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宋-第3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的规定分别是:第一,鼓励现有各处小型、以家庭为主的加工作坊合股组成大型粮食加工坊。资产做抵押,可最多向农粮钱号申请与其资产相当的低息放贷金。
因为加工坊一旦投产,其回收成本的速度通常会很快。所以低息贷金上限不得超过五年、下限不得超过三年。
第二。如果有家庭加工作坊去申请贷金。农粮钱号也可以优先批给。但是在额度上,是以其资产做抵押、最多可以申领到相当于资产一般的低息贷金。
家庭加工作坊不是大型合股制的作坊,其经营能力、日后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必然不如那些大型作坊。所以对这些家庭作坊的低息贷金,上限为四年、下限只有二年。
第三,每一户加工作坊在向农粮钱号申请放贷的时候,必须先出具当地各保险行的财产投保凭证。因为只有投保的作坊,日后遭遇天灾**的时候才不会给农粮钱号制造出死账、烂账。
而所有作坊的投保,除了财产保险之外。还可以对其货物乃至交易契约到当地相关有司去办理公证后去投保。一旦交易过程中出现了纰漏,保险可以帮助其减少上限三成的损失、确保不至于一次生意失败作坊主便只能倾家荡产的情况出现。
有了这样三点以农粮钱号牵头的前期资金准备,刘行感觉还是力度不够。
于是乎,刘行接着又做出决定、从户部调拨资金,以每年全国粮农行业征收到税赋的两成作为投入,在农粮钱号建立一个长期的农业发展扶持会。
农业发展扶持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对那些中小型加工作坊市场交易中的契约和无法申请到新的放贷金情况下,在其扩产时给予超低息扶持资金。
当然,有投入就该有回报。如果某一个作坊主在得到多元资金扶持、保险保障之后仍然出现经营失败的情况。
农发会便可以以扶持资金入股、或者是直接出资去收购那些作坊,然后组建起由农发会做主的超大型作坊联营行。
农业发展扶持会这件事上。刘行也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了“债券”的概念。
因为单靠户部从税赋征收的款项中调拨的你两成,短时间内定然难以实现覆盖全国进行全方位扶持。想要得到更多的资金。刘行便想到了债券那种后世里很普遍的融资手段。
如今这天下,大宋朝各银号、钱号和钱庄吸纳储资,按照赵鼎所领导的那个金管署制定出来的规则,是最多不得超过三厘的利息。
而刘行提出的农发债券,则直接可以给出五厘到八厘的利息来。
具体的,刘行初步确定的是发行三年、五年和十年期限三种农发债券。三年的债券,到期给予五厘利息。五年的给其七厘、十年的给八厘利息。
刘行坚信,凭借远比银号、钱庄利息高的这些利息,一定可以吸收到不少的资金,加入到扶持农业发展这个事中来。
至于利息高,该从何处出那利息钱,刘行其实一点也不担忧。因为刘行随即明确地做出了决定、将皇储司从户部中剥离出来,划归日后新组成的农特发展扶持会去管理。
如此一来,等于是让皇储司作为既做储备、又可经营的机构,可以在其经营过程中得到了农发会的大笔资金支持、又可以用其利润确保农发债券的利息和本金不会受到损失。
当赵金珠听到此处,她眼珠子转了转,小小的人儿脸上浮起了狡黠的笑容:“刘哥哥,我明白了,您这是要用债券从民间借钱、然后再将那些钱用到粮油经营上去。这等于去拿着天下人的钱跟天下人做生意,完全是一种无本买卖呀!”
策马站在一旁的卢明韬旋即也接话,坏坏地笑着道:“我真没想到太傅您不只是文武双全,做起生意来怕是范蠡、吕不韦遇上您,都只能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来,朝廷没钱、却可以让民间出钱帮助朝廷快速把农事按您的计划做起来,实在是妙哉、妙哉的好计策呀!”
“我朝穷,即便是下个月龙币正式开始发行,也只有那么九个多亿的家当。所以呀,我这是穷则思变、给穷出来的办法。”刘行听到二人的话,先是讪笑了一下。
接着脸色一沉,目光投向远方、深沉地道“不过这个办法可以带着很多人因惠农政策快速从农事上富足起来,同时也能让一些自己无需下田种地去的人,用钱生钱也跟着受惠。一举多得,相信是个能够在日后为天下人所支持、喜爱的一种全新模式吧!”
刘行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只有刘行一个人知道为何这种模式必然会得到天下人的响应和支持。因为牟利,是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去想的事、每一个家庭都会去首选之事。(。)
第615章 抑儒抬农,大办农学堂()
民求财、商求利,官求的首重绩。
百姓与商人在本质上是相近的,想要日子过得好、首先得学会赚钱。赚到钱以后,怎样让钱生钱通常变成为每一个家庭中做主之人最是绞尽脑汁去想的事。
刘行前世里也只是个升斗小民,自幼便看着母亲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长大以后自己步入社会、选择自立以后,那一点点微薄、还经常被无良老板或领导克扣收入。
如果不去精打细算可能都不用等到来到这个时代,早就已经被饿死、去见了冥界的鬼王了。
当来到这个时空以后,年幼无父、少小丧母成了失孤之儿。豹林谷弟子的供养每个月只有那么一点点,不精打细算不要说后来去嵩山书院、只怕在山谷中不饿死也会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正是因为了有了前世今生的种种遭遇,被生活的那些磨砺。在前几年游走四方、用医术去积累功德帮助修行之时,刘行总是能够第一时间理解所遇上那些百姓的困苦与心思。
所以才有了曾炜杰当日对刘行一见感恩随其战的事情发生,也才有了红巾军驻在五台城非但没扰民反而备受万民拥戴的后来之事出现。
知其心所想,才能做到想其所想、及其所及。
换到如今这件事上来,这种及其所及是能给有余钱、想要钱生钱的千家万户带去更多收入是事,刘行自然信心十足、坚信必会成功
既然有了成功的底气,刘行在几句喧闹后。看着那亲兵队长又忙、又急地满头大汗却丝毫没想让他就此休息。而是即系说出了自己对粮农加工行当的深入性新策略来。
想要有坚实的加工坊产业链。单纯只是有资金还是不够。人才、技术,这对于刘行而言远比当今这天下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懂得其重要性。
大批的农业生产人才、加工人才,如今北朝应该有不少。但那些都是爹传儿子、儿子再教孙子,靠一代代人子承父业、小门小户传承出来的狭小能力。
欲使产业规范化,必须打破传统小家庭模式、去走产业规划之路。所以在人才之上,刘行首先确定了除六大书院之外,要在三年内、在北朝境内兴办起每县至少一所的粮农专业学堂。名称上,就定名为农业中等专科学堂。
在州府之上。每个州府至少在三年内要兴办起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堂。而每个省,必须尽快建立起一所农学院。
以老农民做顾问、聘专长之师任教授。五到十年后,刘行希望看到各种农学院堂中走出来的粮农专业有学识的人才下到田间地头去、进入到各处工坊中去。
这些人才的培养上,从中等专科到高等专科的学生,都必须在校期间每年至少有三个月是在田间“实习”中度过。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田间地头上浸淫足够时间的人,才能够真正掌握农业知识并最大程度做到“学以致用”。
这些学生不但享受正常的免费读书待遇,同时还可以在各学堂通过三个月的劳作、从学政田的收入得到所产的一半作为生活补贴。此外,还会得到各级官府额外给其家中的“扶农助学粮”。
对于那些学习工坊技术的学生,在其毕业前一年、或者半年进入到各处工坊时。便可以领取“实习生薪酬”。待其毕业后,前三年可以从农发会领取直拨到每个人手上的工坊农技补助金。
也就是说。只要那些农村家庭的子女考进了三级农业学校中。从入学到毕业,全城都在免费上学之外还能得到很多补贴。
等到毕业后,前三年是增加实践经验的时间,那段时间里收入不高也不用怕、因为有农发会的工技补助金足以让其生活得很富足。
如此一来,刘行不相信还会有人轻视农学。相反,一定会在当今天下以利益驱使,掀起一股强大的农学为先的风气
有人读书只为了有份收入稳定的好职司做,更多的人读书,在此时这个时代里其实还是想要奔着围城一般的官场里钻。
了解人心之中这种思想,刘行还额外做出了一项规定:凡各省农学院毕业之学员,参加六大书院入学考试时全部同比降低两成的录取标准分。凡各地各学堂生,毕业后成绩差的毕业生,都将被征召、直入屯田营先去服兵役三到五年。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告诉那些读书人别看不起农学生,你们可以十年寒窗苦、朝廷日后随时能让你们下乡去翻土。
相反一直在翻土实践中学习、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考六大学堂的时候录取分数线比你们低了两成,大大增加了农学生入学的可能性。
你只知苦读书的人,下乡去翻土的时候至少几年都难以适应,无法过上令他们满意的生活。
可是农学生则不同了,他们本身就有扎实的劳作基础在。就算毕业后成绩在同期生中是排名末位的,人家未来最多还是回去做老本行。
农学生都有田间劳作的扎实基础,与那些死读书的同时下地去耕作,必然是农学生收成远比书呆子要多。产得多、分得多,生活标准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鲜明对比、不同的层次感了。
甚至刘行可以预见到,未来田间地头上同样是毕业时成绩末位的学生,书呆子们追着捧农学生的臭脚、猛拍农学生的马屁。为的只是人家给他们支支招、让他们在秋收时能多得点粮食,让生活过得更好一些那场景
“刘哥哥,你太坏、你真的太坏了,你这是逼着书呆子向农学生低头、逼着那些嘴上喊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儒生们去为吃饱肚子尊重农学生呀!”刘行这一套计划才说完,一旁的赵金珠捧腹大笑起来。
她大笑着,望着刘行道:“哈哈哈,看来十年、二十年以后,谁再敢喊不为五斗米折腰、朝廷都无需动辄重型惩治、只需要把他们罚去屯田便能使那些自以为高风亮节的人为了吃饱肚子而变得明事理、懂识时务了呀!”(。)
第616章 揭伪君子,定农事政绩考()
听到赵金珠这话,刘行心底又是一阵暗叹: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小丫头吗?这心智、居然能够直接将小爷真正长久的计划都猜了出来。
太了不得、真是太了不得,谁说皇家多出败家子,至少这小公主就是一个神童。
想到此处,刘行又忍不住暗暗庆幸道:还好、还好这小姑娘是喜欢小爷我的,也坚定了即便她父兄重新坐到龙椅上也要誓死保我而非害我的。
否则单是她这女神童的心智放在这里,小爷我都容不得她继续这样自在的生活下去,至少也该先给她下点药、让她也变成一个痴疯儿
心底是如此想,表面上刘行确实浅浅一笑对赵金珠说道:“陶渊明很厉害吗?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还在高喊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一套只能忽悠那些只会看书、不会想一想那事情背后的另外一种原因。”
话音稍做停顿,刘行脸色冷下去,接着道:“如果不做官,陶渊明不是去做了官,他哪里来的那采菊东篱下的资本、早就给饿死了。做了官还要当了**立牌坊,喊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只能去欺骗一下那些连基本思维能力都没有的书呆子。”
言再停,刘行的面色变得凌厉起来:“清官诚可贵,可是清官是在廉明上体现出来的。只要我做主一天,我主掌的朝廷内就不希望出现那种当了**还要牌坊的家伙。能者上、庸者下,诚者上、诡者小爷不弄死他也让他真去别为五斗米折腰,活活饿死他。”
刘行这些话一说完。不只是赵金珠、连同周围的亲兵们也都是不由得有些愕然了。
陶潜陶渊明、靖节先生那可是华夏文明中的一代名人。是田园诗的真正开山鼻祖。他的“高风亮节”、他的“不卑不亢”自东晋以来。那早已变成中原人思想深处的一种灵魂性的崇拜。
可是在刘行的内心深处,他根本经不起推敲。至少在做人这个事上,他的人品未必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