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北平往事:我和三里屯的男人们 >

第55节

北平往事:我和三里屯的男人们-第55节

小说: 北平往事:我和三里屯的男人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五看着紧闭的大门上写着“谢绝见客”四个字,想到吴耀师兄之前说的话,猜想吴青云和吴耀也许出去云游了。

    小五望着吴府的高墙,向后退了几步助跑,踩着吴府门前的石狮子翻墙进了大院里。

    小五落地的瞬间,一道黑影闪过,带着鬼头面具,身上披着黑色的披风,躲在假山后方,而在正门大厅前的梁上挂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尸。

    小五看到上吊的女尸并不害怕,却只是伤心,他知道这是师傅专门用来吓唬小偷的,躲在假山后的也是木制的假人,小五径直走进吴耀师兄的房间,见吴耀师兄的书桌上放着一封信,上面正写着师弟亲启的字样。

    “师弟,师傅临行前未让我寻你,望你万分珍重,命运之说缥缈不定,亦不可全信,坚韧努力,方得大道。他日相见,盼你安好如昨。珍你如命的师哥,吴耀。”

    小五看完信,禁不住抹着眼泪,说道:“师兄,你可知道我已经是无依无靠的孤儿,你们竟然都不要我,这般弃我而去。”

    小五走出吴耀的房间,到了后院的道家祖堂,望着端坐的祖师爷像,向祖师爷虔诚地磕了个头,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吴府。

    中午的时候,秦长卿到学校请张先生去堂口新开的一家叫福生行的典当铺提字,顺便将江生也一起接过去吃饭。

    吃过饭后,秦长卿领着江生进了屋里,他如今已经十八岁,长得玉树临风,相貌堂堂,不知有多少思春的少女对他思慕。

    秦长卿关了门说道:“江生,许久不见,发生鼠疫的时候我正在外省,担心死你了。”

    江生嗯了一声,说道:“我倒是没事,只是小五一家都没了,现在只剩他自己,他去找他师傅吴青云现在也不知道怎样了。”

    “小五?你是说那个小胖子?”秦长卿略有疑惑。

    见江生点头,秦长卿继续说道:“吴青云道长已经出去云游了,怕是他去了也没用,只是没想到他竟然有这福气拜在吴道长的门下,不过看来也只是记名弟子罢了。”

    “梨园行你去了吗,我许久没看到师兄师弟们,若是可以,小五能进梨园也算有条谋生的路。”江生说道。

    秦长卿说道:“只可惜他还太小,不然我定然能安排进堂口里谋个不错的差事。”

    江生和秦长卿聊了许久,下午的时候,江生去了趟梨园,好在梨园并没有受到鼠疫的影响,只是日子过得拮据,如今街头卖艺则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有时一出去就是几天不回来。

    喜儿和小铲子见到江生很是欣喜,胡小猛也不舍得江生走,江生每次去都会请梨园的师兄弟们吃好吃的,这次他没了钱,来得匆忙,走的也匆忙。

    江生坐在秦长卿的黄包车上,小声说道:“如今梨园不景气,小五又五音不全,吃不了这行饭。”

    那时小五已经回三里屯,他走到赵大海家门口的时候隐约听见从里面传来的吵架声。

    沈阿娘的脾气好,向来不和赵富贵吵架,可此时两人却吵吵了起来,赵富贵说道:“你也不看看自己能抚养几个,我儿子大海可受不得半点委屈,你现在肚子那么大都快生了,还想收留小五?”

    沈阿娘说道:“咱家的经济条件还可以,小五这孩子虽然调皮,但是心眼却比一般孩子好得多,他力气又大,能帮咱家干活,将来肯定孝顺的。”

    “我不同意,牛爱花那样的能养出什么好儿子来,咱家两孩子就够了,多一个姓马的我心里不舒服,老爷子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你最好打消这个念头,住在咱家几天我都没说什么,你不要得寸进尺逼我撵人。”赵富贵没好气地说道。

    “那你让小五一个人怎么活,他还那么小。”沈阿娘说道。

    “怎么活跟我们有多大关系,北平城前几个月才死了几万人,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你全都养了?”赵富贵说道。

    “这不是让咱遇到一个嘛。”沈阿娘不死心说道。

    “你不要跟我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总之不能要就是不能要,老爷子也不会同意,他在咱家吃住一段时间可以,收养的话,哼。”

    门内很快没了声息,而在门口的小五向后默默退去,他站在屯子口,望向自家被烧毁的房子,望向四野,平静地走向东面的大河。

    纵身一跃。

第076章 终于成了我们仨() 
那时我们远远地看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消失在东大河河岸,江生和赵大海边跑边喊着小五的名字。

    他们将书包扔到岸边,跳进河里将小五拖到岸上,小五呛了水,趴在地上咳了半天。

    赵大海哭着说道:“小五,你怎么还跳河咧,咱以后还敢不敢来这洗澡了?”

    江生也吓得脸色苍白,见小五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小五把脸转到一边,眼睛通红地说道:“真想死了算了,一点儿都不想活了。”

    小五跳河的消息很快传遍三里屯,村长拉着小五教育半天,见小五赌气不说话,站了半晌,将村里所有的村户都集中起来,商讨小五的收养问题。

    村长说道:“乡亲们,爱国一家横遭劫难,只剩下小五一个孩子,如今大家也都看到,孩子已经没饭吃,我觉得咱三里屯的孩子还是要三里屯的人来养,送不得外人,有谁家愿意将小五这孩子收养,家家户户都会捐点余粮!”

    “村长,不是乡亲们心狠,您也看到了今年收成不好,这瘟疫刚过没多久收成就败了,家家户户这点粮食还要纳一半的公粮,就算想要这孩子也只是让他跟着一家老少饿死啊!”

    “对,咱谁都知道小五的力气大,养大了能干活,可问题是现在已经活不下去了,您看家里那小半仓粮食,上哪够吃的,天天刨野菜根将就着也过不了冬。”

    村长听着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突然有一个人说道:“赵富贵家这么有钱,为什么他不能收留小五?”

    “嘘!”立马有村民示意噤声,一些村民们看向站在不远处的赵大海。

    村长召集村民们前来,家家户户的当家人都会前来开会,可赵富贵是地主,就算是村长也管不了他,一般的村里会议他懒得参加,再加上他知道村长召集大家就是为了商议小五的收养问题,他就更不会参加了。

    再者说,地主拥有千亩田,承包给农户每年也要收不知多少钱,就算地主家天天大鱼大肉也吃不穷,这样的家庭谁不想去,只怕穷人家的孩子高攀不起。

    村长对于赵富贵收养小五的问题也是只口不提,对于赵富贵来讲,别说收留一个孩子,就算收留十个他也养得起,但问题是人家根本不想再养孩子,家里本身就有个赵大海,现在沈阿娘又怀了身孕,谁都是看着自家孩子亲,养了别人家的孩子多少总会出点问题。

    这时候,赵树根说道:“要不小五跟我吧,我省吃俭用养着他不难。”

    “树根儿你就算了吧,你养活自己都难,还养孩子?”有村民说道。

    赵树根养个赵壮都出了大问题,谁也不放心小五放在他家养,赵树根在村里面算不得老实巴交,人虽然不错,但还是有些好吃懒惰的,村长也看在眼里,最终问了问小五的意见,见小五没同意,他也就婉言拒绝了赵树根。

    赵树根一个单身老汉,妻子死得早,儿子又被枪毙了,平常一个人过得都困难,家里懒得收拾,衣服随意往床上一扔,生活一团糟乱,屋里和身上都有股霉味,小五要是到了他家,还不知道要被折腾成什么样。

    村长见商议了半天还是没有哪家能将小五领走,最后他叹了口气说道:“那就按照祖上的规矩来,吃百家饭,任何一户都不得有异议,有异议的现在就提出来,不要等到明天早上磕了头再说不愿意!”

    村民们小声议论,村长再次扬声说道:“还有哪家有异议提出来,没有异议的话现在就可以解散了,从明天开始,小五先在我家吃住一天,依次按照顺序往下排,谁家要是有事儿不在家,下回轮到了就是吃住两天,咱三里屯向来一家,大家都拿出点责任来,天灾人祸这年头谁也指不准哪天就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到时候自家孩子和子孙后代有了困难,我三里屯的人依然秉承老祖宗的遗训,不会让孩子活活饿死!”

    村长说完,走到小五身边,拍了拍小五的肩膀说道:“明儿个早起别忘了。”

    小五擦着眼泪点头,想要活下去,这就是规矩。

    在三里屯的遗训中,吃百家饭,就要先磕百家头,男儿跪天跪地跪父母,给自己一口饭吃的即为衣食父母,磕个头并不算什么。

    那天晚上小五是在我家睡的,第二天打早的时候,天才蒙蒙亮小五就起了床,他在院子里坐了很久,等到东方的红霞铺满屯子才走出院子。

    那时候有些孩子已经起床,远远地跟在小五后面,小五从村头的第一家开始磕头,那时候沈阿娘站在门口,挺着大肚子,她流着眼泪想要把小五扶起来,说道:“孩子,苦着你了,不用给阿娘磕头。”

    小五砰砰砰地磕了三个响头,说道:“阿娘,以后到你家我就多住两天,你多做点好吃的给我吃哦。”

    沈阿娘点着头,看着小五向下一家走去,第二家是村长的家,他平静地接受小五的磕头,然后嘱咐了小五几句话。那时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已经起床,准备接受小五这个百家儿的跪拜。

    小五从村头磕到村尾,直到到我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并没有出现在门口。

    小五皱着眉头,看向院子里的江生,江生看向堂屋内端坐的母亲,喊了一声:“妈。”

    母亲起身,走到家门口,小五说道:“婶婶,小五给您磕头了。”

    小五还没跪下,母亲就扶起小五说道:“咱不吃百家饭,这百家饭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你这性子,遭不得别人白眼。”

    母亲站在门口,拉着小五的手,对其余望向我家方向的村民们说道:“从今以后,小五就是我儿子。”

    “秀梅,你家里都两个了,再多个小五,你养得起吗?”村长问道。

    母亲说道:“养得起,我三个孩子将来都会是从三里屯走出的状元。”

    母亲将小五领进院子,她看向小五说道:“我虽然与你母亲不和,但却也没什么大矛盾,认你做儿子就像对江生和江绒一样,你若是愿意就给我磕个头,叫我一声妈。”

    小五转头,看向一旁的江生,江生自然是欣喜,他们从兄弟变成了亲兄弟,而我却板着脸。

    小五见我不高兴,看向母亲说道:“婶婶,江绒不喜欢我。”

    母亲瞪着我,我说道:“我和江生叫妈妈,你要叫娘,不然听着不舒服。”

    母亲也点头,说道:“那就叫娘吧。”

    小五听见我和母亲都这么说,当下跪下来给母亲磕头,喊道:“娘,儿子小五给您磕头了。”

    母亲点头,说道:“起来吧,以后你跟江绒和江生一起上学放学,你力气大又学了武,要保护好他们,他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他们穿什么你就穿什么。”

    于是小五从此就成了我的家人,他比我大半岁,是江生的弟弟,我的哥哥。

    起初小五是和江生住在一张床上的,后来母亲找屯子里的王木匠给小五打了一张床,偏屋容得下三张床,小五就和我们睡在一间屋里。

    小五自从和我们成了一家,脾气就收敛了不少,他在学校依然会打架,但很少是为自己打的,有时路上有小混混拦着我们要钱都会被小五打得鼻青眼肿。

    小五从来不会违逆我的小脾气,他也不像之前那样喜欢在我面前脱裤子耍流氓。

    最关键的是,他的成绩直线上升,从倒数第一,到班上的中等生,再到前三名,我们兄妹三人就真如母亲说的那样,将来都会成为状元郎。

    母亲是个执拗的人,她跟村里的人保证说养得起三个孩子,那就一定养得起,除了简单的家务,母亲从来不舍得我们三人下地干活,她唯一要求我们的,就只有我们的学习成绩,要我们好好读书。

    学校有个很小的图书屋,一共两个书架的书,我们兄妹三人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要背得滚瓜烂熟,其余时间多数都泡在图书屋里,张先生看不起小五,可后来的一次测验发现小五的成绩到了全班第三也就没多说什么。

    那时候学生读书从民国初年起就是壬子癸丑学制,主要精神是废止读经尊孔,但张先生是一代儒生,这学校是他开的,他尊崇儒家文化,依旧让我们读经背诗,教学理念自己掌控,不上报北平教育总部,只有考大试的时候才是和北平城其他城区的学校是统一试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