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直面内心的恐惧 >

第7节

直面内心的恐惧-第7节

小说: 直面内心的恐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以解决的沉重负担和冲突,在身体上一一反应,所有的感觉器官,如接触感觉的皮肤以及呼吸器官都有毛病;气喘、湿疹都算是,有些病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皮肤是把我们和外在环境隔开,也使我们有所触动的器官;分裂人格者的皮肤麻烦尤其多,血液不够流通、容易罹患干癣症和多汗症等等。



黑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他把恐惧转换成外在世界的一个物体,可以稍加回避、抗拒或者消灭,但藏在内心的恐惧却让他举手投降。

  我们再一次强调:分裂人格者的行为是他所有心灵印象的总和,无论出发点与反应都残破不全,他的生命力与情感没有任何交集。换句话说,当不同的经历和人格特质融入他的感觉之中时,他并不会因此感到快乐。横亘于理解力与爱人的能力、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是不相同的成熟度;他的情感与理智不会在同一个轨道上并驰,也不会相融,成为一体的经验。他从小靠着理智与感官感觉作为行为的准则,没有丰富的情感导引可资借鉴,体察不出细微精妙的情感,以至于他只认得原初模式的情感,以及内心的激动与冲动;他表情达意的调色盘上一直都缺少中间色调,可以运用的,唯有黑白两色而已。这一切皆起因于缺乏与别人的情感互动。



淹没

  为了使自己在别人接近他的时候,不那么恐慌,所有的事情人格分裂者都会尽量自己打点。这种倾向让他不假外求,他绕着自己打转,不让别人有靠近的机会,很容易变得自我中心或成为利己主义者;于是更加孤立。我们知道,寂寞与孤独壮大了惧怕的声势,所以,他体会到的恐惧远远超过一般人。当恐惧扭曲变形,到了他无法承受的程度——他所感所知的是别人都很怪异,而世界缺乏安全感。有一位患者曾说:“恐惧是我所认知的唯一实情。”他所谓的恐惧不是别人认可的那一种,其实他自己也无法具体描绘,他只是全心全意地害怕而已。另一位病人说:“我不晓得什么叫恐惧,我身上某个地方大概有个叫作恐惧的东西,但它并不属于我。”他把自己从他的恐惧情绪中抽离了,似乎没有意识,这样的情境何其脆弱,自我轻而易举就被恐惧淹没了。

  能够把心中的惧怕说出来,就是某种程度的解脱,如果他始终无法开口叙述自己的感觉,只好被人当成疯子;长期处在恐惧的情绪中,他的缺点及软弱就会被凸显出来,越来越害怕,到了难以摆脱的地步。接着,恐惧溃堤,演变为精神异常,一发不可收拾。他丧失理性,扭曲评估事物的标准,活在一个不真切的世界里,以此得到救赎,他以为自己很健康,别人才病态——有时候不无道理。他把恐惧转换成外在世界的一个物体,可以稍加回避、抗拒或者消灭,但藏在内心的恐惧却让他举手投降。



自闭

  人格分裂者自闭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对这个世界以及周遭的人越来越没兴趣,这是遗失客观物体的前兆,对病人来说,仿佛世界消失了。换句话说,他对世界的参与和感情逐渐淡薄,世界之于他变得很贫瘠,“沉下去了”,空无一物,即将被消灭。人格分裂者常叙述类似的梦境:“我置身于一个自动旋转的盘子上,盘子着了魔似的越转越快,我越来越站不稳,滑溜到外面,时时刻刻都可能被抛出去。”或者,“广大的沙漠上有一座水泥堡垒,墙面上有一些小小的射口;堡垒有重兵武装,并且贮存了好几年的食物。我一个人住在里面。”这里提到的寂寞、保护措施、防御恐惧以及自给自足的情形,惟妙惟肖。

  “荒凉的雪地景观;背后是几棵断枝的树木,前面有一个小浴缸,浴缸中注满了温水;我觉得非常寂寞。”这是一位青少年描绘的梦境,他这样讲述自己的故事:

  父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之后,他来到这世上,排行老三,也是最小的孩子。父亲的头部受过重伤,敏感,脾气又很暴躁,他们家农庄的修缮工程因此延误许多。母亲悉心照料父亲,独自揽下农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对地给小孩的时间就减少了。梦中总有一缸微温的水,这位12岁的寂寞少年与母亲的相处情形如下:晚上,父亲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母亲会弹一会儿钢琴;父亲用一根绳子把一个琴键系在床头,再用电池连接一盏小灯,每当母亲弹到那个琴键时,小灯就会发亮。

  梦境中所呈现的自创技巧,是精神异常者常有的现象,潜意识中透露他童年的经历有待修正,他十分渴望与人接触。

  这样的梦最能贴切地表达分裂人格者在世间的处境。有悲惨的童年、很早就四处飘泊赚钱的高尔基(Maxim Gorki)也有类似的体验。他向托尔斯泰叙述自己做过的一个梦,梦中他看到有几双皮靴在俄国无止境的冬日街头上行进着——只看到皮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表现寂寞?

  远离尘世,退缩到自己的天地,他在惊恐中逐渐被世界遗忘,衰败至一无所有的地步,一片空茫,和那个停不下来的转盘的梦境一样。分裂人格者常用大灾难,譬如世界末日之类的想象与梦境,来表白他心中的恐慌。越是想守住自己的阵营,与世界就脱节得越厉害,到最后他会认为自己踽踽独行于世间。



敏感而脆弱(1)

  让我们多举一些因为害怕别人亲近,不得已过着“自转”生活的人的例子。不信任别人,时时提高警觉,分裂人格者日渐病态,套一句日常用语,他们甚至听得到“小草生长”以及“跳蚤咳嗽”的声音。换句话说,他们以为自己嗅得出来四周潜伏的危险,能够透视平静的表面背后所隐藏的不良动机。

  有一回我在诊所里挂了一幅画,一位分裂人格的患者马上认为我这么做是针对他,以便测验他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改变。这个凡事都对号入座的例子同时告诉我们,当旁人尚且浑然不知的时候,分裂人格者却以无比的敏锐来捕捉环境中芝麻绿豆的变化。他们凭借感觉与知觉来设定方向,非常灵敏。又有一次,这位病人看诊的时候电话响了又响,他又以为这些来电是我设计好的,以便测试他对这个干扰的反应。

  如果一个人把对外界发生的大事小情通通对号入座,而一般人根本不会察觉到这些,那么他与别人相处时,解读人的一言一行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自成一套妄想系统,再也无法修正。他什么事情都不知道,没有什么会引起他注意,对他而言,外面平静无波,只悄悄地建立与自己的关系,这个唯一的关系当然非常重要,他必须全力维护。

  他饱尝煎熬,痛苦不安,再也不能自在快活地过日子,时时刻刻都在问自己“怎么啦”,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意外与危险。他伸展触角时高度戒备,犹如蜗牛探触世界,一旦有人靠近一点儿,立刻缩回壳中。

  一位在职场上屡尝败绩,又刚刚被刷下来的年轻人,陷入失败的妄想情绪中。他很希望步步高升,但不太有自信,家人认为他不过是“自以为了不起”、做着“春秋大梦”,他其实应该子承父荫,留在农村工作,所以并不支持他,青蛙变王子有多难呀!他因此野心勃勃,力求表现,想让家人刮目相看;如此一来,遭遇失败时他感到特别苦涩,家人一定早就料到他没出息。看诊时,我们一起试图贯穿这些前后相关的经历,告诉他这属于现实生活的考验,希望解开他的妄想。但是,当他经历前述的挫败时,又陷入妄想之中:他垂头丧气地来看诊,满怀怨恨,以半挑衅的口吻说:“如果我告诉您,今天我在火车站看见一个穿着一件破烂西装的男人,那颜色、布料和我唯一一件上好的西装一模一样,您会怎么想?这还不够明显吗?他就是要我有自知之明,我是个失败、往下坠的人。您大概又要说这只是个意外而已,对吗?”我们很可以理解他的自卑感与挫折感,以及造成他失常的背景因素。我们同时也看得出来,先入为主与妄想之间只是一念之差,我们不妨这么说,偏见会变质为妄想: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固守着既有的成见,而没有实地了解情况,然后再修正我们的偏见,就和这位胡思乱想的人一样。

  当我们的心情沉重,没有处理好心头的恐惧或罪恶感的时候,也会产生诸如此类的纷乱心绪。寂寞、惴惴不安、离群索居以及确实存在的危险,会扩大我们错乱的情绪。夜深人静,置身在废弃的房子里,或许处于陌生的国度,一个奇怪的声音就会让人产生错觉,心乱如麻、害怕或有罪恶感的人,比轻松自得、处于安全的环境又有人陪伴的人,更容易疑神疑鬼。我们再一次看到分裂人格者的问题:与世隔绝与缺乏同伴保护。这个例子也显示出,正常与病态的区别有多么细微,一般人也会有脱稿演出的时候——只不过分裂人格者长期处于异于平常的情境,再演变为“病态”的行为——但这样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因为他必须借此保护自己。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分裂人格者如何压抑与人来往、发展亲密关系的渴求,导致失常错乱:

  一个非常孤寂、几乎没有任何朋友的近三十岁的男子,有一次在音乐会上,被坐在他旁边的年轻男人所深深吸引。他不动声色地偷偷看对方,强烈地希望近一步与之交往,和对方打招呼。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只是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冲动。恐惧慢慢浸润,刚开始是一种不确定的惶惶不安,然后扩大到慌乱的程度。他幻想着身上有彩色的圆圈缠绕,那人想圈住他,捉住他,他非得挣脱出去不可;他冷汗直流,仓皇逃离音乐厅。



敏感而脆弱(2)

  他希望认识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背后或许隐藏着同性恋的倾向,只是还不敢对那位年轻男人表白,这些愿望全都被压抑了下来,演变为一场攻击事件。整个场面失控,心中的恐慌向外变质为威胁,唯有逃离现场才能解脱。

  当一个人里里外外的世界都脆弱不堪,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要创造出一套生存的技巧,不依赖任何人,不为所动也不感动别人,总是公事公办,保持距离,尽可能维持优势,绝不与人平起平坐,让人捉摸不定。骄傲自大、难以亲近、冷冰冰、没有感情,或者,当他所有的保护措施不敷使用时,也有可能瞬间变得尖刻暴怒,像前文所形容的一样。如果了解是什么让他变成这个样子,也晓得是什么心理因素让他有这样怪异的举止,才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1)

  分裂人格者接受治疗时,所描述的人类存在可能遭遇到的危险,有时会让人心生怜悯,我们从中得知,什么对他的生存最为重要,对我们有利的家庭和社会,对他而言却充满危险,我们很难调整他的心态。有的时候,天才就是这样养成的,他不断地抛出问题,天才与精神异常者往往只有微乎其微的差别。可以确信的是:当一位分裂人格者能够忍受所有的痛苦与恐惧,并且克服一切时,他一定可以达到人格的最高境界。

  这里还要强调,分裂人格有很多种面貌,我们试着把还算正常、症状轻微、严重失常以及极端错乱的特质列出来:轻微的社交困难——非常敏感——独来独往——特立独行——孤僻——怪异——反社会——犯案——精神失常。这样的人中不乏极有天分的,就因为才华横溢,他们的孤独寂寞和鲜少与人来往有着正面的价值——不受传统束缚,不必瞻前顾后,一般人可没这个胆识。他们杰出,知识丰富,能够超脱种种界限,而大家对他们充满敬意,站在一旁纯欣赏。如果他们的情感生活不至于交白卷,只是有点儿害羞退缩,这样的分裂人格者不过是有些与众不同、比较敏感、扬弃世俗琐事以及平淡无奇的东西。除非碰到淡漠、没有感情的人,他们才会退缩。

  他们对宗教多半抱持怀疑的态度,极尽挖苦之能事,认为信仰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批判礼教、传统以及所有的规范,在这些事物面前保持清醒,以近乎不尊重的言词解释所有无解的事物。在启蒙时代以及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年代,这样的人不算少。通常他们是理性主义者,无从感知一些特定的经验,一般人也很难和他们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这种对待宗教和信仰的态度,也许是潜意识里预防自己失望的策略:他们不敢去信,因为不希望自己失望,却又悄悄地期待可以说服他们的“证明、事迹”。有的时候他们倾向于虚无主义,有破坏倾向,一旦成功地摧毁别人的信仰,成就感会让他们乐不可支。然而他们未必见得希望别人跟他们一样,什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