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仙宋 >

第225节

仙宋-第225节

小说: 仙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想过之后,刘行立即陷入沉思,思索起到底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该为了顺应儒生群体的口味对咨议律加以强化。

    然而当几个时辰之后,刘行从深思中回过神时,刘行却做出了一个狠厉的决定。

    这个决定也是通过一道政令、一部新律法去执行的,此律法名为著论章。

    著作、论文对于刘行而言一点也陌生,其实对于当即这个时代的人也都不陌生。只不过在封建社会里。没有人会去重视、或者可以说没有多少人真有资格去重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很简单,许多能写出传世之作的人。活着的时候想把他们的作品真的印刷成传世之作只有两种渠道。第一种是官印,由朝廷和官府出钱、出力、出人手,将一些人的作品整理、收编后印刷出来。

    譬如四书五经、六艺六书,譬如春秋三传。那些都是历代官方出钱去印出来某位先哲或者很多位先哲一起完成的作品。

    这种官方印名儒的书,原作者生前有的会得到尊崇,却也未必得到实惠。但更多的是在他们死了之后,其作品才被印刷出来、用作朝廷捆绑万民思想工具的。

    在这官方印书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史学家们往往生活并不富裕的一个原因了。像是司马迁刚开始写史记的时候、像是班固写汉书,全都是自己出钱、自己写,写完以后自己去变成书传播出去。

    当然,在司马迁和班固的那个时代里,印书一说还不存在,因为那都是竹简为书的时代。只有刻、没有印刷那一说

    官印书籍不给著作人分钱,只拿去当奴役人民、捆绑万民思想的工具用,刘行认为这很不厚道。用了人家的东西,就该给人家钱嘛!

    私人著书很不靠谱,许多野史、杂史上记载的东西根本不可信,甚至许多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那些书籍流传下去,只会遗害万年。

    但是这些事都只是刘行对文人的一种感同身受的鸣不平而已,刘行颁行著轮章的本意是想要通过一部章法来规定以后凡是写出好文章、好诗词的人,都能得到官方定下基本额度报酬用以养家糊口甚至富起来。

    可是初衷上,刘行的定义是:你们这群臭儒生不是说我花钱买咨议是假参政吗?你们骂街的原因不就是我咨议事上规定不让师徒同地为咨议,使你们无法得到利益了吗?

    好哇,小爷就给你们利益。能写出好东西,小爷出钱给你们著书立传。但是前提是你们都得给小爷闭嘴、开口也只能说对小爷有利的话

    可是儒生群体中,很多人都是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刘行也想到了他们。

    对于那些所谓宁折不弯的家伙,刘行也不会手软。

    著论章中明确给出了规定:凡妄议论朝政者抓、凡诽谄朝官者杀、凡妖言惑众者杀完以后他们直系的亲属三代不得入学、参军,还要不允许分田地给他们。

    将“收买”进行到底的同时,刘行也正式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一般地用章法明确定义下来,以后言论由官府做主、儒生再敢乱叫就是违法。

    只要你敢乱说话,有事没事再去站到城门口大骂朝廷,那等待你的只有一个结果: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叫唤得最欢的结果会更惨、三代都别想再读书,连吃饭都会成问题,唯一只剩下去当奴做仆的生存希望。(。。)

第293章 老兵围堵天枢院() 
咨议律“收买”的是士大夫、是族群首领和富商等阶层,来为朝廷出谋划策、帮着朝廷监督各地官员。

    著论律刘行在“收买”儒生群体的同时,也给他们牢牢地套上了一套枷锁。从此以后愿意乖乖听话的读书人,官府出钱、出力、出人手帮其将作品传世。不听话的,马上就会被严惩。

    刘行这样两道政令新法一颁布出去,儒生们是闭嘴了。

    因为他们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顺刘太傅者昌、逆刘太傅者亡。

    反正在朝廷这只大肥羊的身上他们也分到了肉,何必再去沽名学那陶渊明。只是短短几天时间内,一场儒生发起的骂街潮便被刘行以新法灭掉了。

    可是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一部分得到实惠不再反对、注定会有另外一部分人得不到实惠变成新的反对群体。

    当刘锡、金奴开始带兵“招安”陕陇各路山贼草寇、前朝余部时,才被从军中裁汰掉的一群中上层将领们便在五台城里聚集起来,几百人一起涌到了天枢院的大围楼外。

    老兵围堵天书院,这件事可是大事情。

    一接到消息,刘行火速赶到了天书院外。

    刘行的马车才停下,没等车帘掀开,一个年约武勋、仍然穿着六品武官旧官服的人便抢先跪倒在了马车前。

    这老兵一跪倒,马上就喊出一番话来。他喊得什么呢?喊的是:刘太傅呀,您为武夫出了头、您让武夫有了和儒生平等的机会。可是您新法、著论章一颁行,这不是又让那些儒生有了骑在我等武夫头上作威作福的机会吗?

    他这一喊、剩下那几百个老兵也都冲到了马车周围。跪满了一地后悲声一片、哭嚎震天地附和起来。

    在老兵们哭喊声中。雷震将车帘掀开刘行从马车上跳到了街上。

    纵目四望。看了看这些老兵,刘行无奈地叹息一声后说道:“诸位老哥哥何必如此呀?有话咱好好说,何必跪在这街头呢?你们都是大宋的忠臣、都曾为大宋浴血奋战过,快起来、都快起来。”

    说着话,刘行上前去拉那个带头的六品老兵,却没想到那老兵根本不起来,仍然哭着喊道:“太傅不能让我等继续不受那些斯文败类的欺压,老汉我宁愿跪死在这里。”

    一见此状。刘行来气了,暗道:你爷爷的,小爷拉你起来、你还敢跟我较劲!你这老头,也太不识抬举了吧?

    心里有气,刘行猛地灌真气向双臂、一用力竟将那老兵像是拖死狗一般从地上硬生生地拖了起来。

    那老兵被猛地从地上被拉起来,正在错愕中,刘行已经重新转对其他人、高声喊出了一番话来。

    刘行喊了什么话呢?核心内容就两条:其一,刘行盛赞这些退出军中的老兵是朝廷之基、国家栋梁,希望他们能够给内阁、给天枢院一些时间制定和完善关于军中退出老兵们的安置章法来。

    其二,刘行希望参与这次老兵集体围堵天枢院事件的老兵们想一下。他们现在是不是都有职司、朝廷是不是都破格给了他们官职。无论是河工、盐铁、转运或是官督商办体系中的,哪一个朝廷真亏待了他们。阶级上未必比儒生低不说。收入上哪个比儒生低了?

    朝廷没亏待他们,那他们这样围堵天枢院来闹事、来制造不利于内阁和天枢院的影响,这是谁负了谁?谁对不起谁?

    这一番话喊出来以后,刘行停住话时、转身坐到了马车的车辕上。

    那些老兵听完这些话,先是集体静默了片刻。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当他们在很短时间内想明白后,忽然变作一片山呼万岁声、迅速做鸟兽散一般地散开了

    一场老兵围堵中枢的闹剧,被刘行的一番话给说散了。当宗泽、张所和其他内阁大臣赶到时,只看到了一地狼藉、却没看到任何一个来围堵的老兵,让两位老帅和众大臣更加赞佩刘行的处事能力。

    大臣赞佩,对于刘行而言是好事,同时也再次激发了刘行邪狂的本性。

    带着一众大臣进入天枢院、让众人在天枢阁一坐好,刘行马上便宣布要颁行正式确保退役官兵利益的新法、武备律。

    专门为退伍老兵颁行律法,这让张所、宗泽和那些朝臣们不由得又是一惊。

    他们惊的是什么呢?惊的是过去有些皇帝为了笼络人心能够不弃糟糠、为老兵们颁几道圣旨已经很不错。

    千古以来,自从禹王传启开始至今、悠悠中华文明千年历史上少说几十个朝代、上千位君主了,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君主、任何一个朝廷真的去为退伍老兵们专门作出过立法的事情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君主的圣旨在他老死、退位之后是很容易被继承者们给推翻的。

    一旦立法、出台正式律法后,任何一个继承者日后想要修改前朝的律法都会先被扣上不孝、不义、不忠的恶名。所以除非这个朝廷日后出现比刘行更加邪狂、更加疯狂的主宰者,否则律法一立、便会成为朝政传承的根本被以后的主宰者们世代沿袭使用下去。

    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

    在刘行说出来要为老兵立法的话之后,本来一直处处避让、不敢顶撞和悖逆刘行的一众文人出身的六部尚书们便炸了庙,纷纷站起身来反对起来。

    要反对、理由必须充分。赵鼎的理由是不该以兵事为社稷常态、欧阳询的理由是不能将兵事作为固定事物长久使用增加朝廷日后的度支负担

    其实几个大臣的理由,归纳一下就是一点:不该让军人成为社稷根本、不能让武夫成为朝廷日后的负担。

    在众大臣说的时候,刘行一直只是冷眼旁观、任由他们将想要说的理由全都说了出来。

    可是当他们说完的时候,刘行只是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就让科举出身的文儒大臣们全都哑口无言。

    刘行说了什么呢?刘行是这样说:没有一个完善的武备制度,才是大宋朝先被契丹、党项频繁侵扰,后被女真人直接掳走了二圣的关键原因。

    不想皇帝再被抓走、落个国破山河在的下场,只有将武备常态化才能实现。

    反对来、发对去,你们这些个科举出身的难道是想让这个朝廷继续走前朝老路去做文弱之国吗?不是,就都给我闭嘴。(。。)

第294章 武备律(上)() 
刘行喊出了“闭嘴”,说得话又是句句在理,赵鼎、欧阳询等一众科举出身的内阁大臣们只有真的闭上了嘴。

    他们一闭嘴,刘行马上便转头看向了多年带兵出身的宗泽和张所,一个首辅、两个次辅随即干脆就把那些文人出身的大臣当做了空气一般商议起武备律该怎样制定来。

    论文采,宗泽不比赵鼎等人逊色。论法理,张所不校任何一个大臣弱。论见闻,刘行超越时代千年的见闻放在那里。

    这样的情况决定了那些大臣只能做空气、做旁观者,也注定他们无法再来参与武备律的制定。

    于是乎在几个时辰后,当这次天枢阁会议结束时,一道政令从五台城发出、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社稷根本的基本国策被确定。

    武备律颁行了,按照这项律法的规定,刘行将年满十六岁、从各级学堂毕业的男丁全都纳入到了大宋朝的厢兵体系中。

    但校之与从前的厢军不同,新的厢兵不再是常规、常备的常态化军队,而是变成了每年只在农闲时节训练三个月的兵马。

    至于从前的乡兵,武备律中根本不再存在。既然不存在,也就意味着要裁汰。

    一种两级武备的体系取代了原本大宋朝那种看上去很强大、实际上千疮百孔的旧有武备体系也就此由律法确定下来。

    改了兵役制度,那那些老兵会得到什么利益呢?

    刘行给出老兵们的利益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从前许多行伍的人都要先进乡兵、再寻机转入厢军。最后才有可能凭借出色表现混上几年以后进入到禁军中去。

    而由多种变成两种兵役体系后。刘行给了那些老兵一个恩惠、他们的子弟若再从军全都可以直接进入禁军或边军。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荫凉下面的老兵子弟从此后比他们的老子要少走好大、好难走的一段弯路,这是给老兵们的第一项利益。

    其二,许多老兵不是说文人看不起武将吗?好,这次刘行通过律法的形式正式定位、文主参军武主战,文人以后只能在军队里监督、辅佐武将不再给他们凌驾于武将之上的资格。

    具体的做法,刘行是这样规定的:非武举出身者不授军职、非行伍多年者不授高阶、非有战功者不授主将职。

    每军由各级武将担任军事主将、从属皆对主将负责,也必须对主将唯命是从。否则,主将有权先夺其职、再上报朝廷削职去官。

    若有人敢阵前抗命。就算是状元郎、主将也有权立即拿下后交军法司去审判他。

    这意味着什么,对于那些行伍的人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刘行这是在板正军旅中原本就该有的秩序和规则,不再让那些没有多少领兵经验的文人一进入到军队里马上就可以凌驾早沙场阅历丰富的各级武将之上。

    一旦那些文人想要夺权闹事,那对不起、就算你是皇亲国戚都可能被一个七八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