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科技王座 >

第152节

科技王座-第152节

小说: 科技王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最开始大家只是感慨军分区有钱,舍得投入,并没太多感想。

    毕竟国内的仪器质量如何,紧跟精密仪器发展步伐的他们最有发言权:还行,能用,但比苏联的还是要差一些,比少量从欧美买来的进口仪器就差得更多了。

    军分区有钱,大家少少羡慕一下,也就罢了。

    对于专家们提出借用仪器的要求,军分区表现非常慷慨,积极帮助调整使用时段,把一半的设备时段都拨给了国内来的专家。

    但在等待阶段,当他们看到合金厂自己的技术人员,实际使用设备的情景后愤怒了:他们的动作一点都不规范,好多操作流程由于可能损坏设备,在国内是严厉禁止的。而且用着这么好的设备,他们竟然只是做一些非常初级的检测工作,材料的浪费也大得让旁观者怒发如狂。

    这些技术人员根本就是新手嘛!

    在国内,他们就是想进实验室也会被拒之门外,靠近一步都会被当做破坏分子监视。

    特种合金厂有这么好的设备,却是拿来培养新人,这,这,实在是太浪费,浪费到他们这些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可这毕竟是人家自己的私事。人家有钱、任性,就是要拿昂贵的设备、大笔投入耗材来培养新手,专家们再怎么看不顺眼,心里不平衡,也无法干涉。

    一些好心的专家干脆就出声,指导他们如何科学地撰写试验流程、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正确操作设备,当起了他们的老师。

    在教导过程中,实际使用这些设备以后,他们惊讶了。

    这些设备明明是用的国内的内瓤,但测量精度、自动化程度之高出乎意料,丝毫不比他们用过的进口设备差多少!

    震惊之下,他们连忙追问这是怎么回事。

    特种合金厂的技术人员,对他们的失态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些技术人员的的确确是百分之百的新手,只有几个技术骨干是从国内聘请。但即便这些技术骨干,也在国内属于二流,才会被打发到了这边来,帮助军分区建立自己的小工业、科研体系,来了以后,接触到的就是这样品质的仪器,初期惊讶一下,很快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

    对于专家们的询问,这些技术骨干同样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大惊小鬼,难道国内没有这么好的设备?

    不可能啊,这些设备本来就是从国内科学仪器厂订购,只不过先送到军分区精密仪器厂稍作改进而已,需要那么夸张么?

    被对方这么一反问,国内专家也愣住了,猜想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也许国内仪器厂早就有了更好的设备,只是自己不知道,亦或是研究所没有购买。

    于是,专家们一窝蜂给国内打电话,把抄下来的设备铭牌、型号报给单位,说这种型号比原来的旧型号好太多了。要求他们向国内厂家询问是否有该型号仪器,有的话一定要买一台。

    可是从国内反馈回来的信息,却是查无此事!

    不论是北京也好,还是上海、武汉也好,都没推出过这种型号的仪器。他们倒是承接过军分区的订单,按照他们要求对仪器进行局部改造,但也就这样而已,对于改造的目的、用途一无所知。

    专家们对其他事迷糊,但在这些与他们研究紧密相连的大事反应可不迟钝,立即明白到,这些仪器都经过军分区有目的的改造,很可能加装了什么配件,从而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越是这么想,心里越是像猫抓一样。

    这毕竟是在人家地盘上,仪器的改进肯定是不可外宣的绝对机密,军分区怎么可能向他们公开?

    绝大多数专家还能保守纪律,虽然一万个想明白其中缘由,可还是按捺住了心中冲动。只有极个别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脑子一发热,就跑去提出参观精密仪器厂的请求。事后知道的考察团领导把他们找去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他们无组织无纪律,严重违反外事纪律,尽给人家出难题。

    这边批评完,谁知道转过背,不料军分区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欢迎他们在各个企业陪同下自由参观。并希望他们能帮军分区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这可是意外之喜。

    得到允许的专家们马上集体出动,在精密仪器厂办公室人员陪同下,参观了他们的制造车间。

    去了以后,他们再次受到极大震动。

    特种合金厂的厂房建设,在他们看来已经是超高标准了,一点也不像国内冶金企业一样,又脏又乱,各种设备、部件、原料胡乱堆放,几十上百人挤在里面来回走动,把个车间搞得跟收摊时的菜市场一样乱哄哄。特种合金厂的厂房整洁如新,大量使用自动化控制以后,车间里也不需要太多人员,一个班组也就十来个人,各自定岗,显得非常有序。在自动化行车、轨道运输设备的辅助下,就这么点人便能轻松胜任工作。

    但到了精密仪器厂,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小巫见大巫。

    精密仪器厂的厂房倒不是多么雄伟壮观,就是简单的钢结构厂房。可是内部管理之严格,哪怕国内最高档次的实验室,也不过如此了。

    各种超纯净水制造、供应,严格到苛刻的除尘管理,空气洁净保持把颗粒微尘控制到最低,就连光照方向、强度都有一定之规。

    为了保证最高的洁净度,坐在生产线的工人甚至穿上了把头脸都蒙在里面的连体服,只透过面部玻璃进行观看、作业!

    传动带上,一块块电路板从上千名工人面前经过,所有人都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没有余暇四处张望。完成一项自己的工作,就将电路板放入内侧传送带,送到下一环节,然后又从外侧传送带,拿起下一块进行操作。每个人都有一个工作台,上面有自动点焊设备、显微仪,以及综合测试设备,简直堪比一个小型实验室。

    这哪里是什么生产线,简直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实验室嘛!

    相比国内精密制造企业,把门窗封一封,加个排气扇,工人穿个白大褂、带个帽子就算是洁净厂房,精密仪器厂的条件简直高到让人发指!

    也只有这样高洁净度的厂房,才能制造出如此高精度的科学仪器,众人看过生产线之后,都服气了。

    当国内专家们恍恍惚惚地离开车间,偶然发现十几辆载着明显具有国内仪器特征的运输车队经过,他们一下兴奋了。这就证明,军分区的确大批向国内购买了科学仪器,这点没有错。

    他们兴冲冲地跟着车队跑,来到库房,赫然发现这里堆放着数以千计的各式仪器,所有的产品铭牌,都清晰标记着国内生产厂家的名称。

    这些仪器入库之后,部分马上被转入生产线。

    跟着来到生产线,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气愤又悲凉的场景:同样是超洁净车间,同样是连头服,可是这个车间的任务却是拆卸!他们将从国内购买的仪器来了个大卸八块,把机械部分保留下来,电气部分却全部弃之不用,像扔垃圾一样,丢到一旁的回收箱里。

    这就是真相!

    原来军分区从国内大批购买科教仪器,是因为自己的加工产能,暂时无法加工大量的精密机械构件,也无法生产诸如科学透镜之类的光学部件,所以才从国内购买。但他们也只需要这些军分区暂时无法、或是产能不足以满足需要的零部件,至于控制电路,从电路板到元器件,全部用的都是军分区自产的!

    说句不好听的,就像特种合金厂、精密机械厂一样,在国内和军分区之间,国内企业充当的是初级加工材料、半成品供应者角色。而军分区才是整根生产链条的最终端,负责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对从国内采购的初级加工后的材料、半成品,进行深入处理,精加工后做成最后产品,又返销国内或对外出口!

    并且为了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数字精细分析能力,电路中所使用的处理器数量之多简直是骇人听闻!

    只要是能够使用处理器的地方,都采用了相应的修改。视数据处理复杂程度,从最早期的4040到最新款的z80、8086、8088,一应俱全!最新的8086、8088甚至国内都还没吃透,这边已经开始在规模化运用了!

    明白了整个流程,他们对于用国内仪器为内瓤的军分区自产仪器为什么精度如此之高、控制之方便、细微调整功能之精细,再无怀疑。

    哪怕国内的光学构件稍差一点,但在军分区如此不惜工本的改造下,还不能大幅提升仪器性能,那才是见鬼了!

第164章 互补() 
明白了双方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国内来的专家们,颇有些落寞。¢£,

    他们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想要帮助国家提升科技实力,早日实现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

    可是几十年来,国家的实力比起建国初确实提升了很多。

    然而对比国外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双方的差距不但没有拉近,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这也就罢了。

    毕竟外国人烧杀抢掠数百年,掠夺了全世界财产以供他们发展。几百年时间,集中全球的人力、物力、财力,才从风帆时代进化到电子时代,发展速度实在算不得快,还有追上的可能,没到让国内科学家们气馁的程度。

    但在看过军分区的发展之后,许多科技工作者感觉有些心力交瘁。

    军分区以前是什么样,他们限于消息来源,一无所知。不过他们可以肯定,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实地看来,虽然城市建设很不错,到处都是一栋栋美丽的花园式电梯公寓、鸟语花香,说到底还是个偏远山区小城。

    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技术水平却如此之高,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到汗颜。

    要说超英赶美,这边倒是有这个样子。

    要不是基础还是薄弱了些,连特种合金冶炼企业也是刚刚才在国内支持下建立起来,各种加工企业也少了点,电子行业仅具总装能力,化工更是一片空白……,说不定军分区还真能实现超英赶美的目标!

    两相比较,看过人家的发展水平,国内的专家们实在是打不起精神。面对精密仪器厂陪同人员的笑脸相迎、热情请他们提意见,众人也只能僵着一张脸敷衍了事。

    垂头丧气离开精密仪器厂,回到下榻的新城大酒店,吹着温度适宜的空调、冲着滚烫的淋浴、换上质地细腻的睡袍、躺在柔软的席梦思大床上,不少人却辗转反侧,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合眼。

    为什么会这样?

    堂堂泱泱大国,为什么连一个山区小势力都不如?

    我们的发展道路,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每个人都在扪心自问,对这个问题不解,将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所见、所闻重新梳理,想要理出一个头绪来。

    这些天,所有的国内专家都失去了投入工作的兴致,顶着一双熊猫烟,愁眉不展地陷入沉思。

    最后,还是前来看望他们的关飞,得知情况后笑了笑,指出其中缘由:“因为你们太大,而我们又太小!”

    太大?

    太小?

    关飞不想让他们带着满心沮丧离去,耐心而又热情洋溢地解释道:“国家太大,要顾及的地方太多,纵然家财万贯,分到每个人、每个领域都是微乎其微。中国是泱泱大国,有大国气度,国家、人民朝思梦想,就是要一洗百年屈辱,重回汉唐盛世。

    这就需要国家必须在每个行业,从维持人民生存,到矿产挖掘、冶炼,到产品制造,哪怕是一双筷子、一个水杯、一条毛巾,都自己制造。

    同时国外对我们的封锁,也逼迫我们只能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无法从外部获得支援。

    所以我们这条路,注定会非常艰辛、非常曲折。前期之所以慢,是因为我们从开始就什么都没有: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设备,甚至连合格的工人都没有,谈何快速发展?

    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体量越大的人,启动就越慢,国家也是如此。

    三十年来,虽然我们进展缓慢——其实对比西方的发展历程,我们已经快得不可思议了——但是锻炼出了几百万合格的产业工人,其中更有数以千计的八级技工;拥有了从冶金到制造所有门类、行业的制造业;培养出了数十万规模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科学家。

    可以说,一个国家腾飞所必须的基础条件,我们都有了!

    前面最崎岖、最危险的山路我们已经迈过去了,剩下的路也已经走了一半,剩下的虽然说不上是一条坦途,但其间也不过是一些稍矮的小山、丘陵罢了。最困难的都走过来了,我们只要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