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美女闯三国-第1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相类,便让刘陶暂时填补了阮瑀的空缺。而随行之人,或走或留任其所愿,终于将这遗案了结。
李毅三人记挂着运河的修建情况,建平已无大事,便信马由缰的再次北巡。在两位妻子全力打造下,以及各位臣工的不懈努力下,建平可谓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一路上欣赏着秋景,看到治下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李毅心中甚感欣慰。
松嫩平原土质肥沃、雨水丰沛,民众们有足够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又都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他们生产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新的一年里,田地中的庄稼又是长势喜人。
已是丰收在望,但民众还没有意识到危机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连续的丰收,使府库粮仓和百姓的家粮屯都填的满满的。如果打下的粮食不能运出,粮价一定会一落千丈,而伤害到百姓们的利益。
幸亏李毅等未雨绸缪,进行了松辽运河的挖掘。修一条大运河是项浩大的工程,由于没有先进的测量仪器,李湛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东辽水与松花江上游反复勘察,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这才破土开工。
欲速则不达,秦始皇修建长城,隋炀帝挖掘大运河,两者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二位滥用民力,导致百姓暴亡,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却是好心办了坏事,导致两个短命的朝代皆二世而亡!鉴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李毅决定量力而行,采取招工全凭自愿,衣食住行自行解决,官府只发放一定的酬劳。而且遇到农忙时节,便强行停工,不可误了农时,耽误了百姓的收成。
由于民众认识到运河的重要性,他们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李毅等还未进入工地,便远远的看到那矗立在深沟两侧的木制机械。这些机械的设计,最初都是李毅的杰作,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开放思想,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便会激发其创造力。看到经过改造,更加便捷省力,劳动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李毅等是看在眼里喜于心中。
为了解民众的心声,更为这一浩大工程,不为贪腐滋生提供温床,李毅决定亲民近民,与百姓打成一片。李毅暂时与张英、于冰分开,二人去寻找工程分段负责人,询问总体情况。李毅沿着坡道,下入又深又宽的壕沟,奔入劳动大军之中,与百姓一起挥汗如雨。
见到这个身高体健的大汉加入,其旁边的百姓也十分惊奇,他依照鲜亮,却也来干着又脏又累的粗活。不过不到一刻钟,李毅便闪掉了外衣,光着膀子与身旁之人再无分别。
这一粗俗的举动,终于拉近了距离,见李毅胸背腰腹全是腱子肉,便有好奇者与他搭讪。李毅并不敢轻易的暴露身份,张英、于冰早已给他设计了一套搪塞之言。
李毅只说自己在军中效力,因无战事才得空闲,便来到挖掘运河工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见李毅身上多处疤痕,体格又是健壮有力,周边之人全无疑虑,便趁机询问李毅的英雄事迹。
李毅原本不善言辞,讲故事也是干瘪无味,令听者如同嚼蜡。但经过数年的锻炼,他的口才有了长足的进步,虽不比于冰声情并茂,也不如张英的娓娓动听,但对于普通民众,还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讲了几段征讨黄巾军的战事,将周围数十位百姓,全部聚到了他的身旁。负责工程进度的官员巡查至此,见民众聚集停工,便大声呵斥。李毅对众人一笑道:“因我连累了众位兄弟,真是不好意思!”聚拢的人群才散了开去,又恢复到井然有序的状态。
已经与民众混熟,李毅便开始询问与工程有关的一切,从每日所得酬劳,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田里的庄稼是否被耽误,今秋的收成如何直到再无可问,李毅才穿上衣服,与众人打了招呼告别。
如此走走停停,边体验生活,边了解百姓疾苦。
中平三年秋,松辽平原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若不是几十万民众,输入了新鲜血液,又有李毅及众多商客的努力,松辽平原的粮价将继续暴跌。但粮贱伤农,对百姓的打击不小,好在这些人刚刚从民不聊生的环境中逃出来,只怕粮食卖不出去,白白糟蹋了,而没有对所得太低愤愤不平。
粮价再低也要及时进行秋收,就在三人商议,次日遣散民工之时,工地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君子现身被感化()
此人姓管名宁字幼安,乃是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乃高洁傲岸之士,其割席断交的故事,被人传为美谈。
管宁与华歆、邴原少时交好,三人并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管宁曾与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毫不理会,仍举锄刨去,如锄掉瓦块石子一般。管宁的行为,恰巧被一旁的华歆看到,他旁若无人的把金子捡起来。见好友不劳而获,管宁面现鄙夷的神色。华歆刚要将黄金揣入袋中,瞟见管宁蔑视自己,心中暗呼羞愧,忙不迭的将金子扔回到田中。
还有一次,管宁与华歆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豪华马车从门外经过。管宁旁人问,依旧专心致志的苦读。华歆却禁不住街上人群赞叹声的诱惑,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见华歆面带羡慕之色,自门外回转,口中还喃喃赞叹不止。管宁摇了摇头,取剑割开席子,与华歆分而坐之,并一脸郑重的道:“我们志向不同,不可再做朋友了!”
从这两件小事,足以看出管宁的道德标准之高尚,但他以同样的道德观来交友,未免太过苛刻,李毅当年南下寻访名士,听张英讲述管宁割席绝交时,他心中也不禁迷茫。但管宁言行一致,是毋庸置疑的正人君子,这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私下却无比肮脏龌龊之伪君子,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中原战火不断,使逃难者川流不息的赶往辽西。而辽西仍在大汉掌控之中,存在诸多变数,李毅又不想与朝廷开战,便只将辽西郡作为跳板。而此次危机证明,辽西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太史慈等便以无法安置为由,希望其奔赴建平。
管宁自幼丧母,少年时期父亲也病故了,他是无牵无挂,与好友邴原、王烈、刘政等结伴而行。闻李毅贤名,管宁便想一探究竟,步入中年的王烈精于世故,便决定于辽西隐居。邴原、刘政不愿与朝廷抗衡的反叛为伍,也未和管宁同行。
只身一人赶往建平,见到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与途中饿殍遍野,破败凋零的惨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管宁被眼前这世外桃源所震撼,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腐朽的汉庭,管宁已是深恶痛绝,他不抱任何幻想,曾经只想做一名隐士。当来至建平后,李毅美名广为传颂,无比对他交口称颂,管宁的拜访之心更盛。
谁想来到李毅家中,只有管家梁伟。李毅早就感觉梁二这名字太俗,但不好主动将比自己大着十岁的兄长改名换姓。随着梁二接触的全是上层人物,他逐渐觉得自己的名字不雅,都做了李府的管家,怎么也得换一个名字吧!才想到李毅这位专家。
李毅早已成竹在胸,他脱口而出道:“名伟,字文雄,雄伟乃身体雄壮魁梧也!”
斗大字不识一箩筐,见这个名字极是响亮,梁伟当然十分满意,免不了对李毅一番赞颂。
梁伟虽没什么才学,但他见多识广,看得出管宁也是饱学之士,便想把他留住,便将李毅称颂了一番。最后梁伟叹息一声道:“我家主人逢大事必躬亲!此次刚远征北海返回,得知大运河已经开工,便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松辽平原!”
“修建大运河!”管宁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他禁不住又问有关运河的情况。梁伟的见识无法与管宁相比,他又无法目睹,被管宁问到了短处。但他眼珠一转道:“听闻运河浩大,先生若前往目睹,定能大开眼界!”
看着李毅这简陋的房舍,与这热情好客的管家,再想到被人广为称颂,管宁忍不住要目睹一眼李毅的尊荣,看看他是真君子,还是披着名不副实的伪装。管宁又踏上了寻访之路,经过一路跋涉,一月后,终于在松辽运河的工地上寻找到了李毅。
当见到心中期盼的明主,正在百姓中间,手握着板锹挥汗如雨。管宁不由得惊呆了,他不敢相信面前的情景,心中暗叹道:天下间还有此等君子!
正在挖土的李毅,听得管宁前来拜访,他真是惊喜万分,慌忙将铁锹抛到一边,忙不迭的沿着深沟旁的小路奔到了地面之上。
管宁见李毅飞跑而来,忙前迎几步,深施一礼道:“管宁闻君之贤名已久,便生出拜见之心。今日一件果然不同凡响,令宁敬佩之至!”
李毅人才极度匮乏,他思贤若渴,终日盼望能有能人志士前来投奔,但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想到自己脚踏实地,将建平经营得有声有色,随着名声远播,真的有名士奔来。而且眼前这位是洁身自好,大名鼎鼎的管宁。李毅忙上前回了一礼道:“原来是贤名远播的幼安兄,不知先生到此,李毅礼数不周,还请先生海涵!”李毅忙整理刚穿于身上的衣衫。
管宁不拘泥常理,更欣赏李毅与民同甘共苦,他那会在意小节,微微一笑道:“李将军何必客气,将军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传言的真实性,将军的一心为民,令宁钦佩万分!”
二人脾气秉性相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由于工地喧闹嘈杂,李毅挽着管宁之手,两个人亲亲热热,来到一处林荫下,坐于民工歇息的大石之上,促膝长谈。
管宁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他三句话不离本行,随着话锋一转,谈起了之乎者也。
李毅是理科生,而且是严重偏科的理科生,对文学不感兴趣,特别是古文更是机械的背诵,应付高考了事,从都是不求甚解。到了大汉后,秉着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便将舞文弄墨之事,全部扔给了张英,他将以前背下的诗词歌赋也忘了许多。
而且李毅不愿借用,恐落个欺世盗名之徒,他一时无言以对,只能听管宁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
第三百七十九章 言语投机贤士归心()
李毅急中生智,他话锋一转,开辟第二论题,大谈如何治理一方。开始讲述建平的成功经验,如何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行各业,使百姓尽快过上富足的生活;如何发展水利,扩大灌溉田地的面积,促进水产养殖和运输业的发展;如何更安全的开采铁、铜矿石,制造出更先进的农具
这一套治国理论,管宁却不曾研究,不过其中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他听得却是津津有味。二人你说你的,我讲我的,没有共同语言。
还是闻讯而来的张英、于冰,解了李毅尴尬之围。二人与管宁相见后,各自客套了几句,张英便尽展自己的才华,她虽没有管宁那科班出身的造诣,却凭借惊人的记忆力,与学而不厌的钻研精神,从蔡邕、贾诩等人那里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如今终于可以卖弄一番。
传闻中的张英能谋善断,百万遗策,成为建平百姓中的神机妙算的仙人。没想到她的学识也十分渊博,令管宁大跌眼镜。
四人谈至夕阳西下,工地上的百姓全已散去,只有李毅等几名随从,还远远的等在一旁守候。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管宁被三人的才华征服,更为李毅的爱民如子所折服,他心情十分激动,见天色将晚,在耽搁下去,恐要露宿荒郊野外。管宁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道:“宁久寻贤主而不得,本欲隐居深山了却此生。未想到今能得遇明主,乃是宁三生之幸!”
李毅闻言不由得一阵狂喜,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在上升,身体战力都有些不稳,几乎要眩晕而倒。李毅哈哈大笑道:“能得先生之贤才,乃李毅万幸之至!”
于冰微微一笑道:“管先生留于建平,天下学子必慕名而至,此我主之幸,建平万民之福也!”
得知管宁从上午至此,水米未进一口,张英微微一笑道:“现在天色已晚,想是管先生已然腹中饥饿,只是工地附近只能吃糙米饭了,先生莫怪我等慢待之礼!”
汉朝平民只吃早晨、中午两顿饭,管宁当然也是过午不食,但他赶路大半日的路程,体力消耗很大,肚中已然饥饿,管宁一笑道:“主公能与民众共患难,宁又何尝不可?”
李毅等上了坐骑,一阵奔行后,来到附近的镇子。众人进了客栈,要了些酒菜,张英、于冰陪着管宁小酌,因李毅重体力劳动,早已是饥肠辘辘,他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