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青铜甲 >

第146节

青铜甲-第146节

小说: 青铜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就出来了。

    范雎凭借游说之利一跃成为秦国的权贵,其中自然也是有心计的。老头子的年事已高本就是事实,秦国未来的接班人进入日程已成必然。如果说开始还拿不定主意的话,那么此时的机会便是一个最佳契机。

    再说吕子当时并未出面,这份人情当仁不让就落在拍案而起的范雎身上。只要有这个情义在,仁慈的子楚决定不会在掌握权力后选择性失忆的!迅速推断出其中利害关系的范雎岂能错失良机,严重表示自己会在邯郸城多逗留几日。

    正如范雎所料想的一样,抱得美人归的子楚从心底感激这位国相爷。不仅在众目睽睽之下扬眉吐气,更重要的是在诗诗面前给自己长了脸面。起身给这位大恩人施礼,表示此次的恩情没齿难忘。

    这一下把个范丞相感动的是热泪盈眶,就差当着子楚的面保证不日将子楚接回国登基。但这事儿没有老头子同意,是断断不敢的。即便如此,也承诺等他回国以后就争取让大王换人过来。

    不管这话是真是假,总之是有分量的。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王孙的承诺也就需要有实际点的东西。做梦都想回国的子楚宁愿愿意相信这话是真的,也不愿意承认这只是场面话。于是当场表示假如有机会回国登上王位,丞相便可以考虑考虑封地的问题。

    何谓封地,就是有点封地建国的意思。昔日的诸侯国,都是从周天子那里获取的封地。虽然秦国的政策逐渐开始以郡县制为主,但封地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范雎贵为丞相,当然明白封地的意思。就算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出现的封地,起码也是个能自己说了算的君侯级别。秦国虽然以战功奖励土地,但秦王手中仍然有一定的特权另行封赏的。也就是说,子楚此时的承诺是有效的。

    而所谓的封地获得者,几乎只有王亲国戚才有机会。这是不是就是说,自己现在已经正式进入这个序列了呢!?琢磨明白的范雎突然有点感激起吕子来,若不是有这次机会便不会有后来的机会。

    其实这也不能怪范雎得偿所愿,国相跟国戚本身就不是一个概念。别看国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位置仍然是给王家打工的外姓人。国戚就不同了,顾名思义。王家的亲戚,这个国家你也有份的。

    这个想法真是罪过啊,范雎对自己也是暗骂不已。本该盼着昭襄王能活个千秋万代,毕竟大王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可恶的念头仍然忍不住往封地的事上使劲,怎么甩也甩不掉。最后还是他自己做通自己的工作,这心里才算找到个依托。

    秦国的天下换来换去,只要还是你秦王家的就没问题。至于谁是未来的继承者,只要其姓氏没错就行。作为国之重臣只要竭尽全力挺赢姓家族,当然就可以问心无愧!

第294章 百万大军() 
坐在床前的赵括伸手试试李牧的额头,触手滚烫的感觉让他不由地暗叹一声。就在刚才,大夫表示病人可能是虚火太旺又受了些风寒湿邪所致。人家这位可是目前城里最好的医生,当然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只要不是中毒的缘故就好!再说,迷晕和此时的症状完全不同。赵括示意兵卒照方抓药,然后亲自将医生送出大门并表示感谢。拱手道别后正准备返回,就见胡同口急匆匆转出一匹战马。只不过马上之人并没有穿戴甲胄,而是穿着一身赵军常服。

    来人也看到赵括站在府门口,收拢缰绳的同时甩蹬离鞍快步走到赵括的近前跪倒。“末将参见上将军!”

    赵括将司马尚搀扶起来,并未询问来者何意。李牧不是在这吗,当然是冲着这位来的。于是也没再说话,转身带领着司马尚走进院中。就在此时,突然从屋内传来李牧的喊声。

    “五天给调换了五个单位,这是又让我去哪儿!?你们到底想让我李牧怎样!?”

    司马尚听到这话,当场差一点哭出声音来。他此次托辞称病,就是不放心他的这位同窗。对外界称病的同时,偷偷潜出邯郸城赶到赵括的府上来看望李牧。

    听着这话不象是清醒过来的语气,司马尚看看赵括寻求答案。赵括自然知道这是高烧不退的李牧在无意识的发牢骚,不由地苦笑着摇摇头。“我堂堂赵国连这样的人才都不能容,何以容天下!?”

    自从跟着劫牢反狱以后,算是彻底琢磨明白的司马尚开始处处小心在意。吃一堑便会长一智,大将军刚才所说的话是不敢接的。全体赵人都知道他赵括有大王罩着,只要不是造反想说什么就敢说什么。于是唧唧呜呜的,算是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此时从赵国各地调集的十几位主力部队正在秘密赶来的途中,相信不日即可抵达县城周围。也就是说,此次将由赵括带领十五万赵军赶去支援上党。

    出发在即,赵括希望司马尚此次跟队出征。至于丹水河防线的贪腐一案,大王已经表示过往不究。若是此次能随军立下战功,兴许大王一高兴就能把此案撤销也说不定。

    司马尚确实受了风寒,并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厉害。听到大将军的盛情邀请,这感冒当即吓得好了大半。之前在上党地区虽然没有跟秦军正式交过手,却也曾听李牧预判出未来的结局。而此次的赵大将军临危受命准备返回上党,完全就是个无解的死局。

    古人有曰,天下有道伐无道。而最终的胜利,往往就取决于此。正如李牧所言,我赵军目前最应该做的不是继续战斗或者是固守待援!而是应该马上撤离上党,将本不属于自家的土地交出去。

    这倒不是消极怠战去长他人威风,而是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赵国上半年才割让出好几座城池给秦国,那可都是些肥沃的土地。你说凭着好地不要,却非要翻山越岭地去跟秦军抢些贫瘠的山地。你说,这算的是哪门子的帐!?

    再加上上党战役旷日持久地打下来,赵国国力已显疲态。能够速战速决当然最好,可就目前看赵军的胜利极其渺茫。若是此时准备用添油加醋的战术对付上党的秦军主力,整个作战压力太大。不战,稍可保赵军主力周全。战则必败!最后的结果,恐怕几十万的赵军兄弟连尸骨都不知道埋在那里!

    司马尚本就是个没主见的人,即便如此也经打定主意。信李牧得永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跟着赵括返回上党!即便是非要去也行,只要李牧同意就没问题。

    这倒不是司马尚胆小怕死,而是常年跟随部队打仗养成的潜意识。那可是个死生之地,总之跟着李牧李大神从没有出过差错。打仗是为了胜利而战,是为了能够继续活下去。上去就死,那不叫打仗,而应该叫自杀!

    赵括此时见这位曾经的百夫长唯唯诺诺,便不再坚持让司马尚随军。其实可以直接下达命令让司马尚服从,却没有这样做。再说,他的初衷也只是要李牧而不是要司马尚。可惜的是,李牧当前因高烧仍处在昏迷之中,所以根本无法提前商议此事。

    司马尚发现赵括说话时不由自主地朝屋内张望,随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将军肯不计代价去牢里营救李牧,必然是为找死士的。现在也可以这么认为,最终的结果是李牧会随着四十几万赵军灰飞烟灭!可现在的李牧昏迷不醒,如何能提出反对意见啊!

    “大将军!您不会是想用马车驮着李牧上前线吧?他现在这个样子,恐怕没到太行山就能死在半路上。”

    赵括听出泛于言表的担心,自然也知道这不是司马尚的危言耸听。就在刚才送大夫出门时,就已经得知李牧的体质已经极其虚弱。别说是长途跋涉的风餐露宿,就是出门见风都可能有危险。

    随着探马斥候往来传递的消息,恐怕这几日便会正式出征。李牧能等,可赵括不能等。打仗不是出门赶大集,只要别走散了就会没事。大军一动,沿途赶来会合的军队就需要整队部署,这些都需要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才行。再加上后勤补给的安排,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考虑到此事不会被秦国发现,那就是白天不能行军的。务必要做到保密,争取将这支准备建奇功的大兵团秘密输送到太行山与驻守在那里的主力部队会合。

    此次的赵王显然也是豁出来了,孤注一掷从各地征调十几万的兵卒全都是精心选拔出来的。甚至连驻守在赵国北部边界防御胡人的边防部队都有抽调的迹象,驻扎各地的兵马更是被抽空大半以确保此次的秘密支援行动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这也难怪此时的赵括信心满满,赵国的全部家底基本上就这些了。

    再加上各诸侯国秘密组成的联军也已经开始有所行动,此次联军的总人数估计将近有八十万之多!如此实力还不能胜秦军,这以后也就别再怨天尤人了!

第295章 赵括书卷() 
赵国的北部边界一直被戎狄骚扰,其频繁程度简直让人头疼不已。这些游牧民族并不为争夺土地,他们伺机杀入赵国境内只是为抢钱抢粮食抢奴隶。

    因为这些人不是为攻城略地抢地盘,所以往往都是打了就跑。沿途的烧杀抢掠并截杀赵军部队,目的全都是为抢夺补给和大量的人口。抢完了立马返回草原戈壁,绝不会逗留。等闻讯支援的大部队赶到时,人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而依托边界修筑的那些城防工事,更是显得有点捉襟见肘。驻扎的兵员人数少,胡人杀进来就直接给你拔掉。只有是见到穿军服的人,绝对没二话杀得一个不留。防御工事内驻扎的兵员多,胡人干脆绕行去选择从防守薄弱的地点突入进赵国境内。

    这就导致驻军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出城搜寻胡人主力寻求决战,人家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接战。假如没问题,全歼赵军的同时还会通过俘虏的口中得知是从那座城里出来的部队。然后大举进犯早已是防御空虚的城镇,连抢再杀的最后放一把火才会离开。

    这个情况从赵国封地建国那年之前就有,自然也担负起替周天子防御边疆的重任。长年累月的对抗,赵军的骑射也逐渐与游牧民族旗鼓相当。只要抓住合适的机会,马队相互对冲也不吃亏。但作战效果仅限于此,因为胡人的目的不是跟谁打仗而是为抢补给生存。除非是万不得已不得不打,否则根本不会给赵军打架的机会。

    善于以快打快的赵括也曾在边关待过三年有余,学会的就是兵贵神速的打法。行动稍微迟缓,等赶过去看到的就剩下一片焦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早就想彻底解决此事以求一劳永逸,哪怕这一战可以保证十年的和平也值!期间连诱敌深入的战术都有初步规划,却因为秦军准备进入韩地发动上党战役而不得不继续拖延下去。

    赵括也是个明白人,只不过有些话没法明说就是。此时见司马尚想跟着李牧走,便问司马尚以后有什么打算。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百夫长当即表示想去西北边陲。

    那里既然有胡人骚扰边界,所以希望可以领着李牧去解决此事。至于如何打,等赶过去以后实地考察再决定。此去不战则已,战则至少打出至少十年的和平!

    这人就怕没抱负!赵括点头认可的同时,终于下定决心申请赵王破格提拔李牧和司马尚。此时的边关因为抽调骁勇善战的畴骑营回国,可以说是城防空虚。一旦消息走漏,胡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此刻,必须要找一个能力挽狂澜之人顶上去。不胜不怕,只求能维护住目前的形势即可。等到主力大军彻底解决上党地区的秦军以后,便班师去西北边陲实施当初的诱敌深入计划!

    赵括在西北边陲期间,所做的记录已经相当完善。最终总结出来的打法,也是依据赵军的快速机动力演变出来的。诱敌深入,以快反切断其后路并利用步兵实施包围的作战思路。胡人的机动能力超强,只要控制住他们的活动范围并逐步压缩便是对付他们最有效的手段。

    明后两日恐怕就是离开之时,赵括回屋取出他这几年琢磨出来的书卷。上面有详尽的战略布局,以及以点成面的防御思路。嘱咐司马尚待李牧并未大碍时,将此书交予他。并一再嘱咐,我赵国北部的安全就拜托给两位兄弟了!

    司马尚本不欲受赵括的书卷,而他所谓的抵御胡人的说辞也只是避祸的说辞。此时见大将军郑重其事,便知道此事再无反复。忙双手接过书卷,表示此去绝不会让大将军失望的。

    得到这个保证后,赵括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拍拍司马尚的肩膀,突然说道:“吾等此去皆是道路维艰,但愿本将军还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想我赵国内忧外患,恐怕早已是积重难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