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25-本草求真 >

第19节

025-本草求真-第19节

小说: 025-本草求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绣曰。麻黄入肺而不入脾。因其中 
空象肺之故。葛根入脾而不入肺。因其体轻蔓延。周身通达象肌之故。)但葛根一味。必 
其于头额侠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额)。痛如刀劈。方谓邪传阳明。其药可用。(张元素曰。头 
颅痛如刀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若使未入阳明。又是引邪内入。不可用也。 
即邪在于太阳而略见于阳明。则以方来之阳明为重。故必用葛根以绝其路。(仲景治太阳阳 
明合病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以断太阳阳明之路。非太阳药也 
。)若使阳明症备。而止兼有太阳。则又以未罢之太阳为重。故又不用葛根。且阳明主肌肉 
者也。而用干葛大开肌肉。则津液尽从外泄。恐胃愈燥而阴立亡。至于疹痘未发。则可用此 
升提。酒醉则可用此解酲。火郁则可用此升散。但亦须审中病辄止。(如丹溪云。治疟无汗 
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若阳疟有汗。加参耆以敛之。无汗加 
芩 
葛苍术以发之。)不可过用。以致胃气有伤也。(如丹溪云。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升葛 
汤。恐表虚反增斑烂。) 

上编卷三散剂
散热
内容:(山草)入足少阳胆升阳解热和表 
柴胡(专入胆)。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据书载治伤寒热传足少阳胆。缘胆为清净之府。 
无出 
无入。邪入是经。正在表里之界。汗吐与下当禁。惟宜和解。故仲景之治伤寒邪入少阳 
。而见寒热往来。胁痛耳聋。(少阳卫于身侧。其脉循胁通耳。邪由阳明而传少阳。故必口 
苦咽干。胁痛耳聋。寒热往来。脉则尺寸俱弦。)妇人热入血室。用之以泄其邪。(冲为血海 
。血海即血室也。凡冲男女皆有。惟妇人所主在血。故病多犯于此。柴胡在表可解经邪。在 
里可解血热。)胎前产后。小儿痘疹。五疳羸热诸疟。(先寒后热谓寒疟。先热后寒谓温疟 
。但热不寒谓瘅疟。亦谓温疟。寒多热少谓牡疟。)并痈疽疮疡。咸宜用之。(喻嘉言曰。其 
寒热所主之往来。适在少阳所主之地。偏阴则多寒。偏阳则多热。即其纯热无寒而为瘅疟温 
疟。纯寒无热而为牡疟。要皆自少阳而造其极。补偏救弊。亦必返还少阳之界。阴阳两协于 
和而后愈也。施汗吐下之法以治实热。施和温之法以治虚寒。无非欲致其和平耳。疟邪如傀 
儡。少阳则提傀儡之线索。操纵进退。一惟少阳主张。宁不恢恢乎有余刃耶?汪昂曰。疟之 
不离乎少阳。犹咳之不离肺也!)若病在太阳。用之太早。犹引贼入门。病在阴经。用之则 
重伤其表。必得邪至少阳而药始可用矣。(李士材曰。疟非少阳经。慎用。)至云能治五痨。 
必其诸脏诸腑。其痨挟有实热者。暂可用此解散。(实热是外邪内郁而实。)真虚而挟实热。 
亦当酌其所宜。虽引清阳之气左旋上行。然升中有散。若无归耆同投。其散滋甚。虚热不可 
寒。血衰火毒者不可燥。岂容误哉?(识此三弊。则用柴胡不致有误。宗 曰。经验方中治 
劳热青蒿煎。用柴胡止合宜尔。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止。若或无热。得此愈甚。虽至死 
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痨七伤。药性论亦谓治痨乏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 
。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时珍曰。冠氏不分脏腑经络有热无热。乃谓柴胡不治劳乏。一 
概摈斥。殊非通论。)兼之性滑善通。凡溏泄大便者。当善用之。热结不通者。当佐当归黄 
芩以投。差无误耳。是以阴虚火炎。骨蒸劳热。肾虚泄泻。书载不应服。解散宜北柴胡。虚 
热宜海阳软柴胡为良。酒炒用。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时珍曰。行手足少阳。 
以黄芩为佐。行手足厥阴。以黄连为佐。) 

上编卷三散剂
散热
内容:(芳草)宣散三伏湿热 
香薷(专入脾胃心)。气味香窜。似属性温。并非沉寒。然香气既除。凉气即生。所以 
菀蒸湿 
热。得此则上下通达。而无郁滞之患。搏结之阳邪。得此则烦热顿解。而无固结之弊矣。是 
以用为清热利水要剂。然必审属阳脏。其症果属阳结。而无亏弱之症者。(气亏血弱。)用此 
差为得宜。若使禀赋素亏。饮食不节。其症有似燥渴而见吐泻不止者。用此等于代茶。宁无 
误乎?(时珍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散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 
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 
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燥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 
症。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 
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 
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今人但知暑即是热。热即 
是暑。(暑为阴症。热为阳症。经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故中暑 
宜温散。中热宜清凉。)暑热混为一气。而不知暑属何形。热属何象。(暑阴热阳。)暑何因 
是而名。热何因是而号。暑何因何体气而至。(体阴召暑。)热何因何体气而召。(体阳召热 
。)暑何用于香薷不宜。(气虚伤暑。再加香薷散气。是益虚矣。)热何用于香薷则效。(热因 
邪郁。散邪而热自除。)其中旨趣。在人领会。未可为粗心人道也。陈者良。宜冷服。(时珍 
曰。热服令人泻。) 

上编卷三散剂
散热
内容:(造酿)升散膈上热邪 
淡豆豉(专入心肺。)本于黑豆蒸 而成。按其味苦气寒。(陈藏器曰。豆性平。炒熟热。 
煮 
食寒。作豉冷。)似属苦降下行之味。而无升引上行之力也。然经火蒸 。味虽苦而气则馨 
。气虽寒而质则浮。能升能散。故得葱则发汗。得盐则引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 
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是以邪在上而见烦燥。头痛满闷。懊 不眠。发斑呕逆者。合 
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然必江右制者方堪入药。按古制豉 
法。用黑大豆水浸一宿。淘净蒸熟。摊匀蒿覆。候上黄衣。取晒簸净。水拌干湿得所。安瓮 
中筑实。桑叶盖。浓泥封。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去火气。瓮 
收用。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邪在表宜散。在里宜攻。在上宜吐。在中下宜下。反是则悖矣!昔人谓邪在上。因其高 
而越 
之。又曰。在上者涌而吐之是也。但吐亦须分其所因所治以为辨别。如常山蜀漆。是吐积饮 
在于心下者也。藜芦皂白二矾桔梗芦皂角。是吐风痰在于膈者也。生莱菔子是吐气痰在于膈 
者也。乌尖附是吐湿痰在于膈者也。胡桐泪是吐肾胃热痰上攻于膈而见者也。栀子瓜蒂。是 
吐热痰聚结于膈而成者也。砒石是吐寒痰在于膈者也。至于膈有热毒。则有木鳖青木香以引 
之。痰涎不上。则有烧盐以涌之。但吐药最峻。过用恐于元气有损。况砒石木鳖。尤属恶毒 
。妄用必致生变。不可不慎。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毒草)吐心下疟痰积饮 
常山(专入心下。)辛苦而寒。有毒。功专引吐行水。为除疟疾老痰积饮要药。盖疟无 
不挟痰 
挟热以成。然亦有风痰寒热食气之分。(风痰宜于星乌。寒痰宜于姜附。热痰宜于贝母。食 
痰宜于楂曲。气痰宜于乌药。痰在膈上经络。非吐不解。痰在四肢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 
达。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除。痰在骨节眼黑步艰。非萆 苦参不祛。痰在手臂肩背酸痛。 
非导痰加姜黄木香桂枝不和。痰在肠胃实结。非用下药不愈。)治须分其阴阳虚实表里以定 
。如疟果因伤寒寒热。及时气温疫。而致黄涎聚于胸中。心下牢固不解。则当用此引吐。然 
亦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而用之。其用又当审其所见部位。及药佐使以治。如常山 
得 
甘草则吐。水在上焦者宜之。得乌梅山甲则入肝。水在胁下者宜之。得大黄则利水。邪热交 
结而成内实者宜之。得小麦竹叶则入心。得秫米麻黄则入肺。得龙骨附子则入肾。得草果槟 
榔则入脾。然此阴毒之草。其性悍暴。虽有破瘴逐饮之能。而亦终损真气。所以仲景治疟方 
中。从无及此。(经曰。太阴在泉。湿胜所淫。民病积饮。又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甚 
则饮发。盖饮有五。流于肺为支饮。于肝为悬饮。于心为伏饮。于经络为溢饮。于肠胃为痰 
饮。)而夏伤于暑。秋必瘅疟。及疟在三阴。元气虚寒人。则常山等药皆为戈戟。或问吐药 
甚多。何以疟疾必用常山蜀漆?盖以常山性兼逐疫。疟疾本于湿疫。故于常山蜀漆则宜。犹 
之瓜蒂乌附尖莱菔子藜芦皆为吐剂。而瓜蒂则止宜于热痰。乌尖附则止宜于湿痰。莱菔子则 
止宜于气痰。藜芦则止宜于风痰也。酒浸炒用。根即蜀漆。功用略同。但苗性轻扬。其于上 
焦邪结。治之更宜。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毒草)吐风痰在膈 
居。盖缘苦虽属降。而亦 
善涌。 
藜芦辛少苦多。故能入口即吐。是以风痰膈结。而见咳逆上气者。当用是药以投。使其膈部 
之邪。悉从上出也。但此宜作散剂以投。(散可达上。)切勿汤药以服。(儒门事亲云。一妇 
病风痫。初一二年一作。后渐日作。甚至一日数作。求死而已。值岁大饥。采百草食。见野 
草若葱。采蒸饱食。觉不安。吐胶涎数日。约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后遂轻健如常人 
。以所食是葱访人。乃憨葱苗。即藜芦是已。时珍曰。我朝荆和王妃刘氏。年七十。中风不 
省。牙关紧闭。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诊视。药不能入。不获已打去一齿。浓煎藜芦汤灌之。 
少顷噫气。遂吐痰而苏。药勿瞑眩。厥疾勿瘳。诚然。)至于肠 泄痢如何。书载克治亦是 
因吐除其实积。积去而利与 亦可止矣!吐虽等于常山瓜蒂乌附尖莱菔子。但常山则吐疟 
痰。瓜蒂则吐热痰。乌附尖则吐湿痰。(亦吐风痰。)此则专吐风痰者也。况此气善通顶。治 
喉痹及鼻中息肉。为末吹效。然亦并非得已。即有中蛊等毒。及或老痰积块。止可借其宣泄 
。切勿沾口以自损其津液耳。取根去头用。黄连为使。反细辛芍药诸参。恶大黄。畏葱白。 
(服葱汤。吐即止。)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蔓草)木鳖子引吐热毒从痰外出。番木鳖引吐热涎逆流而上 
木鳖(专入外科外治)。本有二种。一名土鳖。有壳。一名番木鳖。无壳。木鳖味苦居 
多。甘 
辛略带。诸书皆言性温。以其味辛者故耳。究之性属大寒。狗食即毙。人若误用。中寒口噤 
。多 
致不救。常有因病错用而毙者矣!故其功用多从外治。如肿毒乳痈痔漏肿痛喉痹。用此醋漱 
于喉间。引痰吐出。以解热毒。不可咽下。或同朱砂艾叶卷筒。熏疥杀蛊最效。或用麻油熬 
擦癣亦可。总不可入汤剂。以致寒毒内攻耳。番鳖(即马钱子)功与木鳖大同。而寒烈之性 
尤 
甚。所治热病喉痹。亦止可同山豆根青木香磨汁内含。使其痰涎引吐。逆流而上。不可咽下 
。斑疮入眼。可用番木鳖半个。轻粉冰片麝香为末。左目吹右耳。右目吹左耳。日吹二次即 
住。狗性大热。用此大寒内激。使之相反。立见毙耳。止入外科治疗。用时除油。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香木) 
胡桐泪(专入胃。兼入肾)。苦咸大寒。专治咽喉热痛。齿 风疳。瘰 结核。缘此热 
盛于内 
。上攻口齿。发为诸病。非不用此味苦。则虫莫制。用此味咸。则坚莫除。用此大寒。则热 
莫解。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又曰。在高者。因而越之。可知大热大毒。必用大苦大 
寒以为引吐。方能以除。(颂曰。古方稀用。今治口齿家。为最要之物。)正俗所云有病病当 
之者是耳。但此不宜多服。恐其引吐不休。结如小石片者佳。(时珍曰。石泪入地受卤气。 
故其性寒能除热。其味咸。能入骨软坚。)木泪状如膏油。(系树脂流出者。) 

上编卷三散剂
吐散
内容:( )吐热痰在膈 
甜瓜蒂(专入脾肺胃)。即俗名苦丁香是也。味苦气寒。有毒。盖此气味纯阴。功专涌 
泄。 
凡因热痰聚膈。而见面目浮肿。咳逆上气。皮肤水气。黄胆湿热诸症。则当用此调治。或兼 
他药同入涌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