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99-针灸大成 >

第14节

299-针灸大成-第14节

小说: 299-针灸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杨氏) 
内障由来十八般,精医明哲用心看,分明一一知形状,下手行针自入玄。察他冷热虚和 
实,多惊先服镇心丸,弱翳细针粗拨老,针形不可一般般。病虚新瘥怀妊月,针后应知将息 
难,不雨不风兼吉日,清斋三日在针前。安心定志存真气,念佛亲姻莫杂喧,患者向明盘膝 
坐,医师全要静心田。有血莫惊须住手,裹封如旧勿频看,若然头痛不能忍,热茶和服草乌 
烟。七月解封方视物,花生水动莫开言,还睛圆散坚心服,百日冰轮彻九渊。 

卷三
针内障要歌
属性:内障金针针了时,医师治法要精微,绵包黑豆如球子,眼上安排慢熨之,头边镇枕须平 
稳,仰卧三朝莫厌迟。封后或然微有痛,脑风KT 动莫狐疑,或针或熨根据前法,痛极仍将火熨 
宜。盐白梅含止咽吐,大小便起与扶持,高声叫唤私有欲,惊动睛轮见雪飞。三七不须汤洗 
面,针痕湿着痛微微,五辛酒面周年慎,出户升堂缓步移,双眸了了康宁日,狂客嗔予泄圣 

卷三
补泻雪心歌
属性:(《聚英》)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当大指 
,泻右大指当后曳。 
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上走头, 
阴经胸走手指辍,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 
更为补泻定吸呼,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 
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气方入针,要知阻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禁。 
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玄中玄,莫向人前轻易说。 

卷三
行针总要歌
属性:黄帝金针法最奇,短长肥瘦在临时,但将他手横纹处,分寸寻求审用之。身体心胸或者 
短,身体心胸或者长,求穴看纹还有理,医工此理要推详。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 
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 
取,用之无失且收功,大饥大饱宜避忌,大风大雨亦须容。饥伤荣气饱伤腑,更看人神俱避 
之。妙针之法世间稀,多少医工不得知,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 
去,无骨无筋须透之。见病行针须仔细,必明升降合开时,邪入五脏须早遏,祟侵六脉浪翻 
飞,乌乌稷稷空中堕,静意冥冥起发机,先补真阳元气足,次泻余邪九度嘘,同身逐穴歌中 
取,捷法昭然径不迷。百会、三阳顶之中,五会、天满名相同,前顶之上寸五取,百病能祛 
理中风,灸后火燥冲双目,四畔刺血令宣通,井泉要洗原针穴,针刺无如灸有功。前顶寸五 
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囟会顶前寸五深,八岁儿童 
可针,囟门未合那堪灸,二者须当记在心。上星会前一寸斟,神庭星前发际寻,诸风灸庭为 
最妙,庭、星宜灸不宜针。印堂穴并两眉攒,素 面正鼻柱端,动脉之中定禁灸,若燃此穴 
鼻鼾酸。水沟鼻下名人中,兑端张口上唇宫,龈交二龈中间取,承浆下唇宛内踪,炷艾分半 
悬浆灸,大则阳明脉不隆。廉泉宛上定结喉,一名舌本立重楼,同身捷法须当记,他日声名 

卷三
行针指要歌
属性: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侠脐上边取。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或 
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 
,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番胃吐 
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卷三
刺法启玄歌(六言)
属性:十二阴阳气血,凝滞全凭针 ,细推十干五行,谨按四时八节。出入要知先后,开合慎 
毋妄别,左手按穴分明,右手持针亲切。刺荣无伤卫气,刺卫无伤荣血,循扪引导之因,呼 
吸调和寒热。补即慢慢出针,泻即徐徐闭穴。发明难、素玄微,俯仰岐黄秘诀,若能劳心劳 
力,必定愈明愈哲。譬如闭户造车,端正出门合辙,倘逢志士细推,不是知音莫说,了却个 
中规模,便是医中俊杰。 

卷三
针法歌
属性: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 
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 
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出针 
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吸时须右转,根据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 
,根据法要停针,出针吹口气,摇动大其门。 

卷三策(杨氏考卷)
诸家得失策
属性: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 
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 
灸不可缺一者也。然针灸之技,昔之专门者固各有方书,若《素问》、《针灸图》、《千金 
方》、《外台秘要》,与夫补泻灸刺诸法,以示来世矣。其果何者而为之原欤?亦岂无得失 
去取于其间欤?诸生以是名家者,请详言之! 
对曰∶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夫人之身,亦阴阳而已矣。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人类 
之根抵也,惟阴阳得其理则气和,气和则形亦以之和矣。如其拂而戾焉,则赞助调摄之功, 
自不容已矣。否则,在造化不能为天地立心,而化工以之而息;在夫人不能为生民立命,而 
何以臻寿考无疆之休哉。此固圣人赞化育之一端也,而可以医家者流而小之耶? 
愚尝观之易曰∶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是一元之气,流行于天地 
之间,一合一辟,往来不穷,行而为阴阳,布而为五行,流而为四时,而万物由之以化生 
,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然阴阳之理也,不能以无愆,而雨 
寒暑,不能以时若,则范围之功,不能无待于圣人也。故易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 
地之宜,以左右民,此其所以人无夭札,物无疵厉,而以之收立命之功矣。然而吾人同得天 
地之理以为理,同得天地之气以为气,则其元气流行于一身之间,无异于一元之气流行于天 
地间也。夫何喜怒哀乐心思嗜欲之 于中,寒暑风雨温凉燥湿之侵于外,于是有疾在腠理者 
焉,有疾在血脉者焉,有疾在肠胃者焉。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 
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 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夫何诸家之 
术惟以药,而于针灸则并而弃之,斯何以保其元气,以收圣人寿民之仁心哉?然是针与灸也 
,亦未易言也。孟子曰∶离娄之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 
五音。若古之方书,固离娄之规矩,师旷之六律也。故不溯其源,则无以得古人立法之意, 
不穷其流,则何以知后世变法之弊。今以古之方书言之,有《素问》、《难经》焉,有《灵 
枢 
焉。然《灵枢》之图,或议其太繁而杂;于《金兰循经》,或嫌其太简而略;于《千金方》, 
或诋其不尽伤寒之数;于《外台秘要》,或议其为医之蔽;于《针灸杂集》,或论其未尽针 
灸之妙,溯而言之,则惟素、难为最要。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济生之 
心法,垂之万世而无弊者也。夫既由素、难以溯其源,又由诸家以穷其流,探脉络, 
索荣卫,诊表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凉之,寒则温之,或通其气血,或维其真元, 
以律天时,则春夏刺浅,秋冬刺深也。以袭水土则湿致高原,热处风凉也。以取诸人,肥则 
刺深,瘠则刺浅也。又由是而施之以动摇进退,搓弹摄按之法,示之以喜怒忧惧,思劳醉 
饱之忌,穷之以井荥俞经合之源,究之以主客标本之道,迎随开合之机。夫然后阴阳和,五 
气顺,荣卫固,脉络绥,而凡腠理血脉,四体百骸,一气流行,而无壅滞痿痹之患矣。不犹 
圣人之裁成辅相,而一元之气,周流于天地之间乎。先儒曰∶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 
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此固赞化育之极功也,而愚于医之灸刺也亦云。 

卷三策(杨氏考卷)
头不多灸策
属性:问∶灸穴须按经取穴,其气易连而其病易除,然人身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头可多 
灸欤?灸良已,间有不发者,当用何法发之? 
尝谓穴之在人身也,有不一之名,而灸之在吾人也,有至一之会。盖不知其名,则昏谬 
无措,无以得其周身之理,不观其会,则散漫靡要,何以达其贯通之原。故名也者,所以尽 
乎周身之穴也,固不失之太繁;会也者,所以贯乎周身之穴也,亦不失之太简。人而知乎此 
焉,则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而按经治疾之余,尚何疾之有不愈,而不足以仁寿斯 
执事发策,而以求穴在乎按经,首阳不可多灸及所以发灸之术,下询承学,是诚究心于 
民瘼者。愚虽不敏,敢不掇述所闻以对。尝观吾人一身之气,周流于百骸之间,而统之则有 
其宗,犹化工一元之气,磅因礴于乾坤之内,而会之则有其要。故仰观于天,其星辰之奠丽, 
不知其几也,而求其要,则惟以七宿为经,二十四曜为纬;俯察于地,其山川之流峙,不知 
其几也,而求其要则惟以五岳为宗,四渎为委,而其他咸弗之求也。天地且然,而况人之一 
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体百形,表里相应,脉络相通,其所以生息不穷,而肖形于天地 
者,宁无所网维统纪于其间耶!故三百六十五络,所以言其烦也,而非要也;十二经穴,所 
以言其法也,而非会也。总而会之,则人身之气有阴阳,而阴阳之运有经络,循其经而按 
之,则气有连属,而穴无不正,疾无不除。譬之庖丁解牛,会则其凑,通则其虚,无假斤斫 
之劳,而顷刻无全牛焉。何也?彼固得其要也。故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苟 
得其要,则虽会通之简,亦足以成功,惟在善灸者加之意焉耳。自今观之,如灸风而取诸风 
池、百会,灸劳而取诸膏肓、百劳;灸气而取诸气海;灸水而取诸水分;欲去腹中之病,则 
灸三里;欲治头目之疾,则灸合谷;欲愈腰腿,则取环跳、风市;欲拯手臂,则取肩 
、曲池。其他病以人殊,治以疾异,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者,罔不昭然,有经络在焉。而得 
之则为良医,失之则为粗工,凡以辨诸此也。至于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人之受病固多 
,而吾之施灸宜别,若不察其机而多灸之,其能免夫头目旋眩、还视不明之咎乎?不审其地 
而并灸之,其能免夫气血滞绝、肌肉单薄之忌乎?是百脉之皆归于头,而头之不可多灸,尤 
按经取穴者之所当究心也。若夫灸之宜发,或发之有速而有迟,固虽系于人之强弱不同,而 
吾所以治之者,可不为之所耶?观东垣灸三里七壮不发,而复灸以五壮即发,秋夫灸中脘九 
壮不发,而渍以露水,熨以热履, 以赤葱,即万无不发之理,此其见之《图经》《玉 
枢》诸书,盖班班具载可考而知者。吾能按经以求其原,而又多方以致其发,自无患乎气之 
不连,疾之不疗,而于灼艾之理,斯过半矣。抑愚又有说焉,按经者法也,而所以神明之者 
心也。苏子有言∶一人饮食起居,无异于常人,而愀然不乐,问其所苦,且不能自言,此庸 
医之所谓无足忧,而扁鹊、仓公之所望而惊焉者。彼惊之者何也?病无显情,而心有默识, 
诚非常人思虑所能测者。今之人徒曰∶吾能按经,吾能取穴。而不于心焉求之,譬诸刻舟而 
求剑,胶柱而鼓瑟,其疗人之所不能疗者,吾见亦罕矣。然则善灸者奈何?静养以虚此心, 
观变以运此心,旁求博采以旷此心,使吾心与造化相通,而于病之隐显,昭然无遁情焉。则 
由是而求孔穴之开合,由是而察气候之疾徐,由是而明呼吸补泻之宜,由是而达迎随出入之 
机,由是而酌从卫取气,从荣置气之要,不将从手应心,得鱼兔而忘筌蹄也哉!此又岐黄之 
秘术,所谓百尺竿头进一步者,不识执事以为何如? 

卷三策(杨氏考卷)
穴有奇正策
属性:问∶九针之法,始于岐伯,其数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