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24节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24节

小说: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弄巧成拙了!

    天地良心,元春最大的“野心”,就是让赵之桢在有心提携两个哥哥的时候,能听听她的意思。

    思来想去,元春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搏一把:退一步说,为了能让王爷信任她,并肯把健儿一直放在她身边抚养,她也死活都不能当个只给男人取乐生孩子的“玩意儿”。

    于是她轻声道:“王爷您掌兵,朝中百官不向着您才是好事呢。”最起码圣上不猜忌您啊。

    元春只是二十出头,都没比王府大姑娘大上几岁,在赵之桢看来能有这番心思已经值得赞许了。因此赵之桢破天荒地又补了一句,“跟大哥他们比,我差得太远了。”

    大皇子本就存了“争一争”的心思,只是他当年为了在宗族之中谋个好人缘,与几位藩王都有颇多往来。南边那位一出事儿,大皇子在毁灭书信证据之余,更着力遍洒银子,很是拉拢了些官员为他张目。

    埋怨他贻误战机的那些折子背后,难说是不是他大哥自己焦头烂额之际,不忘“拉扯”亲兄弟。

    顺便一提,太子麾下有几位将军也挺向往到北面大杀异族建功立业,太子也在一旁看了好久热闹,没准儿也手痒推上一推呢。

    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赵之桢揉了揉太阳穴,他又不能跟亲兄弟翻脸,为今之计也……只好忍着!

    元春看赵之桢的神情,大约也猜着了他在烦闷些什么,于是她缓缓起身,站到赵之桢身后——她这月子也快坐满了,伤口也恢复得很好,大夫建议她没事儿走动一下:当然她只要“活动”,周围便一定至少有两个丫头或是妈妈牢牢看着。

    她站定之后,挥了挥手,尽职尽责的丫头们这才退至外间。元春轻按起赵之桢的双肩,声音又轻又柔,“这时比得就是谁更沉得住气。圣上圣明,您的委屈他看得到。”

    圣上当然看得到,不然怎么会留中那些折子?只是老七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连兄弟关系都“处不好”,还怎么继续“委以重任”?

    再说赵之桢这儿也确实没几个文官投靠,却不代表兄弟的挑衅他就毫无还击之力,只是还击到什么程度,就太难拿捏了,而且如今也是内忧外患俱在,自家兄弟再窝里反了……

    反正他知道自己不能先出重手,哪怕只是为了名声。

    元春半天没等来什么动静,身子往前一倾,忽然又觉得有点抻到腰,便干脆用双臂环住赵之桢的肩膀,脑袋再往前一伸: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沉思之中王爷。

    赵之桢肩膀上挂了两根玉臂,他如何感觉不到,顺势捏住了元春的手,“反正明年春天我就得再去北疆,好歹眼不见心不烦。我有点担心家里。”

    从产房里让大总管拎出去的妈妈,下落如何元春不问也能猜到,至于这人受谁指使,若是能说赵之桢就算是为了安抚她,也会给她点交代,可如今偏偏就是没了下文……

    显然,罪魁祸首可是赵之桢也没法儿动手的人物,说了也是给她添堵,还不如彼此心照不宣谁也别再说起呢。

    元春想了想,问道,“您跟贵妃娘娘说起了?”

    要不是靠着妃母,还查不到那位身上……赵之桢含糊道:“妃母知道。”

    圣上暂时忙于国事,理会不了您的委屈,可贵妃却不一样!元春试探着问,“来龙去脉都知道?”

    赵之桢这回也听出元春话里有话,“妃母若是想查个清楚,宫里能有什么事瞒得过她。”

    元春小心道:“您若是跟兄弟们相处时,没了主意,不如问一问贵妃的意思?”

    赵之桢一怔,旋即思量了一会儿,忽然侧过头,盯着元春还嘴角微挑,“果然是妇道人家,就是细心。”

    这回轮到元春一楞:我信您是想夸我的。

    这算是元春头一次尝试着把手伸得稍微长一点,结果却好得出乎她的意料。要知道前世她想和赵之桢多说几句,人家都要借口公务繁忙,然后……抬脚就走。

    这两世差别忒大,元春恍惚中像是又站到了警幻仙子的水镜之前,让她一时之间有点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不过健儿一声嘹亮的“哇”,元春瞬间就醒了神。哄好了儿子,元春不免又靠在引枕上思量了好一会儿。

    其实,她已经能隐隐约约从赵之桢的神色和语气中,感受到他对大皇子以及太子的不满,而且这份不满也迟早会演变成厌恶。

    因为只要今后大皇子与太子争得越厉害,赵之桢就越难独善其身——作为一个掌兵多年,有圣心有才干还有实权的弟弟,不管他偏向哪一方,都会招致另一方的针对;若是两面不靠,当然就是两边全不得好了。而赵之桢年幼的弟弟们……据元春所知,也就十二皇子不爱生事,其余的几位可谓各个“心大手黑”。

    总之,前路漫漫啊。

    却说赵之桢也觉得元春的“耳边风”十分有理,他在进宫探望李贵妃时,便没强颜欢笑,大致说了说他的苦恼。

    话说,圣上与赵之桢这父子俩都有个英明又正直的养母,因此这二人对“后~宫~干政”其实从心里并不那么排斥,他们只是恼恨“后~宫~胡乱干政”而已。

    李贵妃在圣上眼里,正是个绝妙军师。她对朝中事虽不至于事事皆知,但大势的脉络却能把握住几分。听了儿子的抱怨,李贵妃扶着额头无奈道,“你这孩子!”

    这儿子跟母亲告状,与女儿跟亲爹撒娇,真可谓异曲同工,总之就是挺管用的。

    抱来的儿子用心抚养,果然不比亲生的差!养子始终和自己这样亲近……李贵妃在满意之余,也劝解道,“别多想,好生办差……怎么也得等南面事定再说。”

    赵之桢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点头应道:“儿子知道。”

    贵妃忽然冷笑一声,“我向来善待他们母子,竟还能恩将仇报呢。这些你都不要管,”顿了顿,又道,“你那侧妃做完月子,不妨进宫陪我说说话。”

    这是要指点元春?赵之桢连忙道,“谢妃母。”

    李贵妃笑了笑,“指过去的人犯了错,我总该弥补一二,不然这长辈的面皮往哪里放?”又嘱咐道,“你媳妇儿虽然病着,可晗儿那边也得些心,莫让旁人再钻了空子。”

    李贵妃的话外之音,赵之桢自然听得真切:刘娡命运已定,可别因为这事儿牵连到晗儿。

    你还别说,临近年底,还真有几家太太带着自家女儿到王府做客。说是和大姑娘往来结交,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刘娡日渐瘦弱,居然还强撑着口气一一招待了她们:为了给女儿相看婆家,她可是不遗余力了。

    赵之桢回府时就正好赶上了桩“趣事”:有位姑娘逛园子的时候迷了路,绕来绕去居然绕到了赵晗的院子门口……还让元春的大丫头傲梅拿了个正着。

    小姑娘没见着王府大少爷,倒是先拜见了王府贾侧妃。

    元春也不急着“问罪”,和气地小姑娘说着闲话,问来问去,果不其然,这姑娘跟王家、薛家可都有亲。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周末啦!酝酿一下,周六或是周日双更。

第29章() 
这小姑娘圆脸圆眼;笑起来脸颊上还多了两个窝儿;看着很是可爱。元春跟她聊了会儿家常,小姑娘礼数周全;还带着几分娇憨之气;怎么看她都不像是个有“心计”;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姑娘。

    退一步说,这姑娘的出身撑死了也就给赵晗做侧室;可她的模样……平心而论;这眉眼还没赵晗精致呢。

    不过说了会儿话;小姑娘也轻松了下来,元春便趁机问起如何走到了岚岫居外——岚岫居正是赵晗的书房以及起居之处。

    小姑娘一脸茫然,“我只是想净手啊,出门后就请个姐姐领路;不知怎么,那姐姐人忽然不见了。”

    元春微微一笑,“你迷路的地方,离我们大爷的院子不远。”

    小姑娘一愣,隔了一会儿,小脸白得都没了血色。

    果然也是个慢半拍的……元春安抚道:“别怕。一会儿回去你就说出来迷路,遇到了我的大丫头,正好过来陪我说说话。我没出月子,也只见见亲戚,不轻易见外客。”她侧过头冲着傲梅点了点头,“这是我跟前的大丫头傲梅。”

    小姑娘又坐了一会儿,还喝了半盏热茶,半碟子点心,这才算压了惊:脸蛋逐渐恢复红润,声音也稳了下来。小姑娘再次起身认真且恭敬地向元春道谢。

    傲梅给小姑娘领路之后归来,拿着装了一两银子的小荷包给元春看。

    元春这回笑得就很真心了,“是个好姑娘。”

    从头到尾听了全套的赵之桢也笑道:“跟你投缘也不奇怪。”

    元春抿嘴道:“我知道您这是夸我呢。”

    算计他的儿子,赵之桢原本是怒火丛生,可在里间“偷听”了一回,忽然觉得这姑娘真给晗儿做侧室,也挺不错的。于是赵之桢问向元春,“你看着姑娘品行如何?”

    王爷给他自己挑侧室不至于问我呀……元春怎么也不会想歪了,只是她虽然没明白赵之桢怎么看她这样顺眼,可也觉得大少爷赵晗不见得喜欢这么“呆”的姑娘。

    她便劝道:“大爷今年才十六,而且侧室……您看是不是看大爷自己的心意?”

    本朝皇子多在十七八议婚,等真正成亲的时候可不都快二十了。赵晗因为身子略弱,赵之桢也曾说过不想长子太早成婚。

    元春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委婉,可赵之桢听着就是十分顺耳:他正是早就选中了元春,如今二人相处才能这样舒坦。

    他点了点头,“回头再说。”

    此时王府大总管进得门来,行礼后规规矩矩地禀报道:“王爷,那领错路的正是大姑娘身边的二等丫头。”

    意料之中……赵之桢挥手让心腹退下,沉默了许久。

    直到元春看不过去起身给他端了杯茶,赵之桢接过,轻啜了一口,才郑重道,“我想把大丫头放在你跟前。”

    大姑娘差点害得亲哥哥没命——虽然那是受人算计,但事后她始终不曾向哥哥赔不是,更没来探望过元春哪怕一次,而这一回,则是她主动出手坑亲哥哥一笔,也许在她看来这就是让哥哥没脸,顺带让元春难堪而已。

    可若是遇上个烈性的姑娘,这一次算计足能要了人家的性命!

    元春其实也不知道大姑娘究竟是真的不把别人的性命放在眼里,还是她只是纯粹地不懂轻重和分寸。

    如果是前者,这种实在没救了;至于后者,她倒觉得可以“尽力”一次。哪怕是为了不让健儿有个只会拖后腿、撒泼和发脾气的姐姐做榜样呢……

    元春思量了一番,才轻声道:“王爷,您信任我,我自是责无旁贷……可我丑话也得说在前面。”

    赵之桢声音一冷,“连亲哥哥都敢下手,这个不知尊卑的东西,你只管教导她!府里人手我自会安排。”

    这是防着刘娡为女儿出头而弹压元春:手下没有能使唤的人,她想什么也都是白搭。

    话说,王府上下但凡有点眼色的,都知道该在王妃和侧妃之间作何选择。只是这份“偏向”全是源于赵之桢的宠爱,元春自认还没做出什么让人心服口服的事儿,这回也是个施展的机会了。

    她点了点头,“要是大姑娘哭诉,您可别心软。”想了想还是老实道,“大姑娘险些害了大爷,王妃关了她几天,大姑娘也行事规矩了几天。只是在她心里,许是觉得差点要了哥哥性命,您和王妃还是舍不得她,她再做了错事,又能罚她什么?要我说,不痛得厉害了,她哪里知道长进呢。”

    赵之桢听了半天都没言语,元春这副平和坦然的模样,倒让他心思一动,“旁人都生怕落个不慈的恶名,你偏偏这样实诚……再说她还害你摔了一下子呢。”

    “我还经常害我自己跌跤呢!”元春笑道,“大姑娘过几年就要出门,总不好看着她自误,再说我也有私心,不想咱们一家子一直为她担忧苦恼。长痛不如短痛,既然您开口了,我干脆来个痛快的?”

    赵之桢也让元春逗乐了,“胆子不小啊。”顿了顿,又盯着她道,“都听你的。”

    话说刘娡宴请过诸位太太,散席之后她也累得够呛。之后王府大总管到来,传达了赵之桢的吩咐:从明天起,大姑娘要跟着侧妃学规矩。王妃您今后行事也别让王爷为难。

    刘娡听了,只是长叹一声,而后平静道,“明儿一早我就打发人她去侧妃那儿。”

    而大姑娘晚上过来问安时,更是主动为母亲捏起肩膀……只是知女莫若母,刘娡看着刻意低着头的女儿,无奈道,“知道错了?”

    得知那圆脸丫头是让傲梅带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