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403-寓意草 >

第13节

403-寓意草-第13节

小说: 403-寓意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肾水间一位传心火。为逆传之贼邪。则无可置喙矣。故间传七传。俱于逆传中分生死耳。间传者。心病 
当逆传肺。乃不传肺。而传肺所逆传之肝。肺病当逆传肝。乃不传肝。而传肝所逆传之脾。推之肝病脾病肾病 
皆然。此则脏腑不受克贼。故可生也。七传者前六传已逆周五脏。第七传重复逆行。如心脏初受病。二传于肺 
则肺脏伤。三传于肝则肝脏伤。四传脾。五传肾。六传仍归于心。至七传再入于肺。则肺已先伤。重受贼邪。 
气绝不支矣。所谓一脏不两伤。是以死也。不比伤寒传经之邪。经尽再传。反无害也。针经云。善针者以左治 
右。以右治左。夫人身之穴。左右同也。乃必互换为治。推之上下。莫不皆然。于往还之机。益明矣。 
又问曰。半身不遂之病。原有左右之分。岂左右分属之后。病遂一往不返乎。而治之迄无成效者。何 
也。答曰。风与痰之中人。各随所造。初无定体。病成之后。亦非一往不返也。盖有往有复者。天运人事病 
机。无不皆然。如风者四时八方之气。从鼻而入。乃天之气也。痰者五谷百物之味。从口而入。脾胃之湿所 
结。乃地之气也。势本相辽。亦尝相兼。全似内伤之与外感。每夹杂而易炫。故风胜者先治其风。痰胜者先治 
其痰。相等则治风兼治痰。此定法也。内经云。风之中人也。先从皮毛而入。次传肌肉。次传筋。次传骨髓。 
故善治者。先治皮毛。其次治肌肉。繇此观之。乃从右而渐入于左也。皮毛者右肺主之。肌肉者右胃主之。 
筋脉者左肝主之。骨髓者左肾主之。从外入者转入转深。故治皮毛治肌肉。不使其深入也。又曰。湿之中人 
也。先从足始。此则自下而之上。无分左右者也。但内风素胜之人。偏与外风相召。内湿素胜之人。偏与外湿 
相召。内风之人。大块之噫气未动。而身已先伤。内湿之人。室中之础磉未润。而体已先重。是以治病必从其类 
也。从外入者。以渐而驱之于外。从下上者。以渐而驱之于下。若任其一往不返。安贵其为治乎。 
又问曰。从外入者。驱而之外。从下上者。驱而之下。骤闻令人爽然。不识古法亦有合欤。答曰。此正古 
人已试之法。但未挈出。则不知作者之意耳。如治风大小续命汤。方中桂附苓术麻防等药。表里庞杂。今 
人见为难用。不知用附桂者。驱在里之邪也。用苓术者。驱在中之邪也。而用麻防等表药独多者。正欲 
使内邪从外而出也。至于病久体虚。风入已深。又有一气微汗之法。一旬微利之法。平调半月十日。又微微驱 
散。古人原有规则也。至于治痰之规则。不见于方书。如在上者。用瓜蒂散栀豉汤等方。在左者用龙荟丸。在右 
者用滚痰丸。以及虚人用竹沥达痰丸。沉寒锢冷用三建汤之类。全无奥义。岂得心应手之妙。未可传之纸上耶。 
吾今为子辈传之。盖五味入口。而藏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总司。人之食饮太过。而结为痰涎者。 
每随脾之健运。而渗灌于经隧。其间往返之机。如海潮然。脾气行则潮去。脾气止则潮回。所以治沉锢之法。 
但取辛热。微动寒痰。已后止而不用。恐痰得热而妄行。为害不浅也。不但痰得热 
而妄行。即脾得热而亦过动不息。如潮之有去无回。其痰病之 
决裂。可胜道哉。从来服峻补之药者。深夜亦欲得食。皆不知其故。反以能食为庆。曾不思爱惜脾气。令其 
昼运夜息。乃可有常。况人身之痰。既繇胃以流于经隧。则经隧之痰。亦必返之于胃。然后可从口而上越。 
从肠而下达。此惟脾气静息之时。其痰可返。故人有痰症者。早食午食而外。但宜休养。脾气不动。使 
经隧之痰。得以返之于胃。而从胃之气上下。不从脾之气四达。乃为善也。试观人痰病轻者。夜间安卧。次早 
即能呕出泄出。痰病重者。昏迷复醒。反能呕出泄出者。岂非未曾得食。脾气静息。而予痰以出路耶。世之喜 
用热药峻攻者。能知此乎。噫。天下之服辛热。而转能夜食者多矣。肯因俚言而三思否。 
胡卣臣先生曰。知之深。故言之详。然皆根据内经。而非创说。又自 
有神悟。而非袭说。予向者极叹服王宇泰缪仲淳。真是齐人知管晏耳。 


治叶茂卿小男奇证效验并详诲门人
属性:叶茂卿乃郎。出痘未大成浆。其壳甚薄。两月后尚有着肉不脱者。一夕腹痛。大叫而绝。余取梨汁入温汤 
灌之。少苏。顷复痛绝。灌之复苏。遂以黄芩二两煎汤。和梨汁与服。痛止。令制膏子药频服。不听。其后忽 
肚大无伦。一夕痛叫。小肠突出脐外五寸。交纽各二寸半。如竹节壶顶状。茎物绞折长八九寸。明亮如灯笼。 
外症从来不经闻见。余以知之素审。仍为治之。以黄芩阿胶二味。日进十余剂。三日后始得小水。五日后水道 
清利。脐收肿缩而愈。门人骇而问曰。此等治法。顽钝一毫莫解。乞明示用药大意。答曰。夫人一身之气。全 
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肺主皮毛。痘不成浆。肺热而津不行也。壳着于肉。名曰甲错。甲错者多 
生肺痈。痈者壅也。岂非肺气壅而然与。腹痛叫绝者。壅之甚也。壅甚则并水道亦闭。是以其气横行于脐 
中。而小肠且为突出。至于外肾弛长。尤其剩事矣。吾以黄芩阿 
胶清肺之热。润肺之燥。治其源也。气行而壅自通。源清斯流清 
矣。缘病已极中之极。惟单味多用。可以下行取效。故立方甚平。而奏功甚捷耳。试以格物之学。为子广之。 
凡禽畜之类。有肺者有尿。无肺者无尿。故水道不利而成肿满。以清肺为急。此义前人阐发不到。后之以五苓 
五皮八正等方治水者。总之未悟此旨。至于车水放塘。种种劫夺膀胱之剂。则杀人之事矣。可不辨之于蚤欤。 
赵我完孝廉次郎。秋月肺气不能下行。两足肿溃。而小水全无。脐中之痛。不可名状。以手揉左。则痛攻 
于右。揉右则痛攻于左。当脐揉熨。则满脐俱痛。叫喊不绝。利水之药。服数十剂不效。用敷脐法。及单服 
琥珀末至两许。亦不效。昌见时弥留已极。无可救药矣。伤哉。 
胡卣臣先生曰。凡求同理者。必不求同俗。嘉言之韬光匿采。宁甘讪 
谤。曾不令人窥识者。无意求知也。岂见此而有不心折者耶。 


议沈若兹乃郎肠危证并治验
属性:沈若兹乃郎。因痘后食物不节。病泻。泻久脾虚。病疟。遂尔腹痛胀大。三年来服消导药无算。腹胀及 
泻利总不愈。去岁迎医。服参苓白术稍效。医去仍复如故。病本腹胀。更兼肠 。肠 者。大肠之气。空洞易 
走。胃中传下之物。总不停留。 出无度。腥水不臭。十中五死五生之症也。今则病势转深。又加四逆矣。暮 
热朝凉。一逆也。大渴引汤救急。二逆也。气喘不能仰睡。三逆也。多汗烦躁不宁。四逆也。无病患腹中之 
气。运转收摄。是以身体轻快。大便省约。今为久泻。遂至气散不收。腹之胀。肠之鸣。便出之不自知。皆此 
故也。气既散而不收。又服行气利水之药。不愈增其散乎。无病患身中营卫。两无偏胜。故阳胜则发热。阴胜 
则恶寒。病疟之时。寒热交作。犹是阴阳互战。迨泻久亡阴。整夜发热。一线之阴。为阳所乘。求其相战。不 
可得矣。内水亏竭。燎原之火自焚。不得不引外水以济急。然有形 
之水。不足以制无形之火。徒增胀泻。而重伤其阴气耳。医不清其源。以香燥之药。助火劫阴。如官桂肉豆蔻 
等类。用之误矣。夫男子气海在于脐下。乃元气之舍。性命之根也。久泻则真气亦散。势必上乾清道。而不下 
行。鼻中鼾鼾有声。不能仰卧。是其征也。夫此已散之气。必不能复归其处。但冀未散之气。不致 
尽散则可耳。屡服木香槟榔苏子腹皮浓朴等降气之药。尤误之误矣。至于汗出烦躁。则阴气虚尽。孤阳亦不能 
久留之兆也。总如岁运。有温热无寒凉。有生长无收藏。人物能免夭札疵疠乎。于此而图旋转之功。亦难之难 
矣。若兹见案。转托戚友。强恳用药。因以清燥润肺为主。阿胶地黄门冬等类同蜜熬膏三斤。渠 
男三年为药所苦。得此甘味。称为糖也。日争十余次服之。半月药尽。遂至大效。身凉气平。不渴不 
烦不泻。诸症俱退。另制补脾药末善后。全愈。 
胡卣臣先生曰。久泻而用润药。与症相反。而究竟相宜。议病时先辟三种治法之误。 
已隐隐见大意矣。与吴吉长乃室治验。参看自明。 


辨治杨季登二女奇证奇验
属性:杨季登二女。俱及笄将字。长女病经闭年余。发热食少。肌削多汗。而成痨怯。医见汗多。误为虚也。投 
以参术。其血愈锢。余诊时见汗出如蒸笼气水。谓曰此症可疗处。全在有汗。盖经血内闭。止有从皮毛间透 
出一路。以汗亦血也。设无汗而血不流。则皮毛干槁而死矣。宜用极苦之药。以敛其血入内。而下通 
于冲脉。则热退经行。而汗自止。非补药所能效也。于是以龙荟丸日进三次。月余忽觉经血略至。汗热稍轻。 
始减前丸。只日进一次。又一月。经血大至。淋漓五日。而诸病全瘳矣。第二女亦病多汗。食减肌削。诊时手 
间筋掣肉颤。身倦气怯。余曰。此大惊大虚之候。宜从温补者也。遂于补剂中多加茯神枣仁。投十 
余剂。全不对病。余为徘徊治法。因自讦曰。非外感也。非内伤 
也。非杂症也。虚汗振掉不宁。能受补药。而病无增减。且闺中处子。素无家难。其神情浑似丧败之余。此曷 
故耶。忽而悟曰。此必邪祟之病也。何为其父不言。甚有可疑。往诊问其面色。曰时赤时黄。余曰。此症确有 
邪祟。附入脏腑。吾有神药可以驱之。季登才曰。此女每晚睡去。口流白沫。战栗而绝。以姜汤灌至良久方 
苏。挑灯侍寝防之。亦不能止。因见所用安神药甚当。兼恐婿家传闻。故不敢明告也。余曰。何不蚤言。 
吾一剂可愈。乃以犀角羚羊角龙齿虎威骨牡蛎粉鹿角霜人参黄 等药合末。令以羊肉半斤。煎取浓汁三盏。尽调 
其末。一次服之。果得安寝。竟不再发。相传以为神异。余盖以祟附于身。与人之神气支持。亦逼处不安。无 
隙可出。故用诸多灵物之遗形。引以羊肉之膻。俾邪祟转附骨角。移从大便而出。仿上古遗精变气祝 
繇遗事。充其义耳。吾乡熊仲纾先生幼男去疾。髫龄患一奇症。食饮如常。但脉细神呆。气夺色夭。仲翁曰。 
此何病也。余曰。病名淹牒。左传所谓近女室晦。即是此病。彼因近女。又遭室晦。 
故不可为。令郎受室晦之邪。而未近女。是可为也。即前方少加牛黄丸。服旬日而安。今壬午去疾已举孝廉矣。 
胡卣臣先生曰。辨症用药。通于神明。究莫测其涯 。 


直叙顾明二郎三郎布痘为宵小所误
属性:顾 明公郎种痘。即请往看。其痘苗淡红磊落。中含水色。明润可爱。且颗粒稀疏。如晨星之丽天。门 
下医者。先已夸为状元痘。昌未知也。踌躇良久。明告曰。此痘热尚未退。头重颈软。神躁心烦。便泄青白。 
全自一团时气外感。兼带内虚。若用痘门通套药。必危之道也。 明毫不动念。适值二尹请同挨户查赈 
饥民。出街亲董其事。余忙造其契戚家谓曰。我观 明公郎在家布痘。而精神全用于赈饥。虽仁人长者之事。 
然此等处。他人可代。乃自任不辞。明明言之。绝不回顾。此必有医者夸美献 
谀。而信之笃耳。不然岂有倒行逆施之理哉。此痘必得一二剂药。先退其外感。则痘不治自痊。若迟二三日。 
缓无及矣。相烦速往朝阳门内外追寻。直述鄙意。其戚闻言即往。余亦回寓修书投之。其辞激切。不避嫌疑。 
傍晚一仆携回书至。掷于几上。忿忿而去。余以为 明之见责也。折视。则云尊翁大人。必欲得 
方。始肯服药。余即定一方。并详论方中大意。令僮辈 送。僮辈窃谓余之不智也。一日三四次奔走大人之 
门。是自忘其耻辱矣。吁嗟。余岂不自爱。但当群小蒙蔽时。倘得一拨立转。所全颇钜。于是亲送其方至门。 
则内户已扃。阍人收之。次早送进。余暗地独行。往返六里。以图心安。次日再托其戚。促之进药。 
则云既是状元痘。何必服药耶。此后即欲一造其庭。末繇矣。吁嗟。朝廷之上。任者议者。不妨互用。使余得 
与其侧。此儿即不服药。亦必无死法。盖感症在身。而以 鱼鸡笋发痘之物杂投。误上加误。适所以促其亡 
耳。才至六日而坏。正应感症坏期。若痘出既美。即有意外变症。亦在半月一月矣。越二日。三公郎即 
发热布痘。仍夹时气外感。仍用前医。仍六日而坏。旬日间两儿为一医所杀。 明引为己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