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魔再世-第1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悔摇头,江云说的是《春秋》中的话,不悔学过,但不明其意。
江云解释道:“因为五时,是天地五行生杀之时。”
不悔有些害怕道:“天也会杀人吗?”
江云道:“会啊,不但会杀人,它什么都杀,但这世间万物,又都是它生出来的,天生天杀,便是这世间之理。”
“那只生不杀不好吗?”不悔问道。
江云看向窗外道:“那可不行,今年的庄稼如果不死,来年的庄稼就长不出来,杀也是为了生,你明白吗?”
不悔似懂非懂的点着头,总觉得父亲的话中包含着更大道理,不止是庄稼那么简单。
但太深的道理江云没讲,只是告诉不悔,天生天杀,是谁也改变的,修行伊始,必须要严守这个信条,总结起来就两个字——道德。
‘道’是天生天杀的规律,‘德’是尊重规律的态度,确立了此点后,才能开始修道,因为道是自然之法,修士要尊重自然。
“我懂了父亲”思索了一阵儿,不悔乖巧的道。
江云笑道:“胡说,为父悟通这个道理,用了无数年,不过不要紧,这些话你只要记住就好,机缘到了,自然会懂。”
不悔又是点头,江云道:“说说你母亲吧,你母亲也是个很善良的人,但与你不同,她嫉恶如仇,随性洒脱,看什么不顺眼都会表现出来,如父亲现在这般”江云瞪起眼,装出迎梦生气时的神情道:“不高兴了她会表现出来,但高兴的时候也会开怀大笑,是个身携隋柳之姿,汉苑轻盈的女子,不像你,你像个木头。”
不悔闻言看向江云的腰间,问道:“爹爹,四附爷爷不跟我们一同走吗?”
江云心说小鬼头,这秘密你都知道了?
江云道:“四附爷爷在感悟神通。”
“那他就能跟爹爹一样厉害了?”不悔转移话题道。
江云提醒道:“我们在说你母亲。”
不悔沉默下来,每次提到母亲的时候,她总会害怕,担心母亲会不要她,尤其是刚才父亲将母亲说的那般好,而她只是个小木头,让她真的很害怕。
江云轻敲不悔的脑门,问道:“想什么呢,你母亲很喜欢你们兄妹三人,离开只是迫不得已,否则她会像冯婆婆那样死掉,你懂吗?”
冯婆婆是唐府的老下人,前年过世,不悔闻言道:“那母亲回来后就不再走了吗?”
江云笑道:“自然不走,她最心疼你,为父刚刚修成神境,便去鲁国接你,就是她的交代,不悔这个名字也是她起的,喜欢吗?”
不悔闻言皱眉,小声的道:“不悔的名字是二娘起的,不悔以前叫小鸭,二娘说,不悔刚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小鸭子那么大,所以叫小鸭。”
“哦”江云心说言多必失,这个事情他还不知道,便能问道:“你二娘什么时候给你起的?”
不悔道:“就在爹爹来的那日,二娘说,人这一生做了就不要后悔,所以叫不悔,起了这个名字后,便带着不悔找爹爹去了。”
“哦……”江云拉长声调,说起来,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雍佩,一片热心,结果被他赶出武国。
但也是天意,否则也不会有不悔。
见无法圆谎,江云道:“那就是爹爹记错了,其实爹爹只是想告诉你,你母亲很喜欢你,明白吗?”
不悔点头,江云心中在想,迎梦会接受不悔吗,会不会因为不悔,怀疑他和雍佩。
这让江云想到了一首诗: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眼前这丫头也是个小麻烦,但江云不怕,既然相见便是有缘,江云会努力把她带入自己想要书写的画卷中,力求‘心中无垢,不余一子’,既然他在雍佩身上载了跟头儿,就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坦然接受命运为他送来的小丫头,绝无后悔。
192。第192章 器小()
隆冬时节,江云父女来到安南府,但没有进城,直接去了泗水大营,老将军廖凯为江云介绍了奇袭乐陵的‘中郎边外曹参军’杜御。
江云本以为,杜御是位军旅汉子,见了才知道,是位四十多岁的道士,如在儒教之地,当称儒将,或是儒生。
武皇曾有意调此人入京,委以重任,但他拒绝,一心留守军旅,还说泗水平湖可展,凌云之志当酬。
攀谈一翻后,江云才搞明白此人的想法,原来他出身贫微,没有太大的家势依仗,实在不敢涉足京城的是非之地,还是老老实实的待在泗水军营,陪着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将军好。
这令江云问道:“杜中郎没有上过官学?”
江云口中的官学,指的是京城四家书院,武国官吏,多由四家书院选任,在官场中有这么一套说法,书中龙虎地,脱胎换骨忙,在书院中,学的可不止是学问,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打下背景。
学子们多在京城贵胄,武、唐、林、曹、周等几家中寻找背景,拜为门生,这样才会有好出路。
至于民间学子,只能当个衙使小吏,算不得官,能爬到杜御这个位置的人很少。
杜御闻言羞赧,显然出身不太好,并一再为江云添酒,极尽奉承。
廖凯询问江云:“国师,听说你要开科举?那是什么玩意儿?”
江云恍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做个比较……但那是很远的事情,六经方才著成。”
江云确有推行科举的心思,但他也清楚,此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提前放出消息,不过是为了推行他自己的六经,天下的读书人为了谋个好出身,就不得不去读他的书。
江云这时注意到,杜御对此事极为关心,似乎想通过科举谋个好出身,他还通过廖凯,向江云讨要了一套《六经》,视作珍宝。
江云不得不提醒他,凭他的年纪,想通过科举出身,怕是已经无望,因为《六经》流传尚浅,科举要等到百年之后才能推行。
杜御闻言尴尬,说看看也好。
当时江云并没有意识到,他与杜御这次短短的见面,造就了‘七真派’日后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彭祖杜御!
杜御得到《六经》后,辞官返乡,潜心研读,结草棚而居四十载足不出户,整理注释《六经》,又授徒二十余载,经他手教出的弟子,连得《六经》魁首九年,名满天下,被后世学子尊称为祖。
而杜御作的《经注集论》,更是成为学习《六经》的必备之选,凡是七真治世之所,无人不知彭祖大名。
这家伙修到一百六十岁,方才成仙,属大器晚成的典范,便是七旬老翁,也常拿彭祖励志……
无心插柳柳成荫,此事江云并没有料到,天道酬勤,《六经》就摆在那里,专为有心人而备,杜御就这样成为了弘扬《六经》的先驱,也证明了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离开泗水大营后,江云带着女儿登船南下,化名荀华,寻找唐晓华的下落。
因为江云可以肯定,唐晓华不可能北去,北国地广人稀,一望无边,不符合唐晓华的心境。
唐晓华只想把自己藏起来,藏在高山密林之处,隐世不出。
而江云的手中有副画卷,是他根据义成公主的样子,再结合唐晓华的外貌画出来的,每到一个地方,江云便会把画像贴出去,重金悬赏。
不悔询问,画上的人是母亲吗?
江云告诉她,那是神仙,找到了神仙,就会有仙缘。
武国江云遇仙的事情流传甚广,如今天下修士学子都渴望着仙缘,江云便投其所好,将唐晓华描绘成仙子,说自己不是在找人,而是在寻仙。
如此长年累月,便会有很多人,一同寻找唐晓华,逼着唐晓华现身。
就这样,江云父女一路向东,来到距离陈都半月之遥的灵州,灵州有座‘药王庙’,庙内供奉着太乙救苦天尊。
这地方是江君羽和鲁皇拓昌搞出来的,先在鲁国和武国西南流行,年初才传到南陈。
但药王庙有意绕开‘七真观’,秉承着不招惹江云的做法。关于此点,江云很不明白,万冢垣的余孽作为地主,为何会对他一忍再让?难道是怕了他?
“爹爹,那里好多人”来到药王庙外,不悔好奇的张望,药王庙顾名思义,是个行医施药的所在,而且不收诊金药费,不管来多少人,就那几套方子,拿回去喝。
药王庙的方剂江云看过,只是些生灰、草棍,做的事情与江云差不多,反正喝不坏人,没准就喝好了呢?但庙内的夫子确实有些道行,精通医理观问之术,但只为有权有势的人出手,因为天下的病患太多,忽悠住了有头有脸的人,就忽悠住了这天下。
庙内还供奉着数尊泥像,其中便有江君羽,被人称作‘药童子’,号称是太乙天尊座下亲徒,转生而来。看来这老家伙是不要脸了,不琢磨他的仙家典籍,也开始装神弄鬼。一句话都让江云给逼的,江云肯定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爹爹,我们七真观也有医夫子吧?”在庙内转了一圈后,不悔问道。
江云示意她噤声,这种地方不能提七真观,但七真派的六经中,《学经》下确实有医篇典籍,不比药王庙的本事差,只是七真道统繁浩,包容太广,没有药王庙的小巧妙用。
如今看来,专精一术的药王庙布道极快,而且收效显著,所以令不悔眼红,暗自不服。
看不出来,小家伙也有争强好胜之心。
但此事江云并不在乎,因为他要打下的是永世不拔的牢固根基,要将七真道统,融入八荒万民,衣食住行之中。
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七真道统,这才是江云想要道场,所以他才留下那么多经著,《医》《山》《农》《史》《艺》,无所不容。
既教授修仙问道的大学问,也教种地、打铁的小营生。
所以江云不急,更没有给自己竖庙立像,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太假,人还活着,就被供奉到庙里,妄称神仙,那不是张角方腊等人吗,难保天长地久。
江云要做张道陵那样的道祖,先敬三官大神,等天师道发扬光大,自然会有后人为三张塑像立庙。
由此点上江云也看出,江君羽等人——器小!
193。第193章 宜昌()
在灵州见识了‘药王庙’后,江云带着不悔转道西南,走‘夷川道’下闽江水域,朝郑国十万大山而去。
对于此种南辕北辙的做法,不悔不解,因为她非常想去风波阁看看,一路上的陈国人都在夸耀风波阁气势与雄伟。
可不悔没有说出来,只是安静的跟着父亲,但江云看得出来,小东西失望了。
数日后,立于船头之上,江云对不悔道:“不悔,为父在风波阁有些对头,所以不方便去那边儿。”
这下不悔懂了,她们不能去风波阁,顿觉好险。
放开心情后,不悔仰头看向江云,问道:“爹爹,您在想什么?”
不悔看得出来,父亲的眼神中有些空洞,似乎不是在赏景,而是在思索事情。
江云说道:“为父在尝试做另外一人,一个心事很重,又满心悔恨的女子,眼望着这浩浩大江,山峦迭起之势,她会想什么?”
江云似乎看到十五年前,孤身一人,应该化妆改扮的唐晓华,也立与这船头之上,眼中沁着泪水,默默流淌,但她却要背着众人,不能让人看到她的眼泪,将满心的失落小心的遮掩起来,继续漫无目的的上路……她的心一定很累吧。
江云在寻找能让人畅怀心胸的景色,不能太繁华,致远而宁静,但又安详可依之所。
只有在这种地方,当年的唐晓华才会停留。
所以这一路上,每到一个地方,江云睹物思人,都会去用心去思索,周遭的环境对唐晓华带来的变化。如果他是唐晓华,下一步,该向哪里走。
江云走出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天、地、人三法造化,卜测唐晓华的未来。
道家的‘卜术’便是如此,知天,知地,知人,偶后飞星入局,推演九宫变化,卜测未来。
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火还是水;天又是什么样的天,是霹雳裂空,令人窒息的狂风暴雨冷夜,还是朗朗乾坤,阳光和煦……不同的人经历相同的事,会有不同的选择,以天为星,飞星入局推演,而后再观地势,料定吉凶八门。
比如这茫茫大江,崇山峻岭的荒芜所在,唐晓华就不会停留,因为她是覆灯火,金台光盏,虽然她在逃离,但也不甘寂寞,因为她是想要光耀世间的那种人,不可能离人世太远。
那么此地对唐晓华来说,就是‘伤门’,动则易伤,伤心落泪之地。渴望光耀世间的佛前灯盏,万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