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第53节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53节

小说: 医学衷中参西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渣重煎,令其汁浓若薄糊,以敷肿疼疮疡及乳痈甚效,若恐其日久发酵,每一两可加蓬砂二钱溶化其中。 
愚初次细嚼远志尝之,觉其味酸而实兼有矾味,西人谓其含有林檎酸,而林檎酸中固无矾也。后乃因用 
此药,若末服至二钱可作呕吐,乃知其中确含有矾味,因悟矾能利痰,其所以能利痰者,亦以其含有矾味也。 
矾能解毒,《本草纲目》谓其解天雄、附子、乌头毒,且并能除疮疡肿疼者,亦以其兼有矾味也。是以愚用此 
药入汤剂时,未尝过二钱,恐多用之亦可作呕吐也。 

二、药物
30.龙胆草解
属性:龙胆草∶味苦微酸,性寒,色黄属土,为胃家正药。其苦也 
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 
食,西人浑以健胃药称之,似欠精细。为其微酸属木,故又能入胆肝、滋肝血、益胆汁、降肝胆之热使不上炎, 
举凡目疾、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惊痫、眩晕、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皆能愈之。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 
于芍药,而以敛戢肝胆虚热,固不如芍药也。 

二、药物
31.半夏解
属性: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 
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内经》谓阳明 
厥逆衄呕血,阳明厥逆,即胃气厥逆也)。惟药局因其有毒,皆用白矾水煮之,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 
味,令人呕吐,即药局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以之利湿痰犹可,若以止呕吐及吐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 
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故须将分量加重也。 
愚因药局半夏制皆失宜,每于仲春季秋之时,用生半夏数斤,浸以热汤,日换一次,至旬日,将半夏剖 
为两瓣,再入锅中,多添凉水煮一沸,速连汤取出,盛盆中,候水凉,净晒干备用。每用一两,煎汤两茶盅, 
调入净蜂蜜二两,徐徐咽之。无论呕吐如何之剧,未有不止者。盖古人用半夏,原汤泡七次即用,初未有用白 
矾制之者也。 
x【附案】x邻村王姓童子,年十二三岁,忽晨起半身不能动转,其家贫无钱购药,赠以自制半夏,俾为末 
每服钱半,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两次,约服二十余日,其病竟愈。盖以自制半夏辛味犹存,不但能利痰,实有 
开风寒湿痹之力也。 
东洋××××日,英国军医×××屡屡吐,绝食者久矣。其 
弟与美医××氏协力治疗之,呕吐卒不止,乞诊于余,当时已认患者为不起之人,但求余一决其死生而已。美 
医××氏等遂将患者之证状及治疗之经过,一一告余。余遂向两氏曰∶余有一策,试姑行之。遂辞归检查汉法 
医书,制小半夏加茯苓汤,贮瓶令其服用,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回撤消有之康健。至今半夏浸剂,遂为 
一种之镇呕剂,先行于医科大学,次及于各病院与医家。 
x按∶x此证若用大半夏汤加赭石尤效,因吐久则伤津伤气,方中人参能生津补气,加赭石以助之,力又专于 
下行也。若有热者,可再加天冬佐之,若无自制半夏,可用药局清半夏两许,淘净矾味入煎。 

二、药物
32.栝蒌解
属性:栝蒌∶味甘,性凉。能开胸间及胃口热痰,故仲景治结胸有小陷胸汤,栝蒌与连、夏并用;治胸痹有栝蒌 
薤白等方,栝蒌与薤、酒、桂、朴诸药并用,若与山甲同用,善治乳痈(栝蒌两个,山甲二钱煎服);若与赭 
石同用,善止吐衄(栝蒌能降胃气胃火故治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敛肺、宁嗽、定喘(须用新鲜者 
方效);若但用其瓤(用温水将瓤泡开,拣出仁,余煎一沸,连渣服之),最善滋阴、润燥、滑痰、生津,若 
但用其仁(须用新炒熟者,捣碎煎服),其开胸降胃之力较大,且善通小便。 
x【附案】x邻村高××子,年十三岁,于数日之间,痰涎郁于胸中,烦闷异常,剧时气不上达,呼吸即停, 
目翻身挺,有危在顷刻之状。连次用药,分毫无效,敢乞往为诊视,施以良方。时愚有急务未办,欲迟数点钟 
再去,彼谓此病已至极点,若稍迟延恐无及矣。于是遂与急往诊视,其脉关前浮滑,舌苔色白,肌肤有热,知 
其为温病结胸,俾用栝蒌仁四两,炒熟(新炒者其气香而能通)捣碎,煎汤两茶盅,分两次温饮下,其病顿愈。 
隔数日,其邻高 
姓童子,亦得斯证,俾用新炒蒌仁三两,苏子五钱,煎服,亦一剂而愈。盖伤寒下早成结胸,温病未经下亦可 
成结胸,有谓栝蒌力弱,故小陷胸汤中必须伍以黄连、半夏始能建功者,不知栝蒌力虽稍弱,重用之则转弱为 
强,是以重用至四两,即能随手奏效,挽回人命于顷刻也。 

二、药物
33.天花粉解
属性:天花粉∶栝蒌根也,色白而亮者佳,味苦微酸,性凉而润。清火生津,为止渴要药(《伤寒论》小柴胡汤, 
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古方书治消渴亦多用之)。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宁肺止嗽,治肺 
病结核。又善通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 、甘草 
(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 
(有案附载黄 解下可参观)。大凡藤蔓之根,皆能通行经络,而花粉又性凉解毒,是以有种种功效也。 

二、药物
34.干姜解
属性:干姜,味辛,性热。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与浓朴同用,治寒饮 
杜塞胃脘,饮食不化;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呼吸短气;与黄 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 
与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气不降,喘逆迫促;与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气不降,吐血、衄血;与白术同用, 
治脾寒不能统血,二便下血,或脾胃虚寒,常作泄泻;与甘草同用,能调其辛辣之味,使不刺戟,而其温补之 
力转能悠长。《神农本草经》谓其逐风湿痹,指风湿痹之偏于寒者而言也,而《金匮》治热瘫痫,亦用干姜, 
风引汤中与石膏、寒水石并用者是也。此乃取其至辛之味,以开气血之凝滞也。有谓炮黑则性热,能助相火 
者,不知炮之则味苦,热力即减,且其气轻浮,转不能下达。 
徐灵胎曰∶“凡味浓之药主守,气浓之药主散,干姜气味俱浓,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则 
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所必然矣,故性虽猛峻,不妨服食。” 
x【附案】x邻村高某年四十余,小便下血,久不愈。其脉微细而迟,身体虚弱恶寒,饮食减少。知其脾胃虚 
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各六钱, 
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 

二、药物
35.生姜解
属性:将鲜姜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去皮晒干为干姜;将姜上所生之芽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其当年所生之姜为生姜。 
是以干姜为母姜,生姜为子姜,干姜老而生姜嫩也。为生姜系嫩姜,其味之辛、性之温,皆亚于干姜,而所 
具生发之气则优于干姜,故能透表发汗。与大枣同用,善和营卫,盖借大枣之甘缓,不使透表为汗,惟旋转于 
营卫之间,而营卫遂因之调和也。其辛散之力,善开痰理气,止呕吐,逐除一切外感不正之气。若但用其皮, 
其温性稍减,又善通利小便。能解半夏毒及菌蕈诸物毒。食料中少少加之,可为健胃进食之品。疮家食之,致 
生恶肉,不可不知。 

二、药物
36.附子、乌头、天雄解
属性: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 
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汗多有亡阳亡阴之 
殊,亡阳者身凉,亡阴者身热,临证时当审辨。凉亡阳者,宜附子与萸肉、人参并用;热亡阴者,宜生地与萸 
肉、人参并用), 
肠冷泄泻,下焦阳虚阴走,精寒自遗,论者谓善补命门相火,而服之能使心脉跳动加速,是于君相二火皆能大 
有补益也。 
种附子于地,其当年旁生者为附子,其原种之附子则成乌头矣。乌头之热力减于附子,而宣通之力较优, 
故《金匮》治历节风有乌头汤;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有乌头赤石脂丸,治寒疝有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等方。 
若种后不旁生附子,惟原种之本长大,若蒜之独头无瓣者,名谓天雄,为其力不旁溢,故其温补力更大而独能 
称雄也。今药局中所鬻之乌附子,其片大而且圆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较寻常附子稍重,盖因其力大而色亦稍 
变也。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 
x【附案】x一少妇上焦满闷烦躁,不能饮食,绕脐板硬,月信两月未见。其脉左右皆弦细。仲景谓双弦者寒, 
偏弦者饮,脉象如此,其为上有寒饮、下有寒积无疑。其烦躁者腹中寒气充溢,迫其元阳浮越也。投以理饮汤, 
去桂枝加附子三钱,方中芍药改用五钱,一剂满闷烦躁皆见愈。又服一剂能进饮食,且觉腹中凉甚,遂去芍 
药将附子改用五钱,后来又将干姜减半,附子加至八钱,服逾十剂,大便日行四五次,所下者多白色冷积, 
汤药仍日进一剂,如此五日,冷积泻尽,大便自止。再诊其脉,见有滑象,尺部较甚,疑其有妊,俾停药勿服, 
后至期果生子。夫附子原有殒胎之说,此证服附子如此之多,而胎固安然无恙,诚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二、药物
37.肉桂解
属性:肉桂∶味辛而甘,气香而窜,性大热纯阳。为其为树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达,暖丹田,壮元阳,补相 
火。其色紫赤,又善补助君火,温通血脉,治周身血脉因寒而痹,故治关节腰肢疼痛及疮家白疽。木得桂则枯, 
且又味辛属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气 
横恣多怒,若肝有热者,可以龙胆草、芍药诸药佐之。《神农本草经》谓其为诸药之先聘通使,盖因其香窜之 
气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忽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 
x按∶x附子、肉桂,皆气味辛热,能补助元阳,然至元阳将绝,或浮越脱陷之时,则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 
诚以附子但味浓,肉桂则气味俱浓,补益之中实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抉颠之大药,观仲景《伤寒论》少阴诸 
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肉桂气味俱浓,最忌久煎。而坊间又多捣为细末,数沸之后,药力即减,况煎至数十沸乎。至于石膏气味 
俱淡,且系石质,非捣细煎之,则药力不出,而坊间又多不为捣细。是以愚用石膏,必捣为细末然后煎之。若 
用肉桂,但去其粗皮,而以整块入煎。至药之类肉桂、类石膏者,可以肉桂、石膏为例矣。 
肉桂味辣而兼甜,以甜胜于辣者为佳,辣胜于甜者次之。然约皆从生旺树上取下之皮,故均含有油性, 
皆可入药,至其薄浓不必计也。若其味不但不甚甜,且不甚辣,又兼甚干枯者,是系枯树之皮,不可用也。 

二、药物
38.知母解
属性:知母∶味苦,性寒,液浓而滑。其色在黄、白之间,故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热,伍以石膏可名白虎(二药再加 
甘草、粳米和之,名白虎汤,治伤寒温病热入阳明)。入肺以润肺金之燥,而肺为肾之上源,伍以黄柏兼能滋 
肾(二药少加肉桂向导,名滋肾丸),治阴虚不能化阳,小便不利。为其寒而多液,故能壮水以制火,治骨蒸 
劳热,目病 肉遮掩白睛。为其液寒而滑,有流通之性,故能消疮疡热毒肿疼。《神农本草经》谓主消渴者, 
以其滋阴壮水而渴自止也;谓其主肢体浮肿者,以其寒滑能通利水道而肿自消也;谓其益气者,以其能除食气 
之壮火而气自得其益也。 
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 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又以知母一两 
加甘草二钱煮饮之,即甘胜于苦,其味非大苦可知。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阴也。有谓知母但能退 
热,不能滋阴者,犹浅之乎视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