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80后的理财快车 >

第6节

80后的理财快车-第6节

小说: 80后的理财快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9节: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2)

家里曾提议给他一点首付款让他供楼,他拒绝了。他打算自己攒钱买房,但是他喜欢摄影,见到合意的摄影器材就买,他称,〃这些会增值的〃。他对投资有顾虑,由于刚出来工作,原始资本有限,因此他说更注重〃自己熟悉〃的投资领域,像教育投资,人力资本升值之类的,他说正考虑考车牌,读些英语课程,或考职业资格证乃至留学读研等,为以后创造更好的投资机会。

如今的社会,职业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须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来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来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

不想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多么短视,但是放眼望去,眼下的年轻人中的确没有几个人的眼界比较开阔,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和他们讨论深奥的话题很难深入下去,也很难上层次。也许是被过多的琐事给束缚了,但这并不能成为不向前看的理由,过分的短视很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修双学位的人不少,但是能顺利拿到双学位证书的人却很少,部分是因为选修的人水平不行,但最为关键的是大多数参加选修的人觉得只靠每个周末上课去听听讲,将来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是很难与科班出身的人竞争的,因此,抱着〃玩玩看看〃的心态参加学习,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因此,要自己给自己〃充电〃,自己去广泛地搜集信息,然后给自己〃加餐〃,并且多花时间看看课本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小林就是这样,他的专业是中文,现在修的却是金融学,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日后的工作而考虑,的确,金融学博大精深,而且就业领域也很宽广。虽然小林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往哪个具体的方向发展,但是至少他现在已经基本上初窥门径,有了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知道自己该向什么方向努力。如果像一般的学生那样只是上课去听一听,回来后书就扔到一旁,难得看一下,考试前再突击一番,也许能够混到一张双学位文凭,但绝对学不到一身本领,也绝对无法靠这个吃饭。

  第30节: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3)

要给自己的知识〃充电〃,说是争分夺秒,其实只要把能够抓紧的时间抓紧,提高效率就行了,天天挑灯夜战的做法精神可嘉,但绝不值得推荐。所谓〃舍得〃,没有舍弃,怎么会有获得?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时间利用率再怎么提高也会有个限度,所以只得增加时间的投入了。这时间从哪里挤出来?当然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是别人花前月下的时间,是别人惬意享受的时间了。笨鸟先飞,大概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

是的,有人该潇洒照样潇洒,一样混的好,取得好的结果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属于那一类人吗?有人会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当然可以试,但是这次的赌注可是自己的前途,甚至命运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所以不要羡慕那些什么都玩的转的〃牛人〃,不妨把自己放到〃笨鸟〃的位置上,多付出一些努力。

但是自身投资也分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就是要做好身体素质的锻炼,也就是健身理财,俗话说,身体是干活的本钱,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此身体锻炼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软件方面就是要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小张和小刘既是同事又是当年的大学同窗。小张头脑精明,人缘不错,工作期间就做了兼职,并且理财有术,积蓄颇丰。

而小刘似乎有点〃败家〃,对好友的提醒充耳不闻,工资分文不攒,全花在了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并且还举债数万元读MBA。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工资立马翻跟头,比原来高出十多倍。而小张则非常后悔〃把钱放错了地方〃。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虚。

据很多过来人分析,年轻的时候把钱装入脑袋往往比装入口袋的收益更大。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首先要保持敏感,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对人员技能和需求的改变,这将决定了你的学习方向。你可以认真分析一下这个领域对所需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等。与之相比,分析出自己有哪些长处和劣势。

  第31节:误区一:我的能力很强(4)

在不少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培训机会〃已被写在了显赫的位置上。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扩展,企业管理人员最终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通过不断地开发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则这种〃易耗型资源〃将会随时消耗殆尽。在高工资之外,人们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训教程。很多公司管理层都表示,管理者必须与从业人员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提供使专业人员提高技能的机会以及由公司负担的学习进修机会。

事实上,当某一家公司不能满足自己时,有心计的年轻人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随着职场进入了后学历时代,学历之外的〃素质训练〃将被用来证明你比别人更优秀,例如,如果当时在学校里学的是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应用性不很强,或许这种专业知识的短缺还未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工作。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正规培训,这类在职者工作起来不够自信,那他们就应该选择一个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赶紧补补课,以补充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尽快提升自己的价值,增加自身的职场竞争力。对于这类人来说,充电不能选择走走看看的方式,尽快充电才是理性的选择。

只要自己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当日后碰到〃牛市〃,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舞台时,自然会成为一只绩优股,〃金磷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我们的投资总有一天会获得回报的。现在的职场中,越来越多的员工如同奔跑的〃狮子〃和〃羚羊〃,想要得到发展,就要随时按市场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充电方向,才能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这样,才会挣到更多的资本,理财之路也会更顺畅。

在变化不断的职场上,很多人即使已身为高级主管的高端人才,仍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也害怕下台的一天,更不要说人才市场上为数众多的中端、低端人才了。所以,趁有机会时,读点书、报个班多给自己攒些本钱,成了很多职场人士的必要选择。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虽说达不到十八般武艺全行的地步,但也得有几样拿手的,多几项技能掌握在手,老板肯定会舍不得你走。即使考虑自己职业发展前景,想要跳槽或是升职,也不愁没有新的伯乐相中你。

  第32节:误区二:我现在有工作了,用不着再辛苦培训了(1)

误区二:我现在有工作了,用不着再辛苦培训了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眼下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可以说是80后人比较大的一个期望了,年复一年的公务员报考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很少有人去想,你现在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就真的可以一辈子高枕无忧了吗?

职场竞争激烈,即使已经努力地工作,烦恼、沮丧仍然伴随着不少看上去风光无限的白领人士。经某家咨询公司对2 100多名白领所做的调查,有85%的白领认为自己缺乏职业安全感。究其原因,有的是所处行业普遍的竞争危机,也有个人的职业发展受限制等,职业安全感危机是白领普遍遭遇的心头之痛。

不仅仅是白领会这样,高层人士也不能例外,在一家媒体的报道中写道,联想主席柳传志带头学英语,在中国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部门后,联想要求高层领导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来学习英语,英语已成为联想的新语言。其实,不仅仅是高层人士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不少企业的白领们也早早开始为自己的前程和健康进行〃充电〃了。

陆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他说自己每个周末都会参加一些管理培训,连春节假期也不放弃,因为他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现象,所以自己要不断学习,完善和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最近他在一所大学刚参加完《高效绩团队的建立》、《情绪控制与沟通技巧》、《冲突与危机管理》等内容的短期培训,效果非常好,感觉自己的心态都有了不少变化。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经验可能会因为新技术和革命的出现而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是否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已越来越弱,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可能也越来越小了?可能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触,也有着不同的想法,不乏有些人突然间发现对自己的前途比较茫然,不知道将来要去干什么。

平安保险的欣欣是个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女孩子,她每个周末都要去参加各种培训,据她自己说,〃公司里很多人都来参加培训,学什么的都有,自己也不能落后呀,而且,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广州百货大厦的王小姐离开大学已十多个年头,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都忙于进修,感到自己再不跟进,迟早被社会淘汰,与其吃〃老本〃,不如〃更新〃自己,她索性每周日到华南理工大学MBA班进修〃充电〃,以期让自己拥有更高的竞争力。 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主要状态和选择。

  第33节:误区二:我现在有工作了,用不着再辛苦培训了(2)

2006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420亿美元,位居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被人称为华尔街股神。

最近,英国《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在您至今所进行的投资中,哪一次的收益最高?〃沃伦·巴菲特想了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笑呵呵地说:〃就是这个。〃记者不信,说:〃您在开玩笑吧?〃这时,巴菲特严肃起来:〃不,先生,这是真的。这个笔记本是我小时候用0。5美元买的,现在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了。〃

记者带着疑问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才发现上面记录了他的学习体会,读书感想,突然闪现的投资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资经历,其中几段是这样的:

7岁那年,我向父亲要一点零花钱,买一本很好看的漫画书,父亲不给,让我自己想办法。于是,我只好像别的孩子那样去送报或做点别的短工。

从开始上学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放学后,我都要阅读股票指数和图表以及《华尔街日报》。读大学后,我阅读了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投资和商业类书籍,总共读了100多本,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尝试各种投资方法,力图找到一套框架体系,犯了很多错误,也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

〃这真是一笔无穷的财富啊!〃记者由衷地赞叹道。

沃伦·巴菲特稍稍一顿,接着说:〃这笔财富已经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它本身都在随时间而不断地增值,因此,可以说,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资了。〃

原来,巴菲特所说的最好的投资,是学习、读书,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

一位曾在股市里小有成绩的人士介绍自己的经验时说,随着频繁的股市交易,赚了、又赔了,痛定思痛,他深深地感到,投资股市不能靠听消息,跟大户,要有自己的思路,必须自己认真读书,掌握金融证券的基本理论。这时,正好有一位朋友弄到一本台湾出版的《股市操作指南》,他借来花钱复印了下来。白天工作,深夜苦读,书中的投资理论,为他打开了一片新的投资世界。此后十多年,他一边读书,一边投资,先后读了格雷厄姆、巴菲特、鲍格尔、索罗斯等50多本关于投资的书籍,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有些书反复看了不下十几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