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事-第2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冰窖管事的理直气壮的质问。
回应她的是杏儿的鞭子。
做错了事,居然还不知道错在哪里,不抽你抽谁啊?
“我问你,池夫人是王爷的妾室,她能不能用冰块消暑?”杏儿问道。
“……。”
冰窖管事脸色一变。
怎么是为了这事抽他的?
“问你话呢,是不是鞭子还没挨够?”杏儿小暴脾气道。
“能,能。”
“每天多少冰块?”杏儿再问。
“府里的姨娘,每天的份例是一块冰,每年提供一个月。”
“那池夫人的份呢?!”杏儿眯起眼睛问。
冰窖管事的想哭。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扣下来了啊。
池夫人又不受宠,冰块二两银子一块。
当然,现在一块只要一两银子。
钱再少,那也是钱啊。
不扣着点,怎么一层层的往上孝敬?
何况不给池夫人用冰,这事南漳郡主知道的,她没说不行啊。
谁想到居然会有人给池夫人出头。
而且出头的还是镇北王府里最最最不能招惹的人。
冰窖管事的想死。
“我,我这就差人往清秋苑送冰块,”冰窖管事的道。
“送多少?”杏儿问道。
“一……一块啊。”
杏儿瞅着他,道,“你再说一遍,是几块?”
“是,是几块?”冰窖管事的心肝儿颤抖。
杏儿瞪着他,“这么多年,冰窖就没往清秋苑送过冰块,池夫人攒了不少的冰块,以后每天往清秋苑送五块冰,少一块,我来抽你一鞭子。”
冰窖管事的脸色难看。
毕竟南漳郡主身为当家主母,她一天的用冰也不过六块。
白天四块,晚上两块。
池夫人一个不受宠的妾室居然用五块,说不过去啊。
冰窖管事的可不敢得罪南漳郡主。
杏儿望着他道,“真的不行?”
“是真的不行,”冰窖管事的道。
正好李总管过来,冰窖管事的就向李总管求救。
李总管也为难的看着杏儿,“府里还没有妾室用五块冰的先例。”
李总管是好人。
杏儿不怼他。
“那看在李总管的面子上,不要五块冰了,”杏儿道。
李总管有点感动。
没想到他在世子妃的丫鬟面前面子还挺大。
刚这样想——
就听杏儿的声音传来:
“冰窖把过去十五年欠池夫人的冰块钱交出来,我让人去买冰块进府。”
李总管,“……。”
冰窖管事,“……。”
这是退让吗?
这分明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李总管嘴角抽搐不止。
杏儿望着他,懵懂道,“我说的没有道理吗?”
李总管,“……。”
有道理。
就是这道理能把人活活气死。
在杏儿眼里,该她的东西,那是一分都不能少。
欠冰块还冰块,天经地义。
不还冰块,那就还钱。
以前冰块二两银子一块,现在就按照二两一块赔给池夫人就行了。
这样想,那池夫人每天能用十块冰了。
“还是赔钱吧,”杏儿道。
“赔钱划算。”
“……。”
李总管默默的看向冰窖管事的,道,“虽然依照家规不该怎么做,但冰窖克扣池夫人十几年的冰块,理应赔偿。”
“我看不妨就依照杏儿姑娘的意思,每天往清秋苑送五块冰。”
冰窖管事的能怎么办,送冰块总比赔钱好。
看冰窖管事一脸不甘不愿的模样,杏儿觉得刚刚鞭子抽少了。
要不是怕惹人怀疑,她家世子妃送池夫人多少冰块都行,用得着来争么?
“还愣在这里做什么,快送冰块去啊!”杏儿催道。
冰窖管事的连忙爬起来,找人送冰块。
杏儿望向李总管道,“清秋苑的李妈妈被杖毙了,喜鹊和池夫人罚跪伤了膝盖,没人使唤了,我家姑娘让李总管您挑两个忠厚可靠的丫鬟去。”
李总管,“……。”
这事不归他管啊。
然而杏儿怕晒,传完话就跑了。
李总管一个头两个大。
牡丹院发生的事,李总管知道的一清二楚。
南漳郡主和三太太联手给池夫人挖坑,结果被世子妃推坑里去了,这会儿正愁着怎么找三太太娘家兄嫂丢的那子虚乌有的一万两银票,他这会儿去找南漳郡主,这不是送去给她骂吗?
李总管没那么傻,想着王爷在书房,便去问王爷的意思。
王爷眉头拧成一团。
银票的事,世子妃管管也就罢了,毕竟与她有关。
这往清秋苑送丫鬟的事,她怎么也上心?
想到池夫人躲闪的眸光还有那一万两银票。
王爷眉头又皱紧了几分。
“王爷?”李总管唤道。
王爷回过神来,“罢了,就依照世子妃的意思办吧。”
李总管退下。
然而,李总管还没有出门。
王爷又补了一句,“挑两个心腹丫鬟去。”
第四百六十章 听见()
南漳郡主管内院,外院归老王爷管。
如今老王爷卧床养伤,王府也传给了王爷,自然归王爷管。
老王爷和王爷忙于政务,无暇管这些俗事,李总管尽职尽责,安排妥当。
可以说,外院都在李总管掌握之中。
当然,外院也有不少南漳郡主的心腹,甚至老夫人和二房、三房的。
李总管做到心中有数,但睁只眼闭只眼。
这会儿王爷叮嘱挑两个心腹丫鬟去。
李总管就在他所有心腹中挑了两个忠厚老实的送去清秋苑。
虽然人是苏锦要求添的,但丫鬟是李总管奉王爷之命送的,池夫人收下了。
两丫鬟有点不愿意,毕竟池夫人不受宠,又得罪了南漳郡主。
外院人多,热热闹闹,清秋苑太过冷清了。
人少不说,池夫人还不会说话。
但李总管挑中了她们,她们也只能听话,再者她们的卖身契在王爷手里。
只要她们不做错事,南漳郡主也不能把她们怎么样。
来的路上,两丫鬟还有点觉得这辈子没什么前途的悲伤,进了清秋苑,问喜鹊她们要做什么之后,两丫鬟就觉得自己上了天堂。
因为池夫人不会说话,所以对丫鬟的要求特别低,从来不骂丫鬟。
喜鹊做的活不多。
每三天扫一次落叶,早上擦一遍屋子,再把自己和池夫人的衣服洗好晾干,余下的时间就待在屋子里端茶递水,不过大部分时候都是池夫人自己动手。
因为比划的时间,都够池夫人倒完茶了。
最重的活就是去大厨房领饭菜和烧水沐浴。
这些活,喜鹊一个人干都不嫌累。
现在这些活,由她们三个丫鬟分摊。
两丫鬟,“……。”
清秋苑的活也太轻松了点吧?
见池夫人教喜鹊绣针线,两丫鬟围着一起看,因为没人叫她们干活,闲的无聊。
池夫人见她们对针线感兴趣,干脆一起教了。
两丫鬟有点懵了。
她们到底是来做丫鬟的还是来学针线的?
嗯。
她们是来清秋苑避暑的。
五大块冰,够她们从早凉到晚。
牡丹院内,
南漳郡主气的想杀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说,还被人蹬鼻子上脸。
要完冰块要丫鬟。
最叫南漳郡主生气的是——
明明要帮池夫人的是苏锦。
偏偏她帮的迂回委婉,叫人抓不到把柄。
丫鬟是王爷派李总管送去的,她往后要想对池夫人做些什么,瞒不过王爷的眼睛!
最可恨的是那一万两银票的事。
没人比她更清楚,那一万两是子虚乌有,现在王爷要她找银票,找不到就得交出管家权。
这坑是她挖的,她得填满了。
只是许久之前掉的一荷包,里面藏着一万两,找起来谈何容易?
即便是装样子,也得装的有模有样。
大热天的,南漳郡主让牡丹院的丫鬟去找。
丫鬟婆子们没少在心底埋怨。
沉香轩,后院。
竹屋内。
苏锦抓了一把东珠放在石舀里,用力捣碎。
东珠碎裂声叫人不舍。
但池夫人那一身的伤疤更叫人心酸。
虽然池夫人不一定是赵诩的娘。
但毕竟是一个可怜人。
又塞给她一万两。
收了人家的钱,苏锦觉得有责任帮人把伤疤去掉,不只是脸上。
等谢景宸回来,苏锦把鞭痕的事和谢景宸一说。
谢景宸眉头皱的紧紧的。
一个柔弱女子,在被送进王府前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她又是被谁送来的?
谢景宸的疑惑,也是苏锦的疑惑。
“可惜这些事除了池夫人,没人知道,”苏锦叹息道。
“偏偏她什么都不说。”
把什么事都藏在心底,想帮她都不知道从何处帮起。
“能来大齐朝做使臣,送给父亲妾室,父亲还回绝不了,身份必定不一般,”谢景宸猜测道。
“池夫人大概是觉得说了我们也帮不了她什么,反倒会惹祸上身,故而只字不提。”
苏锦觉得谢景宸的猜测有道理。
然而谢景宸说起另外一件事,“方才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李大夫,他说崇老国公没什么起色,他也不知道是不是逼毒的方式有问题,让你有空去给老国公看看。”
“那我明天去,”苏锦道。
“对了,我让你做的东西做好了吗?”苏锦问道。
“应该已经做好了,明天一早让狄青去将作坊取,”谢景宸回道。
……
翌日,吃过早饭后。
谢景宸就送苏锦回东乡侯府。
烈日当空,街上的行人都少了大半。
连叫卖声都焉了吧唧的。
有一声,没一声。
杏儿撩起车帘望向外面,道,“天这么热,不会干旱吧?”
“不要乌鸦嘴,”苏锦道。
“……。”
杏儿连忙闭嘴。
东乡侯府前。
两顶软轿停下。
轿帘掀开,崇国公府老夫人走了出来,丫鬟扶着她。
崇国公老夫人望着熟悉的府邸,陌生的匾额。
眼底寒芒闪烁。
崇国公夫人走过来,眉头拧的紧紧的,不虞道,“怎么也没个人出来迎接下?”
迎接?
不存在的。
大门就在那里,敞开的,就看你有没有胆子进了。
崇国公府的小厮小心翼翼的走进去。
那神情,仿佛暗处随时会射出寒箭来,夺他小命。
“有,有人吗?”小厮唤道。
喊了两声,才有人回应。
“来了,来了。”
一小厮快步走过来,问道,“何事?”
“我家老夫人和夫人来了,”小厮道。
“你家?”
“麻烦说清楚点,你家是谁家?”东乡侯府小厮道。
“……。”
“我家老夫人就是崇国公府老夫人!”小厮涨红了脸道。
“原来是崇老国公夫人,”东乡侯府小厮绵长道。
“事先也没派人来打声招呼,我家夫人都不知道,也没来迎接下。”
“有劳崇国公老夫人和崇国公夫人进府稍等片刻,我去禀告我家夫人前来迎客。”
崇国公老夫人的脸都绿了。
崇国公夫人道,“带我们直接去见老国公。”
小厮领着他们去了正堂。
崇国公夫人的丫鬟道,“我家夫人的话你没听见吗?!”
“这里是东乡侯府,”小厮淡漠道。
“没有大少爷允许,谁也不能去见老国公。”
崇国公老夫人差点没气炸肺。
她去见老国公,见自己的夫婿,还需要别人同意?!
第四百六十一章 尴尬()
可惜这个别人不是东乡侯和唐氏。
是苏崇。
崇老国公嫡亲的长孙。
做孙儿的不让人随便打扰自己病重的祖父,是他对祖父的孝顺和慎重。
崇国公老夫人冷着脸坐在那里,等苏崇来见她。
等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
唐氏才姗姗来迟。
“老夫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唐氏笑道。
崇国公老夫人上下打量唐氏。
崇国公夫人也一样,她道,“东乡侯夫人面生的很,莫非也易容改貌了?”
唐氏笑了一声,“不论我以前是谁,长什么模样,我现在都是东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