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回唐 >

第26节

回唐-第26节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老太太点头说道,“凶手现在还藏在洛阳城中,确实是个隐患,让家中的仆人、丫鬟多注意一下安全,看见可疑的人马上报官。”

    “是。已经吩咐下去了,凶手是两个孩子,城中已经张贴了画像,应该是比较好认的。”

    在旁边的李清静静听着。

    看来就是杨汪了,张理和张琇两兄弟这时候如果还在洛阳城中的话应该是躲在某个角落,准备想办法出城,然后前去江外寻找另外的仇家了。

    “从昨天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仇家复仇,那凶手也不算滥杀无辜。只是把那御史杀了,跟着的仆人倒是没有性命之忧。”李仁济道。

    “那也不行,谁知道这两人逼急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还是让仆人多加注意。”老太太说道。

    李仁济答应了,然后出老太太房间去安排事情去了。

    老太太看到席案上正在聆听的李清,突然想起什么来,对什么的花解语说道:

    “这两天不要让清儿去学堂了,等到那凶手抓到以后再说。多安排几个人跟着清儿身边。”六岁的李清成了重点保护的对象。

    看来昨天晚上回来的时候遇见的应该就是张理、张琇两兄弟。那时候可能是刚从承福坊逃出来,恰好遇见李清的马车,所以被暴露了,不知道两兄弟是否知道马车上的人是他。李清心里暗自揣测。

    昨夜的事情是不敢对老太太说的,怕老太太担心。昨天晚上李清就吩咐了昆仑和赶车的仆人,同时也拜托了南霁云,想来老太太是不知道的了。

    “清儿,清儿。”李清听到老太太的声音,

    “这两天就待在家里吧,不要去学堂了。学堂那里我会让瑞儿去请假的。”

    李清答应了。

    这时候的洛阳城变的跟往常有些不一样了。虽说正常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是空气中隐隐有些压抑的气氛,大街上明显增多的武侯和士兵,每个坊中坊正以及坊丁挨家挨户的通知注意安全等事项。

    而这时候的朝堂之上,圣人正在发雷霆之怒。

第35章 惊变(四)() 
“我大唐东都城内,闹市街头,竟然出现如此恶劣的凶杀案,你这河南府尹是怎么当的。朕如何放心把这全城的安危放于你手。”

    严安之跪在朝堂之上,叩首不已。周围诸位大臣沉默不语,正在承受着李隆基的愤怒。

    在早朝一开始,严安之就第一个出列,呈上自己的奏折和昨晚上张理、张琇两兄弟留下的状纸,把昨晚杨汪被刺的事情禀告了李隆基,李隆基果然雷霆大怒,气的把严安之的奏折摔在了严安之面前。

    其实杨汪的御史职位并不重要,但是这次凶杀案的性质却是十分严重的,以一己私愤而当街杀人,并且是当朝的御史官员。这如何让大唐百姓觉得自己的身家是安全的,毕竟连朝中御史都能被人杀掉。

    “还有金吾卫,你们不是负责洛阳巡逻吗?巡逻的结果呢。两名凶手昨晚跑出承福坊都没人发觉。大街之上,宵禁期间,又有谁发现了那两名凶手的踪迹。简直是一群饭桶。”

    金吾将军吓了出列跪在地上:

    “臣罪该万死。”

    “罪该万死。哼,你倒是会推脱。朕限你三日之内把那凶手捉拿归案,否则朕扒了你这身皮。”李隆基怒道,在朝堂上背着双手,来回走动着。

    这时候高力士上前一步说道:

    “大家暂请息怒,身子要紧。”随后端上一杯茶放在李隆基前面的龙案上,小声劝道。

    李隆基坐下,略微缓了口气,说道:

    “张爱卿,你对这事怎么看。”

    张九龄出列。其实在早朝开始之前,严安之已经跟站在朝堂外等上朝的张九龄、裴耀卿和李林甫说了这件事情,三人也认为事情很严重,又都问了些事后的处理措施,随后李林甫说道:

    “待早朝时看圣上是怎么说吧。”

    看着前面跪着的严安之,张九龄朗声说道:

    “从严府丞刚才的凑对中可以看出,那凶手应是之前准备了很长时间,冲着杨御史而去的。河南府和金吾卫治安措施再充分,难免还是会有纰漏,那凶手这次不行还会有下次,还好凶手并没有滥杀无辜,已经是万幸了。

    “当务之急是加紧巡查,及早捉拿凶手归案。从状纸上看两凶手是为父报仇,臣特请三司尽快查明原因,以便掌握线索追捕凶手。”

    “那凶手什么来历,查明没有?”李隆基问道。

    “凶手是开元十九年谋反的嶲州都督张审素之子张理和张琇。当年的案件是杨御史审查的。张理、张琇兄弟二人潜入洛阳应该就是为了刺杀杨御史。”

    “当年的案件难道有什么疑问不成?”

    “开元十九年十月,有人告发张审素赃污,此任监察御史的杨汪前去调查。后嶲州总管董元礼率七百兵丁围住杨汪,扬言要杀杨御史,后董元礼被镇压,杨御史上奏张审素参与谋反,随按唐律坐斩了张审素,张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岭南。”严安之说道。

    “当时张审素谋反一案可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张审素参与谋反?”

    “这……没有,因为董元礼起兵杀害了告发张审素的人,并且威胁杨御史要求善奏张审素。所以张审素被定为幕后指使,参与谋反。”

    “那张审素和董元礼之间可有什么过节之类的?”李隆基问道。

    “臣不知。”

    “哼。不管是因为什么,都要先把凶手抓到,以安民心。河南府和金吾卫加强搜查,千牛卫协助,务必不能让凶手出了洛阳城。”

    严安之和金乌将军以及千牛将军答了。随后出朝堂部署去了。

    “众位爱卿,对本案怎么看?”

    朝堂之上众位大臣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无人应答。

    李隆基看着下面垂直站立,一语不发的大臣们,心中微怒,说道:

    “难道就没人对这次案件有什么看法?张爱卿,你说。”

    张九龄出列,拱手道:

    “圣上,案件看起来事出有因,臣以为应该从四年前的张审素谋反一案查起。先把事情原委查清楚,才能进一步彻查此案。”

    “当务之急还是先把凶手抓住,到时候一审自然知道缘由。”裴耀卿出列道。

    “缉拿凶手自然重要。但是那张氏两兄弟从岭南千里迢迢偷回洛阳,怕是就是为了刺杀杨汪。事情源头还是要查清楚,看当年张审素一案是否有所冤屈。”张九龄道。

    “不管是什么原因,张氏两兄弟当街杀害朝廷御史,依律是要处以极刑。”李林甫上前一步说道。

    “若是那张审素真是冤枉,杨汪当年确实枉法,张理、张琇两兄弟为父报仇,也是情有可原的。”

    “张相不是一直主张法要从严,倒是对昨晚刺杀案的凶手颇为偏袒。难道杨御史就能被枉杀不成。”李林甫在旁冷冷说道。

    “张某何曾对那张氏兄弟偏袒,抛开此案,两子孝友刚烈,能为父报仇,算得上孝道罢了。况且两子年幼,朝堂外的百姓对此两人肯定心存怜悯,朝廷处理起来要格外小心。”

    “如果因为一个人孝敬就能对其杀人的罪过另行处理,那唐律岂不成为空谈。”李林甫道,

    “更何况,更要以此为戒,免得以后有人以各种借口逃脱罪责。”

    李隆基看着下面争执的两位丞相,皱了皱眉头,随后问裴耀卿:

    “裴卿认为呢?”

    “臣曾闻古时的贤者杀人,并不以其圣贤而免其责。唐律是为了防止杀人的事情出现而不是为了杀人者开脱。”裴耀卿说道。

    李隆基听到裴耀卿的话,想了想,说道:

    “即便二子仁孝,但国法唐律不能免其罪。两子为父报仇,怕是早就想到生死之事,若是念起孝道就从轻处罚的话,免不了会有人效仿,以后又置国法唐律与何处。

    “众位爱卿不要再争了,凶手缉拿归案后依律处理就是。

    “这件案子就交由裴卿会同有司处理。张爱卿也要安抚百姓情绪,不要因为此事而生什么事端。”

    裴耀卿和张九龄躬身领了命,准备处理后续事宜不提。

    朝堂之上对此案颇多争执,最后还是唐律为大。但是在这盛唐东都的洛阳,人们的议论却是往另外一个方向倾斜的。

    当晚在承福坊被困一夜的人们在第二天早晨从承福坊出来以后,这起刺杀御史的案件便在城中飞快的流传。

    缘由大致是知道的,毕竟张理在临逃跑的时候在人群中说了为父报仇的话,依照人们的朴素的观念认为,两位小儿为父报仇的孝心是值得称道的,那位御史被杀怕是罪有应得,要不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想着去杀了他呢?

    一开始,刺杀现场的人只是叙述事情的经过,大约是两个凶手的年纪、手段、和事情原由以及被杀者的惨状。

    但是事情在流传的过程中那御史的遭遇变得不那么重要的,倒是两小儿的遭遇被人以讹传讹的扩大开来。

    “听说那凶手是两个十来岁的孩子,千里迢迢就是为了天赋报仇。”憧憬侠义的人说道。

    “杀人总归是不对的,虽说是小孩子。”有人颇为理智。

    “那御史听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为什么被人杀掉了呢。”有人臆测。

    “听说当年两个孩子的父亲就是被那御史冤枉而死的,两个孩子也被发配去充军,后来逃回来的。”有消息灵通者。

    “听听,那人是不是罪有应得?”

    “唉,倒是可怜的孩子。”

    “不知道两人抓住了没有?”

    “谁知道。也不是抓到以后朝廷预备怎么处理。”

    “能怎么处理,自然是杀人者偿命了。”

    “可是两人杀的是陷害自己父亲的贪官污吏,如此孝心还是应该考虑的。”

    “有什么要考虑,唐律在上,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更何况是两个孩子,死的可是当朝的御史。”

    “可惜了……”

    这次的刺杀事件成了整个洛阳城中的大事,承平依旧的洛阳很久没有这样恶劣的案件发生了,朝堂上自然是要维护唐律的尊严,但是朝堂外的百姓却是同情凶手,希望宽大处理的。

    总之,这几日的洛阳城中紧张的搜捕和纷纷的议论混在一起。

    凶手还是没有抓到。有关案件的流言更多了起来,偶尔也有追捕的细节出来,说是两个凶手是有武艺的,此前跟武侯遇见过,打伤了几名武侯后又逃掉了。

    也有说凶手身高八尺,长相凶狠,手持两把百斤巨斧的。有说两人身材轻盈,能飞檐走壁的。流言不一而足,越来越离谱了。

    家中的丫鬟。仆人对于这些事情倒是上心,每天都会叽叽喳喳的聚在一起议论。李清在旁边听着,心中浅笑。李清偶尔会想这两人到底会躲藏在哪里?能躲得过这么严密的搜索看来是有人把他们藏起来了,难道是同情这两个孩子的人?

    其实李清好奇的是流言之中有人说张理、张琇是会武艺的,之前还打伤了几名武侯。

    李清心里想,能打伤武侯的话应该是有些功夫底子的,不知道是跟南霁云那样学的是冲锋陷阵的马上功夫还是如传说中那种能飞檐走逼的武功。

    虽说这时候的武侯大多也没有什么本事,很多算的上洛阳城的混子,因为关系进来衙门做了巡逻的差事,但是能打倒几名成年人,张氏兄弟的武功可见还是不错的。

    有机会要见识见识啊,李清心里道。

第36章 惊变(五)() 
虽说全城已经加强了巡逻的力度,但是生活依旧还要继续,在最初的几天洛阳城中确实人心惶惶,但是追捕凶手没有了下文,估计是早就跑出城去了。

    河南府也加大了城外的搜捕,甚至于在出洛阳的几条官道上都加强了警戒,随时检查来往的行人,其中夹带货物的商家等成了重点检查的对象。李家往外地运出的锦缎、布匹等物在路上就被检查了几次,还好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城中的检查还在继续,依然是没有着落。几日过后,洛阳百姓从最初搜查时的配合慢慢的变成了后来的抵制,毕竟有的都已经来回搜查了几次,还是没有抓到凶手,多少变得有些扰民。更何况,洛阳城中有很多商家,沿途的检查也造成这些商家各有不同的损失。城里开始不断的有怨言出来,甚至于有些势力的皇族、官员也有怨声传出。

    迫不得已,河南府撤回了搜查的武侯,改为金吾卫的精锐暗中巡查了,这其中千牛卫也有不少的精锐出来配合。表面上洛阳城中恢复了原样,但是搜捕效率其实比以前更加高效起来。

    在城中大肆搜捕的这几日中,由于李清请了假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