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 >

第59节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第59节

小说: 中国古代神鬼志怪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在前还舍。后经多时,乡里并知,儿女耻愧。此邻相嫌者并以猪讥骂,儿女私报猪云:“爷今作业不善,受此猪身,男女出头不得。爷生平之日,每共徐贤者交厚,爷向徐家,儿女送食,往彼供爷。”猪闻此语,沥泪驰走向徐家。

    徐家离舍四十余里,至大业十一年内,猪徐家卒。《冥报记》

万宝常() 
万宝常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

    他生来就十分聪明,十分富有音乐天才,尤其对乐器“八音”有研究(八音,古指金、石、丝、竹、匏、土、草、木)。

    有一次,他在野外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服装华丽车马豪华,带着很多随从,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宝常一看,赶块躲了起来。

    但是那群人中的头儿却让人把他叫到面前说:“天帝见你有音乐天才,打算把人世快要失传的八音演奏技法传授给你,以挽救濒临消亡的音乐,然而正宗的八音演奏你根本就没听过,所以我让天界的乐官把八音的要诀告诉你。”

    然后仙人就让他坐下,把历代的正宗音乐教给他,纠正各种乐曲中的错误,都详细地讲述。

    宝常把仙人的教导详细记了下来。

    过了半天,那些仙人凌空升入云中了。

    虽然和仙人在一起只呆了一会儿,回到家却已是五天了。

    从这以后,对于人间的音乐,宝常没有不精通的。

    有时他和人一同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宝常就用筷子敲打手边的碗碟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宫、商、角、微、羽”五音俱全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

    从南北朝的北周到隋朝,宝常都放达飘逸没有做官。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订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行不行。

    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旋律哀怨软绵无力,不是正宗的宫廷音乐,极力反对使用这种音乐。

    文帝就下诏让宝常创作新乐曲,按新法编制了乐队,一演奏,果然和郑译的音乐大不相同。

    当时宝常又说,秦汉以前有按《周礼》创作的乐曲,是以十二律与七声相配的《旋宫》乐曲,但从汉、魏以来,《旋宫》音乐失传,连懂音乐的人都听不懂了。

    听了宝常创作的乐曲,很多人都给予嘲笑,于是文帝又让宝常试着奏一奏《旋宫》曲,宝常当场就演奏出来,人们十分惊奇。

    宝常对音乐的改革和创新作了很大贡献,记也记叙不完。

    但是,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不合世俗的口味,人们听不懂也就不爱听,所以宝常创作的乐曲大部分没有得到流行。

    每当他听到掌管宫廷音乐事务的“太常寺”演奏音乐时,就会哭着对人说:“这种哀伤**的音乐,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刀兵不止,百姓又要陷入水火中了啊!”

    当时天下太平,处处歌舞升平,人们叫宝常这样说都不以为然。

    到了隋炀帝大业十四年时,天下大乱,终于验证了宝常的预言。

    当时郑译、何妥、卢贲、苏道、肖吉、王会言等人都能创作演奏高雅的音乐,安马驹、曾妙达、王长通、敦金乐等人都能创作新乐曲,这些人都非常佩服宝常,说他的音乐才能是上天赋予的。

    万宝常没有儿子,常对朋友说:“我要有了病,连个侍候我的人都没有啊。”

    后来宝常得了病,他老婆卷了他的财物跑了,宝常几乎要饿死。

    有天晚上,宝常早年在野外遇见的神仙降临到家中,神仙说:“你本就是上界的仙人,能够舍弃了天宫的安逸舒适,体会人间而下凡到世上,在人间沉沦了这么久,现在你在人间的期限到了。你还记得天界的云亭宫盛会吗?”

    宝常一时却有些发懵,过了很久才想起来,第二天他对邻居说:“我本来是神仙,偶然被贬谪到人间,就要回天上去了。”

    过了十天,忽然不见了,人们不知他去了哪里。

    【原文】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生而聪颖,妙达锺律,遍工八音。常于野中遇十许人,车服鲜丽,麾幢森列,如有所待,宝常趋避之。此人使人召至前曰:“上帝以子天授音律之性,将传八音于季末之世,救将坏之乐。然正始之声,子未备知也,使钧天之官,以示子玄微之要。”命坐而教以历代之乐,理乱之音,靡不周述,宝常毕记之。良久,群仙凌空而去。宝常还家,已五日矣。自此,人间之乐,无不精究。尝与人同食之际,言及声律,时无乐器,宝常以食器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作丝竹,大为时人所赏。历周泊隋,落拓不仕。开皇初,沛国公郑译,定乐成,奏之,文帝召宝常,问其可否。常曰:“此亡国之音,哀怒浮散,非正雅之声。”极言其不可。诏令宝常创造乐器,而其声率下,不与旧同。又云:“世有周礼《旋宫》之义,自汉魏以来,知音者皆不能通之。”宝常创之,人皆哂笑。于是试令为之,应手成曲,众咸嗟异。由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然其声雅澹,不合于俗,人皆不好,卒寝而不行,宝常听太常之乐,泣谓人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尽。”当时海内晏安,天下全盛,人闻其言,大为不尔。及大业之末,卒验其事。是时郑译、何妥、卢贲、苏道、萧吉、王令言皆能于雅乐,安马驹、曾妙达、王长通、敦金乐等(陈校本曾作曹,敦作郭)能作新声,皆心服宝常,言其天(天原作久,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假矣。宝常无子,尝谓其友曰:“吾不堪,病则孤矣。”因病,妻窃其财物而逃,几至饿殒。忽一夕,先所遇神仙来降其家曰:“汝舍九天之高逸,念下土之尘爱,沦没于兹,限将毕矣。须记得云亭宫之会乎?”宝常懵然,良久乃悟。他日,谓邻人曰:“吾偶自仙宫谪于人世,即将去矣。旬日,不知所之。(出《仙传拾遗》,黄刻本作出《神仙拾遗》)

李筌() 
李筌(quán,捕鱼的竹器)道号叫达观子,居住在少室山。

    他爱好神仙道术,经常游历各地名山,广泛搜集修炼的方术。

    他到了嵩山的虎口岩,(没有介绍应该是奇遇)得到了黄帝的《阴符经》,经是写在白绢上的,卷在红漆轴上装在玉制的匣里,经卷上题字写的是:“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书在名山里,传给爱好道术的人。”

    这本书已经破烂不堪,李筌把它边抄边读了几千遍,竟然还是弄不明白经书的深义。

    后来李筌到了陕西,在骊山下,遇见一个老妇,见她把髽髻绾在头顶,剩下的头发披散下来,穿着破烂的衣裳拄着拐杖,神态相貌不同于凡人。

    老妇看见道旁有人点火烧树枝,就自言自语地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李筌听见后吃惊地问老妇说:“这是黄帝《阴符经》上的话,你怎么知道?”

    老妇人回答说:“我传授《阴符经》,已经历了三元(每元三千六百年)六个周(每周一百八十年)一甲子(一甲子六十年)了,你这个年轻人从哪儿得到的《阴符经》呢?”

    李筌赶快跪下磕头拜礼,说了他在嵩山得到《阴符经》的事。

    老妇说:“我看你的颧骨穿过生门穴位,两眼和额头相齐,血脉充沛,心房端正,性情贤德又爱好法术,精神振奋喜欢参与一切活动,真是能成为我的弟子,然而你四十五岁时会有一次大的劫难。”

    说罢拿出朱砂写了一张符,挂在拐杖上,让李筌跪下把符吃下去,说:“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天地的佑护了。”

    说罢就坐在一块石头上,给李筌讲述《阴符经》的深奥含义。

    她说:“这部经共三百字,一百个字讲解修道的理论,一百个字讲的是修道的方术,一百个字讲的是修道的法度规章,上有神仙修炼的‘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的方法,下有用兵取胜的战术,这些都是靠内在的心领神会,与外部的事物发展相符合。如果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深意,那《黄庭内景经》也不算玄奥;如果能借鉴这部经书的要点,那四书五经和《史记》都算不了什么好文章,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大军事家的用兵也不算神奇。这部《阴符经》,不是有道的人,不能让他看见。所以说圣人用它可以得到治天下的大道,君子用它可以得到方术,而常人用它只能带来灾祸,这是由于他们的职位和使命不相同。如果要把这卷经传给同样好道的人,一定要让他清心寡欲、斋戒善性才能传授。有这本经书的人是老师,接受了传授的就是弟子,不能对富贵的人就特别看重,对贫贱的人就特别轻视,谁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折寿二十年。在你本命年的生日那天读七遍《阴符经》,对养生有益,可以增加寿数。每年的七月七日,抄写一部《阴符经》藏到名山的石洞中,也可以增加寿数。”

    过了半天,老妇又说:“已经下午了,我有些麦子做的饭,咱俩一起吃吧。”

    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葫芦,让李筌到山谷里取水来。水装满后,葫芦忽然变得很重,有一百斤,沉得拿不起来,葫芦就沉到泉里去了。

    等李筌回来,老妇已经不见了,只见在石头上留着几升麦饭。

    李筌有大将的才学胆略,曾著《太白阴符》十卷;他也是个当宰相的人才,著有《中台志》十卷。

    但当时受到李林甫的排挤,始终没有得到很高的官位。

    后来李筌就进入名山修炼道术,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原文】李筌号达观,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本,绢素书,朱漆轴,缄以玉匣,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上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髽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惊而问之曰:“此黄帝《阴符》上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授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少年从何而得之?”筌稽首载拜,具告所得。母曰:“少年颧骨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日角,血脉未减,心影不偏,性贤而好法,神勇而乐至,真是吾弟子也。然四十五当有大厄。”因出丹书符一通,贯于杖端,令筌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于是坐于石上,与筌说《阴符》之义,曰:“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术,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皆内出心机,外合人事。观其精微,《黄庭内景》不足以为玄;鉴其至要,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非有道之上,不可使闻之。故至人用之得其道,君子用之得其术,常人用之得其殃,职分不同也。如传同好,必清斋而授之。有本者为师,受书者为弟子,不得以富贵为重,贫贱为轻,违者夺纪二十。本命日诵七遍,益心机,加年寿。每年七月七日,写一本藏名山石岩中,得加算。”久之,母曰:“已晡时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瓠,令筌谷中取水。水既满矣,瓠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及还,已失老母,但留麦饭数升于石上而已。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十卷;有相业,著《中台志》十卷。时为李林甫所排,位不显,竟入名山访道,不知所终。出《神仙感遇传》

神化经() 
《》

    道士王纂者,金坛人也,居马迹山。常以阴功救物,仁逮蠢类。值西晋之末,中原乱离,饥馑既臻,疫疠乃作,时有毒瘴,殒毙者多,闾里凋荒,死亡枕藉。纂于静室,飞章告玄,三夕之中,继之以泣。至第三夜,有光如昼,照其家庭,即有瑞风景云,纷郁空际,俄而异香天乐,下集庭中,介金执锐之士三千余人,罗列若有所候。顷之,珠幢宝幡,霓旆羽节,红旗锦旆各二,相对前引,幢居其前,节最居后。又四青童执花捧香,二侍女捧案,地舒锦席,前立巨屏,左右龙虎将军,侍从官将,各二十许人,立屏两面,若有备卫焉。复有金甲大将军二十六人,神五十人,次龙虎二君之外,班列肃如也。须臾,笙簧骇空。自北而至,五色奇光,灼烁艳逸。一人佩剑持版而前,告纂曰:“太上道君至矣。”于是,百宝大座,自空而下,太上大道君,侍二真人,二天帝。在座之上,道君五色莲花,二真二帝立侍焉。纂拜手迎谒,跪伏于地。道君曰:“子愍念生民,形于章真,刳心投血,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