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第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思的普鲁士人,但是与有荣焉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愉快,总是有的。
“之前我不是一直都在忙碌,都没有时间看着你继续学习吗?就是在写这个东西。虽然是回忆,但是着实是非常耗费精神。”他对白忆娥这样说,“这是一篇关于哲学的作品,不过真的很有意义。你还是需要看看,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来问我。说实在的,这一篇文章比之前的许多都有用多了,虽然读起来会有些枯燥。”
易之说的是真心话。他曾经厌烦马哲,对于这中间的一切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充满了不耐烦的感受,但是在他恍然之后,陡然发现原来他的许多选择,许多思考方式,甚至是为人处世的观念,都深深受到了这曾经被填鸭一样记录的知识的影响。如果不是因为马哲,他不会在一发现保守派激进派的时候就觉得对方如此极端是问题。不会想着走中间的道路,不会百折不挠想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真正影响他一生的哲学。
他很希望大明的人们也能如他一样熟悉并懂得这门哲学,仅仅是为了汲取其中的养分也好。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和他所深爱的那个国家入戏相似也好,还是希望身边认识的人都能够摆脱他眼中那样糟糕的状态也好。但这一定会有用。
在讲这本杂志交给白忆娥之前,易之先翻开了杂志,翻到自己的文章在的那一页,先做阅读。不是重新回顾一遍自己写的东西,而是《玄坛》这本杂志的习惯,一定会让许多研究者先行阅读刊载的文章,并且加上各种不同的批语和意见。所以只要看看这些批语,就可以知道大明的文人们大概是如何看待他所介绍过来的马哲的。
按照页码翻过去,易之愣了愣。
他的文章被安排在第二十七页,是“新哲学”的栏目。这一页最顶头是个标题,往下一扫,就看见最开始的介绍了一下这是一个叫做卡尔·马克思的普鲁士人当年做出的学问,而他不过是转述之类的话。紧接着就是具体内容中关于对世界的认识这一点。世界是客观的。
短短两行字。
但是这一页并不剩下更多的他自己写的内容,因为旁边的位置,完全被各种各样来自不同人的批语和解释给占据了。
引经据典的一路从“天下于我何加焉”写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深入浅出的辩驳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在动”;浪漫主义的说着屈子《天问》中如何如何,可见世界与人本不相干……这一句话足够让他们阐发出这么多东西吗?
易之翻了一页,再度看见了自己之前安排的内容,同样是短短两三行字,而其他的部分,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分析。
各种赞同的反对的话,各种自我阐述和探讨。好像每一句都变成了圣人之言,微言大义。
急匆匆地往后翻了好几页,每一页都是这样子。
易之的这篇文章,因为是理论性的文章,说明文字又少,总共也不过几千字罢了。但是就这么几千字,硬生生因为红箭夹杂的大量阐述占据了整整接近百页的杂志内容。而翻翻前面的文章,看看末尾的文章,没有任何一篇是这样的,那些评述就像是引用说明一样,寥寥几个字而已。
这是,彻底的火了?
即使知道这会是一种必然,易之依旧不敢相信事情竟然是这样一个走向,因为这着实太夸张了!太夸张了!
第94章 多米诺效应()
说到底,才穿越一年不到,还不太了解一些细节情况的易之,自然不明白如今的大明思想界是个什么情况。
一切还是要归结到最开始的明英宗改革上去。这一次既成功又失败的改革至今还在各种乱七八糟的方面影响着整个大明。就像是思想界和哲学界,鉴于粗放的改革方式的忽视,难以从传统的中国哲学中提炼出足够适用于大明改革之后奇异状态的理论,很多坚持传统哲学的人自然而然将当下的诸多情况视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像是当初易之想方设法解释为什么高洁者倾颓,卑劣者上位的问题,最后不过是一种敷衍,没有真正解释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哲学。
而另一方面,从外国引入的哲学,同样也难以解释大明的情况。毕竟,完全因为穿越者干涉而产生的剧烈社会变革,无法用一般的方式来解释。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西学半点没兴趣的缘故,它们并没有易之想当然的那么有用。而且,大明过早地进入了更加偏向于现代的社会状态,那些哲学,还无法很好地解释很多现象。
一来二去,大明的思想界和哲学界是处于一个长达数百年的缺失状态中。没有合适的理论诞生,解释当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而直到易之出现的这个时期,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是在萌芽和发展中,甚至于逻辑学还没有真正传入大明。很多时候自然就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了。
而易之所介绍出来的马哲,因为其诞生背景的缘故,本来就能够解释诸多传统中式哲学中无法解释的利益等问题,加上在之后的中化过程中增加的信息,更加适应于大明的基本环境。对于真正研究大明思想和哲学的学者们来说,遇到马哲,根本就是久旱逢甘霖!
《玄坛》的主编在第一时间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当即失态,立刻让其他编辑将这份文章抄录了几十份,送到当前大明纯学者圈子的诸多先生手中。而这些先生也在察觉其中含义之后,认真研究思索了易之所提到的这一门哲学,更是为之感到振奋。说实在的,这刊登在《玄坛》上的对于易之来说多得可怕的评论和分析,根本只能算是那些反馈到编辑部的分析文章的九牛一毛。
事实上,即使一再删减修改,最后易之的这篇文章内容依旧严重超标,而最后舍不得再继续修改的主编咬牙做决定——不管了,加厚加页,反正我们杂志有钱!
对于普通人来说,哲学圈子着实是太遥远了。而即使是文人们,也未必会去关注冷门枯燥的哲学的。所以易之这一篇文章在哲学圈子里沸沸扬扬的时候,看着那些个哲学界的大牛们,还是原样。放空的放空,神经质的神经质,茫然的茫然,甚至看不出多激动来。除了拿着纸笔想了一大堆下笔如有神之外,浑然没有个分别。
可是对于这些圈内人而言,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却是波澜万丈,名为马哲的新哲学简直照亮了哲学的路,让他们产生了诸多新的想法。说实在的,已经有很多人想要登门问问易之很多想不太明白的问题了。只是就对方目前的一篇文章大家还没有闹清楚,还来不及分神。
至于其他普通的文人圈子?这群人几乎是和这个圈子隔离的,自然不会太在意。
不过,毕竟《玄坛》本身的资历和影响力在那儿。杂志送达当天,在封面上看见易之两个字,确认此易之就是彼易之的时候,整个文化圈儿,几乎又是震了好几震。
朱怀仁左手撑着一根他最喜欢的玉生牌香烟,右手里拿着一本《玄坛》,烟雾缭绕间他神色讳莫,单手翻开杂志,之后就看见了卷首语,就看见了主编对于易之这一篇文章的介绍。
“从英宗改革以后,整个哲学界就陷入了长达三百多年的迷雾之中,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我们所见到的世界。原有的理论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合适。而哲学原本应当是照亮现实的明灯。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整个大明竟然就在黑暗和迷雾中行走了足足三百年时间。
直到今天。
我要向所有研究哲学、懂得哲学或者完全对哲学不感兴趣的人们推荐一篇文章。刊登于本期《玄坛》的,易之先生所整理刊登,原作者为普鲁士人卡尔·马克思的一种新哲学。不论这种哲学当中是否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论你是否赞同其中的许多观点,但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承认,这门哲学是大明在黑暗中摔打了三百年之后,得到的第一盏灯!足够照亮前路,足够解释我们所看见的一切的灯。
任何一个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太多不解,对于所见到的一切有不同意见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篇文章。和以往的哲学不同,易之先生所介绍的新哲学本身可以说是浅显易懂的,新哲学用简介直白的方式,对整个世界做了一次解释。而它的意义或许在现在还没有办法彻底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时光流逝,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们一定会为这一门哲学戴上桂冠。它将是这数百年时间以来,世界上出现的最伟大的哲学之一,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将会深深地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玄坛》的主编是个性格严谨而内敛的人,就如同每个研究经义哲学的人一样,他平时表现出来的个性相对内敛,而这么一篇堪称是激昂的,全篇都在褒扬甚至是过分褒扬马哲的语句,着实是令人感到无比惊讶。
除了哲学圈自己的人。
如尼采能够将自己看做是光,是太阳一样,内敛和安静的外表之下,这些哲学家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没人知道。绝大多数人都赞同主编所述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一门哲学的确堪称是奇迹。他们忙着用更夸张的词汇赞叹易之整理出来的这篇文章,忙着去分析每一个字句之中细微的意思。忙着将自己所见的一切和这理论中的对比分析,甚至没精神去关注现实中的人们到底在说什么,做什么。
就像是朱怀仁,按理而言,如他这样的人恐怕是没有什么精神去学习研究哲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此毫无建设。并身为皇室成员,应该有的深刻的教育他是有过的。加上原本马哲中化程度更加深刻,便于理解,读着易之所收集整理露出来的这篇哲学文章,他并没有多少困难。
而越是便于理解,越是能够体会到其中深刻的东西。
不是被逼着去学习的朱怀仁,并没有僵硬地记住字句,而是将每一句话深刻地和自己所见所想对比,因而却引发了更加深刻的认同感。
世界是客观的。
即使是身为皇室成员,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则天皇帝命令百花盛放不过是个传奇,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任何特别的。所谓的皇室又能如何?看看当初的皇室如何被拥护,而如今却开始被人们排斥。到未来,皇室始终是会到倒塌的。可现在顽固死守着荣耀,和客观的一切对抗的皇室却阻碍着大明的未来。
正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决定要站到顾斯这边。或者更准确地说,并不是站在顾斯这边,而是站在注定的潮流这一边。就像这篇文章里所说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身为旧时代痕迹的皇室终将被取代,但是他并不希望曾经身为荣耀五百多年的大明皇室,有一天竟然会因为那些阻挠,最后被人们视为肮脏丑恶的东西。
在外人的眼中,朱怀仁是皇室的叛逆者,身为亲王,却偏偏和皇室对着干,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身份,恐怕是千夫所指。但是谁又知道其实他内心怀抱着对于身为皇室成员无比的骄傲呢?
正是因为骄傲,正是因为珍惜这数百年的荣光,所以他才会这样,他才会站到想要让皇室下台的这一边。因为他明白,越是坚持自己的统治,皇室的名声会越来越差,最终在人们眼中失去了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荣光。
比起现在所拥有的特权,比起一个虚名,他觉得,朱家需要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所以他会选择这样做。
即使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样隐晦的想法,却一直深埋在他心底。
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皇室的荣光,他想,自己选择的才是正确的。所以即使被当做叛逆者也好,被认为是有病也好。他并不后悔。
明明不过是几行字而已,但是朱怀仁发觉他再度被触动了心事。就像是当初的厚黑学,那一句“以孔孟之心行厚黑之术”一样。
易之啊易之……他怎么会懂得这么多东西?而每一件都让人忍不住去思索良久。
而他再度移动目光,看到另一些同样让人深思的文字。沉迷了思绪的他,恍然不觉他的左手支在那里很久没有动过了。而手指之间明明是他最喜欢的采镇出产,特供的玉生牌蓝装烟,好不容易从宋谦士那里拿到的,此刻已经是燃烧殆尽了,可他还没来得及吸上一口。
第95章 未来的预示()
“不是运气,而是货真价实的能力。”放下《玄坛》,顾斯发出了慨叹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即使是我来思考,也无法想到易之能够写出什么东西,在激进派和保守派两边都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让其他人将目光投到中立派身上。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才对。”
他想起几次看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