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个,「回向最胜」。回向是什么意思?把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功德供养给别人,自己不受用,功德、福德自己都不享受。佛经上常常讲的「回向三处」,这就是自己的求愿,我的愿望。回向众生,我所修积的福德,全部布施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在三种回向里头这一样是最重要的,这一个心要是没有,你回向菩提就落空,回向实际也落空。「实际」是什么?是真如本性,也就是性体。菩提是性德。回向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与性体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是我一切作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自性性体相应,与自性性德相应。这三种回向,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很难讲,也很难懂,具体落实是在回向众生。如果你真正是这种意愿,「我把我所修的全部供养一切众生」,你还会跟众生过不去吗?你还会看到这个不顺眼,看到那个不满意吗?没有了。
诸位要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还要这个不满意,那个不称心,这是烦恼起现行,你已经远离菩萨道,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你是一般普通人,你不是修行人。修行人怎么会有这种念头?菩萨怎么可能会有这种行为?我们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得力不得力,都在这些地方检验,来检查我们自己到底有多少功夫。就像在学校念书,天天检查成绩。好的学校,好的老师,每天上课都要考一考学生,除了学校月考、期终考之外,通常好老师是常常考学生。我们学佛的人,没有别人来考我们,我们自己天天要考验自己,我有没有进步;也就是我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我今天是不是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果然都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你自自然然与性体、性德相应,这个回向是真的不是假的。
第七个,「清净最胜」。那就是大乘经上佛常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心地要不落痕迹。我们那个心应该是如何存心?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六度全修。《华严经》讲十度,十度齐修,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念头都没有,你的心清净了,这是净土宗的修学方法。做再多的好事,心里不要想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你著相了;纵然有了过失,心里很清楚,改过自新,后不再造,也不必去想它;善恶两边就离开了,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
『此是清净善慧地』,善慧地的老师,「善入教法光明力」。『劫海所行皆备阐』,这是讲时劫之长,菩萨教化众生不是有期限的。在大乘教里尤其在圆教,无论你是在学习,时间没有期限,学成之后毕业了,成佛了,教化众生也是没有期限的。世间找不到这样的好人,找不到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学佛,就应当以释迦牟尼佛做我们的榜样,做我们的模型,我们照这个模型来塑造自己,成就自己,那就对了。最后一首:
【法云广大第十地,含藏一切遍虚空,诸佛境界声中演,此声是佛威神力。】
第一句把十地菩萨的名号说出来了,「法云地」。『法云广大』,「法云」是比喻,法是诸佛如来所修所证的大法;云这个字表法的意思在前面讲得很多,它表示的是「非有非无」、「非色非空」,我们一般讲「相有体无」、「事有理无」,你才能够看到诸法实相。诸法无量无边,广大!十地菩萨称为「法云地」。
『含藏一切遍虚空』,这是十波罗蜜里面「智波罗蜜」。这个智能帮助六度里面的般若波罗蜜,智波罗蜜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生出来的,换句话说,是般若波罗蜜里面的一分作用。讲十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方便、愿、力、智」这四种都是后得智、权智,也就是根本智起作用,起作用可以分为这四种。智波罗蜜能够帮助般若波罗蜜的圆满,这个话怎么讲?我们从比喻来说,诸位细心去体会,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我们把老师比喻做般若波罗蜜,把方便、愿、力、智比喻做四个学生,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常常帮助老师,学生提出问题来,老师没有想到,问题提出来之后,往往帮助老师开智慧。老师教学生,学生资助老师,这叫师资道合、教学相长。学的人有进步,老师教得好,天天有进步,老师也有进步,教学互相都有长足的进步,意思在此地。
这两首偈,就是九地跟十地,我有一个讲法,古人没讲过的,提供诸位做参考。九地菩萨是弘法的法师,十地菩萨是护法的方丈、住持;就好像学校里面,九地菩萨是教员,十地菩萨是校长,我这个比喻提供大家做参考。所以护法不容易,当校长要了解每一个学科的教员,你才能够请到好的教员来,完成你教学的目标。所以对於那个学科要内行,也要认识对这个学科有专长的这些人才,聘请他来教导,你的教育办成功了。学校里面科系很多,校长不必上课,教育是他办的,所有一切教员协助他。所以一个寺院道场他是主席,丛林里面称方丈、称住持,也称主席,也称导师。所以他「含藏一切遍虚空」,这是讲他的深广,不是普通人能够知道的,他是教学里面的行家、教育家。
在世间要有这样的大护法,实际上在我们佛法里面历代的祖师大德都是护法。而护法的人多半在年轻时都是从事於弘法教学,到年纪大了,累积的智慧经验丰富了,把教学上课的事情让给年轻人,栽培年轻人。从前老和尚怎样栽培下一代的年轻法师?他是有原则的,老法师讲经,大家在一起听,听完之后,下一堂叫「覆小座」,有能力的人自动向老和尚报名,我参加覆小座。如果老和尚上午讲经,下午你就覆讲,你把老和尚所讲的重复给大家讲一遍,有能力讲到百分之八十、九十,你才有资格接受讲经的训练。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要跟随老和尚从事於寺院执事的工作,随分学,你就不能学讲经。学讲经有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是记忆力好,听一遍能记住;第二个是理解力很强,这是两个基本条件。听一遍如果不能记得百分之九十,你就没有办法参加这个训练,不容易!
所以培养讲经的人才难,李老师当年开这个班,时间只有两年,只办一届没有第二届。学生二十多个人,因为都是在家居士,都有工作,每一个星期上一堂课,一年使用四十五个星期,所以两年合起来,我们这个班总共只使用九十个星期。一个星期一堂课,九十堂课,我们一堂课是三个小时。九十堂课,如果我们每天上一堂课,三个月,训练二十多个人,哪有这种能力?同学们有这个热心没有这个能力,怎么办?李老师想出办法,大家互相帮忙,二十多个人听经,每一个人都写笔记,这部经是哪两位同学学习,我们所有的人写的笔记统统给这两个人做参考,他去整理、去写讲稿,用这个办法。现在方便了,那个时候我们录音机都没有,现在可以录音,可以录像,你可以反覆去听。这是现在中下根性的人,一般中等根性的人都能学得成,在古时候一定要上上根人,刚才讲的有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超过一般人的理解力,你才能够学。这些人往往到年老了,就退出来当护法,专门教学,不问常住这些事情了。
『诸佛境界声中演』,「诸佛境界」是讲深广难测,『此声是佛威神力』。十地简单介绍到此地,将来我们这个经十地品会细说。
第十段善勇猛菩萨赞颂:
【尔时善勇猛光幢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观察十方,即说颂言。】
说偈仪跟前面有一些不一样,前面菩萨的赞颂,我们都能看得出来他「承佛威神,普观一切道场众海」,这个地方没有这个字样,是『观察十方,即说颂言』,因为善勇猛菩萨的赞颂完全是如来果地上的福慧,所以就不限於道场了。「十方」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常讲十方三世没有不包。做为这一品的总结,结归到如来的福慧。我们念三皈依的时候常讲,「皈依佛二足尊」,向下有十首颂都是赞叹二足尊,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德。第一首:
【无量众生处会中,种种信解心清净,悉能悟入如来智,了达一切庄严境。】
这一首是总叹佛,往下有八首是别名,最后第十首颂是总结。赞颂的目的,是希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悟入如来果地上的福德智慧。『无量众生处会中』,这一句境界是无限的广大,「无量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刹土,一一刹土里面无量无边的众生。「处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聚会,这个聚会范围就广大了,不仅是佛菩萨的聚会,包括世间所有一切的聚会,两三个人聚集在一起都是聚会。一个家庭,我们佛法里面讲,四个人在一起,一块生活,一块学习,一块工作,就是一个小团体。而我们中国人讲,三个人就是一个众,就是一个团体。佛法是四个人一个团体,是最小的团体,扩展到诸佛如来讲经说法的大团体,不管是大团体、小团体都无量无边。这一句总显众多,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众都没有漏,我们称「众」而不称「人」,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称人不能包括九法界,称众全都包括了。为什么?九法界有情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众的意思广,众可以包括人,人不能包括众。如果我们讲天、讲人、讲阿修罗、讲饿鬼、畜生、地狱,都是讲许许多多众里面的一种,单独说一个「众」就全部都包括了。不但包括有情,还包括无情,为什么?无情的那些现象也是众缘和合而现的。所以众的意思太广太广了。
『种种信解心清净』,清凉大师注解这一句是讲「心异」,所有一切众生心不一样,所以「种种信解」。如果我们把这一句分成两段来看,意思就更圆满了,「种种信解」是妄想分别执著,是妄心,妄心不一样;真心清净,真心离妄,妄不碍真,真也不碍妄,妄绝对不会染污真心,真心不碍妄心的发挥。重点是讲,众生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如何能令众生都能够回归到清净心?这是佛陀的慈悲教诲。
佛教化众生的目的何在?『悉能悟入如来智』,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希望一切众生能悟入。『了达一切庄严境』,「庄严境」就是福,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福德庄严。悟入就是我们讲的证得、契入,换句话说,佛教化众生的目的是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成佛。《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切皆成佛」,这是佛的心愿,跟凡夫不一样,凡夫只希望自己成就,别人都比我差一等,都不能跟我一样。那是凡夫,佛不是如此,佛是希望一切众生各个都成佛。
菩萨尤其是了不起,菩萨是希望一切众生,「你先成佛,我后成佛」。人家存什么心?《地藏经》大家念得很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是什么心?我们要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什么心?如果只想到自己成就,我成就之后你们再成就,这不是菩萨心。菩萨心是你们大家先成就、先成佛,我最后一个成佛,这是真正的菩萨。也许你说这是地藏菩萨的本愿,告诉诸位,每一个菩萨都是地藏菩萨,每一个菩萨都是观音菩萨,每一尊菩萨都是普贤、都是文殊。菩萨是修德,诸佛如来是果德、是性德。佛代表性德,菩萨代表修德;修德,大经里面常常说,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一修一切修」。地藏菩萨决定具足所有一切菩萨圆满的修德,决定具足观音的慈悲、文殊的智慧、普贤的大愿。同样的道理,观音菩萨一定具足地藏菩萨的孝敬、文殊的智慧、普贤的弘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你在某种机缘上偏重在哪个法里面,这个时候权称你为某某菩萨。菩萨哪有名号!名号是临时建立的,「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尤其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里面给我们讲的大众,总有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这个「众」现在人叫团体。每一个团体里面的大众都是无量无边恒河沙数,为什么?它包括了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在不在《华严经》这个数字之中?在,一个都没有少。所以《华严经》不是这个经本,你把经本看作《华严经》,你永远不能入华严境界,《华严经》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的四无碍法界,四种,理没有障碍、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显示出真解脱、大自在,显示出圆满的智慧,究竟的福德。你要是懂得了,《华严》不能不学,学《华严》才能圆成佛道。你现在不学这个法门,你将来会学这个法门,这是佛门,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唯一的课程。《法华经》上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