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第10节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第10节

小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三升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数千遍,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 
用之。 
【集解】程林曰∶汗后脐下悸者,阳气虚而肾邪上逆也。脐下为肾气发源之地,茯苓 
泄水以伐肾邪,桂枝行阳以散逆气,甘草、大枣甘温助脾土以制肾水。煎用甘澜水者,扬 
之无力,全无水性,取其不助肾邪也。 



卷三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属性: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 
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注】脉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故脉当取太过不及而候病也。阳微,寸口脉微也,阳 
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 
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胸痹之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 
痛也。 
【集注】李 曰∶《内经》云∶胃脉平者。不可见,太过不及则病见矣。寸脉为阳,以 
候上焦,正应胸中部分,若阳脉不及而微,则为阳虚,主病上焦,故受病胸痹。尺脉太过而弦,则为 
阴盛,知在下焦,故上逆而为痛也。 
尤怡曰∶上焦为阳之位,而微脉为虚之甚,故曰责其极虚。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注】平人,无病之人也。无寒热,无表邪也。平人无故而有短气不足以息之证,不 
可责其虚也,此必邪在胸中,痹而不通,阻碍呼吸,当责其实也。 
【集注】李 曰∶上节云责其极虚,此又云实何也?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 
而不去,其病为实是也。然短气与少气有辨,少气者,气少不足于言,《内经》云∶言而微, 
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是也。短气者,气短不能相续,似喘非喘,若有气上冲,故似喘 
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是也。 
尤怡曰∶平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因 
邪而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萎薤白白酒汤 
主之。 
【注】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里气滞,迟则为脏内寒,主上焦脏寒气滞也。关上小紧 
而疾,小为阳虚,紧疾寒痛,是主中焦气急寒痛也。胸背者,心肺之宫城也。阳气一虚, 
诸寒阴邪得以乘之,则胸背之气痹而不通,轻者病满,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喘息、咳 
唾、短气证之必有也。主之以栝萎薤白白酒汤者,用辛以开胸痹,用温以行阳气也。 
【集注】赵良曰∶凡寒浊之邪,滞于上焦,则阻其上下往来之气,塞其前后阴阳之 
位,遂令为喘息、为咳唾。为痛、为短气也。 
程林曰∶胸中者,心肺之分,故作喘息咳唾也。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气痹 
不行,则胸背为痛,而气为短也。 
x栝篓薤白白酒汤方x 
栝蒌实(捣,一枚)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夏汤主之。 
【注】上条胸痹胸背痛,尚能卧,以痛微而气不逆也。此条心痛彻背不 
得卧,是痛甚而气上逆也,故仍用前方,大加半夏以降逆也。 
【集注】尤怡曰∶胸痹不得卧,是胸中痛甚,肺气上而不下也;心痛彻背,是气闭塞 
而前后不通故也,其痹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饮以为之援也。 
x栝萎薤白半夏汤方x 
栝萎实(捣,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魏荔彤曰∶用半夏之苦,以开郁行气。痛甚则结甚,故减薤白之湿,用半夏 
之燥,更能使胶腻之物,随汤而荡涤也。日三服,亦从上治者,应徐取频服也。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注】上条心痛彻背,尚有休止之时,故以栝萎薤白白酒加半夏汤平剂治之;此条心 
痛彻背,背痛彻心,是连连痛而不休,则为阴寒邪甚,浸浸乎阳光欲熄,非薤白白酒之 
所能治也,故以乌头赤石脂九主之。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别无他顾,峻 
逐阴邪而已。 
【集注】李 曰∶心痛在内而彻背,则内而达于外矣;背痛在外而彻心,则外而入于 
内矣。故既有附子之温,而复用乌头之迅,佐干姜行阳。大散其寒,佐蜀椒下气,大开其 
郁,恐过于大散大开,故复佐赤石脂入心,以固涩而收阳气也。 
x赤石脂丸方x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炮,一分) 附子(炮,半两一法一分) 赤石 
脂(一两一法二分) 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 
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注】缓急者,谓胸痹痛而时缓时急也。当审其缓急而施治。若缓而不急者,以栝蒌 
薤白白酒汤主之。今时缓时急,故以薏苡附子散,急通痹气,以迅扫阴邪也。 
x薏苡附子散方x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李 曰∶缓急者,或缓而痛暂止,或急而痛复作也。薏苡仁入肺利气,附 
子温中行阳,为散服,则其效更速矣。 
魏荔彤曰∶薏苡下气宽胸,附子温中散邪,为邪盛甚而阳微亦甚者立法也。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注】胸痹胸中急痛,胸痹之重者也;胸中气塞,胸痹之轻者也。胸为气海,一有其 
隙,若阳邪干之则化火,火性气开不病痹也。若阴邪干之则化水,水性气阖,故令胸中气 
塞短气,不足以息,而为胸痹也。水盛气者,则息促,主以茯苓杏仁甘草汤,以利其水,水 
利则气顺矣。气盛水者,则痞塞,主以橘皮枳实生姜汤,以开其气,气开则痹通矣。 
【集注】沈明宗曰∶邪气阻塞胸膈,肺气不得往来流利,则胸中气塞短气。方用杏仁 
使肺气下通,以茯苓导引湿下行,甘草和中,俾邪去则痹开而气不短矣。然胸痹乃胸中气 
塞,土湿寒浊阴气以挟外邪上逆所致,故橘、枳、生姜善于散邪下浊,所以亦主之。 
魏荔彤曰∶此证乃邪实而正不甚虚,阳微而阴不甚盛。盖痹则气必塞,气塞则必短 
气,前言之矣。今开降其气,而诸证自除矣。 
x茯苓杏仁甘草汤方x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x橘皮枳实生姜汤方x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 
汤亦主之。 
【注】心中,即心下也。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若不在心下而气结在 
胸,胸满连胁下,气逆撞心者实也。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倍用枳、朴者,是以 
破气降逆为主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 
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 
【集注】魏荔彤曰∶胸痹自是阳微阴盛矣。心中痞气,气结在胸,正胸痹之病状也。再 
连胁下之气,俱逆而抢心,则痰饮水气,俱乘阴寒之邪,动而上逆,胸胃之阳气全难支 
拒矣。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行阳开郁,温中降气。犹必先后煮治,以融和其气味,俾 
缓缓荡除其结聚之邪也。再或虚寒已甚,无敢恣为开破者,故人参汤亦主之,以温补其 
阳,使正气旺而邪气自消也。 
尤怡曰∶心中痞气,气痹而成痞也。胁下逆抢心,气逆不降,将为中之害也。用此 
二方者,一以去邪之实,即以安正;一以养阳之虚,即以逐阴。是在审其病之新久,与 
气之虚实而决之。 
x枳实薤白桂枝汤方x 
枳实(四枚) 浓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捣,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浓朴,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x人参汤方x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注】心中痞,即上条心中痞气也。诸逆,诸气上逆也。上条之逆,不过撞心而不痛;此 
条之逆,则心悬而空痛,如空中悬物动摇而痛也。用桂枝生姜积实汤,通阳气破逆气,痛 
止痞开矣。 
【集注】程林曰∶诸逆如胁下逆抢心之类,邪气独留于上,则心悬痛。 
尤怡曰∶诸逆,该痰饮客气而言。心悬痛,谓如悬物动摇而痛,逆气使然也。 
x桂枝生姜枳实汤方x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集解】赵良曰∶枳实。生姜,原以治气塞、况于痞乎?故较前条稍减轻分两,使痞 
者下其气以开之。悬痛属饮者,得生姜以散之,既足建功矣。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 
所逆非一,或通阳气,或破结气,或散寒气,皆能去痹也。 



卷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属性: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 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注】跗阳胃脉也,当缓而和,今见弦脉,是肝脉也。肝脉见于脾部,是木盛土虚也,法 
当腹满。今不腹满者,肝脉微弦,不盛而脾不虚,故脾未受病也,肝自郁则失其条达之 
性,必本经自病,故便难两 痛也。然非肝火实病,此乃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按】此篇无治虚寒腹满之方。当与温药之下,当有“宜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 
之”十四字,必是脱简,阅《伤寒论·太阴篇》自知。 
【注】此承上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腹满便难,脾实病也,今腹满而不便难,脾 
虚病也。且腹满有时而减,有时复如不满,乃虚寒也,当与温药主之。以浓朴生姜甘草半 
夏人参汤,消满散寒,缓中降逆补虚,乃治虚满之法也。 
【集注】魏荔彤曰∶腹满或服下药,或服补药。有时减退,未几旋腹满如故,则不可 
作实与热治也。仲景明此为寒,里寒从无下法,惟有温药与服,虚者以温中补气,实者亦以温 
中行气为义,是治气寒腹满第一善法也。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x 
浓朴(半斤) 生姜(半斤) 半夏(半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腹满时减、时满,虚满也;腹满常常而满,实满也。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谓 
腹满不减,虽减不过稍减,不足言减也。虚满当温,实满当下,故宜大承气汤下之,此 
治实满之法也。 
【集注】尤怡曰∶减不足言,谓虽减而不足云减,所以形其满之至也,故宜大下。所 
谓中满者,泻之于内也。 
x大承气汤方x(见前痉病中)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注】前条腹满,以时减、时不减别虚实;此条腹满,以痛、不痛辨有余不足也。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虚者脾虚也,可温之,则当与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也。按而痛者为 
实,实者胃实也,可下之,当与大承气汤。胃实者舌苔必黄,若未下者,下之黄苔自去也。 
【集注】赵良曰∶腹满亦有属实,实则非虚寒也明矣,岂概以温药治之乎?故有试之 
之法,在痛与不痛之分,虚实较然矣。盖胃实必热,热蒸必舌黄,下其实热,舌黄不自 
已乎?有此一辨,并虚者愈审已。 
魏荔彤曰∶无形之虚气作痞塞,则按之无物,何痛之有?倘挟有形之实物为患,如 
宿食在胃,疝气在少腹等是也。按之有物阻碍于脏腑之侧焉,有不痛者乎?是于按之痛 
否,以决其虚实之法也。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按】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文始通顺。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若是 
胸中寒实,如何曰下利不止者死?皆是传写之讹。 
【注】病者面色痿黄,若口燥而渴者,热实也;今痿黄口燥不渴,寒实也。寒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