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10月14日 中国昆虫文化 彩万志 >

第1节

10月14日 中国昆虫文化 彩万志-第1节

小说: 10月14日 中国昆虫文化 彩万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15日 14:40

    主讲人简介:彩万志,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教授。1963年生。1993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北京农业大学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昆虫学系主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科学普及委员会主任。

    内容简介: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的像枝条,有的像叶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头尖,有的头圆;有的会唱歌,有的会发光;有的出现在盛夏,有的出现在秋天;有的腰粗壮,有的腰如杆……它们为什么长成这么样?它们为什么能歌唱?它们为什么会发光?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我们的先民们,在长期与昆虫共存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传说。昆虫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昆虫是比人类资格更老的一种生物。人类的历史才300万年,而昆虫却早在3亿4000多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它进入全盛期距今也已经有了7000多万年。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人类生活,则是较晚的事,但也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已发现蝉纹,有的与实物十分相像,是写实的手法;有的则加以变形,形成蝉形的几何图纹。这些蝉纹的作用是装饰,是艺术化的,并没有实用价值。这一时期的蝉形玉器也很多,作为饰物佩戴,甚至作为帝王的殉葬物,可见它是一种有较高身份的艺术品。后来汉代宫中以玉蝉作为冠饰,成为高官显贵的标志。

    从魏晋开始,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逐渐形成虫草一派,专门表现世间万千草虫的优美形象,寄托人们对自然情趣的追寻和对美的探索。至于诗词歌赋中的昆虫题材,不但出现的很早,而且数量极多,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海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另外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领域,如陶瓷、雕塑、漆器、剪纸等艺术中也广泛存在昆虫题材。

    昆虫文化(全文)

    诸位不管是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少,都会接触到不少的昆虫。确实在我们的周围,在自然界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的长得像棍子,像枝条;有的长得像叶片,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头尖,有的呢,头是圆的,头圆;有的是腰比较粗,有的腰非常细,像杆一样。有的昆虫能够发音歌唱,那么有的能够发光。那么为什么昆虫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为什么它们会发光?为什么它们会歌唱?我们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传说,比如这个蝉,就是我们北方常见的黑蚱蝉,它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会唱歌呢?据传说,在远古的时代,有一家三口人,其中,老两口和一个女儿,女儿从外表看长得是非常地漂亮,并且,针线活儿也做得非常好,人也非常善良,好多人来提亲,但是老两口就是不松口,就是不答应。直到有一天有个要饭的小伙子,长得有黑又瘦,来了。老两口就悄悄地跟他说,你愿意不愿意做我们的女婿?那个小伙子当然说愿意了,但是,老两口告诉他个秘密,就说这个女孩长了个尾巴,自然界是有这种现象的。结果,小伙子说行,有尾巴也不要紧,但是老两口告诉他,你不能告诉任何人,你要告诉任何人,那么女儿,可能就死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过了一段时间,小伙子有一次喝醉了,人们就说他,说你长得这么丑,又穷,为什么娶个貌若天仙的女子,是不是有问题?他就告诉大家说,我媳妇长了个尾巴,结果很快消息在周围传开了。他的媳妇,就投河自尽了,投河自尽以后就变成了就是在湖北那边的凤尾鱼。小伙子,一看媳妇死了,他也非常难受,他也投河自尽,就变成了黑蚱蝉,整天叫着妻啊妻啊,这个蝉就会发音了,妻、妻、妻。

    那么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也有类似的传说,远古时代一个山上,发生了火灾,把很多动物都烧死了,存活了两个动物,一个是大老虎,再一个是萤火虫,小的萤火虫。老虎以前吃的肉都是生的,那么这一次,吃的烧熟的肉,非常香。它说如果是我们每天每顿,都能吃上熟肉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萤火虫比较小,它会飞,所以,老虎说你去天上去取火。太阳肯定是火,那么萤火虫,就飞了七七四十九天,飞上了天,但是天上天兵天将把火围得严严的,轮流值班,不让别人盗取火种,那么萤火虫,又在天上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天兵天将换班的时候,它偷偷地把火取下来了,取下来之后,老虎说一看火取来了,它就想独占火种,结果萤火虫一看老虎就知道老虎的心思,所以,赶快把火吞进了肚里。所以,萤火虫就从此开始发光。

    另外还有像我们的苗族,苗族也有一个传说,它说远古时代有一个酋长,酋长有一个女儿,长得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并且歌唱得也非常好。老百姓对她非常喜欢,到了18岁的时候,她和一个小伙子,一个贫穷的小伙子恋爱了。但是酋长,嫌他们门不当户不对,就不答应这门亲事,就偷偷地把这两个青年给杀死了。但是老百姓,一个老奶奶哭着说,她说如果是把婉妮喳,这个女孩叫婉妮喳,葬在月亮上,我们每天就看能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歌唱。这些话被当时的胡蜂或者是蜜蜂之类的动物听到了,它们也爱婉妮喳,也喜欢婉妮喳,就托着婉妮喳的尸体奔向了月亮。开始的时候这些蜂腰比较粗,大家看用绳子拴着腰,所以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越飞时间越长,久而久之,它的腰就变细了,这是一种传说。但是实际上,在生物界,它是另一回事,因为这种蜂它是捕食性的,它有很多种,这其中的一种。它的幼虫是吃这些鳞翅目幼虫的,吃别的虫子的,它在逮虫子的时候,它会先把虫子蜇成麻痹状态,但是虫子的神经节是在腹面,如果是它的腰粗,蜇起来容易吗?是不容易的,所以它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腰变得越来越细了。

    那么有的虫子,会在夏天出现,有的,会在秋天出现。比如我们夏天常见的昆虫是什么?知了,我们出去的时候,有时候看见公园里面,在街道上听到蝉的叫声,那么在甲骨文当中,蝉的形象是这样的,那么它是什么?“夏”,夏天的意思就是蝉。而在秋天,大家看这种昆虫像什么,像螽斯,就是促织,它有叫声 ,所以这是文字。昆虫,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我们人类大概有三百万年,或者是,有争议,有的说一百五十万年,不论是多少万年,和昆虫相比,它短得多。昆虫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地深刻,从文字到语言,从恋爱到婚姻,从诗词到歌赋,都有昆虫,牵扯到昆虫。所以,我们下面就简单地以我们常见的昆虫来介绍一下中国昆虫文化。

    第一我们先看蝗虫,我们人类有皇上,对吗?特别是古代,皇上,皇帝,那么这个蝗和皇帝有关吗?是有关的,人们认为,它是昆虫当中的皇帝,在文献的记载方面,蝗虫为什么称蝗呢?就是它的头部,蝗虫头部的前面观,那么在这一块,有个像“王”一样的字,大家看,在这一块有个像“王”的字,当然这是牵强附会。那么,相关的主要是蝗虫它在历史上危害太大了,对我们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非常地惨痛的,当然像我这个年龄层的人是体会不到,我想在座的诸位不知道经历没经历过蝗灾,特别是老先生。在古代有很多蝗灾的记载,比如在《旧唐书》当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就是“唐贞元元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群飞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叶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什么意思呢?就在唐贞观元年的时候,夏天发生了蝗灾,那么这种蝗群从东海到河陇,那么整个有十几天,遮天蔽日地在飞,那么所到之处把庄稼,把牲畜的毛,甚至小孩的耳朵都咬掉了,人没有食可吃,那么只能饿死,尸体在道路上全是,所以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形是非常地揪心,他亲自跑到野外,带着大臣抓一头蝗虫,他说你们别吃庄稼了,来吃我的心吧。因为在古代发生蝗灾被认为是不太吉利的,就只有贪官污吏横行的时候,社会不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蝗灾,当然这是古代的认为。

    另外,还有像《河南通志》记载就是洛阳蝗,这种蝗虫也是把粮食,把其它的昆虫比如蝇子,苍蝇都吃光了。那么这时候,父亲把儿子杀掉,丈夫把妻子杀掉,那么强者把弱者杀掉,就是人吃人,实际上是虫吃人。古代据周尧教授统计,从公元前707年,到解放前大概两千多年当中,就有将近八百次蝗灾发生,就是平均四到五年就一次大的蝗灾。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他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其中蝗的灾害比水旱还严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农谚当中可以看到,比如“种田防三害,水旱与虫灾”。江浙地区在解放前有一个民谣,它说“旱死三千高田,还有三千低田,淹死三千低田,还有三千高田,蝗虫来了实可怜,实可怜”,就是有旱涝,有水地还可以,淹了呢,旱地还可以,但是蝗虫来了,什么都没了。

    1933年在上海的新闻报上有一个求蝗谣它是这样写的,它说:“蝗虫爷爷行行好,莫把谷子都吃了,众生苦劳了大半年,衣未暖身食未饱,光头赤足背太阳,汗下如珠爷应晓,青黄不接禾伤尽,大秋无收如何好,蝗虫爷,行行好,莫把谷子都吃了。蝗虫爷行行善,莫把庄稼太看贱,爷爷飞天降地时,应把众生辛苦念,家家饿肚太难当,尚有官差无情面,杂税苛捐滚滚转,土豪劣绅脚上镣,蝗虫爷爷行行善,莫把庄稼太看贱”,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对蝗灾是无望无助。那么古代人认为,蝗虫是掌握其它昆虫的一个神,是昆虫当中的皇上。所以,昆虫之神是蝗神,那么他来管着让蝗虫什么时候不发生。比如在北京,北京郊区就有蝗庙,蝗庙塑造的蝗神形象,是蝗神拿一个瓶子,瓶子上面有盖,里边装的全是害虫。那么如果是他不顺心了,人们对他不恭敬了,或者是也许是官僚腐败了,那么蝗神就把盖子打开,那么各种各样的蝗虫都出来危害庄稼。

    比如对待蝗神还有刘猛将军,就是猛将,有各种各样的门神画来贴在上面,还有八蜡神也是专门治蝗的。那么蝗庙在全国各地大概是有数万个,就是非常之多。当然古代劳动人民,也与蝗虫做了很多的斗争,比如我们赶蝗虫,打锣吓蝗虫,还有鞭炮吓蝗虫,用火来烧蝗虫,比如现在我们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火把节,实际上就是用火来烧蝗虫留下的遗俗。不仅蝗虫危害我们的农作物,而且,其它害虫也能加害作物,比如我们的“农”字,农业的“农”字。现在的“农”呢,我们已经看不出什么意思了,但是它古体字能够看出来一些东西,能够看出来它的来源。比如这是一种“农”字的写法,大家看上面的两侧像什么,爪子,手,那么中间这一块呢,是什么,像田,但不是田是什么呢?是捕捉昆虫的工具,相当于簸箕一样,那么下边这个日月星辰的“辰”,它来源于什么呢?在甲骨文当中它像一个蛴螬,就是我们说的地狗子,那么这几个点,相当于气门,就是昆虫的气门。到了金文当中,气门,就是点消失了,气门没了,上面加了一个横,代表地面,那么下面,两个竖,代表昆虫的足,后来逐渐演变变成了日月星辰的“辰”。所以农业的“农”应该是什么?捕捉昆虫,是吧,所以,害虫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也是可见一斑。

    第二个,我们看一看蚕,那么蚕它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它起源于缠绕,蚕是吐丝结茧的,养蚕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伟大的发明,大约在五千二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养蚕了。古代人认为蚕有蚕神,蚕神就掌握着蚕的产量,蚕茧的收成。蚕神有各种各样的形象,比如有的是一个马和一个年轻的女子,另外还有是马鸣王三只眼,还有,像三姑蚕,还有蚕丝仙姑等等。这是一个现代的蚕庙,这也是雕塑一个女子,手中拿着茧,旁边有个马头。南方人称蚕神为马头娘,北方人,蚕神主要认为是嫘祖,那么为什么蚕跟缠相关呢,就是缠绕的“缠”相关呢?传说在古代有一户人家也有三口人,老两口和一个独生女,古代打仗的时候,都是每家派一个人。因为女孩不便出征,所以父亲就代她出征了,出征好长时间父亲没有回来,这个女孩子就非常想念她父亲,她家养了匹马是她家惟一的宝贝,就是比较重要的资源,值钱的东西。女孩非常想念父亲,她许愿谁能把她父亲找回来她就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