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战辽东 >

第224节

战辽东-第224节

小说: 战辽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隅顽抗的朝鲜人所伤。

    这是赵松节第一次真刀真枪上战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加倍的震惊于楚凡的神机妙算在不明真相的人眼中,朝鲜的征讨大军就像是照着楚凡给他们划定的地方排兵布阵,傻乎乎地被炸成了一堆碎肉。

    他还算多少听到些风声,知道复辽军是事前就在地下挖掘了巨大的工事,而在那些根本不明就里的人比如,东海岸那一系列定居点的人们的眼中,楚凡简直就被神化成了能召唤地下火龙的仙人!

    震惊过后回归平静,赵松节便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作为一名宋人后裔,他当然更愿意和两个儿子一样,堂堂正正加入复辽军为此他没少找那位永远一副吊儿郎当模样的朱纯臣朱都监,可每次都被后者以各种理由忽悠过去了。

    结果他没走成,反而等来了以前同为牧奴的好些老兄弟,以及复辽军中一些多少能说点朝鲜话的老兵他们被充实到勤王军中担任中下层军官。

    这让赵松节打消了离开的念头正如勤王军那位文宣队队长马明腾所说,大伙儿都是有家有室的人,现如今分了房子分了地,再不用担心妻儿老小挨饿受冻,眼瞅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该摸着良心问问自己,这一切都是谁给的?楚凡楚公子!

    既受了公子的恩,就得替公子分忧,现在公子担心这帮朝鲜人起坏心眼掉过头对付复辽军,大伙儿难道不该帮他看着一点儿?做人可得讲良心!

    况且公子还不是让大伙儿白帮忙,每月饷银从来都是按时足额发放,何曾少过一文钱?就拿他赵松节这个骑营营长来说,一个月15两银子的饷银,比复辽军骑营营长也少不了多少。

    而且他们这些中层以上的军官,还有个什么股权,就是说可以认购东印度公司一百两银子一股的股份这什么股份不股份的赵松节不懂,不过他倒是听人说过,有了这股份每年啥事都不用做就能分银子。

    既有这么多好处,赵松节也就准备踏踏实实在勤王军里好好干了,不过最近有件事却让他颇为烦恼,那就是他儿女们的婚事。

    战前赵松节便把家搬到了终达里,又请人盖了一栋二层小楼现在仗也打完了,岛上彻底安全了,他也可以放放心心张罗儿女们的婚事了。

    原来当柳家牧奴时,最让他头疼的是两个儿子连最起码的聘礼都拿不出来,谁会把姑娘嫁到他家呀?

    现在可好,聘礼早就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俩小子一个是复辽军的骑兵副连长一个是三营的排长,上门提亲的人把他家的门槛都快踏烂了这一场大战打下来,再瞎的人都能看出往后这济州岛上到底是谁说了算,所以那些原本骑墙的乡绅大户们一下子全倒了过来,成天在瀛洲城里钻头觅缝找路子,想尽办法把自家姑娘的庚帖送到复辽军各级军官的面前。

    不仅是这些乡绅大户,明水洞那边的福建人、济州城内原来的官绅以及重获自由的流放官员们,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任何时代,联姻都是捆绑利益、结成同盟最好的手段所以这段时间瀛洲城着实热闹,几乎天天都有浩浩荡荡的送聘礼的队伍吹吹打打地出城,奔赴山南山北各地。

    赵松节也给大儿子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南边上孝里的一户小地主,家中长女15岁,赵柏年自己去看了以后感觉很满意,于是定了下来,选了三个月后一个黄道吉日完婚大儿子算了结了,小儿子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左挑右选怎么都不如意,急得他娘直跳脚,却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还有就是女儿小珠也让他不省心,小丫头今年十三,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都说女儿是爹娘的心尖肉,赵松节当然巴不得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家,让小珠往后的日子过得舒心点要说知根知底,当然就只有那帮子同为宋人后裔的老兄弟,赵松节反复比较了一番,有两个也在复辽军中的后生他放在心上了。

    可回家跟小珠一说,这丫头想都没想便回绝了,让赵松节纳闷不已那俩后生说起来小珠都见过,小时候还一块放过羊呢,他就不明白小珠怎么就看不上人家?

    最后在赵松节的老伴一再追问之下,小珠这才吐露了心声,原来小丫头心里早就有人了,可老伴把这人的名字一说,吓得赵松节直哆嗦。

    谁都想不到,小珠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居然是那位被她咬了一口的凌明!

    凌明是谁?那可是楚凡楚公子的头号密探!

    要说特情司之前在朝鲜的工作不显山不露水,可上次战前的大搜捕却是让所有人都近距离地重新认识了这个神秘且阴森的部门神出鬼没、手段酷辣、权力巨大,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这话得分两头说,正因为凌明位高权重,要真能钓到这样的金龟婿,赵松节当然明白对小珠对他赵家而言意味着什么至于凌明已经三十好几这个年纪,从来都不是问题,没见济州城那位纳城献降的府使大人,为了保住身家性命,把自己才12岁的嫡亲女儿都献了出来,上赶着巴结水师的葛飙葛司令,而且还是当妾!要知道,葛司令明年就该满五十了!

    想到这里,赵松节心中一动:或许,自己应该试探一下,看看凌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可问题是,该怎么试探呢?

    沉吟中,赵松节不由得把目光再次投向了西门门楼。。

第四百三十六章 鼎革大计(上)() 
“宋军师,这个单子,我觉得这些人可以用,请你呃,过目。”

    “好的,辛苦你啦,知远兄。”

    济州府衙二堂上,许知远恭谨地把一沓纸放在宋献策案头,一句简简单单的汉话被他怪腔怪调说得磕磕巴巴大战之后,济州城内掀起了一股学汉话写汉字的热潮,许知远就是最狂热的代表努力就会有回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已经能听懂简单的日常用语,也能说一些最简单的句子了。

    深深鞠了一躬后,许知远转身出去了,出门时一不小心在门槛上绊了个趔趄,差点摔了一跤。

    宋献策看着他的背影不禁苦笑,他知道许知远这是和他一样,困得实在不行了他们在这济州府衙没日没夜赶工,已经半个多月了每天都是连轴转,能抽个空子打上个把时辰的盹儿已经是种奢望了。

    不过再怎么疲劳困顿,宋献策都觉得值,因为他们在做的,是一件注定青史留名的大事。

    那就是组建一个朝廷!耽罗!

    这是楚凡重点抓的第二件大事,而具体负责实施的,便是宋献策、许知远二人。

    说实话,当初楚凡告诉宋献策要组建这么一个朝廷时,宋献策是心有不甘的复辽军辛辛苦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完败朝鲜大军,最后却要建立一个耽罗国,这不是帮他人做嫁衣吗?

    不仅他想不通,复辽军包括明水洞那些福建人也都有类似的想法,为此楚凡不得不几次召集大伙儿开会,这才做通了众人的思想工作。

    其实这事儿吧,点透了也就两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楚凡率领的这个团队包括复辽军和东印度公司已经成长为一股颇具实力的政治力量,要想再往前发展,就必须完善制度,设立等级分明的职官、名爵,这样才能通过升迁体系保持整个团队向上的活力,换句话说,便是所谓“建牙开府”。

    既然要开府,那么到底该开什么样的府呢?按照大伙儿原来的想法,就该设立一个类似于“复辽大将军府”或是“复辽大都督府”这样的衙门但这样一来,这个团队就算是公然举旗造反了,因为很明显大明朝廷绝不会承认这么不明不白的一股力量的朝中那帮子老官僚们对名分这种事一向敏感得很!

    而一旦和大明朝廷彻底闹掰,这个团队立刻就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中东印度公司的很多原材料可都是来自大明,而产品也大多销往大明内地的,没了这财源,拿什么支撑复辽军的巨额开支?

    而耽罗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古国曾经得到过唐、宋等中原正统的承认和册封,换句话说,这是体制内的一个组织,只不过曾经解散过,现在重新恢复而已,在大义的名分上挑不出半点不是。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济州岛上明人的数量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比起数万原住民来仍是少数,想要有效地统治这些人,用耽罗国的名义远比用什么大将军府要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能大大降低反抗的阻力。

    “叫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实际控制者!”

    “我们现在最大的麻烦,是人手不足,白白放着这几万人不用,大家不觉得可惜吗?”

    “所谓狄夷入中国则中国之,只要我们大力办学校、兴教化,岛上野人也能变得和我们一样。”

    宋献策是最早被楚凡说服的,因为这些循循善诱的话至今都还在他耳边回响私底下楚凡甚至跟他说得更深如果济州岛的原住民都不能很好的纳入统治的话,那么未来进军朝鲜,朝鲜人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最后宋献策是欣然接受了这个重任,与许知远一起开始搭建耽罗朝廷的构架。

    总的构架不用说基本都是参照大明,六部九卿内阁负责,当然耽罗只是王国,所以名称上略有差别,比如六部都称曹,礼曹、吏曹等等,其长官为判书,其下为左、右参判而通政使司则称通政局,长官为通政,大理寺、都察院不变,其长官分别是大理寺正和总御史长,其他部门的变化就更繁多而琐碎了。

    变化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在逐条审定各衙门的职权管辖范围时,楚凡经常会亲自增删。

    比如礼曹,虽然原来的主要任务开科取士还保留着,却在进士之外增加了四科:算学、实学、史学、地理县、乡、会、殿四级考试依旧,但其成绩却都是五科的总成绩,而进士科的考试也大大简化,以保证一个时辰之内能完成另外国子监被撤销,并入了礼曹之中,要求每县在县学之下,再设若干官办小学堂,以施行基础教育而在郡一级,除了郡学之外,还将开办诸如师范学堂、农学堂、机械学堂、矿业学堂等专业学堂而国子监则改成中央大学堂,延请各科各派的佼佼者担当教授。

    在这一块宋献策注意到楚凡特意加了一条,“举凡学堂,言必用汉语,书必用汉字,如有违抗者,除其学籍。”宋献策一看就明白了,这不就是“狄夷入中国则中国之”的具体手段嘛想要当官?先把汉语汉字学好!

    除了礼曹,其他各曹也都或多或少有改变。户曹可谓面目全非,不再按照地区分司,而统一为税务、商务、转运、预算、市舶5个局兵曹同样变化巨大,原来的四个司全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参谋、训练、后勤、军工、情报5个局,这个曹的几乎所有重要职位都是复辽军的人担任,可谓是复辽军的总部了刑曹最大的变化则是增加了一个警察总署,让宋献策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警察是个什么东西?

    除了中央有变化之外,地方也有变化,而这变化让宋献策感觉有些胆寒心裂。。。。

第四百三十七章 鼎革大计(中)() 
相比起朝廷体制的小敲小打来,耽罗国的地方体制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在郡、县之下增设了镇一级,而且这镇长虽是从九品,却也是个流内官,这让宋献策感觉到了楚凡加强乡间控制的决心不仅如此,镇长之下尚有督教专员、税务所长、县警察局的派出所长、兵役所长四个经制吏员,换句话说,这四人和镇长一样,都是从户曹直接领薪俸的!

    督教专员负责督办全镇小学堂建设,有权征发镇上的民伕修建学堂税务所长负责全镇夏秋两税的征收,而派出所长则负责全镇治安最牛的是这兵役所长,他可以征调若干青壮,组建本镇的民兵队,忙时耕作,闲时操练,关键时刻还得协助征税和治安。

    宋献策不用算都知道,若是按照这样的构架,耽罗朝廷的开支将增加多大的负担每个镇除了一官四吏的薪俸之外,他们的手下比如税丁、警察、民兵教官等等,这些人的薪俸同样是由镇上从税收的提留中支付,而镇一级的提留为税收总额的二成换句话说,仍然是由朝廷在养活他们。

    不仅镇一级如此,郡县两级官员和经制吏员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以县为例,原来从户曹领薪俸的只有四个人,即知县、县丞、主薄、典史,其下的各房书办都只能算吏员,是从县征税收入给付薪俸的现在可好,各房书办经过调整后全都变成了流内官:礼房书办升为正九品,专司县内教化户房书办同样正九品,其下还多了税务、商务、转运三科,其科长为从九品刑房书办改称警察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