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工业之动力帝国 >

第525节

工业之动力帝国-第525节

小说: 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广汉这套说法就是某人当初忽悠宁雷用的,就算有统一共和国海军所有舰载导弹的决心,但这种事儿就算宁雷有心支持也只能做绝对不能说。

    一千所把研发和宣传重点放在CF3型垂发上,很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算是明面里竭力表示,我只研究小型护卫舰垂发,没其他别的什么野心,至于CF7型垂发那只是忘记了锯短发射管子的意外事故。

    其实就真实情况来说,坑深3。5米,设备整体高4。5米的垂发主要装备凤凰45、红旗7这类中近程防空导弹,其他无论反舰导弹、反潜导弹还是反辐射导弹,深度都不够用。

    未来能支撑大国舰队防空圈和打击力量的盾舰,至少也得上7米的坑,这样才能放下凤凰90,C803这类远程防空,反舰导弹,也能放下类似战斧、长剑这类超远程巡航对地导弹,至于9米的坑已经是全球部署反弹道导弹专用,妥妥的超级大国专用设备。

    陈广汉作为共和国海军的顶尖指挥官,哪能不知道056C型到底好在哪里,从技术专业和个人实力上说完全没有和孟德涛研讨的必要,但陈广汉实在是太兴奋了,好比孩童得到了日思夜想的大玩具,自然想找个同伴好好分享一下。

    孟德涛的性格有点耿直,听陈广汉面带红光滔滔不绝的讲了半天,直接问了一句,为啥不把056放大成驱逐舰呢。

    梁远面对宁雷这个问题时,直接给出了盾舰这个答案,既然华晨已经基本搞定了ED125型燃气轮机,那么未来共和国的052型驱逐舰肯定是5000吨级起跳的盾舰。

    相控阵雷达这玩意在这个年代里已经是全世界最顶尖的舰艇整体防御系统,除了梁远共和国没人能想到仅仅在十年后,共和国就干掉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其实如果真细究研发时间,虽然研发相控阵的基础一直到在,但共和国全力投入经费研发相控阵系统的准确时间大约是96年之后,5年出成果这速度已经不亚于当年研发两弹一星。

    宁雷虽然也不太相信远嘉能在几年之内搞定相控阵这个看起来异常高大上的东西,但梁远这几年的战绩从未有过失手纪录,对于一个丢骰子能丢出千亿美元的货色,宁雷又觉得自己的疑虑有些不必要。

    结果就是当陈广汉问起宁雷,056为什么不放大时,宁雷没提盾舰这个茬,而是意味深长的说了句哈尔滨就快下水了,饭得做出大家的份,然后才能安稳的一口一口吃。

    一千所直接上核心大驱让共和国原本的军工体系如何想,本来宁雷整合供应链就是件得罪人的事儿,就算自身背景过硬也用不着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做出一副我要包圆的样子。

    “船越大越贵,你掏钱啊。”

    陈广汉瞪了孟德涛一眼,也没说自己和宁雷谈及056未来时的原话,毕竟宁雷的原话有指代军工体系山头过多的意思,这种台面下边的话总不好直白的让下属知道。

    “这次搬山好好干,如果演习结束没什么失误,过些天带你去黄埔船厂涨涨见识,那边正在做056的等比例模型,早点看到船的实物多做了解,免得以后兵种联合演习时抓瞎。”

    心情美美的陈广汉高兴的给孟德涛画了一个大饼。

    某人打算在沪城参加完青科赛之后南下,除了陪两个丫头暑假游玩之外,还一件事就是和宁雷一起敲死056C型的设计定稿。

    其实056C型除了为万吨大驱甚至巡洋舰积累基础的分支技术之外,还一个作用就是在共和国没有盾舰的时代里,针对南海海域那一票小国搞出来的低配版舰队核心防空舰。

    对于小国国家的空军来说,追六打六,45公里的舰队防空圈已经是足够高大上的东西了,甚至某些穷鬼国度下个世纪都不可能装备起盾舰,那么完全可以考虑一下以三种型号056护卫舰所构成的低配版四四舰队。

    有区域防空,有拖拽反潜,有对舰打击,有对地打击,经济实惠短小精悍,还想要啥自行车。

    梁远说的研发经费+∞大可不是嘴巴上说说而已,为了验证隐身效果和船舱设计的合理性,梁远在启动模块化建造和设计的同时,打算直接造个不安装武器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壳子出来。

    有了真正的实物,排上船员做上几次有针对性的演习,设计是不是合理自然会水落石出,至于造壳子的几千万费用自然不会放在梁土豪的眼里,这个壳子只要能充当燃气轮机的试车船,梁远就觉得够划算。

第124章 风雨汇江南 (二十九)() 
    作为青科赛沪城赛区现场执行总监,最近宋佳霖已经快忙翻了。

    七月六日,十一点,宋佳霖知道隔天是个大日子,定好闹表强迫自己去休息,迷迷糊糊的睡了三个来小时,被一阵清脆的响铃声惊醒,宋佳霖强撑着张开眼皮看了一眼床头的闹表,时针刚好指向三点。

    一激灵翻身起床,光速洗漱化妆,凌晨三点半,宋佳霖准时出现在灯火辉煌的青科赛虹口体育场主办现场。

    远远望了一眼在射灯映射下,横跨在整个主席台前方的港基集电超宽幅的广告,宋佳霖顿时觉得自己充满了斗志。

    作为共和国沪城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属二十七个分支机构中的一名普通副处级干部,宋佳霖觉得港基集电这家公司就是自己前途、钱途与仕途上的贵人。

    宋佳霖所在的科委十八处——科学普及工作处,在港基集电赞助青科赛之前,是个全年经费位数不超过一只手的讨饭部门。

    自从八八年,港基集电介入到青科赛之后,青科赛主委会的经费简直打着滚似的上翻,不是几倍的那种线性增长,而是指数型爆炸式增长。

    八七年之前,每举办一届青科赛都属于搭精力、搭时间、没成果、没业绩的两搭两无项目,向来是科委打发不得意闲散人员的发配去处。

    然后,八七年青科赛出了一个怪物发明——空调扇,只用了短短三年就席卷全国,累计销售额早就过了百亿。

    自从八七年之后,青科赛的节奏开始变得让人无法看懂,一家名为港基集电的企业成了青科赛唯一的顶级赞助伙伴,合同一签就是十年,简直好似天方夜谭一般。

    随着港基集电入局,青科赛如脱胎换骨般焕然一新,港基集电首年就投入两百万多万的资金,从队伍、赛制、奖金这几大方向着手,把青科赛带上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经过一年的磨合之后,次年,港基集电的投入更多,青科赛的预算变成了350万,与此同时联合航空,香格里拉电气,浪潮科技,中国商业飞机制造公司,华晨动力等一大堆以前从未听说的企业也纷纷入局,成了青科赛一级合作伙伴,合同一签就是五年。

    上一届在京城举办的青科赛,所有赞助商的赞助金额高达600万人民币,这笔钱除了用于给付参赛队伍和指导教师的获奖奖金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场地租金,支付参赛队伍路费,给负责为展会提供评审,安保,组织,后勤等展会运维人员提供补贴。

    由于规模扩大的缘故,上一届京城青科赛的运维人员突破了五百人,这五百人在青科赛举办期间每天都能得到一百元的现金补助。

    1989年,在共和国经济政策最为激进和开放的特区,月均工资水准也不过322元,新青科赛的赛制连评审外加展览一共持续五天。

    也就是说哪怕按特区的标准来,参加青科赛的运维人员在活动结束之后,每人获得的补助都相当于一个半月的工资。

    如果考虑到特区与内陆的经济差别,这五百块甚至相当于普通工作人员半年的工资。

    不管啥社会,给钱给资源的都是大爷,新青科赛一炮打响就此爆火。

    当然,有钱有利益的地方向来怪事多,青科赛自然也不例外,比如适龄参赛队伍打进决赛之后,各学校争夺指导教师的名额几乎成了宫斗大戏,比如参与青科赛的运维人员只干了一天就被门路更硬的家伙顶替掉。

    为了不被各种场外因素干扰到青科赛举办时公平、公正的初衷,这届在沪城举办的青科赛赛制又进一步完善,在各学校参赛之前,每个学校都会接到一个类似软件的使用前许可文件,当然,这类文件在未来也被戏称为我是你爹许可。

    许可需要各校校长书记签字确认,如果不接受你就不要参赛了,如果接受就得按青科赛的规矩来。

    比如民愤最大的指导教师临时调换问题被彻底禁止,在参赛队伍报名之后,禁止任何形式的队员变换,临时生病什么的只能自认倒霉,运维人员采用个人借调而不是单位合作的方式运作,补助直接发放到个人,免得有单位从中打劫。

    这些事情倒不是梁远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得罪人,梁远既然打算提高科学技术从业人员的地位,搞导弹不如搞茶叶蛋的现象自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明显的例子,某大德鲁伊活人无数,国家发了10万奖金还被所谓的领导打劫了去,这事别管当时打着多么大义多么美丽的旗号,本质上就是官僚阶级压榨科学家阶级的铁证。

    在共和国这种体制无处不在的国度,梁远想做事就必须立起一个牛逼的衙门,来打破种种不符合梁远审美的旧世界。

    然后,某人一力主推的大数据部就此正式出山。

    梁远把青科赛的实质权利——财权,彻底放在共和国大数据部的框架下运行,任何共和国民众都有权利去查询青科赛经费每一块钱的真实来源与真实去向,每个经手或是领取青科赛经费的人,都在大数据部的电脑里留下公开的,永久的,可随时查询的纪录。

    教育部之所以对新青科赛没兴趣,这种本质冲突才是最重要的主因,换句话说,在某人的推动下,有宁、唐两家政治资源做后盾的共和国大数据部,正在试图蚕食教育部的核心权利。

    这也就是在刚刚改开不久,各种思想混乱冲突的共和国,如果时间换成新世纪之后,梁远除非在北大图书馆,悄悄点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与政治家的技能树,否则打死也不敢和已经觉醒了全部胃口的整个官僚阶级作战。

    而且梁远放出来的幌子也异常强大,国有经济又计委看管,那么已经存在的这些小型民营经济通过大数据部进行统一而公开的监管自然顺理成章。

    比如,大数据部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在民营经济上实验,就算失败了也不影响国家经济运转,梁人渣包藏祸心的放出了无数糖衣炮弹。

    特别是这年头的共和国经济学界,几乎都是战五渣的代名词,只要胆子大敢于大声叫喊股份或是市场的称呼,几年后就能成为学术权威、理论泰斗。

    搞计划经济学的则是天生气短,否则共和国早就直接共产主义了哪里还用搞什么改开,弄市场经济学的,与其拿太平洋对岸的高风险资金做研究,还不如拿远嘉这种本乡本土的安全资金搞课题。

    针对计划和市场双管齐下之后,披着共产主义前置科技,人工智能前置科技,力争下世纪初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前置科技的大数据部悄悄出山,开始在共和国的权力版图上寻找立身的基础与位置。

    梁远为了力挺大数据部的权利顺利组成,真心下血本了,某人正在运作将新怡和旗下的企业慢慢纳入大数据部的监管。

    现代社会的核心权利无非是人事权和财政权,财权这玩意的本质就是资本,对于梁远来说只要有时间,资本完全不是问题。

    不过人事权这个就得多绕些圈子了,人事权的运行方式有两种,公开透明和暗箱操作。

    对于一个全新的机构来说,挂着共产主义前置技术的大义名头,在超级计算机的支持下采用公开透明的权利运行方式,并不会使其他部门产生无法接受的感觉。

    特别是梁远对大数据部的要求极为简单,不去发布什么政策什么调研,只是单纯的纪录由大数据部自身证实过的真实数据,然后公开,仅此而已。

    梁远不想借用大数据部的权利获得什么,只是打算在共和国各式各样的官僚文化中充当所作即所见的白纸,是人自然会映照出人,是垃圾自然会反射成垃圾,要么有点自知之明别来自照,照完了谁也别TM想改。

    梁远已经下决心让大数据部的纪录做到真铁面无私,甚至决定不惜动用整个远嘉的力量来打击试图破坏自己规则的货色,任谁说情都没有用。

    当然梁远这么干在明面上的理由,无非是大数据部是对民营经济服务的,私人老板的素质都不高,完全不够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资格,人模狗样的渣渣实在太多,只能由大数据部来公正的纪录、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