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说来与众卿家共同品评品评。”
“叶底风吹紫锦襄,宫炉应近更添香。
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李隆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是不错,贵在最后两句,想来是昨夜诗会上哪位才子所作。”
“是。昨夜臣去参加洛神诗会,倒是有不少惊喜。这首诗就是洛阳高子玉所写,当时是有感而发,算得上是颇为不错的佳作了。”张九龄道。
“嗯。朕略有耳闻,听说算的上是洛阳的有名的才子了?”李隆基问道。
“是,这两年在洛阳,高子玉、韩知贤、郑远明算是比较出众的人才,若是能历练几年,不难成为社稷的栋梁。”张九龄道。其实张九龄还是很注重人才的,在位期间确实在李隆基面前推荐了不少的人。惜乎最后同样被人用自己推荐的人陷害,终老异地。
“不过昨夜诗会上还有一首,说起来要比这首诗更为好些,算的上昨夜诗会的第一了。”张九龄接着说道。
随后把诗词说了出来: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听起来不像是咏牡丹的,倒像写的是兰花或者梅花。”武惠妃在边上说道。
“微臣开始也是觉得不是咏牡丹的诗词,但是后来了解情况后倒是发现这确实是一手歌颂牡丹的难得的诗句了。”张九龄回道,
“昨夜诗会,在一画舫之上,有长安来的才子和洛阳参加诗会的人就牡丹诗词争执,当时长安一方大约文采好些,以此挖苦对方,对方一人带来的一个六岁孩童情急之下做了这首诗。诗句暗合当年顺圣皇后游上苑的时候的典故。”
“百花王,第一香,洛阳牡丹当得此赞誉。”李隆基点头道,
“这首诗是六岁的孩童所作?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少小聪慧,能作此佳作,算得上是神童了。”
“那孩童是洛阳城内一家布商的幼子。叫做李清。”张九龄道。
“哦。看来在我大唐治下,李家还是有很多才子的嘛,哈哈。”李隆基颇以为有趣,哈哈笑道。
其实,在唐朝,李姓虽然是国姓,为百姓之首,但是这时候的唐朝依旧是世家把持,那些传承数百上千年的世家,底蕴深厚,家教极严,确实是人才辈出,在这百余年的大唐史上依旧是中流砥柱,甚至于连皇室李姓都有点看不起,婚娶有时候连公主都瞧不上。
世家在这时候的唐朝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眼前的张九龄就算是张姓世家的代表。没有办法,这些世家人才层出不穷,想要人才是绕不开这些世家的。李姓虽然也有不少的才子涌现,但是跟这些世家比起来还显得底蕴薄弱很多。
亭上的三位宰相中,张九龄、裴耀卿算是张姓、裴姓的代表人物,而李林甫在才华上与二人可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今天李隆基听到李姓出了位神童,颇为庆幸,虽然李清跟皇室李家大概是没有什么瓜葛的,但是依旧让李隆基心感快慰。
日头偏西,众人在芳树亭附近园林歇息,李隆基赐了晚宴。随后跟众人说道:
“朕知道在座的众位爱卿有人是今晚的花会评审,这就去吧。朕稍后便会回宫,都散了吧。”
众人退下,大都赶去了凝碧池,有些是直接回了洛阳城。
待众人退下后,武惠妃问道:
“圣上何不也去赛会看看,今晚那里相比是最为热闹的了。”
“朕还要陪着爱妃,更何况朕一去怕又大动干戈。”李隆基道,其实李隆基内心也是想去看看热闹的。
“圣上何不微服前去,虽说是在皇家苑内,除了众位大臣,料想也无妨。”武惠妃说道。
“不若你我两人同去?”李隆基提议。
“还是圣上一人去吧,奴家去了也看不出什么来,玩了一天,奴家先回宫歇息了。圣上也要早回。”武惠妃说道。
随后又说:“让瑁儿陪圣上一起去,这时候瑁儿大约还在外面跟李相公说话呢。”
“林甫也在?怎么不去花会赛,朕听说他也是这次花会赛的评审。”李隆基问道。
其实李林甫也是想去花会赛的,但是在退下去的时候看着李隆基的神情,猜到李隆基最后可能会去,于是让人去了花会赛,说花会赛暂时推迟片刻,过了一个时辰以后再行开始。在这方面李林甫算是最会察言观色了。要不也不会坐稳近二十年的宰相位子。
李隆基随后换了常服,由李林甫、李瑁陪着前去凝碧池,武惠妃自回宫不提。
这时候凝碧池这片大的湖上就是另外一个热闹的场景了。
第26章 白玉谁家郎(九)()
凝碧池作为神都苑内最大的水上景观所在,方圆十余里。沿湖遍布荷花,荷叶清秀、凌波翠盖,只可惜这时候荷叶连连,看荷花还让要上两个月。
李清和花解语随郑远明沿着洛水而上至凝碧池,一路不算宽广的河道在凝碧池骤然阔开,远望去犹如海面开阔无比。
湖水清澈,如纯净的翡翠碧绿清透,春风拂动湖面,涟漪层叠,阳光照在波纹细碎的湖面上,像是给湖面披了一层金翠,湖面映出一片蓝天白云,碧树红花,风景怡人。湖边的荷叶碧翠欲滴,偶尔有荷叶被嘻闹的鱼虾碰到,鱼虾转眼就不见了。
马车停在凝碧池的一个小码头,有千牛卫过来检查,随后放了行。
几人舍车登舟,朝着凝碧池中的蓬莱岛而去。
从湖面上远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处在凝碧池中,彼此相连。湖面上有数艘游弋的小船,想来是参加今晚花会赛的人们在泛舟湖上。
三岛相连,三山叠翠。凝碧池上的三个小岛被青翠的植被覆盖,有亭露出一角,有墙闪出半面,宫檐半掩,观殿欲遮。好一个游玩的去处。
清风从湖面上来,吹到人身上通体清爽,李清看着眼前的风景,微微沉醉,但是心中却是有些沉重。再过二十年的好时光,安禄山将会攻陷洛阳,宴徒于凝碧池,繁华的盛唐开始变得衰落了。
郑远明扭头看到有些发愣的李清,询问道:
“二郎有些不舒服么,不如到了岛上歇息一下。现在尚早,花会赛要晚间才正式开始。这时候都是参赛的人家在做准备、布置,受邀的人都在凝碧池上游玩呢。”
“无妨,只是想到些东西。”
大概郑远明也不是能常来凝碧池的,看上去心情极好,与身边随从闲聊着,偶尔想出一句诗词,低声念出,大约只是残句,想了一会儿,又摇头笑了笑,接着欣赏眼前的湖色山光。
没有多长时间,船在蓬莱岛靠岸,有人过来固定了船只,李清等人从船上下来,登上数十米高台,岛上豁然开朗。
有一亭建于其间,是凝碧亭,在后面是数重院落,有一高阁,却是蓬莱阁。今天晚上的花魁赛就是在这里举行了。
岛上遍布杨柳樱槐,青草密布,百花聚集,时有蝴蝶翩然,蜜蜂飞舞。有一汪小的人工池塘从凝碧亭旁边绕起,有水渠连接汇入湖中,池塘一亩方圆,池边芙蓉、芍药、水仙等花枝丛生,一直连接到整个蓬莱岛,当然更多的是牡丹花,这时候岛上的牡丹花开正艳,早到的人三五人围着牡丹吟诗作对。当然说的最多的还是今晚上的盛宴。
参加今晚牡丹花魁赛的十只队伍中有从长安过来的两家,从曹州来的一家也是入了最后的决赛,其他的都是洛阳的花商。当然其中一定是有宋家、魏家的。这两家种植牡丹多年,每年都有新培育的牡丹品种出来,最是出新出奇,每年的牡丹花魁几乎都是从这两家中决出。另外的几家同样是洛阳城中种植牡丹很多年的了,其中倒是杨家却是首次进入决赛,之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大约算是这次牡丹花会上的黑马了。
李清与郑远明上得岸来,被安排了一处休息,然后郑远明去郑家家主那里去了,大约是讨论今晚的事情。郑家家主也是这次的花魁赛评审之一,而郑远明却是被宋家请了去助力,大约是最后想请郑远明帮忙写首诗,以便前三的角逐。
李清过来是纯粹赏玩的心情,虽说在船上想起之后的安史之乱的事情,但毕竟离得还是比较远,就算自己有先见之明,又如何能够避免的了,李清现在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孩童,想去改变历史也要先长大些了。现在有此机会好好欣赏玩耍一番,到时候就有了督促自己取改写历史的决心。
这时候前来参赛的十家人家基本上都已经准备好了,每家的队伍都有数十人过来,其实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看管今天的主角——牡丹花。这次参赛的牡丹大约都是在初赛的时候没有亮过相的,主要还是想一鸣惊人。
宋、魏两家的牡丹在一个搭建好的简易的帐篷里面,四面围的严严实实,有不少仆人在边上看守着,偶尔有进出的人。期间倒是请来为自家的牡丹写诗的人进去仔细的瞧过了,估计是提前酝酿诗作,毕竟不能指望当场灵机一动,传世名作就随口而出。
靠近湖岸的是杨家的花棚,同样是被遮盖严实了。有一位三十几岁的人在花棚前面来回踱步,显得略微有些烦躁,边上的仆人静静的在边上站着,不敢说话。
李清特意留意了一下,看到在之前碰到的被唤作“玉娘”的女子从花棚里面出来,有些着急的问道:
“叔父,那人还没有来么?”
“没有。也怪我们准备不足,没有想到自家的牡丹能进入前十,所以没有想着提前邀请些才子过来助兴。等到我们再找人的时候,有点名气的才子都被人抢走了。”三十多岁的那人说道,应该是叫做杨玄珪的。
“哦。”玉娘显得有些失望,脸上的表情有些兴致缺缺,随后又说道:
“今天赛会上有很多人说不定有人喜欢我们家的牡丹也作诗呢。”
“哪有那么容易,你以为写诗跟吃饭似的,想写就写,更何况好诗又是那么容易写出来的吗。”杨玄珪说道。
正说着,有奴仆带着一人从前面过来。那人老远就道:
“不好意思,让杨士曹久等了。孙某来迟。”
“不晚不晚,子才兄能来是杨某的荣幸,今晚上还要仰仗子才兄了。”刚才还是一副愁眉的模样,见到来人,杨玄珪的脸上马上变了表情。
“今晚听说那郑远明、高子玉等人都在。孙某怕是负了杨士曹的盛情。”孙子才语气颇为谦虚。
孙子才的才情大约还是跟郑远明等差了些,但是在洛阳也算比较有名气的了。但写诗这种事情也不是名气高写的就好,如果正好灵感不期而至,压过那郑远明、高子玉之流也不是没有可能。另外估计把孙子才请来也费了杨玄珪不少的心思。
天色略微暗了下来,四周已经掌起了灯笼,清风吹过,灯光晃动,在这三月的春光夜色中朦胧而又暧昧。宋、魏两家的人已经邀请去了其他几家的人商议,参赛的牡丹陆续的被搬到了凝碧亭上,但是没有露出真容,都被偌大的纸张包裹着,最后才会露出庐山真面目。
有人陆陆续续的从湖上过来,有很多奴仆跟着,并没有在凝碧池逗留,而是直接去了后面的蓬莱阁。大约是赛事的评审和过来参观的官员、皇室之类的人。
不知道能不能进到蓬莱阁中,最后的花魁是在那里宣布的。李清想着。
这时候周边的人都在忙碌,媒人顾得上照顾李清,只有花解语在边上说着话,不停的与李清讨论着今晚的赛况。大约也是兴奋,显得兴致勃勃,平日里的稳重倒是少了,这时候才有了十五、六岁小姑娘的活波劲头。
“不知道那郑郎君那里去了,把小郎君丢在这里就不管了吗?”花解语有些埋怨道。
“没事,我们在这里转转,看看好就好了。这不是还有郑家的仆人在嘛。”李清说道。
就在刚才,郑家的仆人给李清和花解语准备了晚饭,不过是些糕点、清粥之类,在这里估计也没有什么能准备的了,估计这些还是来的时候准备的。
郑家的仆人过来说,郑远明正在于家主和一众世交在说话,没有时间过来,还请李郎君担待之类的话。
李清和花解语在这灯火通明的蓬莱岛上四处逛着,倒是碰到了闲逛的玉娘,几人在亭边的小道上碰到。李清颇为留意了几眼,那玉娘大约也是在岛上闲的无聊才出来逛逛,正好与李清碰上。
如果是个成年的男子的话,玉娘说不定就低头过去了,但李清是六岁的孩童,边上就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丫鬟。那孩童生的粉雕玉琢的,看上去就想让人亲近。
玉娘看着李清,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