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628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苦难众生服务,这是善;虽然勇猛精进在行善,心地里头不执著、不著相,痕迹都不落,那就是逝。如果修善,心里著相,那就有善没有逝。这又是一个很浅的意思,但是这个意思对我们现前学习来讲是很有帮助的,也就是《般若经》常常讲的「三轮体空」。心地要清净,不能有丝毫染著,身、行要善,要帮助苦难众生,这是善逝的意思。
  「一念皆令得解脱」,「解脱」是逝,「一念」是善,解脱是去,离开六道了,离开十法界了。诸位要知道,心离开了,身有没有离开?身没有,六道众生有感,菩萨立刻就有应,菩萨虽然应化在这个世间,自己依旧恒住一真法界。譬如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实际上他住一真法界,我们住六道轮回。就像现在我们居住的国家,我们是本地人,要受本地许许多多的约束,他是外来观光旅游的人,他不受约束,就像这个情形,相似,他来去自由自在,我们没有他们那么自由自在。善逝的意思很多,总而言之一句话,离妄想分别执著是逝,行四摄六度、四无量心是善。以四无量心去行四摄六度,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善逝,我们应当学。第四首:
  【摩尼妙宝菩提树,种种庄严悉殊特,佛於其下成正觉,放大光明普威耀。】
  这一首是说成正觉,正觉就是十号里面的佛,成佛了。『摩尼妙宝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的,用「摩尼妙宝」来赞叹「菩提树」,佛示现成道的场所。「菩提树」绝不局限於一种,只要是菩萨,示现在树下成道,这个树不论是什么树,为了纪念佛在这个树下证大菩提,就称这棵树叫大菩提,这个道理要懂。十方世界每天都有无量的菩萨示现八相成道,十方世界哪里会统统都是一样的树?当然不相同。尤其佛的示现随心应量,应机说法。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一定是选择一个大树底下,大树阴凉也庄严,不会选择在小树底下,一定选择大树,在这个树下敷座而坐,示现成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摩尼妙宝」,在这个树下表演明心见性,性体性德那是真正的摩尼妙宝。摩尼是如意的意思,能如一切众生意,这才是真正的妙宝。
  『种种庄严悉殊特』,「庄严」完全是表性德,是修德的圆满,是性德的显露,性修不二。『佛於其下成正觉』,成佛了。「佛」这个字,是印度梵文音译的,佛经传到中国之后把它译成华文,在古时候华文的文字数量不多,翻经的时候不够用,所以翻译佛经造了不少的新字,佛字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古时候有这个弗字,但是没有人字边,这是古字,所以用这个弗来翻这个音;但是印度佛陀是个人,所以旁边加了一个人,这是翻经的时候新造的字,变成佛法里头的专有名词。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觉悟的意思。不翻作觉而音译是因为佛这个字含多义,中国字汇里头找不到。翻成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样一个字含三个意思,在中国确实没有,这是用音译再加以解释。
  自觉不同於凡夫,凡夫不觉,佛觉悟了。觉他不同於二乘,阿罗汉跟辟支佛也自觉,但是他不肯帮助别人,所以称小乘,小乘跟大乘的差别在此地。小乘一般不肯主动去帮助人,有人向他请教,他也很慈悲也会教导你,但是你不找他,他不会找你的,不像大乘菩萨。大乘菩萨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得很多,他们能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他,他主动的来找你、来帮助你,这是大乘。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很明显的能区别出来。「觉行圆满」拣别不同於菩萨,菩萨虽然自觉觉他,没有圆满,佛圆满了,这里面含这么多意思。这里头最重要的我们要明白,如果不觉他,你自觉不能圆满。所以教学相长,老师固然帮助学生,学生也资助老师,彼此互相都有长进。所以不通过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你没有办法圆成佛道,也就是说你的觉行不能够圆满。所以小乘最高的果位只能证得阿罗汉,再也上不去,什么原因?不肯教学,想长进难。大乘的殊胜就是他教化众生不疲不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的结语都是无有疲厌,所以他才能够证得觉行圆满成正觉,这个正觉是无上正等正觉。
  『放大光明普威耀』,这是说如来果地上的大觉,超过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超过了三乘,佛的光明普周法界。佛的德能,随众生心,能现无量无边的神通变化。自性本具的相好,摄受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他的威德、他的照耀。虽然说一尊佛他有一个教区,没错,教区怎么来的?他与这一个地方的众生,过去生中有特别的缘分。如果没有缘分,怎么可能常住在这个地方?给诸位说,住一天都是缘分,缘分薄一点;常住在这个地方,与这个地区众生的缘深。释迦牟尼佛与娑婆世界众生缘深,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虽然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他方诸佛世界他去不去?常去,哪个地方有感,立刻就有应。所以一切诸佛活动的空间,都是尽虚空、遍法界。
  不但是诸佛如来,我们在大乘经上读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法身菩萨,他们活动的空间就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法性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最后的趣求都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仅是禅宗,所有一切大乘佛法、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的指归都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方法不一样,手段不相同,方向跟目标没有两样,这一点我们总得要清楚、要明白。所以佛在大乘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自己修学哪一个法门,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要对这个法门明了,对自己的根性明了。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见异思迁,也不必去羡慕别人,最重要的一门深入。深到什么程度?深到见性,那个时候全都通了。
  我过去讲经曾经做个比喻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好像一个球的表面,无量无边的点,你只要抓住一点,找到正确的方向,一门深入,决定可以达到圆心。那个圆心就好比见性,达到圆心,这个圆球球面上所有的点,你不统统都通达了吗?你没有达到圆心,你这一点跟另外一点不通,达到之后全都通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根性,选择自己容易修学的法门。你要是不了解自己的根性,找一个与自己根性不相应的法门,你修得很辛苦,很不容易达到中心点,不容易达到圆心。古大德说我们佛门有难行道、有易行道,难行道、易行道真正的意思,就是与自己根性相不相应?与自己根性相应,这个道是易行道,你走得非常舒畅、非常欢喜,这个道路上没什么障碍,畅通无阻;如果选择的这个道与自己根性不相应,这就是难行道,这是易行、难行通途的一个讲法。
  特别的讲法,那是菩萨为我们指点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难行道,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是易行道,特别为末法众生而说的。未法众生要想断烦恼、证菩提,太难!我们自己要清楚。带业往生对於我们末法众生是可能成就的,我说可能我不说一定,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具备的条件,你统统具足肯定往生。你虽然修学净土法门,往生条件你并不具足,你在这个法门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结了一个善缘,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一个种子,这一生当中未必能往生。善导大师讲,不仅是得生或者是不得生,乃至於四土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信心。他说这个不在其他,完全在缘,如果你遇到的缘殊胜,不但你能往生,你往生的品位高。我们今天遇到的缘,说实在话无比的殊胜。
  我们在古晋高山建一个念佛堂,这个地方很单纯,真的是人迹不到。这个念佛堂修什么?专修净业。模仿当年远公大师,决定没有掺杂,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不夹杂,我建这么一个道场。不是像此地建这个学院,学院的目的是培养弘法人才,续佛慧命,目的是正法久住世间;而古晋这个道场,是帮助一些有缘的同修们一心求生净土。这两个道场性质不相同,如果性质一样,一个道场就可以,何必搞两个?劳民伤财!一个道场有一个道场独特的道风,所以你喜欢念佛,希望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你到那个道场去;你喜欢弘法利生,做弘法、护法的工作,希望正法久住世间,普利一切众生,那就我们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目标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五首:
  【大音震吼遍十方,普为弘宣寂灭法,随诸众生心所乐,种种方便令开晓。】
  清凉大师注解,「大音演寂,谓无上士。随心开觉,即调御丈夫。」这首偈子里面,十号里面有两种号,士是读书人,中国古时候把社会大众分为四大类,士、农、工、商,称为四民,这四种人民、四种团体,而把士摆在第一。士是读书人、是明理的人、是觉悟的人,「无上士」是大觉,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优秀的,没有超过他的,称无上士。但是今天我们讲知识分子,要跟「士」这个字的意思来说还不一样,为什么?古时候这个士的意思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有能力,才称为士;今天讲知识分子,这个道德、智慧恐怕不能跟古时候这个士相比。古时候士最重道德,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头一个科目是德行,第二个科目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文学。德行摆在第一,言语摆在第二,今天这两样东西知识分子疏忽了。
  第五首:
  【大音震吼遍十方,普为弘宣寂灭法,随诸众生心所乐,种种方便令开晓。】
  这首偈是赞颂如来十号里面两种,前面两句「大音演寂」是无上士,后面两句「随心开觉」是调御丈夫。前面跟诸位略略的报告过,士是读书人的通称。我们非常感叹现在念书人跟从前念书人不同,从前读书人,德行摆在第一,读书的目的在效法圣贤,读书志在圣贤,所以在士农工商四民当中,士是摆在第一,就是他们效法圣贤、立志要作圣贤,这是为社会一切大众所尊敬的。现在读书人,那个目的不一样,目的是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不知道什么叫道德,也不知道什么叫伦常,造成今天社会的苦难,动荡不安。明了这一个因素,现在在这个世间就不多了。
  『大音震吼遍十方』,「大音」是教化众生,对我们这个世间人来说,是以音声为教体。前面这四个字,就是我们常讲的苦口婆心大声疾呼,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转迷为悟,回头是岸。「遍十方」,十方诸佛刹土,九法界的众生特别是六道三途,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声闻缘觉,无不是全心全力在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依然是迷惑的多,觉悟的少。
  『普为弘宣寂灭法』,「寂灭法」是大涅盘法,是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最高的目标,这目标是作佛。这个法声闻说不出来,因为他没有到这个境界,缘觉也不行,菩萨还是不行,菩萨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寂灭法」是无上正等正觉。佛为什么人说?为根熟的众生说,哪些是根熟众生?地上菩萨。佛在《仁王经》里面讲的五忍菩萨,最高的是寂灭忍,那才叫真正当机。寂灭忍分上下两品,上品是等觉菩萨,下品是法云地的菩萨,所以成熟的众生是这两个位次,佛给他说寂灭法。往前面去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的菩萨有三品,下品七地,中品八地,上品九地,如果此地说「普为弘宣无生法」,我们就晓得无生法的当机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这个地方是讲「寂灭法」,寂灭忍比无生法忍还要高一等,这是讲到最高的,所以是无上士。「士」这一个字是通一切觉悟的圣者,可以说从小乘须陀洹到四果阿罗汉,从初信位的菩萨到等觉菩萨,都称之为士,不同於世间。无上士他高过等觉,他能为等觉「弘宣寂灭法」。
  后面这两句是调御丈夫,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调是调练,御是控御,调御乃摄有情的德号,摄受众生,这个意思就广了。调有调顺的意思,是对众生的心情来说的,众生的心情,有烦恼、有忧虑、有牵挂、有喜怒哀乐,佛知道,佛以善巧方便把它调顺。用什么方式?世出世间圣人都懂得,用音乐。乐就是调心的,儒家重视,《礼记》里面「乐记」,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明白、很透彻;佛法里面的梵呗,这个经典里面的偈颂,偈颂都可以谱成谱来演唱,它是属於诗歌。御是控御、控制,这是用什么方法?用戒律,儒家用礼。控御是控制我们的身体,控制我们的言语,所以调御把身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