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137节

他改变了大明-第137节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众大臣,都没有搭腔,对皇帝亲征,大伙都是不大乐意的,此时都憋着气,没人愿意吹捧这个过度任性的皇帝。

    草原之上,土默特部大汗所住的归化城内,今日来了一位自南边的客人。

    大同总兵派来的人,顺义王当然得给面子一见。

    “在下麻忠,叩见顺义王。”

    如今的顺义王卜石兔已经是第四代,是第一代顺义王俺答汗的重孙,和历代的顺义王一样,他是土默特各部的盟主,也是右翼蒙古公认的共主。

    “请起。”

    卜石兔汗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头上一顶饰着东珠的大帽,亮绸的长袍,饰着几颗宝石的金带缠在腰间,盘腿坐在上首,身下是华贵的白色狐皮和熊皮堆积而成的坐垫。

    “谢过顺义王。”

    “不知客人前来,为的是什么事?”

    “我家将主欲起兵请君侧,还请顺义王出兵相助。”

    作为高级贵族,卜石兔汗当然是听得懂汉语的,也懂得一点汉人的典故,哪里不知道清君侧是什么意思。

    麻忠说明了来意之后,卜石兔汗很快就是瞳孔一缩,眯起了眼睛,脸上的表情也在反复变幻。对于大明朝堂上的动向,卜石兔汗当然也有听闻,现在对于土默特部来说,无疑是个机会。不过,一想到押错了宝,折损了兵马,还有会损失掉的抚赏,这位很快就从恢复蒙古帝国荣光的妄想中清醒了下来。

    好半天后,他才恢复了当初那副冷淡的表情,开口吩咐道:“带客人下去。”

    很快,卜石兔汗就召集了各部台吉,讨论大明将要发生的内乱。

    把大明国内发生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之后,卜石兔汗就开门见山地问道:“明国将乱,我们助谁?”

    一个白发苍苍的圆脸蒙古人一边拿小刀割着羊腿肉大快朵颐,一边不屑地说道:“麻家那些人,西边那些台吉们,又不是没和他们交过手,若是他们父辈麻贵太师还在,我还会高看麻家一眼,如今这帮废物能成什么事。依我看,我们不如助南朝皇帝一把,多讨要些抚赏。”

    一个面目阴鸷的中年蒙古人就开口道:“那木儿台吉,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草原上的苍鹰,我们难道一点志气都没有了?明国生乱,不正是我们趁机打击明国的大好机会?”

    “素囊台吉,现在这位南朝皇帝可不简单,东边的大汗都没打过的水滨蛮子,都叫他麾下的南朝勇士击败,筑了个几千个人头堆成的小山头。对了,南朝皇帝手下不止有诸多勇士,还有能把人马都打得满是孔洞的火器。我是不想看到你的头颅被汉人砍下,毫无荣耀地和贱民们堆在一起。”

    素囊闻言立刻大怒,立时就站了起来,差点没把刀子摆出来,好在想起这里是土默特的汗宫才收了手。

    “你!”

    卜石兔面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厉声说道:“客人还在,我们自己就要吵架吵到拔刀相向了吗?”说着手中的金杯重重一顿,酒水直接就洒了一地。

    几个奴仆赶紧过来收拾,四周对坐的台吉们面面相觑,一时均是无人说话。

    眼前这事,牵扯极为重大,不光是涉及到了对大明的态度,还牵扯到了林丹汗和卜石兔两个大汗,还涉及到管理右翼蒙古大臣布囊台吉,涉及到素囊和大汗当年的汗位之争,也是支持卜石兔和三娘子势力的两派势力之争,一个不好涉足进去,很有可能会带来将来的灭顶之灾!

    如今的右翼蒙古,有多分裂,在这次的会议上也是体现得极为清楚。

    俺答汗死去之后,后继的土默特汗已经控制不了整个右翼蒙古,除开土默特本部外,诸多小台吉们都在自行其是,而在上一代顺义王和钟金夫人(三娘子)死去后,整个土默特部也都彻底分裂了。

    上一代顺义王逝世后,一边是卜石兔汗这个继承人,一边是素囊这个三娘子的嫡长孙,两边都对汗位势在必得,三娘子当然支持自己的嫡孙素囊。然而那木儿台吉,纠合了宣府和蓟镇到大同的七十三部的台吉,带着十余万牧民和披甲骑兵到板升城外静坐。

    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三娘子并没有害怕,但素囊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屈服。

    有了争汗位的旧日之仇,素囊在部落内也与大汗的势力形同陌路,他与林丹汗走的更近,私底下的交往更多,右翼蒙古的台吉屈身向左翼的林丹汗暗送秋波,就算林丹汗名义上是左右翼蒙古的共主,这事情仍然是叫土默特这边的本土势力看不过眼,而素囊背后又有却热斯塔布囊台吉领着的兵马支持,从归化城到板升城,土默特本部的势力就是错踪复杂,更不必提那些散落在外,向来自行其事的大小部落了

    卜石兔占着大汗的位子,然而所领不过十二部,与掌握五部的那木儿台吉和素囊台吉的实力几乎相当,青海部土默特不通音信,喀喇沁汗白洪大虽然是土默特的盟友,但也不会轻易介入土默特的内部事务。

    卜石兔虽说有雄心大志,但在内部一团糟的情况下,他的野心也迅速熄灭,只剩下深深的无奈,顶多就是再观望一阵,真有便宜他才会打大明的主意。

    在这样的状况下,叛军当然是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朱皇帝对卜石兔汗那点小心思,当然是心知肚明,也是极为不爽,不过暂时没空去寻这厮的晦气,只能让这个货再多逍遥一阵。

第230章 91。兵临宣府() 
在大军兵锋直抵宣府的时候,就传来了宣府和大同同时叛乱的消息。

    李起元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愤恨不已地说道:“麻家世受国恩,神庙之时麻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廕者六。不想,竟出了如此多的叛逆。”

    沈有容也是怒气冲冲地说道:“还请陛下令臣出战,臣虽老迈,然尚能一战,必讨平诸逆。”

    一众文武大臣,也纷纷站出来谴责叛逆,请求领兵出战。

    麻家的武勇,最近也就是麻贵那一代的事,现在这帮麻家子弟。文官们对其的评价,就说得很明白了——“然列戟拥麾,世传将种,而恇怯退避,隳其家声。语曰‘将门有将’,诸人得无愧乎。”

    麻家的麻承恩出镇辽东,畏惧避战,在抚顺之战后,坐视总兵张承胤战死,结果付出八百匹马才赎罪免死。麻家这帮人,打仗不行,侵占军田、克扣军饷和残虐士卒可都是一把好手。

    在另一时空,麻家各种投降的鞑子,也不是一个两个,比如麻承恩和麻登云。

    麻家叛乱,完全没有让朱皇帝感到有什么意外的。唯一让他感到心里不好受的,只是诸多无辜百姓被牵连。

    朱皇帝闻讯后,也没有多的表示,直接把西巡变成了御驾亲征。

    皇帝亲征,并不是直接宣布个命令就完事的,亲征是大事,在这个时代当然得有复杂的礼仪。

    随行的文官里有礼部尚书林尧俞,自然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出征地点不在京师,有些礼仪自然就省了,比如祭告宗庙和社稷,因为没有带上一堆乐师,作乐也是直接被省掉,不过例行的祭旗和祭山川神灵,却是少不了的。

    在礼仪流程走完之后,朱皇帝就下诏让沈有容挂讨逆大将军印,节制从京师带出来的以及宣大所有兵马,讨平逆贼。

    在战前,沈有容很快汇报了收集到的情报:“据各地细作来报,宣府如今兵额不过八万有余,实数其实不足五万。各叛将,倒是淘汰了一些老弱,招募了许多壮丁,不过未经操练,不足为惧。宣府镇城之中,如今便是叛军云集,其实数也不过两万有余。宣府东路未叛官军,如今有一万五千左右,其中多老弱,且尚未整编完成。”

    “我军如今兵力,三万出头”

    对于这场军议,朱皇帝没准备发表意见。他清楚自己也就是个军事爱好者水平,怎么打,他不会去干涉。

    越是接近叛军控制核心区,看到遭难的百姓就越多。

    大军行进了一会后,原本是准备让御驾在前方不远处休息,不过前锋部队,很快看到了惨无人道的整村死绝的惨案。

    “怎么了?不是准备在前方扎营休息么?”

    沈有容和李起元顿时就面露难色,在沉默了一小会后,沈有容很快说道:“陛下,前锋回报,前方村庄兴许出现疫情。为以防万一,还请圣驾回避。”

    “不必了,朕知晓前方有什么。朕要过去看看,让前锋的将士不急于清理,惨案发生了没多久,暂时还不至于有瘟病。”

    很快,朱皇帝就看到了士兵们清理出来的满地的尸体。

    最刺眼的是,其中还有一具大着肚子的女尸,虽说盖着白布,但不难猜出,这位可怜的女性生前遭遇了什么。

    看着被叛军祸害的百姓,所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对于这些百姓,朱皇帝也只能说一句对不起了,毕竟割除毒瘤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各位卿家,都好好瞧瞧,瞧瞧我大明的官军,都是如何行事的。地方上,很多臣子都说这是朕的过错。这是朕的过错么?不,朕没有错!不严加整肃,军中的风气便不会有改善,官军日后就会祸害更多的百姓。”

    在李起元带头下,一众文武很快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一众大臣们,还能说什么,不说皇帝本来就不能随便承认自己有错,到了这份田地上,在这件事上更不能松口半句。再说这件事错的也根本不是皇帝,他们细想之下就很快明白了,宣大那些文官说的就是屁话。慢慢整治,一次只动几个,在大部分武将都是如此不堪的环境里,根本就不会有多大的作用。

    由于根本没想到过,皇帝来的会这么快,宣府镇的叛军,一开始就被吓破了胆,在听闻皇帝领着大军进入宣府境内之后,对剩余忠于朝廷的明军据点的围攻也随即结束,把大部分兵力都缩到了几个大城里。

    平叛大军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大同叛乱后第二日,朱皇帝就亲领大军,来到了宣府镇城下。

    宣府总兵张安,在前几天,就得知了皇帝去了昌平,还在大肆调集粮草。

    这几天,随着皇帝离他越来越近,张安就越发感到不妙。

    特别是皇帝发出了讨逆诏书,把他列为了逆首之一后。原本那些要赶来的增援部队,也都开始迟疑不前,就算要来的,士兵四散逃亡的也是居多,甚至还有士兵鼓噪之下,把武将杀死然后据城而守的;镇城之中,因为封闭了城门,情况才好点,但一样有士兵逃入百姓家中躲藏起来。

    他原本就对这样的情况有心理准备,现在皇帝到了跟前,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完全低估了天子亲自后,对士兵的影响。就算他放开手脚让士兵们祸害百姓,喂饱了他们,还承诺了打进北直隶,放开手脚让士兵们抢掠,但抢劫激励起来的士气,在皇帝带着大军到来之后,就被瓦解了大半。

    看着不远处的官军营寨,还有那面升龙大旗,张安脸上的神色别提有多难看了,他喃喃地说道:“陛下还真来了。“

    他身旁的一个参将说道:“咱们要不攻一攻,活解救陛下。”

    张安看了看不远处的天子大旗,最终下定了决心,恨恨地说道:“攻个屁!你要是打得过能击败东虏的精锐,这总兵你来做,你尽管去攻。”

    这位这样的丧气话一说出来,一众将领好半天都没说话。他们此时都已经后悔,自己怎么脑子一热,就要造反。

    这帮武将都不傻,来的军队能不能打,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更何况,皇帝手下的军队,那些火炮数量多得恐怖。新式火炮的威力,他们多数人虽说没见国,还是有所耳闻的。

    好半天之后,参将李时芳说道:“要不,咱们死守,等大同那边来援?”

    好一会后,张安脸上闪过一丝决然的神色,大声说道:“如今俺们都走到这一步了,这降了也是诛九族的大罪,死守一阵,若胜了,便能博一场泼天的富贵。哪个要是不肯与俺同心,便莫怪老子手里的刀!”

    说着,他大声说道:“传令下去,告诉下面的,天子身边的奸臣最见不得俺们这些个丘八随性快活,如今咱们都犯了人家的忌讳。若是让人打进来了,咱们都要死。”

    张安倒是很清楚,这帮士兵,就没有多少没犯过事的。要让他们死守,也只有拿出投降就会死这事,去威胁他们。

    叛军不愿意投降,朱皇帝也根本不愿意接受投降,这帮叛军行事,让他恼火万分,他现在只想杀人。

    他给出的最后通牒,根本没有提赦免,只是要城中的叛军放下武器,束手就擒。

    在看到从城下射上来的劝降书之后,张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