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回唐 >

第145节

回唐-第145节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沉迷于杨玉环也是有的,不过说这些话未必没有怕杨玉环吃醋的可能,李清心中暗笑道。

    “这报纸跟朝廷中的邸报有些相像,不过邸报是为了传达朕的旨意、大臣奏议或者官员的任免等事。考虑的不过是文武百官,倒是忽略了朕治下的平民百姓。爱卿能够替朕为天下百姓着想,实在难能可贵。”

    李隆基撇开李十二娘之事,笑着夸赞李清道。

    李清笑道:

    “谢圣上夸奖,微臣愧不敢当。微臣一时玩笑,刊印出这《长安时报》,事后细想,才知这报纸一物即出,实在是有利有弊。”

    李隆基一怔,想了片刻不得要领,笑着对李清说道:

    “这报纸有何利弊,爱卿与朕说来。”

    “是。”

    李清拱手,恭敬地说道:

    “报纸一物,只为传播信息给百姓,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之前不曾知道的信息。这报纸上的信息可以是长安城中才子们的诗词,也可以是风月场上的故事,同样也能刊印民间之事,譬如长安的米价、酒肆的酒价、民间各处的见闻或者是某地的灾情疫情等等,甚至于朝廷之中有些朝令同样可以刊登于报纸之上让百姓得知,包罗万象,无事不可登报……”

    李隆基打断李清,说道:

    “这样不是很好?朕这些年倦于宫中,出去不易,对于民间之事知之甚少,这报纸若是能把民间之事一一写来,朕倒是可以从报纸上知道朕治下的臣民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就算是刊登朝中政令,也有教化百姓之用……”

    李隆基侃侃而谈,倒是说出了不少报纸的好处,李清站在旁边心中暗笑,看来这报纸之事至少现在李隆基是不会反对的。

    待李隆基说完,李清才回道:

    “圣上英明,报纸一物确实有这种用途,一来可使民间之事达至圣听,二来也能使百姓得知朝廷政令,百姓能够了解朝廷之令,圣上也能清楚民间疾苦。这些是利,不过……其中却也有不少的弊端。”

    “不知道爱卿所说‘弊’从何来?”

    李隆基好奇的问道。

    “报纸既然可以刊登任何消息,未免不会有人刊登一些议论朝政之言,若是善言尚罢,如果是一些非议朝廷的言论,未免会损害朝廷的威严,这报纸流传越广,弊端越大。另外,若是有人故意在报纸之上散布不实之言,未尝没有煽动百姓之嫌。”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沉思了片刻,问李清道:

    “朕观这《长安时报》中的言论并没有爱情所言的弊端,难不成还有其他的报纸不成?”

    “这倒没有,这《长安时报》也是微臣一时所想才出现的,市井之间还没有其他的报纸出现。不过现在虽然没有,以后未必没有其他人也刊印出别的报纸出来。”

    李清答道。

    李隆基点点头,缓缓说道:

    “这报纸确实有利有弊。有利就应存在,有弊还需杜绝。不知道爱卿可有什么方法杜绝其中弊端?”

    李清心中放下心来,知道李隆基并没有存着取缔报纸的心思,笑着说道:

    “微臣倒是想到几个办法,可行与否,还请圣上定夺。”

    李隆基笑着说道:

    “讲来。”

    “是。”李清躬身道,

    “报纸一物,既然可以刊登任何事情,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朝廷依此可以制定专门的律法,规定报纸那些事情可以刊登,那些事情不可刊登,同时制定惩罚制度,违者必究。但是法度不宜过严,否则难免让百姓不敢说话。这就违背了圣上想了解民情之意。

    “另外,报纸一物尚需制衡,不能够让报纸受人控制,专门成为一些人的利用工具。还请圣上鼓励天下士民创建报纸,正如圣上此前鼓励各地办学之举,一来教化万民,二来也不至于让报纸成为一家一人之私器,阻碍了圣上体察民意。”

    其实李清还是存着让李隆基不要限制报纸发展的心思,以后还会有人创建报纸,待天下报纸丛生,到时候想禁估计也禁不了了。

    李隆基见李清提起自己前些年下旨让各地兴办学堂之事,心中暗喜,笑着点头道:

    “不错,定制律法,自然可以规避这些弊端,而大举兴办报纸,倒也不怕有人控制住某家报纸,这样朕倒是更能清楚了解民间疾苦。”

    “圣上英明。”李清忙恭维道,

    “以后报纸普及,难免会有些报纸为民请命,触犯到某些朝中官员,若是创办报纸之人身份、地位不高,难免招致报复。另外,若是有人存心打压报纸以绝圣听,则更为可怕。”

    李隆基沉默下来,坐在那里皱着眉头,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其实对于李清说的第一种情况,李隆基并不以为然,虽然李隆基相信自己治下的百官都是忠良之臣,但也知道有些官员难免会利用手中职权欺压百姓,这种事情自然有律法惩治。

    李隆基担心的是第二种情况,若真是有人神通遮天,令天下报纸失声,杜绝皇帝体察民情之道,这种情况就真正危险了。长安城中有这种能力的人在,若真是这样,那这些人所谋就大了。

    过了半天,李隆基抬头看着李清问道:

    “李爱卿可有什么方法杜绝类似之事?”

    “有。”

    李清施施然道。

第208章 宫中对(三)() 
十二月份的长安,天气还是很冷,太阳出来,暖和的阳光从湛蓝湛蓝的天空洒落,给人带来一丝暖意。

    因为临近年底,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出行的人们依然很多,然而城北的皇宫之中,除了宫中值守的侍卫,便只有侍奉的宫女和宦官们往来忙碌。倒是显得有些冷清。

    一辆马车沿着长安城大街往大明宫而来。马车在望仙门停住了,从车上下来一人,五六十岁模样,脸型消瘦,神情威严。这人抬头看了一眼高高的城门,微摇了下头,随即迈步往城门处走去。早有值守的侍卫过来,看到这人,恭敬地迎接了进去。

    大明宫承香殿,殿门口站立着侍奉的宫女和宦官,在冰冷的空气中有些颤抖。温暖如春的承香殿中只有三人。

    李隆基斜坐在暖阁的软榻上,从高力士手中接过有些烫手的茶壶,双手抱着。

    李隆基看着站在面前的李清,有些急切的问道:

    “是什么方法?”

    “朝廷为了纠察百官,肃正纲纪,专门设有御史台,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诸御史不惧权贵,风闻奏事,凡事可直达圣听。微臣以为朝廷可以设专门的报馆,刊印内参,替圣上搜集民事,勘察民情,内参可直接送达圣上案前,以便圣上能够真实的了解民间详情。”

    李清站在一旁,见李隆基的脸上有些犹豫,接着说道,

    “内参的刊印必须掌握在圣上手中,圣上可以派得力尽忠之人负责此事,外臣不得插手。

    “内参不必像报纸一样发行,次数也不用太多,只需要对朝堂内外的重大事件做真实的记录,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呈现在圣上面前即可,届时自有圣上定夺。这样一来,圣上不会受宫外报纸刊载内容的影响,同样不怕有人干扰或干涉报纸的报道而蒙蔽圣听。”

    李隆基仔细听李清解说,边听便思考,待听到最后,微微点了下头,过了片刻才说道:

    “如爱卿所言,内参独立于百官之外,替朕体察民情,监察百官,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不过,这报纸也只不过是爱卿所创,刚刚出现,内参又有谁会办呢。”

    李清说道:

    “报纸的创办并不是什么难事,圣上门下群贤毕至,创办内参定然不会有任何问题。圣上可以择有才学、忠心耿耿之人负责此事。”

    李清提议创办内参,其实也有很大的风险。内参的出现一开始注定会烙上李隆基身边之人,也就是李隆基信任的这些宦官的印迹。

    这时候的李隆基对身边服侍的这些宦官们极为信任,例如派宦官监军、命宦官协办重大案件等等。这时候的高力士等人因为李隆基的宠信,权势已经很大,外臣之间,很多人对李隆基身旁的这些宦官们也是百般奉承。

    依照李隆基这时候的行事风格,这内参估计会落在这些宦官手上,无形之中宦官们的权势就又大了一分。

    虽然李清比较欣赏高力士,但是对于宫中其他的宦官李清倒是有些厌恶。后来的安史之乱朝廷没能进行有效的抵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太监们监军造成的,边令诚无疑是其中最让后世痛恨的一人。

    不过这时候李清还没有见到令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些盛唐的名将屈死的太监边令诚。

    “既然这是爱卿的提议,不如朕就交给你来负责内参一事?”

    李隆基突然道。

    李清正想着李隆基会让谁去负责内参,猛然之间听到李隆基的话,心中一惊,忙上边一步跪下,急道:

    “微臣不敢。”

    “嗯?”

    李隆基看着李清,询问道:

    “爱卿深得朕之信任,又兼熟悉报纸创办,正是负责内参最好的人选。”

    李清说道:

    “微臣愧不敢当。内参之事责任重大,微臣年幼,才疏学浅,对朝廷、百姓之事知之甚少,恐误了圣上的大事。另外,微臣还是《长安时报》的创办人,既然负责外报,对内参一事更应该避嫌。微臣恳请圣上收回成命。”

    不管是不是李隆基的试探,李清都不想跟内参有太多瓜葛。以后内参创办起来,若是掌握在宫中的宦官手中,这些人难免会跟宫外的百官产生更大的矛盾。李清现在可不想跟外臣们作对。

    即便是掌握了内参,手中有了一个权力极大的王牌,李清也不想沾惹。

    李隆基见李清拒绝的坚决,摆手说道:

    “也罢。内参一事容后在议,若是其他人有什么不懂之处,爱卿还要给他们指点才是。”

    “是。”

    李清回道。

    正说话间,外面站立的内侍启报:

    “圣上,李丞相求见。”

    一身寒气的李林甫进到殿中,给李隆基见过礼,抬头看见站立在一旁的李清,眼神动了下,又瞧见李隆基身旁的报纸,知道两人之前应该是谈论过《长安时报》的事情。

    李隆基看着李林甫,笑道:

    “丞相冒寒入宫,不知有什么要事。”

    李林甫答道:

    “圣上,臣入宫正是为这《长安时报》而来?”

    “哦,丞相也知道这《长安时报》?朕刚回宫,今晨才知道报纸这一新奇之物,丞相既然为《长安时报》而来,不知有什么说法?”

    “微臣日前见到这《长安时报》也颇为好奇,不过事后一想,这报纸的出现有很大的弊端。”

    李林甫说道。

    “丞相接着说来?”

    李隆基接话道,

    “刚才朕跟李爱卿也说起这报纸的利弊,不知道丞相有什么看法?”

    李林甫应了一声,又看了李清一眼,接着说道:

    “臣听说这《长安时报》刊印近万,传播极广,近几日长安城中尽皆议论报纸一物,臣也暗自惊叹这报纸影响竟然如此之大。不过正是因为影响巨大,产生的弊端也更大。

    “报纸是私人所办,上面刊印的事物难免驳杂。若只是登些诗词或者风雅趣事倒也无妨,但是如果有人把不利朝廷之事或者把妄议朝廷的言论刊印在报纸上,难免对朝廷威信造成损害,若是有人凭报纸攻讦异己,不免会使朝堂动荡。长久下来,终会成为祸患。……”

    李林甫还想往下说,李隆基哈哈笑道:

    “丞相所虑甚是。刚才李爱卿也提及此事。李爱卿,把刚才之事说与丞相听。”

    李清站出一步,给李林甫见礼,笑着说道:

    “李相来之前,圣上跟下官说了应对之法,我说与丞相听,请李相判断判断。”

第209章 宫中对(四)() 
承香殿内,寂静一片。

    李清站在那里,侃侃而谈,平和的声音在承香殿中响起,李隆基好整以暇的斜坐在那里看着李清和李林甫两人,李林甫微皱了眉头,听着李清把刚才关于报纸的预防等措施缓缓地说出来。

    待李清说完,李林甫沉默了片刻,整个殿中没有人说话。

    李林甫往李清那里看了几下,心中暗想,没想到还是被李清先登一步。自从在府中想到报纸可能引发的影响,李林甫过来大明宫的路上就已经想着让李隆基取缔报纸了。

    近几年,李林甫权势滔天,朝堂内外几乎一手把控,李隆基对其又极为信任,可以说李林甫近乎一手遮天,甚至于很多弹劾李林甫的奏章走没有办法送至李隆基案前。这突然之间出现的报纸虽然表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