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侠道 >

第133节

侠道-第133节

小说: 侠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枚室跃仓贫慕棺粕裉喽虮阒侨狈α四且坏阌缕庹谴险哂胫钦叩那稹�

    济尔哈朗看着多尔衮那张微微似笑非笑的面容,深邃如海的双眼,内心更为忐忑,同时笑容却更是温和,但两人都是知道这根弦力道已至极盛。

    盛极必衰,这场暗斗如比两位绝顶高手的对决,双方都已蓄势已久,不在极盛那瞬间出手,则必败无疑。

    济尔哈朗再也忍不住,欲借势站出毛遂自荐,赌一赌多尔衮心境究竟如何。

    多尔衮眼瞧济尔哈朗起唇欲动,心知对方利剑即将出鞘,这一剑若是有一半人赞成,实在是致命的一剑,那时自己也不得不随势而行,如此绝佳的优势,换做自己绝对早已做安排,济尔哈朗实在太过聪明,太过小心,竟然要弄到自荐的尴尬局面。

    故而还未待他起唇说话,立马朗声说道:“既然大贝勒和虎口王都无意于帝位,只得另择闲人。”

    未予任何人开口机会,立马又说道:“依本王之见,其余皇子中,唯七皇子最天资聪颖,可立为帝。由本王与郑亲王左右辅政,待成年后即刻归政。”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着实吃惊不小,就连早已窥知多尔衮计策的多齐与鳌拜也是忍不住一惊。

    一个人在极有可能登顶权力的巅峰时候,忽然放弃机会,这样的壮举怎能不让人震惊,不让人佩服!

    多铎虽然惊讶,但一向信奉这位哥哥,知道他绝对不会落败,更不会轻易言败,其中必有深意。

    济尔哈朗万万没料到多尔衮有此一招,这一击实在致命,如被透心而过,只是不知是冰冷的利剑,还是温暖的阳光。激动、紧张、愤怒、迷茫,滋味实在难以形容,整个人竟尔已微微发颤,若不是宽大的朝服隐盖了这一切,旁人应已发觉、好奇。

    此刻他只想冲上前摁住多尔衮一顿拳打脚踹,同时也想紧紧抱住他热情一番,如此莫名其妙的心态只因心已乱,心乱所以思绪也已乱,但敏捷的思维似乎察觉了许多,许多一时想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才有热情的冲动。

    聪明人厉害之处,往往都知道如何控制心境,暗地里细细吁了两口气之后,终于心宽,有一种想笑的冲动,豪格实在是太嫩,太无知,如果真是让这样的人继承大统,大清有何出息,能安安稳稳已是一种福气,这时越来越觉得多尔衮实在可爱、可敬、可怕!

    多齐年纪轻,无参政经验,虽不知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这些人的高深手段,但心思敏锐,此刻却看出了这些两黄旗大臣的心思,算定多尔衮此言一出,虽有诧异,但绝对不会反对。情不自禁开始同情豪格,这位勇猛的汉子,这位除父亲外最敬爱人的儿子,就这样沦为了一群狐狸的利剑与牺牲品,而他此刻却仍不知,也许永远不知。

    大殿之内渐而寂静,果然再无人有异议,看到这幕,多齐也有种想笑的冲动,狐狸实在是狐狸,狡猾的狐狸,更是一群混蛋。

    同时更是心酸,可爱的人实在太可爱,太可爱的人与一群狐狸为伍,那也只有受卖的份。太可爱的人,实在太容易受骗,往往被人卖了,还要为人家数钱,无疑豪格就是这样的人。

    多尔衮早就看准了这点,所以心中的剑一直是指着那群狐狸。虽然失去了帝位,略有不爽,但道法依是无为而行,这就已足够。

    都知道他们是狐狸,不同的是多齐虽已察觉到他们心中所需方向,却不敢去想也不愿意去想,更多的是去同情豪格,那位豪迈勇敢实在太可爱的人。

第二百零四章 狐狸与虎() 
而多尔衮却始终知道,这群狐狸要的只是权力,只要是能保全当前的利益,至于谁做皇帝,其实根本不怎么在乎,只要为帝者是皇子就可。因为皇子继位,就表示着两黄旗的地位与利益依旧不变。

    狐狸实在可恶,但帝国绝对不能少了这些人,因为狡猾与贪婪能更好促进环境发展,因为它们能使智者更智,近乎圣人。

    当年努尔哈赤立八旗、八王议政、推选制度就是为了让智者长存,帝国不倒。因为自然实在残酷,大明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兴则衰,衰至骨髓,若非圣人,智者亦惘然。但智者无为而治,决不易衰,除非天道使然。

    如果说索尼人等是狐狸,则济尔哈朗绝对是豺狼,豺狼既狡猾又凶狠,狐狸的心思他怎能不明白,因为狐狸已经受益自不会引起风波。不过因出生背景的问题,行事实在小心,待大殿内静了会儿,方才说道:“既然虎口王和大贝勒都无意政事,诸皇子中确实唯有七皇子福临资质非凡,可立为帝,睿亲王之思也极是得当!”

    本来这些话他也不愿说,但是既然多尔衮给予了如此优厚的条件,怎能不帮着说几句话,彻底镇住场面,特别是两红旗在此什么都没有捞到,加上代善争位时,已经是连续两次重要失利。

    这番话从头到尾从未提及过辅政之事,只是一味赞同多尔衮意见,如此等于表明,若是还有些无脑之辈敢反对,就等于与我和多尔衮为敌,辅政王之位本王和多尔衮是坐定。

    多尔衮看透了索尼人等,却是看不透多齐。多齐似乎无欲,对于无yuwang的人实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会义气行事。不知他此刻愣愣的究竟是何意,若是坚决反对,这些狐狸碍于颜面人情,恐怕多半会追随。

    是而开口问道:“不知荣亲王有异议否,大家再可行商。”

    多齐知道这不过是句客套话,加上本意也是期望看到这幕,又怎会反对,惟愿事情早早和平了解才好,早些离开这尔虞我诈之地,全心全意将周宁伤势治好。于是回道:“如此甚好,望大家和气行事,齐心协力兴我大清。”

    今日实在是太过关键,绝大多数人都以为会有血溅当场的局面,甚至会由此引发兵戈,可谓真是冒着性命之危来议政。不过万万没料到竟是个相安无事的局面,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多尔衮的睿智。

    对于聪明人而言绝对没有永远的仇恨,只有永恒的利益。既然是满堂和气的局面,若仍将尴尬与斗争进行到底的人,只有愚人与疯子,而殿内绝对没有这些人,在官场这些人能生存已是不易,能进入这座大殿绝对是个奇迹。

    是而两黄旗中的一些大臣,于是开始与多尔衮寒暄解冻,又与济尔哈朗关系恢复如常。不过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都深深知道,一场新的斗争方才正式开始。

    这场斗争持续的时间绝对会很长很长,所需的精力,投入的心思,绝对不会比这次少,因为这场斗争不能彼此伤害过度,但又不能不彼此斗争,实在是玄之又玄!

    高处不胜寒,在尔虞我诈中斗争近二十年,实在是心累,一个心累的人往往只有纯真的阳光才能抚平他的创伤。多尔衮情不自禁的走到多齐身前,只想与他好好说一会儿话,温言道:“最近可还好!”

    多齐思绪原本已乱,心情格外复杂,见得多尔衮走过来,不禁生出一股畏惧之心,不得不专注起来,待听他口吻之后,方才稍稍放松,回道:“还好。”顿了片刻又道:“其实不好!”以为多尔衮只是过来套近乎拉拢人心,所以本有敷衍之意,忽又觉得应该坚持自己,是而将自己内心真是想法说了出来。

    多尔衮微微一笑,道:“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很多时候我实在是知道的太多了,许多时候知道太多也不是好事!”

    “哦?你知道些什么?”多齐不禁好奇的问到。

    多尔衮仍是微笑着说道:“我知道你在丐帮有位年轻有为的义兄陈贺,还有位更厉害的义兄周武,号称中原武圣。还知道宁儿现在已是身受重伤,奄奄一息。”说到最后时微微一叹,神情哀伤。

    多齐一边听着一边惊奇愤怒,一个人的行踪完全被人窥视,怎能不愤怒!但看到他对周宁的的关怀终究是出自内心,这份愤怒才化为乌有,不过却已彻底分不清多尔衮对自己究竟有何用意。

    多齐静静的看着他,问道:“为什么要跟踪我?”

    “监视,也是保护。”简短几字却足以表明多尔衮心态。

    听到这里至少戒备心理已经消除,因为多尔衮完全没必要骗自己,同时也表明无加害之心,否则早已死得莫名其妙,顿了会儿,方才问道:“今日为何要告诉我?”

    多尔衮仍是微笑着说道:“因为有件非常有趣的事要告诉你?”

第二百零五章 真心真意() 
这时,多齐对多尔衮更为敬佩,戒备之心完全消除,心中想到什么便说什么,道:“王兄,答应我一件事!”

    多尔衮,道:“说。”

    多齐道:“以后不要再派人跟踪我!”

    多尔衮回道:“好!回去之后,就跟梅三兄打个招呼!”

    多齐这时才知道原来是派了梅庄四剑的老三跟踪着自己,而这点无疑自是多尔衮故意相告,想通这里忽的又想到:“好几次在绝境中暗地相助的莫非就是梅三兄?”

    这时多尔衮又说道:“有段时间有一位高手一直暗地在保护你。”本来想问多齐识不识,但看他一副惊奇之色,便不再相问。

    多齐刚以为那位数次救自己于危难的是梅三兄,没想竟是另有他人,怎能不惊讶。顿了片刻,心想自己从未识得这号厉害人物,问出相貌特征去问义兄周武,或许可知,于是问道:“不知道梅三兄可见过那人。”

    多尔衮道:“没有,梅三兄武功尚不及他,只能望其背而不能窥其面。”

    自见梅庄四剑以来,只在适才他们闯进大殿保护多尔衮时,初见身手,身如行云,影如流水,似浑然天成实乃上佳轻功,境界在已上。

    而他们四人神态眉宇间的那份从容与多尔衮又非常相似,于一位习武者而言,若心态能达此境界,武功自必非凡,否则梅三长期跟随身后,周武岂有不察之理。不过,至于是何种境界,只因身未体会,故不可言传。

    以梅三兄身手竟连那位神秘人面孔都瞧不见,只能证明那位神秘人武功实在深不可测,幸好是友非敌,否则小命早休矣。

    这时多尔衮又似有所思的说道:“这位朋友一定很有趣。”

    “有趣?”多齐不禁问道。

    “确实有趣,不过却没你有趣。”多尔衮回道。

    “我有趣?哪里有趣?”多齐更是惊讶的问道。

    多尔衮一本正经的说道:“那位朋友的武功虽高,却终非正道,远不及你所学武功深奥。”

    梅三既然长期跟踪自己,武功招数自然是已被他瞧得清楚,汇报了给多尔衮。虽然知道多尔衮武功平平,但也无小瞧之心,因为在他眼里练武与为人实在相同。

    想起习无量神功以来,至目前仍未有长进,不禁有请教之意,于是问道:“不知小弟武功有何深奥之处?”

    “你想知道?”多尔衮稍顿了会儿又道:“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多齐没料到多尔衮竟会变得如此犹豫,但隐约已察觉多尔衮不愿言明的言语,正是自己武学修为上的至关紧要突破点,立即道:“为何?我实在想知道!”

    多尔衮定了定神,道:“你可知梅庄四剑为何要心甘情愿的跟着我?”

    多齐不知他此时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有何深意,但为想知晓答案,只得随其意,道:“不知道,还请赐教!”

    多尔衮道:“某日巧合之下,我瞧得他们四人练剑,与他们聊了几句,之后他们变来找我,我给的条件是此生必须跟着我。”

    多齐不禁道:“为何?”心里知道多尔衮决非以此诱惑,故而并未与之鄙夷。

    多尔衮道:“因为这条路孤独的时候太过孤独。”

    这下多齐更是不解,惊讶道:“孤独?”

    多尔衮道:“不错,孤独!这是一条阳光大道,但必先经历孤独与寂寞!所以很难,你此生已坎坷非常,你父在时对我不薄,怎忍心让你独自经历这些!”

    多尔衮说完这些话时,多齐已是热泪盈眶,思念与温暖并存,直堵到了喉咙。父亲与皇太极都已逝去,本以为关心自己宗族再无人,没想还有多尔衮,这位如山如水的王兄。

    正感触万分时,多尔衮从腰间卸下一个配饰递了过来,道:“这小东西送给你,希望有一天你能懂,也希望你永远也不懂!不过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来找我!”

    多齐认认真真接过配饰一看,却是一个不知何物雕刻而成的阴阳鱼挂饰,入手温和,想必多尔衮不肯直言的话语尽在这块阴阳鱼挂饰中。

    传学贵在意会,多齐自然懂得其中倒立,便也不再问多尔衮,这时正好纳兰德走了过来,向二人躬身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