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新宋 >

第97节

大新宋-第97节

小说: 大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次召见的,全部都是武将,唯一的文官王道夫,被皇上差遣出去办事去了,这个结果,更是令人值得回味啊。

    “凌统制,你来说说,张弘范还有一战之力吗?”

    凌震正在神游天外,就连赵昰也看出来了,此时又不好明说,只是旁敲侧击的问了个问题,希望能够吸引凌震的注意力。

    但是后者,还是愣了一下神,才醒悟过来,连忙请罪,却被赵昰摆摆手,示意下不为例,任何一个会议的发起者,都不会喜欢那些在开会的过程中跑神的参与者。

    凌震仔细想了一下,为了挽回自己刚才的失分项,慎重的回答道:

    “陛下,臣以为,张弘范肯定会卷土重来,而且再来的时候,他一定是想到了如何应对我军现状!”

    “何以见得?”

    赵昰产生了兴趣,凌震现在是唯一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少数人之一,他的意见,绝对可以代表此时的大宋军事素养。

    “原因有二,其一,张弘范此次失败,源于大意和对于我大宋军情的不了解,因为时间太过于紧张,他也没有那个空闲去了解,更何况,陛下已经给了他错误的信息,这个错误的信息太过于真实,所以才令张弘范大意。”

    已经有点意思了,赵昰点点头,大宋不是没有人才,至少眼前的这个凌震,就看的相当清楚。所以他没有出声,而是继续听着。

    “其二,张弘范不该兵行险着,急着和我军决战,不过这也是皇上故意的激将行为,所以有很多事情,他完全都没有准备,只是兵对兵、将对将,见招拆招的行为,这样一来,他就陷入了被动,所以才导致了广州之战的失利。”

    “不过,以后在想要寻觅张弘范类似的破绽,就不容易了,臣与张弘范虽然没有交战过,但是却也精研过此人的作战风格,很谨慎,臣今天想到的,相比此时的张弘范,也已经想到了,再让他犯类似的错误,很不容易。”

    凌震为了弥补刚才的过失,所以分析的极为透彻,说的也非常的快,几乎是毫无保留,说完之后,才想起,自己若是当着众多文武大臣的面,是绝对不会这么的毫无保留。这是为什么呢?

    赵昰似乎也想要掏出凌震的真实本领,没有等他反应过来,继续问道:“凌统制,若你是张弘范,下一步该如何对付朕的大宋官兵?”

    但是他问的晚了点,凌震刚才的冲动已经过去,恢复了冷静之后,思索了一下,道:“臣对于我大宋官兵了解太多,所以不敢冒然去换位思考,请皇上恕罪。”

    赵昰的坐姿,稍微的靠后了一点,瘦小的脊背靠在冰冷的椅背上,很不舒服,正如此时他的心情一样。

    

第191章 行朝中的争执() 
治理一个国家,就像是在上辈子做一个成功地企业般的那样。

    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上辈子的赵昰,也拥有了几家中型的贸易公司,所以他知道一些管理上的道理。

    那时候的企业,虽然不计盈亏,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也曾经面对过许多企业上的难题,但是他都解决了。

    这一次,他使用了原来的办法,却发现,大宋的病痛,已经是在骨子里了。

    凌震跑神后的说话,和他醒过来神时的讲话,简直就是两个人,而包括陈吊眼等人,就如同司空见惯般的那样,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大宋从下而上,或者是从上而下,都以为,武将是没有地位的,包括百姓,可能都是这么以为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才想起,陈吊眼,也就是陈大举,也曾经是科举中的狂热支持者,包括陈吊眼的父亲,也是如此,要不,怎么会将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做陈大举呢?

    三百二十余年的“文尊武卑”教育,已经让武将本身,都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如那些士大夫阶层,这样的军队还会有士气吗?

    赵昰不觉得,就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会有多大的战斗力。

    看了凌震一眼,眼见着凌震的神色,从充满激动变成了现在的冷静,赵昰叹息了一声,道:

    “朕觉得,广州城内的安危,现在已经用不着太过于顾忌,而是张弘范,大家千万不能让他回过神来,所以,朕已经派遣了独立团的二十组将士,前去袭扰张弘范的本部,不求杀敌,只是要求他们不让他们休息而已。”

    “皇上圣明!”

    参与会的这些人,一起站出恭贺了一声,这种声势,让从未见过世面的赵一,不由往前一步,几乎想要扑在皇上的面前保护,以完成自己对于恩公的承诺。

    当看见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后,不由摸着自己的后脑勺,讪讪地笑着,往后退了几步,回到了阴影之中。

    赵一凭借直觉突然发现,虽然恩公让自己来保护皇上,但是皇上好像并不需要自己保护一样,而且,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恩公和皇上的气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冷静了一下,赵昰觉得该要进入了正题,但是由于凌震的谨慎,加上陈大举他们对于整个朝堂上的规矩不明不白,所以赵昰召集的这次会议,算是做了无用之功。

    也可以说,没有了蒲家船队的下落,这次会议就真的一点议题也谈论不上来,现在大家还正在惯性的落实着以往的办事方法,没有文官的存在,好像是什么事情也决定不下来了一般。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虽然是大宋延续了数百年的习惯,但赵昰不喜欢。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唆都居然退缩了,蒲家船队正在朝东而去,目的地,正是泉州的方向,他们竟然走了。

    早知道这个结果,还不如让文天祥他们回来呢。

    想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张世杰和文天祥,真的甘心龟缩在琼州经营吗?

    为什么现在依旧没有信使前来广州禀报自己的消息?

    难道,自己这个十二岁的皇帝,真的这么令他们放心吗?

    想到这个问题,赵昰心里的怒火就起来了,看来你们真的不把朕的安危放在心上啊。其实赵昰从内心深处,也不希望他们都来到广州,首先是粮草辎重压力太大,其次的原因,就是赵昰做事的时候,不喜欢有人在一旁指手画脚。

    而以张世杰为首的那些大臣们,正是这一类的人群。

    而此时赵昰召集人商议军情的同时,在穿洲,文天祥与张世杰的意见,也发生了分歧。

    穿洲,由上川岛与下川岛组成,两座岛屿,两个不规则的弯月,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处天然船只停泊的港湾。

    因为两座岛屿之间相隔大约十余里的海路,因为被海岛庇护的缘故,基本上无风少浪,平日里显得极为宁静。

    但是这一天,上、下川岛之间,显得热闹起来,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一共近千艘船只停泊在这里,大部分伤痕累累,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停驻以后,就有人迅速的在船与船之间快速的传递着命令。

    修整,各军清点折损,救火、维修船只。。。。。。

    一道道命令散发出去,整个船队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在那艘最大的龙舟之上,却是显出了异常凝重的气氛。

    以张世杰、文天祥为首,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都在这里,还不到十岁的卫王赵昺也坐在主位,身侧的杨太妃将双手拢在袖中。

    而袖中的双手,交错攥在一起,指尖已经发白了,杨太妃依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疼痛。

    去广州?

    还是去琼州?

    此时已经不是战略性的问题,这个话题被扩展到皇上的安危,然后到了每个人的忠心程度,还有就是大家心里都在想,但却是没有人说出来的所谓阴谋论。

    张世杰与文天祥相视无言,但目光中表露的无非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你变了!

    你再也不是当初的德祐年间,率领着义勇前往临安勤王的那个人了,那时候我们不是相谈甚欢吗?

    我们还商议了如何改变大宋的现状,如何的改变军事格局,大家都十分赞同那个“军镇制度”吗?

    而如今,你为什么却是变了呢?

    这是两人此时心里的真实写照,当初,蒙元阿术兵围扬州,蒙元丞相伯颜直逼临安城,朝廷号召天下勤王,但是满天下,就去了文天祥和张世杰所统领的两支队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

    但是却也不被当初的皇太后谢道清所接纳,两人沉闷之余,也经常一起喝着闷酒,商议一些军国大事,那时候,他们的治国理念是相近的。

    但是这才过了几年,大家都变了吗?

    后退了一步,文天祥看了看自己身侧空荡荡的场地,不由颓然叹息了一声,毕竟自己远离行朝这么多年,毕竟张世杰几年以来的积威甚重,这么看来,几乎就没有人赞同自己的意见。

    非要去广州吗?

    皇上的诏命是命令行朝前往琼州修整,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广州城,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相信这个道理,在场的人都明白,但是为什么还要去呢?

    本章完

    

第192章 受排挤的文天祥() 
功勋,是每个做官的人,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文天祥内心明白,就算是自己,不是也在想着建功立业吗,但是如今,是争这个身后名的时候吗?

    他更明白现在皇帝的强势,虽然年纪小,但是只要决定的事情,就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眼前的这些人,估计已经习惯了颐指气使,已经习惯了当家做主,甚至,已经习惯了没有皇上的日子。

    他们是想去建功立业,但是绝对不是去尽忠职守,他们所为的,依然是自己,或者是身后站着的那些家族。皱着眉头看着张世杰,文天祥不再说话了。

    此时行朝船队的何去何从,已经轮不到自己做主,后退了一步,他心里知道,此时皇上心里定然不喜,而这些人,还在拿着一年前的印象去看待皇上,这样会吃亏的。

    不过这有关自己什么事情,自己已经尽力了。

    想通了这个道理,文天祥心中释然,甚至还朝着杨太妃拱拱手,表示了对于皇上生母的尊重。

    “好了,既然大家没有什么异议,就这样决定了。”张世杰说话恢复了昔日的从容,再也不复再崖山时的迷茫,继续说道:

    “今日在此修整一天,明日分兵,所有精锐善战之士,皆随着老夫前往广州勤王,具体数量,明日再行公布,看船只的损坏程度,还有将士们的伤亡数量而定。”

    “分兵后,除了勤王的官兵,其余人皆由文丞相带领,前往琼州补充粮饷,维修船只,随后再行从琼州押运粮草至广州,以补充大军所需。”

    张世杰在哪里侃侃而谈,不过总算是将所有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毕竟在行朝经营了三年多的时间,对于整个行朝船队上下,简直是了若指掌,布置起来,当然是得心应手了。

    文天祥耐着性子让张世杰将事情说完,才发现,张世杰除了行朝上下,竟然对于广州、琼州等地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

    在突围之前,自己好像说过啊。

    上前一步,道:“越国公,此举有些不妥,记得本官前一段时日,向越国公以及陆丞相已经说明了情况,琼州没有皇上的手谕,绝对不会拿出一粒粮食给咱们,这是铁律,大宋上下,特别是琼州的赵与珞,对皇上的旨意,可是看重的很。”

    “岂有此理,大宋难道是他赵与珞的吗?难道我们麾下就不是大宋的将士,难道就算是文丞相亲自前去,也不行吗?”

    张世杰还没有出生,左拾遗袁泰便蹦了出来,连续几个“难道”质问文天祥,丝毫没有在意官位上的差别,也没有给文天祥留半分情面。

    陆秀夫眉头微皱,而张世杰好像是没有听见一般,其他诸官,大都如此,文天祥心里不由一冷。

    按照品级,除了陆秀夫,在场的官员,应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自己,就连张世杰,也只是枢密副使,而自己却是丞相兼着枢密使。

    但好像在场之人,却无人承认一般。

    大家虽然同为大宋官员,自己却是被排除在外了,文天祥立即就想到了原因,首先是自己离开行朝太久,与诸位同僚的疏离,其次,就是自己没有经过中书门下,就接受了皇上赐予的丞相之职。

    恐怕后者才是最为重要的吧,连自己的同乡兼好友邓光荐,此时都没有站出来支持自己,由此可见,自己已经得罪了士大夫阶层。

    说的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所以皇上的旨意,基本上都要经过门下中书省的通过,也就是必须要有丞相、参知政事等人的首肯,皇上的旨意才能执行,要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