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建文大帝 >

第49节

建文大帝-第49节

小说: 建文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在这次朝议上,那些站在藩王队里的大臣们和他们身后的那些藩王稍占上风。表面上成功赶走了内阁中资格最老,也算得上是老奸巨猾的首辅刘三吾,但是实际上也没有把刘三吾赶出朝堂。

    “皇上这”张智很明显对现在的战果是不满意的,他就是要针对刘三吾,让刘三吾致仕。或者是将藩王这一边的人安插进内阁。就你在情况来看,这两个目标也是一个都没有达成。

    “张爱卿还有事要禀?”朱允炆看向张智的眼神已经有些寒意。

    但是张智似乎视而不见,直接自顾自的说:“皇上,这刘翰林是诽谤藩王,其罪不只是免一个区区内阁首辅就可以代替的吧?

    “按照大明律,臣觉得要是秉公严律来处理,那么刘翰林其罪当诛!

    “当然,刘翰林年老但是尚怀报国之心,令其致仕确实略显无情。臣以为,不如让刘翰林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做当地的父母官,既起到了责罚,又能满足刘翰林的心愿。”

    张智的话也是说的很是到位,该扣的帽子都扣上了,朱元璋定的大明律也搬出来了。还顺着朱允炆的意思得出了一个宽大处理的办法,但是目的却只有一个——让刘三吾远离中枢。

    “关于刘爱卿的事情,无需再议。”朱允炆完全没有去回应张智说的话,“如果每件事都去按照大明律的去做,朕觉得朕周围就不会再有诸位爱卿了”

    朱允炆的话则是很是直白。很明显,级别能够站在这奉天殿之上的大臣们,哪个没有案底?真要是按照大明律去看朱允炆基本可以清空全殿的大臣。什么贪污受贿、结党等等,那个人没有沾过一点?

    尤其是大明的俸禄是朱元璋钦定,据说是一点一点抠算盘算的。虽然朱允炆对这件事情的正确性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俸禄低,这是一定的。比如张智,堂堂正三品礼部侍郎,月俸为三十五石。看上去虽然不少,但是这三十五石的月俸是要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当年女流是几乎没有收入可言的,家里的大人小孩老人还有佣人都靠着这笔俸禄养着。何况这三十五石米的月俸,有的时候还只能拿到一半的真米,另外一半都是已经贬值严重的大明通行宝钞。注:本文官员俸禄相关均考证与明太祖实录

    “皇”张智还是想说,但是只是张了张嘴,然后想了想还是退回了队列。

    “若已无事,那就退朝吧。”朱允炆也还是有些疲倦,现在他的年纪还是太小,即便心里年龄不小,但是和这群老奸巨猾的大臣们勾心斗角,朱允炆的这个体力还是遭不住。

    “皇上,臣有事启奏。”前排尚书队伍站出一人,正是户部尚书赵勉。

    “赵尚书有事请讲。”朱允炆点了点头,虽然他现在已经有些疲倦,但是针对一名尚书难得在朝会时候的启奏还是要真正对待。

    “皇上之前要举军平乱,但是这国库却并不丰盈。按照惯例,接下来几个月的俸禄要钞米兼支,但是现在大明通行宝钞在民间已经接近四不抵一,这也让臣很是为难。”赵勉的上奏是接着之前平乱的事情继续下去的,虽然说是挪正了方向,但是抛出来的问题确实让朱允炆无从下手。

    这大明通行宝钞又称作大明宝钞,是朱元璋模仿元朝发行的纸币,也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该纸币贯行于明朝二百七十多年。与太祖洪武八年始造。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不过因为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而朱老八在银行业上业务水平有限,不知道超发滥发的坏处,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绝无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原本定下的价值是一锭钞值一石米,到后来百锭钞都买不到一石,最后“积之市肆,过者不顾”,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散去。

    “赵尚书,那现在钞价几何?”朱允炆问起了这个问题。

    “回皇上,这钞价在各地都不一样,以京师应天府为准的话,基本上是五抵一的钞价。不过这钞价也是有升有降,也很难说一个定数。”这件事虽然算得上突发,但是赵勉还是很顺利的说出了现在宝钞的币值。

    朱允炆听到也是有些惊讶,已经超发这么多年,没想到币值还是那么坚挺。要知道某党的金圆券,堪堪半年就沦落到废纸价。

    但是其实大明宝钞其制度之混乱朱允炆自己是知道的,其不兑现,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不改币名和形制,币制始终如一,同时大明朝廷还极少回笼宝钞,尤其是赋税也不能通过宝钞去支付更是限制了宝钞的官方用途。

    而且洪武九年曾定倒钞法,此法规定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昏烂钞。十三年又规定了调换昏烂钞的界限,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且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收赋税只收新钞,导致民间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而这个局别对待则是形成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强行导致了一个币值不统一,造成了以后的通货膨胀。

    就算现在重新去定一个钞法,也很难去弥补之前的问题,朱允炆也不知道之前超发了多少的宝钞,他也不想因为这些宝钞导致自己现在的财政出现问题。毕竟终大明一朝,国库一直都不算充裕,可以说一直在磕磕巴巴的过日子。如果要是回收这些宝钞,那么可以预见的就是整个国库都会受到影响。

第九十六章 夸张的超发() 
但是朱允炆的意思是想把这个大明宝钞留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大明宝钞这种东西已经具备了纸币的性质。而纸币作为信用货币,代替实物货币就是生产力进步的一种体现。也算是对资本主义萌芽额发展有利。即便朱允炆自然不准备把权利下放搞什么民主制度,但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确实是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有利的。

    历史上自由放任确实是在生产力的发展上有着些许的贡献,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中枢控制的局面。无限制无指导的发展,其实就可以定性为一种负作为。因为人性所致,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愿意去便宜出售或者赠送给穷人。

    言归正传,现在大明宝钞的滥发超发和制度混乱,确实是让朱允炆现在在大明宝钞如何留下上头痛不已。旧的宝钞,是去是流?而新的宝钞,又是什么一个发型的方法?都是朱允炆需要深思熟虑的。而且在现在的大明,哪有说懂得金融的人?

    “赵尚书,这大明宝钞,朕是准备留下的。但是现在宝钞之弊端甚多,朕又颇有顾虑。不知户部有没有一个或大概或具体的宝钞量。或者说,户部到现在发了多少贯的宝钞?”朱允炆在短暂的思考之后,还是先问起了赵勉在大明之中,到底发行了多少宝钞。

    “皇上,这”赵勉有些面露难色,宝钞这东西,就是印刷之后就发的,哪有人去统计到底发了多少。要是铜钱还可能找到铸造记录,这宝钞就是草纸,哪有人去重视?

    朱允炆一看赵勉的表情也是心里一紧——明显就没有一个详细的记录。

    “皇上,这宝钞的印制,户部确实没有留档。但是臣去翻翻卷宗,应该是可以找到一个大概的量”

    “也不必去找了”朱允炆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朕犹记得,这前朝之交子,与我朝之宝钞类似。交子之起,为大户联合作保,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后来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交子严重贬值,不由让朕想到了宝钞之贬值。

    “也罢,先打住吧。下月之俸,也麻烦赵爱卿多做盘算,再若不济,可发行新的宝钞,加盖新的印玺以代之。但是务必请点此次发行数目,朕有大用。

    “关于宝钞一事,还需赵尚书你将这黄册和赋税课税情况,也请你速速调出,然后起一个折子直接递到朕这里。还有就是各个府县中宝钞之折价约为几何,一并写入折子。”

    朱允炆无奈的摇了摇头,因为他隐隐约约记得此时大明的田赋收入约是三千万石,但是在大明流通之宝钞,其数目已经无从统计。

    而且其实从交子出现开始,天朝的纸币体系就一直重复着“建立——超发——崩坏”的这个过程。人民其实也已经开始慢慢对纸币的信誉产生了怀疑,不然宝钞体系也不会从发行的次年就开始崩坏。

    虽然崩坏没有那么恶劣,不想后世的金圆券一样直接一崩到低成为废纸,但是这却不是继续维持现在这种状态下去的理由。毕竟是一个急性超发和缓慢超发的过程,大明宝钞也在尽力了足够的过程之后,沦为了废纸,然后彻底退出了流通。

    “皇上,这是户部赵尚书呈上来的折子。”退朝以后,朱允炆照常的在批阅着奏折。等日近西山,云奇拿着一份奏折小跑进了谨身殿。

    “哦?”朱允炆放下了手中的笔,开始慢慢阅读起这份奏折。

    “洪武二十四年,计天下官民田地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六顷七十三亩,米、麦、豆、粟三千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三石,紬、绢、布六十四万六千八百七十匹,丝、绵、棉花、漆、矾、鉄、朱砂、水银诸物凡三百六十六万五千三百九十斤,钞四百五万二千七百六十四锭,白金二万四千七百四十两,塩百一十五万五千六百引。天下郡县更造赋役黄册成,计人户一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口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

    一坨汉字组成的数字是让朱允炆一阵眼花缭乱,顺了半天,才整理出大明的在洪武二十四年末的人口和赋税数据。其中最头疼的就是各种的实物税的数据,因为大明开国缺金属货币,而且朱元璋从骨子里又是一个小农,所以干脆用实物来收税。而这一年收上来的3227万8983石米、麦、豆、粟,基本都是一部分工资发掉,一部分储存起来留着万一灾年的时候赈灾。赋税收入里白银(即史书所记之白金,为了方便,以后通用白银称呼),却只有两万五千两不到。

    “另据臣查询卷宗档案,询问旧人,大约估算出宝钞约发数千万锭。根据损耗和赋税收回情况,应该还有三千万锭宝钞流落民间(纯估算数据)。臣以为,宝钞之数,已近我大明一年之入,倘若强行兑回,国库必将空虚,请皇上三思!”

    赵勉也是聪明人,看出来朱允炆确实是想赎回这些宝钞,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朱允炆根本不准备用现在的国库为朱元璋的错误买单。

    “说到底了,还是金属货币不足啊”朱允炆不禁叹了一口气,“而且商品经济被压抑住了,铸币量也大大下降,与商品经济顶峰时期的北宋,真的是不能比啊”

    云奇在一旁听着朱允炆默默的唠叨,虽然他不是很懂什么叫做商品经济,但是他也知道这多半和重农抑商有关系。

    朱允炆突然想到了些什么,抬头就对云奇说:“云奇,去传朕的命令,召工部尚书”但是说了到这里,朱允炆又断了下,摇了摇头之后才接着说,“朕也是忙糊涂了,这工部尚书之位自己说的话一直空悬”

    “皇上,就算传召,也要等到明天了现在的时候已经不早了,如果皇上有些饿了,臣马上就让尚食监去准备晚膳。”

    朱允炆点点头说:“可以去备了,但是稍微晚点再送来。云奇,你给朕找一幅西南的地图来”

    “西南地图?”云奇有点奇怪的念叨了一下,不过还是飞快的答应下来,“臣遵旨。”

第九十七章 破超发之局(恢复更新!)() 
咳咳,月下又恢复更新了,之前是在忙的受不了。

    先一天一更更个三五天,让月下找回点感觉再提速好了,感谢各位!

    ************

    朱允炆是想到现在宝钞贬值无非就是宝钞不能兑换,朝廷回收的也是只占到很少一部分,况且还对新币和旧币进行区别对待。

    那么就衍生出来几点:为什么宝钞不能兑付,而朝廷为什么又多发少收,还通过区别对新币旧币的方法来去想尽办法少收宝钞?

    原因就只有一个,因为现在国库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银子,粮食杂物的存量也是堪忧。毕竟对北元鞑子的战争基本上没有怎么断下来,所谓之“大炮一响,白银万两”,打仗哪能不花钱银?

    而这宝钞的大量发行,虽然不能充当军饷糊弄将士,但是却可以发放给朝廷官员用于抵充一部分俸禄,还有就是用于赏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