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26-温病条辨 >

第2节

526-温病条辨-第2节

小说: 526-温病条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穴),交颊至目锐 而交足少阳,是颊前两少阳交处也,少阳属相火,火色现于二经交会之处,故为 
热病也;与少阴脉争见,少阴属君火,二火相炽,水难为受,故亦不出三日而死也。 
九、《评热病论》∶帝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 
阴阳交,交者死也。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 
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 
今汗出而辄复热者,邪气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 
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此节语意自明,经谓必死之证,谁敢谓生,然药之得法,有可生之理,前所谓针药各异用也,详见后。 
十、《刺热篇》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 
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日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肝病小便先黄者,肝脉络阴器;又肝主疏泄。 
肝病则失其疏泄之职,故小便先黄也。腹痛多卧,木病克脾土也。热争,邪热甚而与正气相争也。 
狂言及惊,手厥阴心包病也,两厥阴同气,热争,则手厥阴亦病也。胁满痛,肝脉行身之两旁,胁其要 
路也。手足躁不得安卧,肝主风,风淫四末,又木病克土,脾主四肢,木病热,必吸少阴肾中真阴,阴 
伤,故骚扰不得安卧也。庚辛金日克木,故甚。甲乙肝木旺时,故汗出而愈。气逆谓病重而不顺其 
可愈之理,故逢其不胜之日而死也。刺足厥阴、少阳,厥阴系本脏,少阳,厥阴之腑也,并刺之者, 
病在脏,泻其腑也。逆则头痛以下,肝主升,病极而上升之故。 
自庚辛日甚以下之理,余脏仿此。 
十一、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 
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心病先不乐者,心包名膻中,居心下代君用事,经谓膻中为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病故不乐 
也。卒心痛,凡实痛,皆邪正相争,热争,故卒然心痛也。烦闷,心主火,故烦,膻中气不舒,故闷。 
呕,肝病也,两厥阴同气,膻中代心受病,故热甚而争之后,肝病亦见也,且邪居膈上,多善呕也。头 
痛,火升也。面赤,火色也。无汗,汗为心液,心病故汗不得通也。 
十二、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 
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脾病头先重者。脾属湿土,性重,经谓湿之中 
人也,首如裹,故脾病头先重也。颊,少阳部也,土之与木,此负则彼胜,土病而木病亦见也。烦心, 
脾脉注心也。颜青欲呕,亦木病也。腰痛不可用俯仰,腰为肾之府,脾主制水,肾为司水之神,脾病 
不能制水,故腰痛;再脾病胃不能独治,阳明主合同束而利机关,故痛而至于不可用俯仰也。腹满泄, 
脾经本病也。颔痛,亦木病也。 
十三、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 
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 
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肺病先恶风寒者,肺主气,又主皮毛,肺病则 
气贲郁不得捍卫皮毛也。舌上黄者,肺气不化则湿热聚而为黄苔也(按苔字,方书悉作胎。胎乃胎 
包之胎,特以苔生舌上,故从肉旁。不知古人借用之字甚多。盖湿热蒸而生苔,或黄、或白、或青、或 
黑。皆因病之深浅、或寒、或热、或燥、或湿而然,如春夏间石上土 之阴面生苔者然。故本论苔字。 
悉从草不从肉)。喘,气郁极也。咳,火克金也。胸膺,背之府也,皆天气主之,肺主天气,肺气郁 
极,故痛走胸膺背也,走者,不定之词。不得太息,气郁之极也。头痛不堪,亦天气贲郁之极也。汗 
出而寒,毛窍开,故汗出,汗出卫虚,故恶寒,又肺本恶寒也。 
十四、肾热病者,先腰痛, 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 
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 
肾病腰先痛者,腰为肾之府,又肾脉贯脊会于督之长强穴。 ,肾脉入跟中,以上 内,太阳 
之脉亦下贯 内,即 也;酸,热烁液也。苦渴数饮,肾主五液而恶燥,病热则液伤而燥,故苦渴而 
饮水求救也。项,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肾病至于热争,脏病甚而移之腑,故项痛而 
强也。 寒且酸, 义见上,寒,热极为寒也;酸,热烁液也。足下热,肾脉从小指之下,斜趋足心涌泉 
穴,病甚而热也。不欲言,心主言,肾病则水克火也。员员澹澹,状其痛之甚而无奈也。 
十五、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 
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此节言五脏欲病之先,必各现端绪于其部分,示人早治,以免热争则病重也。 
十六、《热论篇》∶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 
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治遗奈何?岐 
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也。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 
则遗,此其禁也。 
此节言热病之禁也,语意自明。大抵邪之着 
人也,每借有质以为根据附,热时断不可食,热退必须少食,如兵家坚壁清野之计,必俟热邪尽退, 
而后可大食也。 
十七、《刺法论》∶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 
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言避疫之道。 
按此下尚有避其毒瓦斯若干言,以其想青气想白气等,近于祝由家言,恐后人附会之词,故节之,要亦不能外“正气 
存内、邪不可干”二句之理,语意已尽,不必滋后学之惑也。 
十八、《玉板论要》曰∶病温虚甚死。 
病温之人,精血虚甚,则无阴以胜温热,故死。 
十九、《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 
涩曰痹。 
呼吸俱三动,是六、七至脉矣,而气象又躁急, 
若尺部肌肉热,则为病温。盖温病必伤金水二脏之津液,尺之脉属肾,尺之穴属肺也,此处肌肉热, 
故知为病温。其不热而脉兼滑者,则为病风,风之伤人也,阳光受之,尺为阴,故不热也。如脉动躁 
而兼涩,是气有余而血不足,病则为痹矣。 

卷一·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属性:一、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此九条,见于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叔和 
又牵引《难经》之文以神其说。按时推病,实有是证,叔和治病时,亦实遇是证。但叔和不能别立治 
法,而叙于《伤寒例》中,实属蒙混,以《伤寒论》为治外感之妙法,遂将一切外感悉收入伤寒例中,而 
悉以治伤寒之法治之。后人亦不能打破此关,因仍苟简,千余年来,贻患无穷,皆叔和之作俑无 
怪见驳于方有执、喻嘉言诸公也。然诸公虽驳叔和,亦未曾另立方法,喻氏虽立治法,仍不能脱 
却伤寒圈子,弊与叔和无二,以致后人无所遵根据。本论详加考核,准古酌今,细立治法,除伤寒宗仲 
景法外,俾四时杂感,朗若列眉;未始非叔和有以 
肇其端,东垣、河间、安道、又可、嘉言、天士宏其议,而瑭得以善其后也。 
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风夹温也。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温疫 
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 
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秋燥者,秋金燥烈之 
气也。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 
按诸家论温,有顾此失彼之病,故是编首揭诸温之大纲,而名其书曰《温病条辨》。 
二、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伤寒由毛窍而入,自下而上。始足太阳。足太 
阳膀胱属水,寒即水之气,同类相从,故病始于此。古来但言膀胱主表,殆未尽其义。肺者,皮毛之 
合也,独不主表乎(按人身一脏一腑主表之理,人 
皆习焉不察。以三才大道言之∶天为万物之大表,天属金,人之肺亦属金,肺主皮毛,经曰皮应天,天 
一生水;地支始于子,而亥为天门,乃贞元之会,人之膀胱为寒水之腑;故俱同天气,而俱主表也)!治 
法必以仲景六经次传为祖法。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太阴金也,温者 
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者,故病始于此,必从河间三焦定论。再寒为阴邪,虽《伤寒论》 
中亦言中风,此风从西北方来,乃 发之寒风也,最善收引,阴盛必伤阳,故首郁遇太阳经中之 
阳气,而为头痛身热等证。太阳阳腑也,伤寒阴邪也,阴盛伤人之阳也。温为阳邪,此论中亦言伤 
风,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冻之温风也,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故首郁遏太阴经中之阴气,而为咳嗽 
自汗口渴头痛身热尺热等证。太阴阴脏也,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阴阳两大法门之辨,可 
了然于心目间矣。 
夫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举凡万物,莫不 
由此少阳、少阴之气以为生成,故万物皆可名之曰东西。人乃万物之统领也,得东西之气最全,乃与 
天地东西之气相应。其病也,亦不能不与天地东西之气相应。东西者,阴阳之道路也。由东而往, 
为木、为风、为湿、为火、为热,湿土居中,与火交而 
成暑,火也者,南也。由西而往,为金、为燥、为水、为寒,水也者,北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南北 
者,阴阳之极致也。天地营运此阴阳以化生万物,故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天地营运之阴阳和平,人生之阴阳亦 
和平,安有所谓病也矣!天地与人之阴阳,一有所偏,即为病也。偏之浅者病浅,偏之 
深者病深;偏于火者病温、病热,偏于水者病清、病寒,此水火两大法门之辨,医者不可不知。烛其 
为水之病也,而温之热之;烛其为火之病也,而凉之寒之,各救其偏,以抵于平和而已。非如鉴之 
空,一尘不染,如衡之平,毫无倚着,不能暗合道妙,岂可各立门户,专主于寒热温凉一家之论而已 
哉!瑭因辨寒病之原于水,温病之原于火也,而并及之。 
三、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 
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不缓,则非太阳中风矣;不紧,则非太阳伤寒矣;动数者,风火相煽之象,经谓之燥;两寸独大, 
火克金也。尺肤热,尺部肌肤热甚,火反克水也。头痛、恶风寒、身热自汗、与太阳中风无异,此处最 
足以相混,于何辨之?于脉动数,不缓不紧,证有或渴、或咳、尺热、午后热甚辨之。太阳头痛,风寒之 
邪,循太阳经上至头与项,而项强头痛也。太阴之 
头痛,肺生天气,天气郁,则头亦痛也,且春气在头,又火炎上也。吴又可谓浮泛太阳经者,臆说 
也。伤寒之恶寒,太阳属寒水而主表,故恶风寒、温病之恶寒,肺合皮毛而亦主表,故亦恶风寒 
也。太阳病则周身之阳气郁,故身热;肺主化气,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亦热也。太阳自汗,风疏 
卫也;太阴自汗,皮毛开也,肺亦主卫。渴,火克金也。咳,肺气郁也。午后热甚,浊邪归下,又火旺 
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 
四、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 
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按仲景《伤寒论》原文,太阳病(谓如太阳证, 
即上文头痛身热恶风自汗也),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名曰温病,桂枝汤主之。盖温病忌汗,最喜解 
肌,桂枝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液,甘草败毒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