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第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按∶x此证初得,而胃府之热已实。彼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何梦梦也!
上焦烦热太甚者,原非轻剂所能疗。而投以重剂,又恐药过病所,而病转不愈。惟用重剂,徐徐饮下,乃
为合法。曾治一人,年四十余。素吸鸦片,于仲冬得伤寒,两三日间,烦躁无汗。原是大青龙汤证,因误服桂
枝汤,烦躁益甚。迎愚诊视,其脉关前洪滑,两尺无力。为开仙露汤,因其尺弱,嘱其徐徐饮下,一
次只饮药一口,防其寒凉侵下焦也。病家忽愚所嘱,竟顿饮之,遂致滑泻数次,多带冷沫。上焦益觉烦躁,鼻
如烟熏,面如火炙。其关前脉,大于前一倍,又数至七至。知其已成戴阳之证,急用人参一两,煎好兑童便半
茶蛊,将药碗置凉水盆中,候冷顿饮之。又急用玄参、生地、知母各一两,煎汤一大碗,候用。自服参后,屡
诊其脉,过半点钟,脉象渐渐收敛,至数似又加数。遂急将候用之药炖热,徐徐饮下,一次饮药一口,阅两点
钟尽剂,周身微汗而愈。此因病家不听所嘱,致有如此之失,幸而救愈,然亦险矣。审是,则凡药宜作数次服
者,慎勿顿服也。盖愚自临证以来,无论内伤、外感,凡遇险证,皆煎一大剂,分多次服下。此以小心行其放
胆,乃万全之策,非孤注之一掷也。
《伤寒论》阳明篇中,白虎汤后,继以承气汤,以攻下肠中燥结,而又详载不可攻下诸证。诚以承气力
猛,倘或审证不确,即足误事。愚治寒温三十余年,得一避难就易之法。凡遇阳明应下证,亦先投以大剂白虎
汤一两剂。大便往往得通,病亦即愈。即间有服白虎汤数剂,大便犹不通者,而实火既消,津液自生,肠中不
致干燥,大便自易降下。用玄明粉三钱,加蜂蜜或柿霜两许,开水冲调服下,大便即通。若仍有余火未尽,而
大便不通者,单用生大黄末一钱(若凉水调服生大黄末一钱,可抵煮服者一两),蜜水调服,通其大便亦可。
且通大便于服白虎汤后,更无下后不解之虞。盖下证略具,而脉近虚数者,遽以承气下之,原多有下后不解者,
以其真阴亏、元气虚也。惟先服白虎汤或先服白虎加人参汤,去其实火,即以复其真阴,培其元气,而后微用
降药通之,下后又何至不解乎。此亦愚百用不至一失之法也。
间有用白虎汤润下大便,病仍不解,用大黄降之而后解者,以其肠中有匿藏之结粪也。曾治一媪,年七十
余,季冬得伤寒证,七八日间,延愚诊视。其脉洪长有力,表里俱热,烦渴异常,
大便自病后未行。投以白虎加人参汤二剂,大便遂通,一日降下三次,病稍见愈,而脉仍洪长。细审病情,当
有结粪未下,遂单用大黄三钱,煮数沸服之,下结粪四五枚,病遂见愈,仍非脉净身凉,又用拙拟白虎加人参
以山药代粳米汤,服未尽剂而愈。然此乃百中之一二也。临证者,不可因此生平仅遇之证,遂执为成法,轻视
白虎,而重视承气也。
重用石膏以退火之后,大便间有不通者,即可少用通利之药通之。此固愚常用之法,而随证制宜,又不可
拘执成见。曾治一少年,伤寒已过旬日,阳明火实,大便燥结,投一大剂白虎汤,一日连进二剂,共享生石膏
六两,至晚九点钟,火似见退,而精神恍惚,大便亦未通行,再诊其脉,变为弦象,夫弦主火衰,亦主气虚。
知此证清解已过,而其大便仍不通者,因其元气亏损,不能营运白虎汤凉润之力也。遂单用人参五钱,煎汤俾
服之,须臾大便即通,病亦遂愈。盖治此证的方,原是白虎加人参汤,因临证时审脉不确,但投以白虎汤,遂
致病有更改。幸迷途未远,犹得急用人参,继所服白虎汤后以成功。诚以日间所服白虎汤,尽在腹中,得人参
以助之,始能运化。是人参与白虎汤,前后分用之,亦无异于一时同用之也。益叹南阳制方之神妙,诚有令人
不可思议者也。吴又可谓∶“如人方肉食而病适来,以致停积在胃,用承气下之,惟是臭水稀粪而已,于承气
汤中,单加人参一味,虽三四十日停积之物于是方下。盖承气借人参之力鼓舞胃气,宿物始动也。”又可此论,
亦即愚用人参于白虎汤后,以通大便之理也。
x附录∶x
湖北天门县崔××来函∶
丁卯仲夏,何某,身染温病。他医以香薷饮、藿香正气散治
之,不效。迎仆诊视,遵用清解汤,一剂而愈。时因温病盛行,以书中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仙露汤、从
龙汤、馏水石膏饮,有呕者,兼用代赭石。本此数方,变通而用,救愈三千余人,共享生石膏一千余斤,并未
偾事。
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2.石膏粳米汤
属性: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若其热已入阳明
之腑,亦可用代白虎汤。
生石膏(二两,轧细) 生粳米(二两半)
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腕。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
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
或问∶外感初得,即中有蕴热,阳明胃腑,不至燥实,何至速用生石膏二两?答曰∶此方妙在将石膏同
粳米煎汤,乘热饮之。俾石膏寒凉之性,随热汤发散之力,化为汗液尽达于外也。西人谓,胃本无化水之能,
亦无出水之路。而壮实之人,饮水满胃,须臾水气旁达,胃中即空。盖胃中原多微丝血管,能引水气以入回血
管,由回血管过肝入心,以营运于周身,由肺升出为气,由皮肤渗出为汗,余透肾至膀胱为溺。石膏煎汤,毫
无气味,毫无汁浆,直与清水无异,且又乘热饮之,则敷布愈速,不待其寒性发作,即被胃中微丝血管吸去,
化为汗、为气,而其余为溺,则表里之热,亦随之俱化。此寒因热用,不使伤胃之法也。且与粳米同煮,其冲
和之气,能助胃气之发达,则发汗自易。其稠润之汁,又能逗留石膏,不使其由胃下趋,致寒凉有碍下焦。不
但此也,清水煎开后,变凉甚速,以其中无汁浆,不能留热也。此方粳米多至二两半,汤成之后,必然汁浆甚
稠。饮至
胃中,又善留蓄热力,以为作汗之助也。是以人之欲发汗者,饮热茶不如啜热粥也。
初拟此方时,惟用以治温病。实验既久,知伤寒两三日后,身不恶寒而发热者,用之亦效。丙辰正月上旬,
愚自广平移居德州。自邯郸上火车,自南而北,复自北而南,一昼夜绕行千余里。车窗多破,风寒彻骨。至德
州,同行病者五六人,皆身热无汗。遂用生石膏、粳米各十余两,饭甑煮烂熟,俾病者尽量饮其热汤,皆周身
得汗而愈,一时称快。
沈阳朱姓妇,年五旬。于戊午季秋,得温病甚剧。时愚初至奉天,求为延医。见其以冰囊作枕,复悬冰囊,
贴面之上侧。盖从前求东人调治,如此治法,东人之所为也。合目昏昏似睡,大声呼之,毫无知觉。其脉洪大
无伦,按之甚实。愚谓其夫曰∶此病阳明腑热,已至极点。外治以冰,热愈内陷。然此病尚可为,非重用生石
膏不可。其夫韪愚言,遂用生石膏细末四两、粳米八钱,煎取清汁四茶杯,徐徐温灌下。约历十点钟,将药服
尽,豁然顿醒。后又用知母、花粉、玄参、白芍诸药,少加连翘以清其余热,服两剂全愈。
x附录∶x
江苏崇明县蔡××来函∶
季秋,敝处张氏之女得瘟病甚剧,服药无效,医言不治,病家以为无望。其母求人强仆往视,见其神昏如
睡,高呼不觉;脉甚洪实。用先生所拟之石膏粳米汤,生石膏用三两,粳米用五钱。见者莫不惊讶诽笑。且有
一老医扬言于人曰∶“蔡某年仅二十,看书不过年余,竟大胆若此!石膏重用三两,纵 透用之亦不可,况生
者乎?此药下咽,人即死矣。”有人闻此言,急来相告,仆曰∶“此方若用 石膏,无须三两,即一两亦断送人命而
有余。若用生者,即再多数两亦无碍,况仅三两乎。”遂急催病家购药,亲自监视,煎取清汤一大碗,徐徐温
灌下。病患霍然顿醒。其家人惊喜异常,直以为死后重生矣。继而热疟流行,经仆重用生石膏治愈者不胜计。
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3.镇逆白虎汤
属性:治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俱。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
生石膏(三两,捣细) 知母(两半) 清半夏(八钱) 竹茹粉(六钱)
用水五盅,煎汁三盅,先温服一盅。病已愈者,停后服。若未全愈者,过两点钟,再温服一盅。《伤寒
论》白虎汤,治阳明腑热之圣药也。盖外邪炽盛,势若燎原,胃中津液,立就枯涸,故用石膏之辛寒以祛外感
之邪,知母之凉润以滋内耗之阴。特是石膏质重(虽煎作汤性亦下坠),知母味苦,苦降与重坠相并,下行之
力速,胃腑之热或难尽消。且恐其直趋下焦而为泄泻也,故又借粳米之浓汁、甘草之甘味,缓其下趋之势。以
待胃中微丝血管徐徐吸去,由肺升出为气,由皮肤渗出为汗,余入膀胱为溺,而内蕴之热邪随之俱清,此仲景
制方之妙也。然病有兼证,即用药难拘成方。犹是白虎汤证也,因其人胃气上逆,心下胀满,粳米、甘草不可
复用,而以半夏、竹茹代之,取二药之降逆,以参赞石膏、知母成功也。
一妇人,年三十余,得温证。始则呕吐,五六日间,心下满闷,热而且渴。脉洪滑有力,舌苔黄浓。闻
其未病之先,曾有郁怒未伸,因得斯证,俗名夹恼伤寒。然时当春杪,一得即不恶寒,乃温病,非伤寒也。为
疏此方,有一医者在座,疑而问曰∶此证因胃气上逆作胀满,始将白虎汤方,另为更定。何以方中不用开通气
分之药,若承气汤之用浓朴、枳实,而惟用半夏、竹茹
乎?答曰∶白虎汤用意,与承气迥异。盖承气汤,乃导邪下行之药,白虎汤乃托邪外出之药。故服白虎汤后,
多有得汗而解者。间有服后未即得汗,而大热既消,其饮食之时,恒得微汗,余热亦由此尽解。若因气逆胀满,
恣用破气之药,伤其气分,不能托邪外出,将邪陷愈深,胀满转不能消,或更增剧。试观《伤寒论》多有因误
下伤其气分,成结胸,成心下痞硬证,不可不知也。再试观诸泻心,不轻用破气之品,却有半夏泻心汤。又仲
景治“伤寒解后,气逆欲呕”有竹叶石膏汤,半夏与石膏并用;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有竹皮大丸,
竹茹与石膏并用,是半夏、竹茹善降逆气可知也。今师二方之意,用之以易白虎汤中之甘草、粳米,降逆气而
不伤正气,服后仍可托邪外出,由汗而解,而胀满之证,亦即消解无余。此方愚用之屡矣,未有不随手奏效者。
医者闻言省悟,听愚用药,服后,病患自觉胀满之处,如以手推排下行,病亦遂愈。
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
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属性:治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
生石膏(三两,捣细) 知母(一两) 人参(六钱) 生山药(六钱) 粉甘草(三钱)
上五味,用水五盅,煎取清汁三盅,先温服一盅。病愈者,停后服。若未全愈者,过两点钟,再服一盅。
至其服法详细处,与仙露汤同。
伤寒法,白虎汤用于汗、吐、下后当加人参。究之脉虚者,即宜加之,不必在汗、吐、下后也。愚自临证
以来,遇阳明热炽,而其人素有内伤,或元气素弱,其脉或虚数,或细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
知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盖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药兼能固摄下焦元气,使
元气素虚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泻。且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滋阴。白虎汤得此,既祛实火,又
清虚热,内伤外感,须臾同愈。愚用此方救人多矣。略列数案于下,以资参考。
一叟,年近六旬。素羸弱,劳嗽,得伤寒证,三日,昏愦不知人。诊其脉甚虚数,而肌肤烙手,确有实热。
知其脉虚证实,邪火横恣,元气又不能支持,故传经犹未深入,而即昏愦若斯也。踌躇再四,乃放胆投以此汤。
将药煎成,乘热徐徐灌之,一次只灌下两茶匙。阅三点钟,灌药两盅,豁然顿醒。再尽其余,而病愈矣。
一叟,年六旬。素亦羸弱多病,得伤寒证,绵延十余日。舌苔黄浓而干,心中热渴,时觉烦躁。其不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