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弗把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观点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社会需要,这是一种十分偏激的还原论,将导致把人还原为动物;
3、弗的概念理论和假设 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加以验证;
4、弗的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心理现象的材料,忽视了对正常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这使弗理论难以全面揭示人格的本质和规律,导致弗对人的偏面的理解。
第三章 社会文化与人格理论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iustar Jung ;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著作:
《潜意识心理学》 1912年
《心理类型学》 1921年
《分析心理学的贡献》 1928年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1933年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1958年
《记忆、梦、反思》 1961年
《人及其公正》 1964年
(二)、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快感和行为。
有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意识:是心灵中能够被直接感知的部分,与思维、快感、记忆和知觉有关。(Ggo)自我是意识的中心。
个体潜意识: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或者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那些下意识的东西组成。
集体潜意识:最重要有力量的部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原型(Archetype or Prototype);深埋在心灵之中,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荣格认为,这些原型是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可能性,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主要的原型有:
人格面具(Persona):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人格面具,则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阿妮玛(Anima) 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称男女两性意象。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女性成分或意象,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男女交往所得到的经验而产生的,它有两个作用:一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二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
阿妮姆斯是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其作用有二:一使女性具有一定的男性特征;二获得与男性交往的模式。阿妮玛为男性提供了心灵中理想的女性,阿妮姆斯为女性塑造了心目中理想的男性。
阴影(Shadow):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攻击、狂暴的倾向以妖魔鬼怪或仇敌的形象投射到外部世界。包括动物所有本能,是我们本能的原始部分。
自性(Self):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中的其它部分代表人类达到人格统一和整合的力量,即自我实现。
(三)、荣格的人格动力理论
里比多称之为心理能量(Psychic energy);是一种普通的生命力,是人格的动力,在意识中它表现为运动或力量,在无意识中它表现为一种状态,共同推动人格发展,遵循守恒定律即能量永远不会在心录是消失只是由一种心理活动转到别的心理活动,而且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是有方向的,这就是熵增加原理。这种方向表现为前行或退行,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满足环境的需要;退行是指通过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使其流量消失,用新的机能取代,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人的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荣格还认为,象征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力量,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意象,是自发的以潜意识中产生的,是原型的外化。 “曼达拉”
(四)、荣格人格发展理论
把人生划分为四个阶段:
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逐渐形成时期;
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或40岁)是心灵诞生时期;
中年时期:最为关注时期;
老年时期:回忆过去、考虑来世生活问题的时期。
(五)、荣格人格类型学说
1、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两种类型:内倾型和外倾型
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流向身体心灵过程——内倾型(introversion);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喜内省、易害羞、孤僻、安静。
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指向外部的事件、人们的情境——外倾型(extraversion);爱动、好交际、渴望影响别人或被他人影响,参于、需求强烈。
2、功能类型(function –types)
人类有四种机能: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3、常见的人格类型
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的组合得出八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外倾思维型(extraverted thinking type)、外倾情感型(extraverted feeling type)、
外倾感觉型(extraverted sensation type)、外倾直觉型(extraverted intuitiue type)、
内倾思维型(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内倾情感型(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内倾感觉型(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内倾直觉型(introverted intuitiue type);
只代表极端情况,大部分是某种占优势,其它兼具有。
(六)、评价
贡献:
1、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3、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4、创立了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
5、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不足之处:
神秘色彩,集体潜意识等一些概念带有假设性质,很难用实验证明。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著作:
《精神病的性格》1912年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年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年
《生活的科学》1927年
《理解人的本性》1929年
《自卑与超越》1932年
《儿童教育》1939年
《社会兴趣:对人类的挑战》1938年
(二)、人格动力学理论
认为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并用“自卑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求优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自卑感支配着人产生心理活动,正是有了自卑感,人就有了补偿的需要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连续不断追求优越,便成了人生的主导动机,成了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生活风格理论
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Life style);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
(四)、人体发展理论
承认遗传的作用,只不过这种遗传因为只有在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才发挥作用。
“创造性自我”: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
“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
(五)、社会兴趣理论
每个人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就是社会兴趣。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四种类型的人:
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
错误的生活风格的原因: 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受忽视或遗弃
(六)、评价
三、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一)、简介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1895…1982),杰出女性心理学家,但并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1895年1895年12月3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1922年取得精神分析学会会员资格;1923…1938年,从事个体精神分析治疗工作;1938…1945年,创办私立小学,用精神分析理念研究儿童;1950年被克拉克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2年3月1日中风,于10月9日逝世,终身未婚,享年87岁。
代表作有:
《自我及其防御机制》1937年
《击败幻想与白日梦》1924年
(二)、自我防御机制
归纳其父提出的10种防御机制,自己又补充了5种,分别为:
压抑作用(Repression); 否定作用(Denial); 禁欲作用(Asceticism);
投射作用(Projection); 利他主义(Altruism); 移置作用(Displacement);
自我约束作用(Turning…against…self); 反向作用(Resction…formation);
反转(Reversal); 升华作用(Sublimation);心力内投(Introjection);
对攻击者的认同(Identification…with…the…aggressor);隔离作用(Isolation);
抵消作用(Undoing);退行作用(Regression)
(三)、自我的发展路线(Developmental line)
儿童的六条发展路线:
1、从依赖他人到情绪上的自信;
2、从吮吸动作到正常的饮食;
3、从大小便不能控制到能自控;
4、从对自己的身体管理不闻不问到负起责任;
5、从关注自己的身体到关注玩具;
6、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建立友谊关系。
四、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海因兹﹒哈特曼(Hartman。H;1894…1970年),精神分析理论家。
代表作有:
《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1939年
1、 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
自我与本我先天同源论
自我自主性:一级自我自主和二级自我自主
2、 能量的中性化与自我的适应过程
把本能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能量的中性化过程产生就是自我的适应过程的产生,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一级自我自主和二级自我自主作用的结果,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就产生了适应。
五、艾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一) 、简介
埃里克﹒霍姆伯格﹒艾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en;1902…1994);出生于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父亲是丹麦人,在艾里克森未出世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所以他一出世就随生母和继父生活。直到他进入青少年期后他才知道自己是个私生子,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他68岁才将其公开。
艾里克森只受过大学预科教育(高中),1927年到一个规模很小的学校当一名艺术教师,幸运的是该校的学生是弗洛伊德的病人或朋友的子女,在这里他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从此走上了精神分析的道路。
著作:
《儿童期与社会》 1950年
《同一性和生命周期》1959年
《理解与责任》 1964年
《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1968年
《新的同一性维度》 1974年
《生命历史与历史时刻》1977年
《生命周期的完成》 1982年
(二) 、自我及其统一性
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是本我和超我压迫的产物,是一种心理过程,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可以加以控制的。自我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对内外力量的适应性。它表现出许多的积极的等性,如信任、希望、独立、自主、创造等,凡是具有这些特性的自我都是健康的自我。
自我同一性:是指人对自我教育一致性或连续性的感知,常出现在青年的后期,表现在个人方面是指认识清楚自己固有的特点、爱好、理想,即确定自己做什么的人的时期。表现在社会方面是指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总之,当青年习得“自我认同”时,就开始形成他自己的同一性,成为了青年面临职业、婚姻、学业选择时的一种无声标准。
(三) 、人格发展的渐成论
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每一过程必须以其他的两个过程为前提,并在交互作用中向前发展。中心过程是自我过程。
根据三个过程的演化,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周期,每个阶段都有一对冲突两极对立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腔期;
2、 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肛门期;
3、 主动对内疚(3…5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性蕾期;
4、 勤奋对自卑(5…12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潜伏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的生殖期;
6、 亲密对孤独(20…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