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南宋之帝王大业 >

第297节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297节

小说: 南宋之帝王大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瞬间进入了欢喜之中,北方的光复,让大宋恢复了在东方的霸主地位,同时赵昀也开始着手北疆防务,连年的用兵,赵昀甚至耗费巨大。

    这次出动将近五十万军队,后勤民夫超过百万,这可是巨大的开销,赵昀虽然有心收复蒙古草原,但是要考虑到国力,他不想做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开始疯狂地耗费国力,最后让秦国快速亡国。

    赵昀很快就从临安来到了燕京,他知道燕京才是重中之重,北上是辽东之地,西进是蒙古草原,还可以攻打西夏,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赵昀有意将都城迁移到燕京,这是他思考很久的事情了。

    和南方相比,北方更加贫瘠,而且战乱刚刚平息,需要恢复生产,无论是物资和人力都是无法和南方相比的,但是赵昀清楚想要恢复北方,就要将政治中心北移。

    这个时代在政治影响力上,北方要远远超越南方,北方有中原之地,还有关陕,山西,燕云,这些地方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而且已经开发出来了。

    至于南方,在宋朝南迁之后,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开发,但是还是很多地方非常荒凉,而且赵昀也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脱离南方利益集团,改变天下士绅割据。

    大宋现在的局面完全是倒向南方的,无论是在官员群体上面,还有士绅阶级上面,南方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北方各地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南方来的,赵昀虽然认命了五百多北方官员,但是南方派遣过来的接收官员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赵昀这才决定将都城迁移到北方,而且现在的临安也不是都城,赵宋的古都就在北方汴京城,赵昀将都城迁移到燕京,也是利索方然的。

    燕京城虽然经历了过年的战乱,但是经过辽金三百过年的建设,规模已经完全超越汴京城了,而且燕京地理位置重要,作为都城非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赵昀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燕京的人口迁移和粮食问题,都城在燕京之后,大量的官员和军队就要围绕燕京驻守,连同他们的家眷,估计要上百人,这些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

    那么粮食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除了尽快回复北方粮食生产,同时还有从南方调运粮食,那么运河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前的运河一直修到汴京城,但是赵昀计划将运河修道燕京。

    同时还有海运,海军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通道,眼下人口的大量迁移,还有粮食的运送,都可以从海上进行,至于后来,就需要北方尽快回复生产。

    北方的中原之地,关陕之地,还有山西,河北,燕京,甚至辽东,都是可以开发的,如果回复了生产能力,完全可以稳定北方的局面。

    同时赵昀也是为了平衡南方和北方文人士绅的力量,这才将都城选定在北方,这也是必然的,毕竟当年赵宋的都城就在北方,就是赵昀定都燕京,也没有人会反对。

    赵昀知道北方的作用,稳定了北方,天下就稳定了,而且赵昀坐镇北方,也可以震慑高丽和蒙古,同时威慑西夏,这些地方都是将来需要征讨的地方。

    赵昀现在需要的是修养声息,首先是让百姓感受到天下统一之后的稳定,那就是将修养,但是军备不能废弛,赵昀就需要大量的钱粮建设军队,所以赵昀需要开源,扩大钱粮的来源。

    赵昀现在的想法就是海上贸易,垄断贸易,同时掠夺资源,对南洋各国进行掠夺,这是大国崛起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果能够将海上贸易完全垄断,那么赵昀就可以凭借这些钱财建造一支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同时赵昀也想在技术上进行改革,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是太落后了,大量的人口被牢牢都困在农耕上面,落后的生产方式,全部需要人力的生产,这让大宋强大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了。

    赵昀看着北方凋零的人口,还有荒凉的土地,如果有后世的农耕装备,他现在可以大量的耕种,但是这个时代每一亩土地的耕种和收割,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

    所以赵昀需要对生产力进行提升,首先就是在农耕上面,他要进行大力的投入,让粮食不再成为问题。

    赵昀首先就是要解决耕牛的问题,现在每一户百姓都无法得到一头耕牛,这就让赵昀非常头疼,耕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朝历代都制定法令,严谨宰杀耕牛。

    赵昀看着北方的荒凉,想要恢复起来,没有个三五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三五年内,赵昀的用兵是绝对不会太疯狂的,他要量力而行,首先要将荒凉的北方生产恢复起来。

    只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生产就可以很快就恢复起来,等到人口和粮食稳定了,赵昀就少了后顾之忧了,现在他还需要大力投入稳定北方。

    首先的任务就是巩固北疆,稳定边疆,然后就是恢复生产,兴修水利,开通运河,开路架桥,建立行政,这些都是基础。

    (本章完)

第448章 诋报的威力() 
    宋军北伐的胜利,让临安城陷入了彻夜的狂欢之中,普通百姓在欢喜了一天之后,就纷纷开始为生计奔波。

    最为欢喜的当然是那些文人学子们了,随着胜利的消息传来,临安城的文人士子们进入了彻底的狂欢之中,他们整日饮酒欢乐,一众人聚集在一起,欢喜的吟诗作词,身边自然是艺伎佳人作陪,欢喜的不得了。

    如果不是北方依然处于戒严之中,估计这些人文人学子们都纷纷涌入汴京城,要一睹恢复故都的欢喜了。

    乔行简忙碌完一天的政务之后,很晚才回到府邸,现在北方需要派遣官员接收,乔行简和王贵两人整天都在选派官员,还有需要调派物资,临安的朝廷在赵昀来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一天清闲的时候了。

    大宋恢复北方了,也让临安官员在欢喜的之余,也感受了辛苦,他们整日都在忙碌,为了北伐大军的胜利,这些人也是功不可没。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赵昀法度的严格,如果是之前的宋朝皇帝,对于军队和百姓治理的非常严格,但是士族大夫们就没有什么那么严格了。

    但是赵昀不同,在北伐期间,赵昀严令各级官员坚守岗位,任何人不得出问题,一开始临安城的很多官员都悠闲自在习惯了,也没有当回事。

    后来突然出了问题,一批军用物资没有如期运到,原因不是中途遇到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有官员不作为,耽搁了物资的发运,最后影响了日期。

    这种事情虽然也不小,但是在之前的朝堂上,皇帝虽然会降罪,但是官员可以找一些借口,加上身边的官员帮着说好话,就不会有什么大罪。

    但是赵昀不在临安,也不会听这些官员扯皮,赵昀一道军令传到临安,直接下令处斩这名官员。

    于是就在震动和恐惧之中,临安的百官看着御林军当着这个官员的面宣读了赵昀的军令,然后直接拖出去斩首了,同时这位官员的上司官员,也收到了牵连,被罚俸禄一年,官降三级。

    整个北伐期间,赵昀下令斩杀了三十多名官员,都是因为不作为被斩杀的,还有上百人被免官,这样的手段也直接震慑住了宋朝的官员,之前慵懒不干活的作风被直接改变,高效地开始运作,确保北伐保障。

    百官现在是人心恐惧,如果是在之前,皇帝这样杀人,他们都可以联名上书,甚至和皇帝对抗,让皇帝妥协。

    但是此时面对赵昀,百官真是的恐惧了,赵昀是军人,北伐期间一切命令都是军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同时赵昀传回来的都是军令,直接到御林军手中,抓捕斩首都是御林军直接宣读军令,然后就行刑。

    赵昀在杀人的同时,也不忘记宣传,引导舆论,赵昀将平民之子李松留在了身边,这个普通百姓出身的李松,成为了赵昀得力助手。

    赵昀交代给了李松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编制诋报,诋报在很早就出现过,当时之前都是给官员们阅读的。

    赵昀令李松编制诋报,并且在大宋境内发行,任何人都可以买诋报,从上面获得信息。

    于是短短的一年功夫,诋报就在大宋传开了,李松按照赵昀的旨意,在大宋境内建立了十个诋报发行地,按照每十天一份诋报的印制,开始发行诋报。

    诋报在临安确定之后,然后快马运送到各地的发行地,各地在根据诋报上面的内容,开始印制,然后在发行出去。

    诋报上面都是朝廷的政令和法令,也是赵昀宣传政令法令的方法,在北伐期间,李松坐镇临安,将诋报的发行改为五天一期,并且每一期都增加了版面,大力宣传北伐,同时引导舆论,赞扬北伐士兵的勇敢和军纪严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同时李松也不忘记将那些被处斩的官员的罪行大书特书一番,将他们因为自己的慵懒和不作为,延误北伐物资的运送,导致攻城受到影响,造成士兵的伤亡。

    诋报发行巨大,而且影响力大,于是这样的言论一出,赵昀在战时诛杀官员的事情立刻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尤其是看到了这些官员的罪行,一些文人学子们更是愤怒不已,甚至有人建议将他们家人也全部收监处斩。

    诋报直接影响了大宋的舆论,这是宋庭文武官员和士绅们万万没有想到的,诋报甚至可以将一个死人说活了,也可以直接将一个大活人打死。

    于是控制了诋报的李松就成为了临安城最令人敬畏的人,但是李松从来都没有滥用权力,他所作的一切,都是按照赵昀的意思。

    诋报上面批评一些学说,这个学说就会被百姓反感,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诋报曾多次批命理学的一些文人愚夫,不懂得变通,影响巨大,让很多理学之士愤怒不已。

    乔行简回到府中,在仆人的伺候下,乔行简洗漱完毕,然后开始用餐,同时一份诋报也送到了他的手中。

    看到诋报之后,乔行简立刻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然后开始看诋报了,这份诋报是在昨天印制的,临安的百姓们可以最早看到诋报,如果远一些的地方,比如四川,看到诋报甚至要晚上一个月,但是随着这一年传送道路的大同,四川的一些州府,在二十天内也可以看到诋报了。

    乔行简看着手中的这份诋报,头条是宋军恢复汴京之后,安抚百姓的事情,同时还有赵昀的训示,让军队成为百姓的军队,士兵要和百姓有鱼水情,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乔行简再次开始感叹诋报的厉害了,诋报的威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百姓看到这样的宣传,对赵昀自然是忠心不二了,也对宋军赞赏不已。

    诋报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政令,就是北方依然处于戒严的政令,百姓不得前往北方战场,并且明确划分出了北方战场的范围。

    还有大量北伐战士的英勇事迹,也都在诋报上面宣传了,同时还加上了一个民夫为了保证军粮的运送,三天三夜没有合眼赶路的事迹,最后这个民夫累倒了,在醒来之后,他发现身边站立的是赵昀等这样的感人事迹。

    (本章完)

第449章 还都北方() 
    乔行简看着诋报上面的新闻,都是关于北伐的,此时他已经感受到了诋报的威力,现在是谁控制了诋报,就等于控制了民心方向。

    之前诋报上面出现的几篇关于理学的文章,让乔行简有些不高兴,上面对程朱理学的一点观点进行了否决,一时间让临安的程朱理学学子愤怒不已,但是因为李松是赵昀身边的人,于是也就拿李松办法。

    看到诋报的威力之后,程朱理学的文人也向创办类似诋报的纸制传播工具,但是赵昀之前已经下令了,一切诋报类纸制宣传文书,必须要得到批准才可以发行,如果私自发行,就以大逆不道,妖言惑纵之罪降罪。

    于是程朱理学的文人士子们也就将这个想法放弃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热情,想要独霸朝堂,让程朱理学成为官学。

    乔行简知道现在程朱理学虽然学生众多,但是赵昀对理学似乎有些偏见,并不是很喜欢,加上之前理学强调对君王的约束,也赢得了天下的认可,但是赵昀这个君王是约束不住的,理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况且现在时代不同了,赵昀正值壮年,在为三十年没有问题,他对待理学的态度,也将直接影响理学的发展。

    乔行简叹息了一声,他对理学的未来还是有些担忧,现在朝堂上面很多事情已经不是他说了算了,这次派遣到北方的官员,其中有很多都不是理学的出身。

    一开始乔行简还将很多理学出身的官员推荐上来,但是这次把持官员选拔的是柳森,也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