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仕途危情-第7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虽说只是个副组长,但是朱大云却把这个看得很重,平生第一次担任职务,一定要干出点样子来。想来想去,他觉得还是只能在写稿上做文章。
许利发的功底和关系都比他好,他感觉自己处处受他的压制。所以他要想办法,唯一能突破的,就是争取周锡煌老师的帮助,争取多上几个省报的头条,在这个方面盖过许利发。
于是,朱大云又找到舅舅王建才,请舅舅帮忙,带着他一起去省城找周锡煌要点特殊的政策。
朱大云能当上报道组的副组长,王建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虽说不是个什么官,但这是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才能有后面的一步又一步啊!所以,朱大云提出这个要求,他立马就答应了,周末他自己开车,去省城。
照样是带上一车子的土特产,两人来到了周锡煌在省城的家里。
王建才走在前面,朱大云扛着东西跟在后面。
周锡煌的老婆周敏真热情地替他们开了门,把他们请进了屋里。周锡煌正坐在书房看报纸。看到他们进来,从书房来到了客厅里。
朱大云把肩上的东西放下,甜甜地叫了声“舅公!”
周锡煌摘下老花镜,看着朱大云,笑着说:“听说你最近进步了吗?哈哈!”
“呵呵,我这个谈不上什么进步。”朱大云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诶,可别瞧不上你现在的位置,中央的一些领导还是从村干部干起的呢!你这起点很高了啊!”周锡煌笑着说。
“舅公说的有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人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吗,对吧!”王建才坐下来说。
周敏真为他们每人泡了一杯茶,端了过来。然后挨着周锡煌坐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交谈。
“舅公,我现在感觉肩上的压力更大了。”朱大云说,“许利发他写稿多,获奖也多,我在这方面比他差太多了。”
“许利发可是个老通讯员啊,”周锡煌说,“他每年都能上省报的一两个头条,以前除了邓年荣,就属他最多,每年省里的通讯员评奖他都有。你才干了三年啊,有现在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
“舅公,我就是想,要怎样写这个稿子才能上省报头条,还请舅公给个具体的指导。”朱大云说。看上去目光很恳切。
“呵呵,小伙子知道着急上火了,有进步。”周锡煌还是那么笑呵呵地说。
“要说上省报的头条,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省报是省委机关报,主要是服务省委省政府。而全省有八十多个县,省委机关报却只有一张,一年就365个头条,每年报道中央和省里的重要新闻就占去了大部分的头条,各个县能上头条的并不多,而这要上和想上的却有很多。余河县的头条算是上得多的。想上头条,这个稿子一定要有地方的特色,要符合目前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机关报的政治性很强,一切都是以国家政策为风向标,所以一定要抓准这个,这是政治方向;再就是要有地方特色,要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优势。能做到这个,估计上头条就比较有希望了。”周锡煌说。
朱大云认真地听着,感觉还是一头雾水。
这个大政方针和地方特色,他懂,可是要具体落实到写稿上,还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吧,余河是农业大县,关于你们县里的特色农业方面的文章好像不多,仅有的几篇我看过,写得不全面,也没有体现出余河的特色。其实,我觉得,余河的特色农业这两年还是发展得不错的,比如被评为中国葛之乡,发展葛根产业,形成了一个企业加农户的种植模式;再比如,余河生产的夏天无中药,这个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还有一些乡镇有橘子,有花生,有甘蔗,有梨树,等等,这些都是特色农业。往日的报道都是分散性的,没有写出余河县的整体农业布局。你可以在这个方面下点功夫,到各个乡镇去调查一下,争取写出个一乡一品的特色来,这个文章要是写好了,不仅可以上省报头条,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都可能上,这给余河创造的影响力和带来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到时候黄忠华都要好好表扬你啊!”周锡煌说。
朱大云经周锡煌这么一点拨,立刻有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愧是个老报人,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是啊,这个题材回去好好调查,写出一篇反应余河县整体特色农业的稿子,说不定又会有很大的收获啊!
“谢谢舅公点醒,您说的这个角度真的是太好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估计别的人也还没有想到这些,我回去一定好好下去调查,然后尽快写出一个初稿给舅公看看,到时候请舅公再帮我指导指导。”朱大云说。
“好。新闻中有句‘七分采访三分写’的说法,所以深入采访,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题材来。不过我告诉你,上头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样的稿件是由农村处的编辑编,然后处长签发后,再由总编辑审核签字了,才算大功告成。往年余河要上头条,都是书记钦点人员,特批资金,专门在省城蹲点打攻坚战的。哈哈,这个冯永斌比较有经验。”周锡煌说。
“谢谢舅公,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认真去采访,争取把这稿子写好。”朱大云说。
“建才,最近小英还好吧?”周敏真突然问道。
“挺好的。”王建才说。
舅妈周敏真好像很少这样单独坐下来和他聊天,今天还特意提到夏金英,王建才觉得这背后一定有蹊跷,不会是夏金英又告了什么黑状吧?
“那就好。上次小英给我打电话,我都批评她了。她呀,有时候太强势,说话也很泼辣,没有经过大脑,你是有文化的人,别跟她计较。我跟她说,男人最喜欢温柔贤淑的女人,最讨厌母夜叉式的泼妇,你要留住男人的心,首先得改变自己。”周敏真说。
哦?原来师傅真的在这儿啊?王建才在心里想,自己猜的没错,这个改头换面的夏金英就是听了舅妈的教导,才横空出世的。
“她小英确实比以前温柔了,”王建才说,“不过,我还是比较习惯她以前的样子,毕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早就习惯了她的处事方式,这冷不丁的一变吧,我还真有点不习惯。”
“建才啊,不是舅妈说你啊,你也得给她改过的机会吗?对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她是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她根本就不懂,还是乡下最原始的妇女那一套,她能有改变,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她是很在乎你,很在乎这个家的,她希望能和你好好生活,保全这个家,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周敏真看着王建才说。
“舅妈说得对,我正在慢慢习惯,不过这也有个过程。”王建才说。
“慢慢就习惯了,只要你愿意去习惯,没有习惯不了的事情。建才啊,小英她纵然有千般不是,她也和你一起养育了四个孩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女人该付出的一切,对吧,善待她吧,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到头来啊,还是相处了几十年的女人最贴心。”周敏真说。
“我会的,舅妈放心吧。我们现在挺好的,没有什么矛盾。她在改变,我在试着适应。”王建才说。
“好,下次带着小英一起过来玩玩吧。她一个人在家,也挺闷的,多出来走走,心情会好些。”周敏真说。
“好,下次我们一起来。”王建才说。
“建才啊,舅舅上次跟你说的人生的四项基本原则,你可不要忘了啊!”周锡煌看着王建才说,“糟糠之妻不可弃,患难之交不可绝,这是做人的根本哪!”
“舅舅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王建才说。
上次周锡煌跟王建才说:人的一生也得有四项基本原则: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字字如珠,敲击王建才的心。
他何尝不想守住自己的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可男人的心一旦离开了自己的躯体,还能受控于自己吗?
145。()
他不知道周锡煌有没有犯过这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更不知道周锡煌是不是经历过他这样的心灵煎熬,但是他可以肯定,如果周锡煌也在他今天的位置,也碰到了万玲秀这样的一个女人,他想,周老师一定是可以理解他的。
他是这样确定的,没有丝毫的怀疑。
他不知道,如果他和夏金英的婚姻解体,他还能不能叫周锡煌一声舅舅;他也不知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他的仕途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更不知道,如果真的有那样一天,他还能不能活着走出那个家不过,他已经没有办法选择了,他似乎等待着命运来选择他因为,他已经无法戒掉万玲秀带给他的毒瘾
所以,听着周锡煌夫妇的话,他的内心是相当挣扎的,他知道他在撒谎,他知道周锡煌夫妇对他的话也会有怀疑,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只能这样向他们交代
省城之行,朱大云带着满满的希望和斗志离开了周锡煌家里。
王建才带着满心的愧疚和无奈离开了周锡煌家里。
回到余河,朱大云就投入了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采访中,二十多天的时间跑了县里的十来个乡镇,把余河县开展特色农业的具体情况和材料摸了个清楚明细。接着他用了三天的时间,整理出了一篇全面反映余河县特色农业的稿子,经过自己反复修改和推敲,他把这份稿子送到了冯永斌副部长的案头。
冯永斌仔细看了朱大云写的这篇一千多字的消息稿。他不敢相信这是朱大云一个人着手调查并且写出来的。
“你把这些乡镇都跑了一遍?”冯永斌问道。
“是,我全部都去了。”朱大云说。
“这些资料你还保存了没有?”
“都这我那儿。”
“你拿过来我具体看看。”冯永斌说。
朱大云立马到办公室去取资料过来。
看着朱大云拿出一大叠厚厚的各个乡镇的资料,冯永斌才真正相信这是朱大云自己调查的。
“我不仅去了各个乡镇,我还到这些特色农业的基地去看了,是有成绩有规模的。”朱大云说。
“好!你这篇文章非常有价值,我们一定要去省报上头条。”冯永斌说,“你把文章先放我这儿,我抽空再具体斟酌一下,再修改修改。过两天我向县委黄书记汇报一下,让黄书记特批资金,我们一起到省城去打攻坚战。”
“真要坐在那儿守着啊?”朱大云不太相信地问道。
“呵呵,这省报的头条不是说你的稿子写得好就一定能上的,有时候总编辑都签发了,已经排上版面了,半夜来个新华社通稿,你这个就必须得撤下来。所以,很多时候啊,也要沾点运气。”冯永斌说。
原来上个省报的头条这么难啊?难道余河县上的每个省报的头条都是这样攻坚下来的么?朱大云心里不免一阵感慨,那三年前邓年荣带着自己写的那篇稿子上了头条,不是等于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吗?
回到办公室,许利发端着茶杯向他走了过来。
“最近在忙什么呢?”许利发问道。
“没什么,瞎忙。”朱大云看着他笑道。
“瞎忙?呵呵呵,你可真是真人不露相啊!”许利发揶揄道。
“许哥,下次有什么好的题材,记得带上我啊,也让我沾沾你的光。”朱大云说。
“哈,你的光可比我多啊,老弟!”许利发笑着说。
“许哥可是我们报道组的老功勋啊,省里的模范通讯员,这个大云可都是望尘莫及的呀。”朱大云说。
“那都是过去式,不是有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吗?哎,比起你,我都是老人了啊,老弟!”许利发说道。
“许哥真会开玩笑,改天我们哥俩喝一杯?”朱大云说。
“好啊!”许利发笑道。
和这样的老油条打交道,还真得多留个心眼啊!朱大云对自己说。
第二天上班,冯永斌把朱大云叫到办公室,向他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朱大云按照冯永斌的意思,把文章重新休整了一下,更加突出了消息的现场感,读起来更真实,更有冲击力。
冯永斌看了修改后的文章,点了点头,说:“你的悟性很好,好好锻炼,可以超过邓年荣。”
“呵呵,谢谢冯部长指导。”朱大云说。
“跟我就别这么客气,我们是一个乡的,你和我弟弟又是同学。再说,我也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