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575-医宗金鉴 >

第76节

575-医宗金鉴-第76节

小说: 575-医宗金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 
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名曰酒疸。 
【注】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前已详言之矣。今趺阳紧数而尺脉 
浮,四肢苦烦,身面色黄,乃疸病也。黄,土色也,土病则见之,土属脾胃,脾为阴 
土主湿,胃为阳土主热,故凡病疸,皆为湿瘀热郁也,行于外则必四肢苦烦身面发黄 
也。盖其人素有湿热,外被风寒相搏,内为女劳所伤,乃食谷饮酒,或与湿瘀,或与 
热郁,皆能为是病也。若胃脉数,是热胜于湿,则从胃阳热化,热则消谷,故能食而 
谓之阳黄。若胃脉紧,是湿胜于热,则从脾阴寒化,寒则不食,故食即满而谓之阴黄 
也。阳黄则为热疸、酒疸,阴黄则为女劳疸、谷疸也。若尺脉不沉而浮,则为伤肾, 
肾伤病疸,亦为女劳疸也。胃脉不缓而紧,则为伤脾,脾伤病疸,亦为谷疸也。谷疸 
则食谷即满,谷气不消,胃中苦浊,精气阻于上行,故头眩也,浊气流于膀胱,故小 
便不通也。女劳疸则额上黑,肾病色也;微汗出,湿不瘀也;五心热,薄暮发,肾阴 
热也;膀胱急,小便利,下焦虚也。腹满如水状,脾肾两败,故谓不治也。若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小腹满,小便不利,虽见目青面黑,必是酒疸病也。 
@@@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注】 
脉沉,主里也,渴欲饮水,热瘀也;小便不利,湿郁也,热瘀湿郁于里,故发黄也。 
首条谓脉浮缓紧数皆令发黄,是得之于外因也;此条脉沉亦令发黄,是得之于内因也 
,故治黄有汗、下二法也。 
【集注】 
李□曰:脉沉而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则湿热内蓄,无从分消,故发黄也。 
@@@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 
人振寒而发热也。 
【注】 
未成疸前,小便不利而渴者,是欲作疸病也。已成疸后而渴者,是热深不已,故难治 
也;不渴者是热浅将除,故可治也。疸发于阴者,人必呕逆,呕逆者,阴里为之也。 
发于阳者,人必振寒发热,寒热者,阳表为之也。此以渴不渴,别疸之难治、可治; 
以呕逆寒热,辨黄之在表、在里也。 
【集注】 
程林曰:黄家以湿热相搏,有口燥、鼻燥而未至于渴,渴则津液内消,邪气独胜;不 
渴则津液未竭,正气未衰,治之所以分难易也。阴主里,湿胜于里则呕;阳主表,热 
胜于表则振寒发热也。此条辨疸证之渴与不渴,有轻重表里之分也。 
尤怡曰:疸而渴,则热方炽,而湿且日增,故难治;不渴则热已减,而湿亦自消,故 
可治。阴部者,里之藏府,关于气,故呕;阳部者,表之躯壳,属于形,故振寒而发 
热。此阴阳内外浅深微甚之辨也。 
@@@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眠,属黄家。 
【按】 
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必传写之□。 
【注】 
舌痿而黄,腹满而躁不得睡者,属黄家之病,在里,当下之也。 
【集注】 
徐彬曰:腹满里证也,乃有腹满而加身痿黄,躁不得眠,瘀热外行,此发黄之渐也 
。故曰:属黄家。 
@@@ 
诸黄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注】 
诸黄家病,谓一切黄家病也。黄病无表里证,热盛而渴者,当清之,湿盛小便不利者 
,但当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则为在表,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于此推之,可 
知脉沉在里,当以下解之也。 
【集注】 
高世栻曰:利小便,乃黄家一定之法,故曰诸病黄家,但利小便。然亦自有宜汗者, 
故又曰:假令脉浮为在表,当以汗解之。汗解之法,宜桂枝加黄耆汤,用桂枝汤以解 
肌,肌解则汗自出,加黄耆以助表,表和则荣卫亦通矣。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桂枝加黄耆汤方
属性:(见水气病中) 
@@@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相得,然黄 
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注】 
此详申黄疸误用火汗之为病也。病疸者,湿热也。今湿淫于内,则胸满烦喘;热淫于 
内,则发热口燥。若病发时,复以火劫其汗,则为两热相合。盖黄家所得,由湿得之 
,则一身必尽热,而身面即发黄也。今因火劫误汗而发黄,虽有表热,则不当汗也, 
但扪其肚热,其热在里,当下之以去其热也。 
【集注】程林曰:湿淫于内,则烦喘胸满;热淫于内,则发热口燥;复以火迫劫其汗 
,反致两热相搏。殊不知黄家之病,必得之湿热瘀于脾土,故一身尽发热而黄,正以 
明火劫之误也。若肚有热,则热在腹,可下之,以去其湿热。 
@@@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注】 
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腹满小便不利而赤,是热在里,其人自汗出,此 
为表和里实也,宜大黄硝石汤下之。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大黄硝石汤方
属性:大黄 黄蘖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集注】 
李□曰: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甚,用栀子 
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蘖清下焦湿热,硝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 
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按】 
黄疸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者」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落,必传写之遗。 
【注】 
黄疸病,脉沉腹满在里者,以大黄硝石汤下之;脉浮无汗在表者,以桂枝加黄耆汤汗 
之;小便不利者,不在表里,故以茵陈五苓散主之。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茵陈五苓散方
属性: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味和,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 
尤怡曰:此正治湿热成疸者之法,茵陈散热郁,五苓利湿瘀也。 
@@@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 
【注】 
黄疸病小盒饭赤,今不赤而白,且欲自利,虽腹满而喘,是湿盛无热,阴黄证也。切 
不可除热,若除热以凉药下之,则胃必寒而作哕。哕者主之以小半夏汤,以止哕也。 
【集注】 
李□曰:小便色不变欲自利,里无实可知,腹满而喘,脾气虚而肺气不利耳!用苦寒 
药攻里除热,则胃寒而虚气上逆,故哕,宜小半夏汤散逆止哕。 
高世栻曰:小便色不变,非赤也,欲自利,非下利也。若腹满而喘,虽似里实,不可 
投寒剂以除热,如大黄硝石汤,不可用也。若投寒剂而除热,则必哕,哕,呃逆也。 
半夏生姜辛温散寒,故哕者,当以小半夏汤主之也。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小半夏汤方
属性:(见痰饮中) 
@@@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剧为难治。 
【注】 
疸病属脾,脾主土,土无定位,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期之十八日者,土旺之 
日也,政治十日以上当差,而不逾十八日之外也。若逾十八日不差而反剧者,则土衰 
矣。故曰:难治。 
【集注】 
高世栻曰:十八日,乃脾土寄旺于四季之期,十日土之成数也,黄疸之病在于脾土, 
故当以十八日为期。然治之宜先,故治之十日以上即当差。至十日以上不差,而疸病 
反剧者,是谓难治,谓土气虚败不可治也。 
@@@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 
此详申谷疸之为病也。未成谷疸之时,其人多病寒热,寒热作时,则不能食,寒热止 
时,则或能食,虽能食,然食后即头晕目眩,心烦不安,此为湿瘀热郁而内蒸,将作 
谷疸之征也。久久身面必发黄,为谷疸矣。宜茵陈蒿汤利下,使从大、小二便而出之 
。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茵陈蒿汤方
属性: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 
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 
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注】 
谷疸属胃热,脉当数,今脉迟,脾藏寒也。寒不化谷,所以虽饥欲食,食难用饱,饱 
则烦闷,胃中填塞健运失常也。清者阻于上升,故头眩;浊者阻于下降,故小便难也 
,此皆欲作谷疸之征。其证原从太阴寒湿郁黩而生,若误以为阳明热湿发黄,下之虽 
腹满暂减,顷复如故,所以然者,脉迟寒故也。此发明欲作谷疸,属脾阴寒化而不可 
下者也。 
【集注】 
程林曰:脉迟为寒,寒不杀谷,故食难用饱,饱则谷气不消,胃中若浊,浊气蕴蓄则 
发烦,熏蒸则作眩也。小便难者,以脉迟则无阳以施化浊气,但留于胃而不宣,是以 
欲作谷疸。若下之,徒虚其胃而腹满如故也,所以然者,以脉迟为寒之故也。 
@@@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 
,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 
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注】 
此详申女劳疸之为病。黄疸日晡所发热,乃阳明热症,当不恶寒也;而反恶寒者,非 
阳明热症,此或为女劳得之也。女劳得之疸证,虽膀胱急,少腹满,而小便自利,身 
虽尽黄,而额上则黑,虽发热,惟足下甚,此少阴热因作黑疸也。故腹胀如水状,而 
大便必黑时溏,知非水胀病,乃为女劳得之疸胀病也。时溏黑色者,亦藏病及血之征 
也。血病者颜必变,岂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女劳疸腹满者为难治,以其脾肾两败也 
。以硝石入血消坚,矾石入气胜湿,然此方治标固宜,非图本之治,世久书□,姑辨 
其理也。 
【集注】 
尤怡曰:黄家,日晡所本当发热,今发热而反恶寒者,此为女劳得之疸也。热在胃浅 
而肾深,故热深则先反恶寒也。膀胱急,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皆肾热之征,虽 
少腹满胀有如水状,而实为肾气不行,非脾湿而水不行也。惟是证兼腹满,则脾肾并 
伤,而其治为难耳!硝石咸寒除热,矾石除痼热在骨髓,骨与肾合,用以清肾热也。 
大麦粥和服,恐伤胃也。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硝石矾石散方
属性:硝石 矾石(烧)等分 
右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 
黑,是候也。 
@@@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注】 
妇人产后经崩,发黄色者,乃脱血之黄色,非黄疸也。今男子黄而小便自利,则知非 
湿热发黄也。询知其人必有失血亡血之故,以致虚黄之色外现。斯时汗、下、渗、利 
之法俱不可施,惟当与虚劳失血同治,故以小建中汤调养荣卫,黄自愈矣。 
【集注】 
高世栻曰:女为阴,男为阳,阴主血,阳主气,男子黄阳气虚也,黄者土之色,阳气 
虚而土色外呈,中无湿热,故小便自利,此为虚也,故当以小建中汤和其阴阳,调其 
血气也。本论『血痹虚劳篇』有小建中汤主治虚劳,故曰:虚劳小建中。意谓此男子 
黄而小便利,亦为虚劳之证云尔。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小建中汤方
属性:(见虚劳中) 
@@@ 
酒黄疸,或无热谵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注】 
此详申酒疸之为病也。酒体湿而性热,过饮之人必生湿热为疸病也。无热,无外热也 
;谵语、鼻燥,有内热也;小腹满,湿热蓄于膀胱也;欲吐,湿热酿于胃中也。其脉 
浮者,酒热在经,先吐之以解外也;沉弦者酒饮在里,先下之以解内也。 
【集注】 
李□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故鼻燥也。 
@@@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