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建文大帝 >

第41节

建文大帝-第41节

小说: 建文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泰这番话算是不偏不倚,虽然处处针对朱允炆之前计划中的错误,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还是以忠君为导向,算是肺腑之言。

    “齐爱卿说的有理……”朱允炆也直接承认了齐泰说的话,“这户籍之定,朕以为利弊参半。然军兵之子不善刀兵之事,匠户之子不能巧手灵动,这均为可能之事。

    “但这户籍之事乃朕这大明之根本,朕现在也需小心谨慎而行。遂今日暂且不议这户籍之事,但众爱卿你们回去想想,这户籍之事,朕定当从变。”

    要是凭良心讲,这明初的户籍制度做的算是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户籍制度越发的不堪。而且朱允炆户籍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匠户军户的地位。现在已经有很多百姓以为匠户军户也算是贱籍,朱允炆也就是要打破这个观念。

    “臣等谨遵皇上旨意!”户籍制度的问题和这些官员们还真没啥关系,有功名之身就已经处于特权阶级,这也是明朝的惯例。官员不缴税,这也是明朝的惯例。以至于后来的官商越来越多,不说压榨民脂民膏,但是却着实让朝廷的国库空了不少。

    在场的十一人谁能想到,朱允炆早就已经在策划赋税改革。首先是采取一条鞭法的实施。实物税的运输成本颇高,而银两只需回炉熔融成银锭,即可轻而易举送至京师。

    再者就是商税。明朝的商税可以说是颇为轻巧的,但是民间商业发达,遂商税也成为朝廷的重要收入之一。商税有好几种收的法子,但是朱允炆现在也暂时没法拿得准,准备现在一个静观其变。

    “这卫所屯田之制,不知诸卿还有何见地啊?”朱允炆又一次看了看这十一个人,用严肃的声音发问到。

    “皇上,老臣有一言,但不知当讲不当讲……”在朱允炆的背后,传来了云奇的声音。

    “大胆阉人,现在的场合,也是你能插嘴的么?”朱允炆还没说话,黄子澄就先跳了起来,“皇上,臣恳请皇上严肃礼制,将这没大没小的阉人拖出殿外,施以廷杖!”

    朱允炆看向黄子澄的眼神已经慢慢的冷了下去。

    “黄奉常,你虽然曾经教导过朕很多,算是朕的老师。但是今日,你做的似乎有些过了。要是按照你的话说,朕要是现在免了你的内阁阁员之职,你是不是也要被拖出去施以廷杖?”

    “臣……皇上……臣知罪……”黄子澄的腿马上就软了,直接跪在了地上。

    “那好,既然你说知罪,那你说说你何罪之有?”朱允炆倒是又好气又好笑。这“臣知罪”三个字,可以把以退为进演绎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可以说在朝堂上人人都会这一手。如果要是皇上惩罚的重了,那这名臣子可以刷上一发声望。要是皇上顾忌,减轻或者免于惩罚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臣……臣……”

    朱允炆直接一甩袖子,厉声说道:“朕看你是不知罪!朕说你君前失仪,你可认罪?”

    “臣认罪!”黄子澄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在这一刻,他天真的书生气仿佛暴露无遗。

    “那就好,这也不交由刑部大理寺去处理了。朕现在就罚你三月俸禄,回京师之后,孝陵守孝半年!”朱允炆也暂时不想把黄子澄搞太惨。因为他一直觉得黄子澄是朱棣的内应,后来的审讯直流也是一场简单的戏,只不过最后朱棣还是因为担心朱允炆未死,黄子澄作为双面间谍安插在自己这,然后泄密给朱允炆使其东山再起。从而杀掉了黄子澄,也让他享受了一把建文忠臣的待遇。

    “臣谢皇上开恩……”黄子澄全身冷汗直冒,他也知道现在这个满打满算都没进过过十六个春秋的小皇帝,绝对不和历史上那些小皇帝一样。

    “云奇,有话直说。你现在也是辑事厂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同级,品级上也不低了。”

    辑事厂!

    这是在场的十一人都始料未及的,本来文官们就对体制意外的锦衣卫机构算是很大的不满了。但是锦衣卫也算是一个卫所,也由外朝大臣担任指挥使。现在这个辑事厂,看上去完全是由内官组成的啊。

    所谓之内官,就是有利于朝官之外的内廷官员。其代表就是宦官。

    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是可以说饱读诗书。这内官之害,也在史书上早有耳闻。尤其是东汉末年、还有晚唐时期的宦官之乱,绝对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但是黄子澄作为一个反面典型直接告诉了他们,现在去找辑事厂的麻烦肯定是吃不到好果子的。

    其实对于内阁众人,其实都大概知道关于锦衣卫的事情。

    “如果诸位爱卿没有什么异议的话,这关于卫所屯田制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朕觉得这件事情,还是早做比较好。不要等卫指挥使都成了大地主,卫所兵成了雇农或者是普通的农民。朕或者朕的子孙的大明的将士们都不在会战斗,那会是多么可怕!”朱允炆倒是感慨了起来,但是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各地卫所兵是已经几乎不存在战斗力了。除了兵员少,还缺少装备,长官侵吞饷银等等等等。只要不改卫所制的本质,这个问题绝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

    “臣等……”几个人互相看看,也不好说什么。

    “刘首辅,你作为翰林学士、内阁首辅,这圣旨的起草,就交给你来操办。等着圣旨草拟出来,到时候自然会在朝会上宣读,到时再有何意见,再和朕说吧……此事无需再议。”

第八十章 扶棺回京() 
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朱允炆承诺的守丧三日,除了第一夜的激辩,基本就在平静中渡过。

    朱允炆其实也不想站到大臣的对立面上,他现在也是趁着这卫所制度根本没有形成一道完整的利益链条之时,将本来产生利益的部分剥除。

    “皇上,请用早膳。”云奇端着一碗淡淡的白粥和几碟精美的咸菜走到了朱允炆的身前,然后轻轻跪下。

    守灵的第三夜,已经结束,东方开始露出了淡淡的鱼肚白。远处大龙兴寺悠长的钟声在这静谧的清晨显得格外的清远。

    朱允炆端过云奇手中托盘里的白粥,喝了几口,然后拿起筷子,夹了几块托盘里的咸菜。

    “皇上,今天已经是第四日了。按先太上皇遗愿,是当除服……”云奇悄声的对朱允炆说道。

    本来前两夜内阁枢密院六部尚书还能坚持守夜,结果第三日全体告病。那些品级比较低的官员见上司们都不在,也在午夜前后纷纷离开。

    “皇爷爷所说三日除服,是指朕之大明所有子民,还是只是指民间?”朱允炆将碗筷放在了云奇手捧的托盘中,很小心的问了一下。毕竟现在的他,虽然灵魂的年龄已经不小,但是实际年龄还是太年轻了些。

    步步为营者,大善!

    云奇的手稍微颤动了下,缓冲了朱允炆放碗的力道。然后张口说道:“回皇上,这个先太上皇并没有细说。”

    “没有细说……”朱允炆默默的重复了一次这个词。这个词总是让他觉得有些隐隐不安。

    “云奇,这皇室之服,暂时先不急吧。朕觉得,等到皇爷爷安寝孝陵,朕之孝,方可除矣。若不是朕还要治理国事,朕都想在孝陵守孝三年……”

    云奇倒是急了,说:“皇上,这守孝三年万万不可啊……您是先太上皇看中的继承人,您这样……”

    朱允炆也只能摇摇头说:“皇爷爷交给朕的,朕都会做好。最少等我把江山叫出去的时候,不能比皇爷爷交给我的差。”

    几近执念。

    “臣明白了,还请陛下先用完早膳,然后上朝……”

    朱允炆听到云奇的话急忙接过碗吃了起来,因为他才发现,今天又是到了一个朝会日。虽然现在在行在,行宫大殿也被朱元璋的灵堂占据,但是这朝会,还是要按照规矩开的。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本来在行宫大殿内平台上摆放着的龙椅,已经被移到了行宫大殿门外。借着行宫的地基高台,成为了一个新的平台。诸臣就在这台阶之下,俯伏山呼。

    “诸位爱卿平身!”朱允炆的声音算是扯上了嗓门。因为这外界空旷,不必大殿之内还有回声。声音传下去,如果不提高一点音量,可能是会小了点。

    “臣礼部尚书李原名有事启奏!”站在第一排的李原名向前小小的跨了一步,双手竖持笏板,躬身启奏。

    因为王公贵戚其实不必上朝,虽然他们跟来了凤阳,但是这次朝会中依旧没有他们的影子。所以六部尚书反而是在第一排面圣。

    “准奏!”

    “启禀皇上,据先太上皇陛下遗诏,我大明子民守制三日即可除服。臣请皇上尊先太上皇陛下遗诏,下除服圣旨。”

    朱允炆倒是对李原名的启奏没什么看法。毕竟人家是礼部尚书,这件事情就是归礼部管。虽然让人感觉有些急吼吼的要去花天酒地,但是其实并不过分。

    “这皇爷爷的遗诏,朕是看过的。‘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饰服,勿妨嫁娶。诸王临国中,勿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那朕也定当按着皇爷爷的意思去做。

    “着,从今日起,除勋亲贵戚、皇室成员、在行在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外,皆可除服。在行在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待皇爷爷之灵柩返京,即可除服。勋亲贵戚、皇室成员,需待皇爷爷安寝孝陵次日,即可除服,钦此。”朱允炆的记性还算很好,很是准确的背出了朱元璋遗诏中的话。“李尚书,这圣旨,还望你早日按照朕的意思草拟好。待内阁审核后抄作副本,用印遣发各地。”

    “臣定谨遵圣旨!”李原名直接跪伏领旨。

    “李爱卿平身!”朱允炆顿了下,说,“还有那位爱卿有事启奏,若是没事,朕有一事要说。”

    片刻的沉默以后,朱允炆也就不再等底下的大臣有什么话说了,直接张口到。

    “这凤阳虽当为行在,但是诸臣、列位勋亲贵戚在行在呆着也不算妥当。三日大丧期满,朕决议扶棺回京,不知诸位爱卿有没有什么意见。”

    “臣有异议。”朱允炆话音刚落,就又一次听到了李原名的声音。

    “李爱卿请讲。”朱允炆其实根本就不想扶棺回京,这扶棺,也只是做个样子罢了。毕竟这以孝治国,算是从上古就流传下来的。即便是孝礼繁琐、同时还反人性,但是朱允炆现在也要这么演下去。

    “皇上乃千金之躯,况且国事繁重,这几日赴行在、罢朝,已经误了很多政事。况且这扶棺回京前无古人,与礼也有些许不和,请皇上三思!”李原名直接满足了朱允炆的意思,其实前半部分的理由都不需要,朱允炆就希望李原名说出一个与礼不和。

    “这……”当然,这必须的矜持是要有的,朱允炆听了李原名的话之后就沉吟了起来。

    “朕是想用这种扶棺回京的方式来寄托朕的哀思,但是这李尚书一言……”

    “启禀皇上,您现在已经贵为皇帝,万事应该以天下子民为想才是……”刘三吾这个人精,哪里不知道朱允炆的意思。直接顺着李原名的意思说了起来,“皇上要是真的想表孝心,这扶棺不如从简。从登舟渡江开始,扶棺到进皇城即可。一来可表孝心,为天下子民之榜样;二来是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供皇上处理朝政……”

    听了刘三吾的话,朱允炆表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

    “那朕按照刘爱卿所说,不知诸位爱卿又无意见?”

    “臣等谨遵圣意!”

    **************

    感觉瓶颈,很难受……

    恢复更新之后收藏狂掉,更难受……

第八十一章 真正的漏洞() 
早朝刚罢,朱允炆先去跪在了朱元璋的棺椁之前,又烧了几吊纸钱。

    “云奇,准备起棺吧……”朱允炆默默的说,“等回到京师之后,也不必停灵了,直接去孝陵就是。你先派快马前去通报,驻跸工作一定要做好。朕意料的刺杀事件并没有发生,朕总觉得有些不太舒服,感觉有点怪怪的。”

    朱允炆最担心的就是他的那些好叔叔已经把持不住了,直接动手。现在皇帝年幼,要是殂谢什么事情,反而有利于他们把控。要是事情出大了,把朱允炆搞死了,那更是皆大欢喜。

    这种无论怎么说都是对另有图谋者有利的事情,这些人根本不可能不去做。至于要是派出的人没有伤到朱允炆,而且还被直接生擒的话,也准备好了牙中的毒囊。这些不坏好意的藩王倒是认为已经被渗透、开始不作为的锦衣卫还能让刺客们没机会咬破毒囊。

    但是朱允炆才授权云奇组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