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死得其所系统 >

第10节

死得其所系统-第10节

小说: 死得其所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正如你所言,如今没有人会逼迫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你且放宽心,事情已经过去了。流言蜚语也终会散去。”

    程知见陈文蓁急急打断自己的比方,并回忆往事,试图安慰自己,愈发觉得这女子可爱极了。于是,展眉一笑,说道:“表姐所言甚是。我就知表姐不同寻常,胸怀宽广。

    只不过嘛,我并不介意流言蜚语,只觉得女子一生拘于后宅,方寸之地,面对各色人等,男人女人的算计,没甚意思。

    表姐五年游历,追寻自我,钻研医术,悬壶济世,这等潇洒风姿、自由之态,实乃令吾辈心向往之。

    青瑜所愿,便是追随表姐,寻觅属于自己的道。”

    说罢,一撩衣摆,就地跪下,俯身行礼,“某不才,诚心拜入子虚门墙,恳请子蓁真人收我为徒。”

32 侯府嫡女(十四)() 
“你,你,你,这是做什么呀,快起来啊。”陈文蓁被程知这突然一拜,弄得整个人都懵了,说话都不利索了,赶忙要把人拽起来。

    “不,真人不应,弟子便长跪不起。”

    “程青瑜!你这还威胁上我了,啊?”陈文蓁都要被气笑了,这家伙哪里学来的无赖行迹?不过考虑到眼前这人还是个重伤病人,忍了忍,还是准备轻声细语地说服她打消这种无稽的想法。

    “表妹,你还年轻,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能因为碰到一个秦怀远便排斥天下所有的男子。你是个好姑娘,自会有人懂你的好,你会遇到一个正直良善的君子,白头偕老,儿孙满堂。不必要出家的。”

    “喔?”程知挑眉,很会抓重点,“表姐说我是个好姑娘,那么,表姐你懂我的好么?”

    “诶!”正苦口婆心劝着的陈文蓁,又被自家表妹不按常理的反应,吓到了…

    只见程知脸上又流露出当日堂中对峙的睥睨神态,她朗声说道:“陈文蓁,你听着,我程青瑜从来不是个懦夫,绝不会行懦弱逃避之举。我拜你为师,不是因排斥天下男子而恐惧婚姻,也不是因心灰意冷而意图避世,而是要寻觅属于我自己的道。

    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程青瑜不敢自比圣人,只是经此一事,我明白,我的道,不在后宅,不在姻缘,不系于男子,不系于家族。

    你当日也曾见到我持刀的模样。你看我手稳不稳?力道足不足?

    我程青瑜天生有股子力气,悄悄观府中子弟习武,拳脚兵器倒也偷学了些,这算不算悟性尚可?读书习文,诗词文章也能做些,琴棋书画也略懂一二,也可自诩资质上乘。我自问也有才华,甚至胜过世间庸碌男子数倍,可为何只能着眼方寸之地,抱负才能不为人知,一生不得自在?嗯?

    我有时会想,我宁愿去做一阵前小兵,去抵御北周,保卫家国,也算有用武之地,于国于民有益处。抛头颅,洒热血,也好过闺阁终老。”

    说罢,又是一拜,“真人深有体会,当知女子不易。我日前见真人行医用药,眉宇间自信耀眼,想必已是觅得大道。这道光也是我所追寻的,还望真人恤悯余情,成全弟子向道之心。”

    至此,陈文蓁并没有上前相扶,而是坦然受了这一拜。

    陈文蓁心知,自己不需要再劝了,也不必去劝,这等女子心性坚毅,非外物可动摇。何况,她话中之意,亦是自己所思所想。道之所向,无怨无悔。纵然日后风雨波折,远离富贵,想必也是幸福。

    待程知抬头,便听陈文蓁说道:“既是如此,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成全。只是青瑜,你资质上佳,我不过入门,怎能为你师。我稍后便修书一封,禀明师尊,想必以你性情,师父会很是乐意多一弟子的。”

    说罢,见程知并无惊色,而是一副理所当然、本该如此的样子,瞬间什么感动都散了。只是气瞪一眼,“既是如愿了,还不起来。”

    “是,多谢师姐体恤。”程知满足的眯眯眼,站起身,见着假山后的袍角离去,嘴角一勾,更是满意了。

33 侯府嫡女(十五)() 
是日,平康侯书房。

    “见过父亲,儿前来辞行。”

    平康侯程靖望着眼前这个长身玉立的少女,少了些豆蔻年华的婀娜多姿,却多了些弱冠之士的意气风发。

    想到日前途径花园听到的那番慷慨陈词,程靖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父亲,竟是忽视了这个长女这么多年。她一个人独自摸索,竟能成长到如斯地步。

    若是自己早知道,早知道她天赋如此,她志在此道,哎,算了,就算早知道,又能怎么样呢。是培养她习武练兵,还是送她入军?且不说一个女子不可能进入军中,纵使可以,难道去做炮灰,被北周压着打?

    近些年,圣上身体愈发不好了,朝中上下怠于兵事。而深受帝宠,隐为太子的昭王殿下,器重文人远甚于武将。上行下效,大邺文风盛行,才子频出,可军队却是青黄不接。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至于青瑜,如今拜入子虚,有福安公主在前,也算是个好去处。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总比战死沙场,尸骨无踪的好。

    “瑜儿,”程靖神色复杂,终是化作一声叹息,“是为父误了吾儿啊。”

    “瑜儿,你是个好孩子。既然这是你想要走的路,为父自是成全。此去子虚,你便跟在福安公主身侧,好生学艺。”

    顿了顿,程靖还是开了口,“还有一事,是关于那秦怀远。上次那事,已是查清。是秦怀远以青璇的名义威吓守门的婢女,那婢女不经事,便被引开了。后来那婢女眼看出了事,以为是侯府内斗,不敢声张。还是静安伯夫人出面,问出此事。

    你不会怪青璇吧?而且,你对昭王,可是怀有情愫?”

    “父亲过虑。此事已然过去。妹妹对我,似有误会。昭王之才,天下读书人公认。孩儿亦读过几本书,自是钦佩昭王才思。这无关风月,我对昭王,并无男女之情。”

    “哦,既是如此,为父也放心了。你如今恐怕很难和昭王在一起,你没这个心思就最好了。

    昭王也得知了此事始末。不过,那秦怀远果真狡猾,当即便奉上血书一封,表明他是对你一见倾心,才会鬼迷心窍。那血书据说文辞凄美,几处泪渍,这便打动了我们见才心喜的昭王殿下,只把秦怀远逐出了王府,也没追究了。也忘了自己当时可是信誓旦旦,说要给侯府一个交代的。”

    “父亲,本来有几句话,孩儿不知当讲与否。不过见昭王如此行事,便是不吐不快了。不说朝事,单看此次,父亲觉得昭王其人,心性如何?”

    “这,温和宽厚,没什么皇室子弟骄横跋扈的习性,就是耳根子太软。”程靖斟酌说道,却不知女儿为何这么问。

    “那么,可勘为帝?尤其如今局势紧张,外有北周厉兵秣马虎视眈眈,内有官僚作风浮夸不干实事。”

    “瑜儿!慎言!”这朝廷危机,竟是连闺阁女子都看出来了么。

    “父亲,此处只有你我二人。”程知挑明局势,就是为了说服平康侯府支持自己的行动,怎能由得程靖糊弄过去。

34 侯府嫡女(十六)() 
“昭王其人,心性绵软,易受身边人影响;偏听偏信,偏又识人不明。不通军政,却听之任之;一次败绩,便懦弱逃避。个人喜好,却影响国家选才;偏见成见,用来意定朝政决策。

    这样的人,真的能坐稳皇位?真的能掌舵天下?

    您看,当日连我挥个刀,他都一副没见过血的样子。秦怀远一哭诉,他一个感动,查也没查又心软了。”

    程靖严肃了表情,“你想说什么?”

    程知知道这是平康侯开始正视起自己所言,遂接着道:“然则,静安伯府为昭王外家,平康侯府又是宋氏姻亲,程家与昭王,早已是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况其他皇子也是平庸,未必会比昭王更好。

    再者,温和善良的帝王顾念情谊,总比刻薄寡恩的暴君好。

    心性绵软,可以多加磨砺,见多了鲜血与卑劣,那颗帝王之心怎么着都会变硬。偏听偏信,那就除去小人,由可信赖的人见宠于帝王。不通军政可以学,学不好就只需懂得由好的人去做。恐惧失败,就让他看到成功。懦弱逃避,便让他知晓避无可避。偏见成见,就由亲眼所见来代替。至于个人喜好,那时就并不重要了。”

    ==========

    昭王还是有□□余地的,看在他是本尊的意中人,是平康侯府绑定的主君,是文蓁的大哥,是个好人,看在他曾以身殉国,看在他在怒极的情形下也未曾实施暴行,程知还是决定选择他。

    至于北周,程知本来作为后世人,奉行的自是大一统论调。只是北周,上一世把一个卖国贼捧为政治招牌,这一世又很可能成为秦怀远选择的对象,程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选择助北周一统天下。何况,程青瑜乃是大邺人,若程知用这副身子做了什么,岂不是也成为自己所痛恨的通敌叛国的卖国贼?再说,大邺经济繁荣,若是扩军练兵,重视军备,若干年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大邺也可通过北伐完成一统。

    由此可得,昭王陈恪还是此刻的最佳选择。

    /#其实,程知比较想不通北周的想法。诚然国家不讲道德,只讲利益,不介意用卖国贼,只要好用有用。

    然则,就没有人想想,秦怀远不是兵败投降,也不是只身投奔,他是在承载了一个帝王的最后信任之后,转身就给卖了敌国。这样的人敢用?是认为天下一统,他卖无可卖?还是认为北周不是南邺,能让他忠心不二?

    再者,国家都不讲道德了,对秦怀远讲什么道德,用完之后处置掉就是。君不见,勾践灭吴后,第一个杀的就是被他贿赂替他说话的太宰嚭,理由就是嚭卖国,不敢用。

    高管厚禄养着,说是当政治招牌,可是邺朝遗民都恨死了他,谁敢来归顺新朝?何况后来邺朝土地上的鲜血也表明了这个招牌没起什么作用。

    说是显示新朝宽仁,用人唯才,论功行赏?可是秦怀远除了向上爬还会什么?诗文?北周重武轻文,用一个战败国的文人干嘛?功绩?除了卖国还干了什么?

    程知只能说,大概这个国家,骨子里是不在乎这些的,没有什么忠孝仁义的概念,说不定还挺欣赏这种识时务的行为。这也是程知不选北周的重要原因。毕竟,自己还是更为欣赏,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国家有脊梁,国民有气节,这样的国度才能走的更远,文明而昌盛。

35 侯府嫡女(十七)() 
程知说完,向程靖投去了意味深长的一瞥。

    而程靖此刻,仍是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惊涛骇浪,“你,究竟想说什么?”

    程知见这等反应,只好说的再露骨些:“孩儿认为,父亲忠君爱国,该当是帝王肱骨之臣。昭王长于锦绣京都,难免一身文人习性。若是有机会去一去边疆战场,必能体会武人艰难,知晓胜利不易,知道战争乃是无数血肉的堆积。而秦怀远此人野心勃勃,不甘平凡,尽行蝇营狗苟之事,为了向上爬,什么都做得出来,最适合让帝王见证卑劣了。尤其这个帝王还曾欣赏他,放过他。”

    “昭王天潢贵胄,怎会前往前线?”

    啧,和这种官僚打机锋真是麻烦,叽叽歪歪,“北周年年掠边,近两年动静愈发大了。昭王身为皇子,若能亲自督军,必能鼓舞士气。昭王若能亲眼见父亲大败北周,必会对武人改观。”

    程靖捻须沉吟片刻,终是点头道“善,吾儿言之有理。有消息传来,今年旱涝连连,虫灾肆虐,北边收成欠佳,边境已是蠢蠢欲动,小动作不断,来年恐怕将有一场大战。为父会择机上奏,请圣上圣裁。

    那秦怀远身有缺陷,不能为官,被昭王逐出王府后,便上下活动,打算投入哪家府上,做个幕僚。为父觉得,户部员外郎邓虎,贪财好色,邓府倒是个适合秦怀远的好去处。不日,为父打算征调邓虎前往宁城。”

    “父亲自有成算,孩儿浅见,令父亲见笑了。”宁城正处于两国交界,是战场前线,也是时疫的发源地。

    “瑜儿聪慧,非池中之物。你只需记得,无论身处何方,你都是平康侯府大小姐,是我平康侯程靖的嫡长女。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总有侯府在,总有为父在。”

    “诺,孩儿晓得的。”一切准备就绪,且看你秦怀远到时怎么选择了。你若是选对了,我就放你一马,此后不再特意为难。若选错了,那便一劳永逸,一次性解决你们这些麻烦。

    “瑜儿这便是要去与公主会合了?你行过拜师礼后,有何打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