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94-长沙方歌括 >

第2节

094-长沙方歌括-第2节

小说: 094-长沙方歌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按云。服三十余剂及百剂效。李士材云。备参五斤。期于三月奏效。此岂果服药之效哉。 
乃病气衰而自愈若辈贪天之功而为己力也。余阅其案。深悯病患之困于药甚于桎梏也。则以 
经方之疗效神速。为第三劝。 
四、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以存津液三字为主。试看桂枝汤和平解肌。无一非养液之品。 
即 
制一剂。分为三服。不必尽剂可愈。愈后亦无他病。近医芎、苏、羌、独、荆、防、苍、芷 
苦燥辛 
夏之耗 
邪陷入少阴。)皆所以涸其汗源。(此二字。余研究十年方悟。)留邪生热。以致变成烦躁大 
渴。谵语神昏等证。所谓庸医误人者此也。至于金匮一百四十三方。大旨是调以甘药四字。 
后世之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及四物、八珍、十全、归脾、逍遥等剂。颇得甘调之意。而偏 
驳不驯。板实不灵。又不可不知。则明经方之有利无害。为第四劝。 
五、仲师为医中之圣人。非至愚孰敢侮圣。所疑者其方也。方中无见证治证之品。且铢 
两升 
性者。自知其三四味中。备极神妙。况古人升斗权衡。三代至汉。较之今日。仅十之三。每 
剂分三服。一服亦不过七八钱。与两零而已。较之时方之重者乃更轻。今以古今之码子折算。 
又为之浅浅解释。俾知经方道本中庸。人与知能。为第五劝。 
六、先入为主。人之通患也。桂枝汤、小柴胡汤。无论伤寒杂病。阳经阴经。凡营卫不 
和者 
又 
饮列于散阵。遂致应用不用。误人无算。而不知二药。神农列之上品。久服可以却病延年。 
今之信各家而不信神农。诚可怪也。闽医习见余用桂枝汤。万无一失。此数年来。自三钱亦 
用至八九钱而效者。咸知颂予创始之德。至于柴胡。不过四钱而止。而浙省江苏每用必以鳖 
血拌蒸。最多不过二钱。皆先入之说误之也。不知长沙方柴胡用至八两。取其性醇。不妨多 
服。 
之根。害人不浅。推之细辛、五味。用不过一钱。大枣不过二枚。生姜不过二片。种种陋习。 
皆 
七、起生回生。医之道也。如医家束手。病家待毙。察其为杂法所误。先与病家帮助。 
璧其 
针机。脏腑调和。统归胃气。危急拯救。不靠人参。(此一句为病家之脑后下一针也。经方 
无用参为救急法。惟霍乱有理中丸汤方。然汗厥脉微欲绝。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为主。又无 
取乎人参。第不可与读薛氏景岳等书人说也。)力肩其任。亦可救十中二三。余自临证三十 
余年。知经方之权夺造化。为第七劝。 
八、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间临证立方。至晚间一一于经方查对。必别有 
神悟 
九、医门之仲师。即儒宗之宣圣。凡有阐扬圣训者则遵之。其悖者则贬之。障川东流。 
功在 
处。张子和瑕瑜参半。最下是李东垣。竖论以脾胃为主。立方以补中为先。徇其名而亡其实。 
燥 
与仲师养津液及调以甘药之法相反。不可不知。至于李时珍、王宇泰之杂。李士材之浅。薛 
立斋之庸。赵养葵之妄。张景岳、陈远公、冯楚瞻之浮夸影响。不使一字寓目。方可入于精 
微之奥。坊刻汪 庵等本。虽云耳食。却有一二道得着处。但于仲师方末。杂引陶节庵诸辈 
臆说。不无朱紫之乱。入门时始参其说。终为乡愿矣。则以专一不杂。为第九劝。 
十、亚圣有云。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今医学各成门户。所藉乎明先圣之功。溯委穷 
源。 
生 
俾此道日益昌明。则以有言无隐。和气可亲。为第十劝。 

卷一太阳方
桂枝汤
属性:治自汗恶风。头疼体痛。发热。脉浮缓。名曰中风。(方下所言证治。照仲景内台 
方原文。建安许宏集议。与伤寒论详略不同。后仿此。) 
桂枝(三两 去皮。桂枝止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 
后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 
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 
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歌曰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蔚按。桂枝辛温阳也。芍药苦平阴也。桂枝又得生姜之辛。同气相求。可恃之以调周身 
之阳 
养 
败之地 

卷一太阳方
桂枝加葛根汤
属性:治太阳病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三两 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切。) 大枣(十 
二枚 擘) 葛根(四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覆取 
歌曰 葛根四两走经输。(太阳之经输在背。)项背KT KT 反汗濡。(邪之中人。始 
于皮肤。次及肌络。次及经输。邪在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只取桂枝 
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一本。芍药减去一两。) 
张令韶曰。桂枝汤解肌。加葛根以宣通经络之气。盖葛根入土最深。其藤延蔓似络。故 
能同 

卷一太阳方
桂枝加附子汤
属性:治太阳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桂枝汤原方。加附子。(一枚 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歌曰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男元犀按。太阳之脏即是少阴。太阳病本宜发汗。发之太过而为漏不止。必用附子以固 
之。 
脱液。尚喜肾中之真阳未亡。 
只用附子大补少阴之气。得桂枝汤为太阳之专药。令阴交于阳则漏止。漏止则液不外脱。 
而 

卷一太阳方
桂枝去芍药汤
属性: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治同前。更加微寒者。 
即前方加附子。(一枚 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恶寒止。停后服。 
歌曰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蔚按。伤寒论大旨。以得阳则生。上节言汗之遂漏。虑其亡阳。此节言下后脉促胸满。 
亦恐 
阳位而为满。脉亦数中一止而为促。治宜急散阴霾。于桂枝汤去芍药者。恐其留恋阴邪也。 
若见恶寒。为阳虚已极。徒抑其阴无益。必加熟附以壮其阳。方能有济。喻嘉言、程扶生之 
解俱误。 

卷一太阳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
属性:治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过经。)如疟状。(与往来寒热不同。故曰如疟。) 
发热恶寒。(现出太阳经真面目。)热多寒少。(太阳以阳为主。热多是主胜客负。为将 
解之 
之寒热有定候。此则或二或三。无定候也。太阳之阳气有权。则邪气有不能自容之象。) 脉 
微缓者。(微则邪衰。缓则正复。)为欲愈也(自起句至此为一节。言邪轻欲自解。不药可愈 
也。)脉微(上节以微与缓对举。此节但云微而不云缓者。以邪衰而正亦衰也。)而恶寒者。 
(上 
客负之兆。若寒多热少即为客胜主负之兆。况但寒无热之证乎,此阴阳俱虚。(阴阳认 
作气 
背恶寒 
(自脉 
法矣。师不出 
不宜有热色。今反见热色者。以其人阴阳虽曰俱虚。而阳气尚能鼓郁热之气而见于面色。) 
未欲解也。(欲字可味。太阳以阳为主。犹幸阳气未败。尚能鼓过经之邪见于面色。独恨阳 
气已虚。不能遂其所欲。令作小汗而解。)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申上未欲解意,辨面 
色之热。兼征之周身作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邪欲出而不能自出。故藉此方以助之。自 
面有热色至此。又是一节。通章以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一句为主。言过经之病也。下分三节。 
节节相承。一层剥起一层。自有注伤寒论以来。千百余年无有一人道及。今特详注之。)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一两) 生姜(一两) 甘草(一两 炙。) 麻黄(一 
两去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渣。温服六 
合。 
歌曰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蔚按。内台载此方。即桂枝汤原方分两。加麻黄三两。杏仁七十个。白水煎服。取微汗。 
许 
之。乃解其表不虚不实者也。 

卷一太阳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
属性:治太阳病。若形如疟。日再发。汗出必解。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 
(十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日再 
歌曰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蔚按。服桂枝汤宜令微似汗。若大汗出脉洪大。为汗之太骤。表解而肌未解也。仍宜与 
桂枝 
以解表邪。 

卷一太阳方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治发汗后热不退。大烦渴饮水者。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绵裹。) 甘草(二两 炙) 粳米(六合) 人参 
(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蔚按。上节言服桂枝大汗出而邪反不能净。宜仍服桂枝以发汗之。或桂枝二麻黄一汤合 
肌表 
于心。故大烦。阳明为燥土。故大渴。阳气盛。故脉洪大。主以石膏之寒以清肺。知母之苦 
以滋水。甘草粳米之甘。人参之补。取气寒补水以制火。味甘补土而生金。金者水之源也。 

卷一太阳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属性: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此汤主 
桂枝(十八铢) 芍药(十八铢) 麻黄(十八铢) 甘草(十八铢) 大枣(四枚) 生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 
歌曰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论中无阳二字。言阳气陷于阴中。既无表阳之证。不可发其表汗。故用越婢汤。方中石 
膏质 
蔚按。本方分两甚轻。大抵为邪气轻浅者设也。太阳以阳为主。所云热多寒少。是阳气 
欲胜 
太盛。不可用麻 
血而言。有指元阴元阳而言。有指腑脏而言。有指表里而言。有指寒热而言。有指邪正而言。 
非细心如发者 
难也。 

卷一太阳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属性:治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大枣 
(十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歌曰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蔚按。上节言太阳之气内陷于脾而不能外达。此节言太阳之气内陷于脾而不能转输也。 
用桂 
丝入扣也。或者悔桂枝汤之误而下之。无如表证悉具。转因误下而陷于脾。以致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其病机在于小便不利四字。桂枝之长于解肌。不长于利水。服五苓散多饮暖水以 
出 
。脾不能转输其津液。故小便不利。今用桂枝汤去桂而加白术茯苓。则转输灵而小便自利。 
小便利而太阳之气达于内外。而内外之邪俱净矣。又按。经方分两轻重。变化难言。有方中 
以分两最重为君者。如小柴胡汤。柴胡八两余药各三两之类是也。有方中数味平用者。如桂 
枝 
而以猪苓为君是也。有方中分两甚少而得力者。如甘草附子汤中。为使之桂枝四两而所君之 
甘草只二两是也。又如炙甘草汤中。为使之地黄一斤而所君之炙甘草只四两是也。然此虽轻 
重莫测。而方中有是药而后主是名。未有去其药而仍主其名。主其名即所以主其功。如此证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太阳桂枝证仍在。因其误治。遂变其解肌之法而为利水。水利则满减 
热除而头项强痛亦愈。主方在无药之处。神乎其神矣。 

卷一太阳方
甘草干姜汤
属性:治误汗。烦躁吐逆而厥者主之。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