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反转修真时代 >

第46节

反转修真时代-第46节

小说: 反转修真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尽的黑暗,犹如宇宙黑洞般的黑暗!

    但是常乐,又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确实是有灵根。

    至于究竟是什么灵根,姿质究竟如何?却完全无法知道。

    这还真是奇怪了……

    在庞家老祖的记载中,并没有关于,这种状态的记述说明。

    所以常乐,也就无从得知,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苦思不得其解的常乐,最后只能够放弃。不再寻思,自己究竟是什么灵根。

    只要自己有灵根,不管究竟是什么样的,只要能够修炼就好。

    常乐干脆横下一条心,先修炼了再说。

    船头桥头自然直!

    勇猛精进,到时候,总归有一个答案。

    本章完

第87章 引气入体() 
知道自己有了灵根跟,能够修炼之后,那么修炼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够引气入体,洗刷己身,排除身体内积蓄的毒素杂质,尽快达到练气境界。

    只有达到了练气境界,才可以吸收天地之间的灵气,进行更深入的修炼。

    从这一点而言,修真其实却并不复杂,就是按部就班,一阶一阶的提升。

    要引气入体,沟通人身体内的先天之气,就要先明了何为气。

    修真者所谓的气,在庞家老祖的记述中,却并非通常所理解的呼吸之气。

    在笔记本中,称其为一种在体内产生的,可以通过,有意识针对性练习,达到可控程度的能量,源于人自身的精神力,并受其控制。

    高阶修真者可以通过,对气的感知,和观察气的变化,来判断出一个人的实力。

    也就是说修真之入门,全在于气,如果感受不到气,不能够引气入体,那么一切就免谈。

    修真者之所以等级森严,一阶压制一阶,就是因为,从一开始进行修炼,就需要姿质与悟性。

    如果姿质不够,即便坚持,也始终慢人一步,能否功成,全看造化。

    修真之法,多先从内修己身入手,讲求修性炼命,先求祛病健体,去除浊污,而后延年益寿,最后追求长生久视。

    林雨婷转交给常乐的,徐家功法培元功,正是从内修入手的基本吐纳法,属内丹筑基功法。

    这小册子,常乐此前,也曾经翻阅过,但不得其门而入,现在看了庞家老祖的笔记本之后,再来翻看,确实有了另一翻感受,觉得许多先前看不明白之处,现在能看明白了。

    “吐纳者,呼吸也。”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

    这个意思是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元气,达到改造身体目的。

    这徐家的培元功,极为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

    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

    培元功的创造者,认为吐纳术这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可常年坚持,终生受益,这才有了培元功的出现。

    培元功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

    而这个时候,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称之为胎息。

    到了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住,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

    常人呼吸随着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即所谓的“众人之息以喉”。

    此种呼吸气粗而浮,甚至呼长吸短,从此以后,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之先天元气,“动而愈出”,反失于太空。

    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

    可以这么说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长短亦发生变化,初生婴儿,则吸长呼短,渐至青年,而呼吸平均,中老年时,则呼长吸短;及至临终,只呼不出,而生命将终亡。

    人身禀天地之数有限,保气便是保生。

    培元功的修炼,就是要返本还原,回到婴儿先天状态。

    以吐纳之术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才可以谈到修真。

    这就是培元功的立意,“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

    常乐依照培元功的要求,选择了一处空气清新之地,先缓步徐行,神态安然,等到浑身微热,肢体松开之后,便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曲,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

    常乐双目微闭,含光内视,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

    之所以微闭眼,是因为睁大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又容易昏迷入睡,对于养气都不利。

    只有眼睛微闭时,上眼皮自然下垂,可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

    常乐两耳屏却外界一切干挠,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韵听息。

    并且以舌抵上腭,就是将舌反卷,以舌尖底面上抵,因为人的上腭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因此在练功的时候,必须将其堵住,就好像婴儿哺乳之状一样。

    常乐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以鼻吸气,用意咽入下丹田,以补呼出之气。

    培元功要求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微收,叫做顺呼吸,为初习之法,常乐依此连续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又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全都出入丹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这就是所谓的心息相依。

    在开始时,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够直达丹田。

    人的心脏上,本来有一个管道,往上系于肺,往下通丹田,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

    所以培元功要求,在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缓缓行气。

    其实培元功也不复杂,其最重要的一个口诀,叫做吸长呼短。

    吸气进入丹田,略微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其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以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修真者认为,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口内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练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

    待到此津液满口之时,再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气”。

    而且肺主气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实为补精捷法。

    培元功喻之为“长生酒”!

    常乐依法施为,刚开始时,还什么都感觉不到,与平常并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时间的过去,常乐渐渐入静,与外界隔绝,心神一片宁静。

    这个时候常乐小腹脐下二指处,突然一热。

    一股热流直冲咽喉!

    本章完

第88章 运转丹田()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常乐行功一久,下腹丹田处,一股暖流,直冲头顶天门,又返向全身,再归于气海。

    如此三番五次,便引得灵根摇动,只觉印堂处酸麻痒胀,似要破开一道窗口,使身体内部之气息,与外界沟通。

    丹田,是修真者炼气时意守之处。

    其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有“万般术法,皆出丹田。”之说。

    虽然修真之法,何止千万!

    在上一世,常乐也曾经听说过,修真者中有“千般道法,万种神通。”

    更有“三千大道”之说。

    但是据这【培元功】上所述,若要求得长生,必要先明丹田,并且以一句说明了其重要性。

    【不得长生,皆化劫灰。】

    只要不能够,修炼至长生久视之境,就难逃大劫,终究是一场空。

    这修真中的丹田,却并非指穴位,虽然在这里丹田,与丹田穴同在一处,如果不明白这个区别,那就不得修真法门而入。

    一般人称丹田,多指的是下丹田,在脐后肾前,又名黄庭,牵动脊椎,所以修真者所指的丹田,其实是具体实物,并非虚幻不可知的,如穴位筋络一般的概念。

    而且修真者以为,人体中有三个丹田,并且只有这三个丹田。

    所谓的五丹田,人身无处不丹田等等,全是因为灵根不足,姿质欠缺,而另辟途径,所产生的旁门左道,实际上是走了弯路。

    因为“大道尚直”,越好的修真功法,越是简洁,直接,不会搞那些过份复杂的东西。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任你花样百出,我就是直直一拳,你的所有花样,就全都冰消玉解,如虚幻的泡沫般碎掉。

    三丹田均在人身中轴线。

    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

    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

    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这其中上丹田又被称为性根,下丹田称为命蒂。

    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

    这都是因为,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为“性命之根本”。

    在【培元功】中,更是明确的说明,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下丹田,为藏精之府。

    中丹田,为藏气之府。

    上丹田,为藏神之府。

    培元功的主要特点,和功法要求就是“意守”。

    所谓意守,就是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的,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

    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修炼效果。

    但实际修练时,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点上的,只能意守在以这个点,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

    而且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

    这是因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

    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修真者认为,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

    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

    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进行改造。

    常乐依照【培元功】要领练习,渐渐入得佳境,但是却始终差了一些,明明觉得印堂处,只剩下薄薄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穿,却又一直无法破开。

    这个时候,常乐想起了【培元功】所述,到了这临门一脚之时,专门有一种方法,叫做【撞丹田】。

    常乐睁开眼睛,四处寻找,见到有颗大树,树身生长得还算平滑,于是走过去,站在树前,然后将腹部朝之撞去。

    这撞丹田,需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

    常乐微闭双眼,仔细感撞击时腹内脏腑的感觉,呼吸自然而悠闲。

    与其说是“撞”,倒不如叫做“靠”更为准确。

    这个时候,常乐的呼吸方式,却是由顺式转为了逆式。

    所谓的顺式呼吸,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

    而逆式呼吸,却是反了过来,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呼气时再把腹部鼓起。

    这一次次撞击,使得那暖流更加增强,涌向常乐体内的奇经八脉,使他的身体开始进行初步改变。

    这与他使用强化药剂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使用强化药剂时,常乐是在短时间内,就立刻获得了,能力的大幅增强,并且身体的感受很粗糙。

    而此时的修炼,却能让常乐清楚的,感受到改造身体时的点点滴,好像亲眼看着自己体内,在慢慢的改变一样。

    撞击至丹田火热,似开水沸腾,常乐便转为下一步抱丹田。

    只见常乐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

    此时的常乐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

    这样练习一会儿后,常乐丹田处,如同生出一个漩涡,不停旋转,这个时候,他再转为间后转丹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