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 >

第11节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第11节

小说: 汉字文化中的养生之术:从字到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菜有疏通的作用,它是辅佐谷气的,可疏通雍滞,疏通人体气机,所以就叫蔬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葱姜蒜等叫荤菜,这个荤菜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日常生活中,化肉食的除了酒外,最好使的三样东西就是葱姜蒜,我们平时炒菜的时候也都是这么用的。葱姜蒜具有化肉食的功效,且通窜性很强,所以称之为“荤菜”。

关于这三样荤菜的饮食文化,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大家一起出去吃饭,点菜的时候就要懂得规矩礼数,首先要问问大家吃饭有没有什么忌口,那么就有些人可能只吃素,不吃荤。这时我们就要注意了,不吃荤的人不光是不吃肉,基本上也是忌葱姜蒜的。我们就要事先提醒厨师,给素食者点的菜里一是不要放肉,二是不要放葱姜蒜。其实吃素的人大多连酒都不喝,因为他们不需要酒来化肉食了。
饮食的习惯其实都有背后的原理,我们懂得了这些,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就能避免很多的尴尬和麻烦,有助于你与人结交朋友或成为商业伙伴,因为你懂得这些医学的原理,就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

此外,还是老生常谈减肥的问题,现在很多想减肥的人也会把菜当做主食来吃,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古人认为五菜是粮食饥荒时的补充食品,“五菜为充”,就是说菜只是一种补益,只是作为主食的一种补充而存在的,吃蔬菜是达不到补充人体元气作用的,所以不能把菜当主食来吃。另外菜不可以切得太碎,它的纤维是个宝,慢慢咀嚼对人很有益处。

三餐吃好,少病没烦恼

早晨要吃饱,因为上午阳气足,人体也同样,早晨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九点到十一点是脾经当令,在脾胃最活跃时多吃对身体无害,而且不会发胖。

中午要吃好,因为午饭后正是小肠经当令,主吸收营养,所谓吃好就是饭菜要有五谷、五菜、五畜、五果,东西种类越多,营养越充分。

晚上要吃少,一是下午天地为阴气所主,不容易消化吸收,吃多了会给肠胃增加负担;二是晚上吃多了还会影响睡眠,因为人活一口气,吃多了脾胃就夺气,就无法上输于脑,在此种情况下,人的睡眠就不够踏实。

◆不可暴饮暴食

关于饮食的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防止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我曾说过一句话,20世纪60年代我们遇到过三年自然灾害,连饭都吃不饱,现在我们天天吃肉,就说基因改变也不会那么快地来承载这么大肉食的负担,所以现在很多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在身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前提下,胡乱去吃,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古语云:“饭来少一口,能活九十九。”饭吃七八分饱,不要造成对脾胃的很大的负担,人就容易长寿,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

对于小孩子的养育,也是类似的话,“欲保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小孩子都有一个特性——嘴馋,百味皆想尝。做家长的要懂得去适当限制他,别伤了孩子的脾胃。因为小孩子的后天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旦伤了脾胃,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此外,小孩子本身就是纯阳之体(或者叫做稚阳之体),具有火热之性,所以不太怕冷,我们做家长的就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以免反倒造成疾患。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子穿开裆裤什么事都没有,就是流着大鼻涕照样活得挺好;可人老了就不行了,越老越怕冷,因为阳气虚弱了,这时就要注意保暖。

◆细嚼慢咽好处多

暴饮暴食和缺乏运动是现代病的一个很深的根源,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

我们现在的人工作压力特别大,吃饭特别快,这里面就会有问题。我们把饭搁到嘴里进行咀嚼,人体会主动调上唾(也叫津液)来消化食物。从西医来讲,就说蛋白酶会增多,以帮助人来消化和分解食物。细嚼慢咽就是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食物,而且这种咀嚼、咬合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

如果吃得太急的话,肯定要损脾胃,等于是嘴的很多工作都不做了,让脾胃去做,脾胃的劳累程度大大加大,不病才怪。

过节饮食注意事项

中国人喜欢过节,过节意味着欢天喜地,意味着合家团聚。可“过节”这两个字的原始意义大家却不甚了解。
从民俗学上讲,“年”是一个大怪兽,所以人们要放鞭炮、点明火、睁着眼睛守岁来驱魔迎新。而“节”本指竹节,它有两层含义,既有“连通”之意,又有“纠结”之意。所以,“节”在气候上有“节气”,在人体上有“关节”,在人情上有“过节”,等等。

天地之气通与不通重在“节气”,人体之气通与不通重在“关节”,人情之气通与不通重在“心结”,所以中国人过节时常常吃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饺子,它不单是交“子时”的意思,而是把许多东西都搅拌在一起,让人们混混沌沌地把这些“结”都走过去,这告诉人们,生活太较真了就没什么意思了……

那么,过节时人们应该在吃上注意什么呢?第一,不可多吃。这是因为过节主要是图个快乐,这些“节”都是难过去的沟沟坎坎,大家聚在一起,“心结”没了,外头的那些难熬的时节也就算不得什么了。第二,老人不可老打扫剩菜剩饭,不可以勉强自己非要吃那些吃不下的东西,吃多了容易引发老年人的心脏病、脾胃病等。

五脏与食疗

中国文化和中医都非常重视“五”这个数字,我们在前文讲过,任何生数加上五,就变为了成数。天地间有阴阳五行,自然界有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而人体有五脏,其实它们之间都有内在的对应关系。饮食养生就是要顺应这种对应的规律,用食物来调理我们的五脏,使人体健康长寿。

◆五脏的食疗——脾

得脾病多为两种:一是思伤脾,症状是人特瘦;二是脾湿过重,症状是虚胖。因为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脾湿重的人运化力差,就容易虚胖。

那么如何通过食疗来补脾呢?

对于脾虚的人,可以多吃五谷中的薏米,薏米可去湿热。此外可以吃一些五畜中的牛肉,牛肉可入脾,对脾有补益。在水果类中,吃枣可补脾。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枣虽能补脾,但要注意吃法。

枣由三部分组成:外皮、中间果肉和内核。从中医食疗的角度来说,强调劈开或掰开枣食用(去掉核)。补脾是利用枣果肉的濡润之性,而枣皮有包敛的作用,所以要先劈开或掰开再食用。

大量吃枣也有坏处,会损坏牙齿。因为从五行与五脏的配比来说,脾为土,肾为水,土克水,而牙齿是肾的外现,所以大量吃枣就容易损牙。

那怎么吃枣才能不伤牙呢?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成语——囫囵吞枣。想补脾、又不损牙的方法就是把枣吞下去。大家注意了,您可别真把枣整个吞下去,噎住该都找我了。正确的方法是把枣切成很小很小的块儿,这样不用牙嚼也可直接吞下去了。

当然,我们主张吃枣来补脾,也不是说整天不吃别的了,拿盆枣可劲儿的吃,中国文化从来都讲究一个度,任何事都有个法度,不要过,过犹不及,要学会适量。

◆五脏的食疗——肺

肺属西方主收敛。忧伤、忧愁会伤肺。肺气不宣的话会出现恶寒发热之症,肺气若不降的话则会出现喘逆咳嗽的症状。

《黄帝内经》中对于肺的食疗方案是:吃五谷中的小米;五畜中的鸡肉,鸡肉有宣发之性,可把肺里的郁滞宣散出来;还有五果里的桃。

五菜中吃葱对肺很有好处,尤其是葱白。我在《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里曾经说过,如果孕妇得感冒的话,不能乱服药,可以喝一些葱白汤,这样既对身体没有损害,又能够把肺寒宣出去。因为白色入肺,喝葱白汤来宣肺寒特别有效。
肺属西方,对应的是秋季,秋天的病主要应在肺上。秋天我们在煮汤时一定要多放一些葱白,这样能祛肺寒,是养肺之法。

◆五脏的食疗——肝

肝属东方,主生发、调达。怒则伤肝。中医讲“肝”为将军之官,肝气很容易上逆,一旦生气,第一个损伤的脏器就是肝脏,接着就会伤脾胃,因为木克土。所以临床很多有不良情绪的人会得消化系统的毛病。

有肝病的人如何通过食疗进行调理呢?

可吃些李子。李为“木”,肝的五行配属之象就是木,所以中医特别强调有肝病的话可以适量地多吃李子。

◆五脏的食疗——心

心属南方,主生长、主血脉。人过分高兴会伤心。

心病的食疗吃什么呢?

中医认为要吃麦子,麦子可大补心气。此外,五畜中的羊肉为温热之性,可多吃点羊肉。还有就是五果中的杏,杏味偏苦,主降,心病为心火上炎,所以可吃杏,以杏来降心火、降气。

◆五脏的食疗——肾

肾对应北方,主收藏,肾主藏精。如果人肾虚,精气就不能收纳,人就会变得虚弱。

有肾病的人在五谷上要以吃大豆为主,大豆可补肾。此外,豆令人重,就是多食黑豆很补精髓,对肾也有补益。

冬季对应肾,冬季的很多病反应在肾上。腊八节气时天气最冷,我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中有各种豆类,这样就可补足精髓,强肾健体。

此外,咸能入肾,吃些咸味的食物也可补肾,但不宜过咸。五畜中的猪肉属咸味,可以多吃一些猪肉。五果中可吃栗子补肾,古代管栗子就叫做“肾果”。我们一到冬天就会看见满大街都是糖炒栗子,这种习俗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今人已经不知道缘由了,其实是种养生之道。

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如何吃好、喝好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问题。老百姓滥用药物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人体而言,是药三分毒,此点我会在后面医药的章节中专门进行详细论述。最好的方法是食疗,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良好的生活习性,来把我们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使我们的身体阴阳平衡,百病不侵。

所谓饮食养生,其实莫过于两点:一是要跟着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要吃应季的食物,不要逆天行事,比如夏天吃西瓜是利用西瓜的寒性来中和暑热,而有的人偏要在冬天吃西瓜就是大错特错,只能是寒上加寒,不得病才怪;二是要有节制地去吃,《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通过饮食调理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太过,否则会造成五脏失衡,反而引发疾病。

所以饮食养生其实就是让身体的本能去顺应生命的节拍,做好了,就叫和谐,就叫天人合一,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享受人生,活到天年。
细看“人”这个字,就会发现,古人在造字之初,就已经暗示了许多生命哲理。

“人”从何来?

关于人的造字,有多种说法:

“人”字的甲骨文“大”字的甲骨文

一种是,左一撇,右一撇,一阴一阳之谓人;

第二种说法是,两两支撑、互相搀扶,共同前行;

再有一种说法,“人”字,就像两个棍子在打架,以示人和人之间,会发生矛盾、冲突;

还有一种说法更有趣,甲骨文“人”字(人)如同一个人的侧面像,意在不敢直面人生。直面人生是什么字呢?是“大”字,我们看看甲骨文的“大”字,是人的正面像。如果敢于直面人生的话,那么,人的格局就可能变大。

人——生于天地,成于四时

天地,指的是阴阳;

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

概括起来说,人是靠天地阴阳二气而生,遵循春夏秋冬四季法则,有生、有长、有化、有收、有藏,就运化成人。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天地合气,就是阴阳平衡,人得天地之全气就是得阴阳二气。

而四季的法则和人的脏腑一样,是有不同功能的。

春,对应的是人体的肝,有生发之机;

夏,对应的是人体的心,有发散生长之机;

秋,对应的是人体的肺,有收敛之机;

冬,对应的是人体的肾,有收藏之机;

长夏,是中医提出的一个特殊时间段,指夏后18天,秋前18天。这个时间段很湿,和人体的脾相似,有运化功能。

因此,人体的五脏要跟随天地的这五季而动,才能成。

对应人的“生”和“成”,中医把数字也分为“生数”和“成数”。

“生数”是:1、2、3、4、5,“成数”是6、7、8、9、10。

“生数”和“成数”之间的特点很有趣。您看,“生数”加5就是后面的“成数”,1加5是6,2加5是7,3加5是8,4加5是9,5加5是10。

而这个奇异的五,在传统文化中为“中土”,任何东西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