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华章-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让他意外的是,《狂飙》加场了。
按照计划,要是没什么特殊情况,上次的演出之后《狂飙》差不多就该下架了,但是不知怎么回事,竟然有不少观众往院里打电话要求加场,院里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原则,就决定在再加一场,反正现在是淡季,演播厅闲着也是闲着。
对于田秦鑫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但是对吕言,却未必完全是好事,观众要求加场,可以说是对他表演的认可,但另一方面,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话剧演员,京华烟云月底就要开机,如果这么连续加场下去,很有可能耽误了京华烟云的拍摄准备,因此从查明哲那听说了这个消息时也只能报以苦笑。
另外一点就是他怕自己的身体吃不消,大半年没有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了不少,一场下来得两三天才能缓过劲来。
这个时候他有点羡慕《理查三世》那样的剧组了,人家靠着几个演员共同撑起,但是《狂飙》几乎就是他一个人抗下来的,几乎每一场里都由他的戏份。
当然,《狂飙》加场几家欢喜几家愁,朱媛媛就是愁的人之一,以至于在剧院门口碰见吕言时脸色十分尴尬。
辛博青没走的时候《狂飙》基本上就要下架,吕言一换上来立刻就有观众要求加场,纵然旁人什么也不说,她也不能不多想。
吕言倒是十分坦然,是不是辛博青的问题他不清楚,他觉得只要自己尽力了就行,而加场与否是院里的决定。
“朱姐早”
“啊,你也早”
吕言察觉到了朱媛媛的尴尬,一边往院里走,一边聊着戏,他和朱媛媛才认识没几天,也没什么可说的。
田秦鑫还是那副老样子,只不过说话的时候偶尔会笑一下,院里没决定立刻下架就证明还有机会。
因为是临时加场,时间比较紧,直到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袁湶才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整个《狂飙》剧组除了陶红,袁湶就是最大的腕,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话剧院的工作是她们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没有哪个艺人能保证自己一直红下去。
“不好意思”袁湶见剧组的人都在等着自己,略显抱歉道。
田秦鑫理解似的点点头,道:“抓紧时间换戏服。”
“好”
当吕言再一次来到台上,目光扫过观众席时,表情怔了一瞬,不过因为聚光灯还没打在他身上,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
只见演播厅内几乎大半的座位上都坐着人,只有几个位置不怎么好的角落还空着,比起上次来多了将近一倍。
接近三个小时的演出后,剧组的一众人都没离开,在舞台的一角围着田秦鑫,陶红也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导演,咱们的戏到底怎么回事啊?是不是不下架了?”
田秦鑫摇摇头,道:“我也不清楚,按说上座率达到了50%,就应该不会了,但也可能只是巧合,之前的情况你们也都清楚,上座率实在太”
除了吕言和朱媛媛之外,几人都希望《狂飙》能够继续演下去,一旦《狂飙》下架了,他们就得抽出时间来重新排练新剧,几人都有经济公司,每天通告排的满满的,想要挤出时间来一是麻烦,另外还得和各方面协调好,但田秦鑫的模样显然还不知道院里的决定。
好一会儿没人说话,陶红道:“好了,不管怎么样,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都先回去吧。”
出了演播厅,饰演黄大琳的师春凌突然道:“吕言,今儿个该你请客吧?”
师春凌性格在剧组当中是最活泼的,不由让吕言想起以前合作过的黄晓蕾,都有点自来熟的潜质。
“嗯?”吕言闻言疑惑地看向她,还没等到他说话,一旁的袁湶也道:“对对对,今天这顿饭你必须请。”
吕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道:“不是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陶红笑着道:“今天咱们的戏上座率那么高,你说你不得请客吗。”
“额,你们也是剧组的主创吧”
师春凌伸出四根手指,在他面前比划着,道:“我们四个的戏加在一块都没你一个人的多,你说咱们该谁请,一句话,就说请不请吧”
吕言苦笑道:“得得得,我请,我请还不成吗”,他现在还是实习期,一个月工资只有四百块钱,基本上相当于免费劳动力。
“才刚过五十而已,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朱媛媛这时突然出声道,这么说着,眼角的余光却是瞥向一旁的吕言。
陶红看了一眼朱媛媛不善的脸色,立刻就明白了过来怎么回事,笑着道:“那个,我想起来家里还有点事,就先回去了。”
“我还有通告要赶呢,再见”
“拜拜”
看着三人一个个唯恐避之不及的模样,吕言摇头失笑。
仿佛对朱媛媛的态度视而不见,甚至走的时候还对着她笑了笑。
曾经朱媛媛很红,甚至一度被封为“国民媳妇”,但她也印证了“没有谁会一直红下去”的真理,仅仅三四年的光景,已经沦落成二线女星。
尽管对于她的态度不感冒,但对她的话还是颇为认同的,百分之五十确实没什么值得庆祝的,不过她终究是女人,和一个女人计较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那是没事和自己找不痛快。
不过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吕言的想想,三天之后,院里再次决定加场,而这次加场几乎百分之百的上座率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院里下发了最新的通知:取消《狂飙》下架的决定,档期排在每个月一号的下午场。
********************
求推荐,求收藏!
第113章 初见()
外界媒体对于国家话剧院细微的变化并没有投下多少关注,话剧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夕阳文化产业”,没有特别劲爆的消息媒体也懒得搭理,回不了本。
但在戏剧圈子里,《狂飙》下而复上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11月份的《戏剧报》月刊上也用“一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来形容。
《戏剧报》在国内是戏剧界最权威的月刊,没有之一,而它的这种权威的来源则是《戏剧报》负责评选两年一次的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梅花奖。
尽管梅花奖的获奖人必须是中青年演员,但吕言确定和这个奖项无缘,因为《狂飙》最初的演员是辛博青,即使以后《狂飙》的影响力再大,他也不可能入围。
不过吕言一开始也没打算做一个戏剧演员,之所以走进这一行当,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陈保国的缘故。
接近月底,之前关于《京华烟云》的一切争论尘埃落定,赵微出演姚木兰,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陈昆出演曾荪亚最终却是因为档期不合不了了之。
而吕言的不声不响的拿下曾荪亚这个角色却是惊碎了一地的眼镜,尽管他曾经凭借着慕容复和黎天民两个角色红过一段时间,但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
因此,《京华烟云》的主创人员队伍自打一宣布,外界的争议就没停止过,“票房毒药”赵微阔别电视剧五年后回归小荧幕,能不能再续当年的收视神话?
陈保国、王钢、寇振海、潘虹等大腕甘当绿叶的情况下,吕言何德何能挑大梁?
这些质疑持续酝酿,一时间吕言的名字再次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直到《京华烟云》的开机发布会。
发布会时间定在下午两点钟,地点在京城大觉寺,吕言和陈保国姗姗来迟,并不是耍大牌,两人一录制完《血色浪漫》的宣传节目就往京城赶了。
发布会是在寺里举行的,当吕言和陈保国赵葵娥到的时候,剧组的人员基本上都到齐了。
三人刚一下车,就被门口一群记者围住,更准确的说是围住了陈保国,眨眼间跟前已摆满了长枪短炮。
陈保国也是久经阵仗,笑着道:“各位媒体朋友的热情我感受到了,要是采访的话等会发布会上时间多的是,也不急在这一会儿。”
要是一般人说这话记者还不一定给面子,但是陈保国说完了,记者们立刻让了一条道来,让三人过去,但是却没忘拍照,心头的疑惑也消减了不少,吕言和陈保国夫妇同乘一辆车过来,要说没关系谁信?
三人一进去,就见不少人迎了出来,瞅见和张梓恩一侧的穿着深绿色羽绒服的身影时,尽管有所准备,吕言的心脏还是不争气的抽了抽,赵微。
瞄了两眼,又怕被对方注意到,有点心虚的收回了目光。
“陈老师,今儿个你可是来的最晚的”说话的人四五十岁的模样,国字脸,大眼睛,裹着蓝色大衣,和张梓恩并排走在最中间。
杨善朴,《京华烟云》的制片人兼出品人,剧组实打实的一号人物,也曾是《末代皇妃》的制片人。
看到杨善朴和赵微分别走在张梓恩一侧,吕言立刻就明白过来,他不会对片子的拍摄过问了。
在三人后边,跟着剧组的几个监制和演员,时节已然入冬,一个个都裹的圆滚滚的。
陈保国指了指身后的吕言,道:“你这话可是错了,他比我还晚来一步。”
吕言知道这是陈保国在照顾自己,忙道:“杨制片你好。”
“呵呵,什么制片不制片的,我和宝国是老交情了,叫我杨叔就好”杨善朴笑着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吕言笑着叫了一声杨叔,心里却是暗自腹诽,怎么都觉得杨善朴有点趁机占自己便宜的嫌疑。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剧组的众人除了张梓恩和杨善朴外,其他人并不清楚吕言和陈保国的关系,心下不由得暗暗猜测。
等陈保国赵葵娥和几人寒暄了一阵,才轮到吕言,因为有了杨善朴的先例,张梓恩也成了叔,以前也没合作过,而且年纪比陈保国还要大点,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但到了制作人王鹏举那,吕言有点尴尬,以前在《末代皇妃》剧组里,吕言都是叫他的职称的,而且当初王鹏举还帮过李亚朋对剧组施压,叫叔是万万不可能的。
杨善朴也看出了吕言一瞬间的犹豫,站在陈保国一侧,笑着道:“怎么,一段时间没见就不认识王鹏举老师了。”
“哪能,王老师好”
王鹏举的反应很奇妙,一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吕言来,直到吕言和他打招呼时,才猛然想起,眼前的年轻人好像出演过《末代皇妃》男二号,还有点过节。
但如今不比当初,在末代皇妃剧组他是联合制片人之一,纵然以滕文翼的强势也得给他几分面子,不为别的,手里有钱。
《京华烟云》剧组却又是不同了,杨善朴挑了大梁,张梓恩的资历老,再加上陈保国这个官方背景深厚的演员,几乎没有他多少说话的余地,他自然看的出吕言明显和陈保国关系匪浅,而且看杨善朴和张梓恩的模样明显十分了解,但身为制片人的他却不清楚,这种情形让他感到很不妙。
想通了关节,王鹏举并未表现出来,吕言握了握手,笑着道:“好好干。”
“呵呵,谢谢王老师”
两个人的过节杨善朴知道一些,但他这时候明智的选择了不说话,即使是他也没想到过当初那个靠托了关系才进《末代皇妃》剧组的吕言会有今天,而且不管怎么说,王鹏举也是剧组的制片人之一。
目前的国内影视行业工业化标准化水平很低,就看很多影视那长的像老太太的裹脚布的片头就能看出来,在导演主演和主要技术部门的组长之前,挂了一大堆人名和头衔,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不说公司名,仅是人名头衔就有出品人、联合出品人、监制、制片人、执行制片人、总策划、策划等一大堆头衔。
监制是引自于香港影视体系而又在内地的“特色化”,香港出现监制概念,起源于大导演大腕演员纷纷脱离大公司自组公司,就像当初王橸汶隽刘炜强组成的最佳拍档,这三人的组合中,汶隽担任编剧,刘炜强任导演,王橸做监制,三人实际上都是公司的股东和项目的决策者,实际上也就是出品人和制片人。
而今天内地的监制,相当于一个剥离了制片人的审核预算、把控流程进度等财务和资本运作职能,保留平衡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电影的商业属性职责的瘸了腿的制片人,手里没了财权,话语权也就相应的大大缩水,实际上就是副导演。
而如今制片人实际上就是原来香港影视体系里的监制,也就是说,不仅要懂创作,还要懂财务把控、商业运作,最重要的是他应该是一部戏作为商业项目开始运作的最初发起者,在好莱坞,能够担任制片人的人,一般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和六大制片厂有一定的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