不太容易了解。这时, 
就可以用“因数分解法”,分解文章内容。
譬如,文章里面有“首先”的地方,注明为(1);“然后”的部分,注明 为(2);有“最后”的部分,注明为(3)。如此一来,一篇文章被分为三部分,
(1)当然是重点,了解了(1)之后,很快进入(2)的部分,再了解之后,就到(3) 的部分了。
像这样子,把文章或是资料中的不重要部分略去不读,效率可以大幅提 高。无论什么文章或是资料,只有精华的部分才是重要的,其它废话都可以 
不必理会。然而,如果一一把这些精华部分抄在笔记本上,实在很花时间。 因此,采用“因数分解法”,将重点直接记在书本上,效果也非常好。
2。采用系统式思考,可以很快了解全部状况 无论什么事情,如果想要了解得透彻一点,必须先知道这件事在整个事
件占有什么位置?有什么关连?譬如说,研究一件历史事件,如果不着眼于 整体时代,寻求其关联性,就很难掌握其意义及价值。
譬如,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其单纯研究该事件,倒不如从 20 世纪初 帝国主义时代的形成背景着手,较容易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日本大 
化革新,俄国大革命也都是如此。
为了了解一个个案、二件事件,必须全盘考虑其背景及关联性。这道理 不单通用于读历史,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譬如,进行一项工作也要知道这 
个道理。然而,要把每一个单一事项串联成一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譬如 读书,虽然想要融会贯通,但由于书中内容只是白纸黑字死板地印在书上, 
不作整理,很难全盘了解。
为了可以融会贯通整体和个体的连带关系,可采用“系统树”的方式。 将整体的关系做成树状分布,所有的连带关系自然可以一目了然。起初是最 
基本的树干,再由树干分成两个支干,然后每个支干又各分出两个旁支。
不只读书,处理一件工作,一样可以用这种“系统树”的方式。譬如, 拟定一项计划时,先想想什么是非做不可的?接着,需要多少人手?多少器 
材?多少预算?然后,决定如何保有必要的人手,器材?如何和经理交涉, 以获得足够的预算?人手如果不够,是不是要雇兼职人员?如何聘雇??? 
像这样,把每一个环节一一列为工作的“分支”。然后,掌握全盘状况,考 虑在推行计划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能够这样设想,整件工作计 
划自然可以完成。


在贺年卡上公布抱负及目标

所谓人的潜力,往往超越人所能预测的范围。某大学橄榄球队教练在接
受杂志访问时曾说:“在平常练习中,即使你把球员练个半死,他所发挥的, 也不过七成的实力而已。”至于剩下的三成,往往要在紧急的时候,才发挥 得出来。
不只运动,就连读书或是工作,情形也是—样的。虽说全力以赴,但只 要未到最后关头,没有人会用上 100%的气力,最多不过 70%而已。那么,不 要 
100%,只要 80%,不!就连 75%都可以,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再多发挥一点 实力吗?关于这一点,倒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绝无退路的压力 
中,激发自己的潜能。
那就是在贺年卡上公布自己今年的抱负及目标。譬如,“今年我决心向 司法官考试挑战”、“我准备今年把法文读好”等等,将自己的计划昭告众 
亲友。坦白说,这样做需要一点勇气,但却也可以从中得到紧张的快感。而 且,说不定有许多亲友会拍着你的肩膀说:“加油!祝你成功!”无形中更 
加添了许多压力。
古来就以“少说多做”为美德。的确,自己先默默耕耘,等到有结果再 告诉别人,比较不会被人取笑。但相对的,这做法似乎另外有一种意思:“没 
做成的话,只要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就可以了”未免有些懦弱,而且,如果可 以不动声色完成一件事,不就代表自己原本就有完成的实力,那么完成也是 
必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
相反地,如果采用“先说再做”的方式,先放出风声,告诉大家自己的 目标。这样万一不能达成,必然颜面大损。所以,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论有 
什么困难都会克服,以免受人耻笑。而且,别人知道你的目标之后,也许会 提供一些宝贵意见,使你更容易达成目标。
无论工作或是读书,最怕没有必成的决心。如果自己觉得半途而废也没 关系,则实力必然连半分都发挥不出来。因此,利用周围的压力,应该是一 个可许的方法。


在午餐时间拓宽情报网
上班族的午餐,多半是公司同事三五成群一同出外解决的。所以,在公 司密集的商业街上,常会看见一位上司后面跟着一大群部属,仿佛带着一大 
批订单似的杀进餐馆。其实,这也是一种增进公司内部和谐的方式,不能说 是不好。不过,就建立自己人际关系而言,这种方式似乎糟蹋了宝贵的午餐 
时间。饿,并不只是肉体上的反应,精神层面的饥渴同样需要补充。所以, 如果每天接触的都是上司、同事之类的熟面孔,谈的都是一成不变的话题, 
则在精神方面永远都无法获得满足。
和许多不同岗位的朋友接触,常能得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情报及知识, 非常新鲜。如果是一年才见一次面的朋友,聊起来更是起劲。由于话题丰富, 
常常可以引发许多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更能扩展自己的情报 网。
由于彼此都很忙,要找其他时间也很难,所以和朋友聊天还是午餐时间 最适合。因为再忙还是得吃午饭,而且和大学同学碰面也不是什么坏事。如 
果彼此都早一点出来,或是预先定个位子,则足足有一小时可以聊一聊。由 于这种午餐习惯,情报网能够越来越广。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
日本“龙角散”的老板藤井康男,写了一本“90 分钟专心术”。他说“一 天能专心工作的时间大约是 90 分钟”。诸如开会、洽谈生意、写稿、演讲等 
等,能够真正集中精神完全投入的,大约是一两个小时,平均的话差不多是
90 分钟。的确,一般演讲或是电影长度,通常都是订为 90 分钟,显示人的 注意力差不多是这样的限度。
不过,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只能专心 90 分钟,如果有人做事很容易疲 累,自然也会有人能够长久专注工作。而且,工作内容不同,能够集中精神 
的时间也会不同。譬如,如果给小学生一个电视游乐器,他会整天守在电视 机前,发挥平常在学校看不到的注意力,连父母也会大吃一惊。即使是大人,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专注二三个小时都没问题。只要是有意思的,有兴趣 的事情,无论是谁都能够比以往专注得久一点。此外,能不能专心工作,和 
所处环境也有关系。如果不时有电话打忧,或是环境嘈杂,即使想尽办法集 中精神,还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中断工作。
换句话说,人的注意力除了和本身能力有关之外,工作内容、环境也会 有极大影响。所以,人究竟能够专心多久?并不能一概而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无法长期持续注意力。不论娱乐或是工作,人 可以集中精神的时间,总是有一定限度。因此,像藤井康男把自己能够专注 的时间设定为 90 
分钟,的确颇为实际。
如果能找出自己能够专注的限度,应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人无法 永远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勉强把专注时间延长到三四个小时,不会有什么好 
处的。而且,这样一来,身体更疲累,反而影响工作效率。如果能够设定自 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90 分钟就 90 分钟,达成之后就休息,等到休息足够 
后再工作,这样效果反而较好。即使无法持续 90 分钟,只能 20 分钟也没关 系,人的体质原本就不同嘛!此外,有时也可以变换工作内容,以提高注意 
力。数学读累了,可以改读历史;文章写累了,不妨看看书,借由内容的转 换,可以提高注意力。而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人无法永远持续注意力。


心情紧张是下一步行动之前的准备
霍洛维兹是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很容易紧张。照理 说,这么有名的钢琴家,对于舞台表演,应该胸有成竹。然而,一有表演, 
他就会非常紧张,不断发抖。不过,原本一直发抖的他,只要一坐在钢琴前 面,就能弹出令人陶醉的绝妙乐章。这大概是因为霍洛维兹借由紧张,而发 
挥出浑然忘我的集中力吧!
紧张,就另一种解释来说,其实是集中精神。原始时代的人类,一旦被 猛兽追捕,心脏噗通噗通地跳,血液急速循环,然后,使出全力逃命。换句 
话说,心情紧张是下一步行动之前的准备,不这样,可能就没办法使出全力, 搞不好就会被野兽吃掉。所以,心情紧张,是当时人类求生所不可欠缺的要 素。
紧张的效果,不只适用于原始时代,也适用于现代人类生活。想要提高 工作或读书效率,这种紧张感是不可欠缺的,怀抱紧张心情面对工作,能够 
使精神集中,头脑也会变得灵活、清楚。因为,紧张正是精神对所处状况的 正确反应。只要充分了解这件事情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心脏自然会噗通噗 通地跳的。
所以,如果面临大考,却一点也不紧张,仍然像平常一样打混的话,考
试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当然,一味紧张却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是理想的情况。 面对工作或读书,重要的是适度紧张。如果一点都不紧张,那多半因为精神 
一点都不集中的缘故。


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横越南极大陆的日本登山家西堀荣三郎。在他中学时代,采用一种锻炼 精神集中的方法。那就是从二楼的教室跳下来。当然,他不光是跳下来而已, 
而是把握起跳的这一瞬间,思考许多事情。这是训练他能在瞬间集中精神, 思考许多问题的方法。这训练的起因,是由于西堀荣三郎想要逃课,而从二 
楼的教室跳下来。最初,感觉一下子就到地面。然后,反复跳了十几二十几 次之后,感觉起跳到着地的这段时间越来越长,于是,原本以为很短的时间, 
却能够思考很多事情。
这可以说是,借由从二楼跳下来的异常行为,使心情紧张,而发挥平常 意想不到的专注力。这好像被猛兽追赶的原始人,由于心情紧张,发挥平日 
意想不到的力量,变得像超人一样,而头脑也变为超级头脑。日后,西堀荣 三郎还曾因为这样的训练,捡回宝贵的性命。那时,他攀登雪山,没想到脚 
一踏空,人就从斜坡滚了下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