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王朝-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野此次前往食粟村,一走便是一个多月,说实在的,隔离营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虽然村里不缺粟米,不过哪有平白浪费粮食的道理,所以隔离营的伙食往往参差不齐,时好时坏,用陈腐的米面熬粥是常有的事。
程野看上去有些面黄肌瘦,他从车上跳下来,几步走上去,与马钧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当然,对于此时的社会礼仪,这样的行为有些不合礼数,若是被那些较真的文人瞧见,肯定会讨伐理论一番,不过这里是瓦窑村,在村民眼里,程医师做什么自有他的道理,谁也不会多说什么。
不过,这样的礼节也就仅限于程野、马钧、张角之间,换了其他人,程野还是知道分寸的,否者与冬梅嫂子这样相拥,怕是就真的弄出乱子了。
张角跟在程野后面,身后还跟着牵着驴车的马二,张角嘿嘿的笑着:“我说程仙师不会有事吧,怎么样,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冬梅瞥了张角一眼,哼道:“若是程医师有个三长两短,你哪里还敢回来。”
月前,护送程野的张角独自回到村子的时候,着实让太平医馆的这些人鄙夷了一番,当时让张角跟着,便是一路上方便照顾程医师,这倒好,程医师留在食粟村,自己却跑了回来。
冬梅是个直脾气,听说程医师留在食粟村,要过些日子才回来,立时就急了,食粟村正是闹灾疫严重的时候,怎能将程医师一人扔在村里。
她几乎和张角争吵起来,好在众人劝说之下,才稳住情绪。
说起来张角也是委屈,他和马二都被拦在了食粟村外,又有程野的嘱咐,总不能当着那么多官兵的面,在食粟村外安营扎寨吧,不回来难道在外面风餐露宿不成。
而且他心里也是很着急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在他眼里,程野是做大事的人,区区食粟村若是难倒了,如何实现当初的承诺。
张角不会感情用事,他能做的就是尽量完成程野交代下的任务,人前的时候,他是能说会道的开心果,人后便是努力工作的企业家,只有少数人知道,他的手里握着食粟村的经济命脉,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十多天的时候,程野依旧没有消息,这个时候,太平医馆的这些人是真的急了,冬梅与葛青一商量,找到马二,套好了车,打算去食粟村瞧瞧。
临走的时候,却是被阿姊叫住了,他说程医师吩咐过,太平医馆不能离了人,你们若是走了,村里的病人谁来照顾,太平医馆的招牌谁来扛?
这个小姑娘的话让大家清醒了,不过私下里,阿姊还是让张角去了趟食粟村,虽然没有见到程野,然而花了些钱买通守卫,还是得知了程野的消息。
平安无事,这是最好的消息。
周围都是欢呼的村民,几个孩子蹦蹦跳跳的在人群间穿梭,口中洋溢着开心的笑声,“程老师回来了,哈哈,程老师回来了。”
程野向人群中望去,许多都是熟悉的面孔,他们笑着腼腆的向自己点头。核儿老爹与几个村里的老人站在一旁,他们都是村里的长辈,可以说是看着所有村民长大的。
程野赶紧上去与这些长者行礼,就像是归来的儿子探望故乡的父亲,核儿老爹慈爱的笑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一番寒暄,程野回到自己的住处。
沐浴更衣之后,长长的呼了口气,心道:“还是家里舒服啊。”
坐在案前,程野展开一卷空白书简,执笔研磨,他打算将这些日子食粟村的经历记录下来,对于医师而言,这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对于日后的防疫工作以及疾病诊治都是难得的实战经验。
尤其是对于新人医师,正式面对各种病症前,这些病情案例都是难得的教学实例。
程野提笔疾书,尽量详细的记录着每一个病人的情况,直到夕阳斜落,他才将书简合上,然后伸了一个拦腰。
阿姊静静地坐在一旁,小心的研磨,见程野停下来,她将茶碗往过移了移,“公子喝茶。”
程野笑着端起来,抿了两口,将茶碗放下。
“公子又忙活了一天,可是饿了,阿姊这就去准备吃的。”
程野点点头,并没有多少什么,这是两个人的默契,或者说是习惯,一切都不用特别的吩咐,阿姊就像是知道程野在想什么,研磨也好,递茶也罢,总是恰到好处。
程野很是享受这样的生活,平静中有着甜腻的味道。
很快,阿姊端了晚饭进来,稀粥以及简单的小菜,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程野却吃得很香。
听阿姊说,如今村里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村民的热情很高,各种政策都在积极响应,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村民也不再有喝生水的习惯,平日的卫生情况也日渐好转。
不过由于资源短缺,肥皂的生产暂时停止,这也在程野的计划之中,肥皂这种奢侈的东西,只是目前刺激村民情绪的手段,现在还没有大量生产的资本,不过相信来年开春,一切走上正轨,这东西迟早成为日常用品。
至于学堂,也回复如初,孩子们已经正常上课,值得一提的是,春妮也回到了课堂中,不光如此,许多村民都把孩子送了进来,现在的学堂终于有了些上学的样子。
马钧还组建了一个成人班,专教读书识字,来看热闹的村民也不少。
程野点点头,这些在白日里张角与马钧已经汇报过了,不过现在听来还是让人欣喜,瓦窑村的未来,正渐渐按着自己的规划行进。
是了,还有那几间新建的公共茅厕,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虽然村民们还不太适应与人共厕的方式,不过对于瓦窑村而言,一切皆有可能。
第121章 硝土与堆肥()
瓦窑村沿河东岸下风口的位置,有一处荒地,那里到处长满杂草,如今已经被清理出来,几个木匠正在对着图纸测量土地的位置。
按图施工已经是瓦窑村的传统,自从程野交给马钧这项技能后,马钧很好的将这个习惯带给了村里的手艺人。
眼前正在施工的是一个木质房屋,梁柱比一般住户的房屋要高,屋子呈长方形,单从外表看,甚至比许多村民的房屋还要阔气。
然而这样的屋子并不是住人的,而是为了制硝,所以除了高大一些外,整体结构其实很简单,基本上四面通风。
依托梁柱搭建了一排排的木架子,这些架子层次分明,将来架子上会摆满陶制方盆。
程野最初的打算是直接在地上挖坑,然后在坑里铺砖、铺砂石,作为制硝的硝田,然而仔细测量之后,程野改变了注意。
这样的硝田开挖简单,然而占地面积很大,尤其是需要大量硝土的情况下,光是硝田就能铺满半个瓦窑村,从目前来说没什么问题,只是考虑到日后的工业化生产,东岸的工业园区实在没有富裕的土地。
所以程野终究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方法,将硝田立体化,充分利用空间面积。在木屋内搭建木架,然后用陶制方盆代替土坑,上下叠加数层,这样一个木屋内的有效面积就能顶上好几个硝田。
如此搭建四五个这样的长方形木屋,便足以满足瓦窑村现阶段的硝土用量。
虽然这样设计的整体工程量要增加数倍,不过等到正式完工,硝田正式运作,其硝土产量也将翻上几番。
这样基本可以实现工业化。
木料山上就有,倒是不缺,不过如此奇特的木屋设计倒是让村里的几个木匠琢磨了一些时日。
因为一直到目前为止,这几个木匠都搞不清这样的木屋是做什么用的,住人的话四面漏风,里面又布满木架,显得有些拥挤,虽然整体面积很大,不过瞧着更像是拉长的牛棚。
当然,没人会怀疑马钧的设计图纸,因为谁都知道,这些设计的发起者就是村里的程医师。
程野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其他知识也十分渊博,总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闻所未闻的东西,这在村里已不是稀罕事。
至于所需的陶制方盆,对于曾经烧窑闻名的村子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后山的陶窑已经重新开启,村里的老师傅对于这种除了面积大外毫无要求的扁平盆子并不觉得有多难。
不过此时正是秋收时节,村民们正忙着收获地里的粟米,所以硝田的整体进度很慢,当然,程野也不急于这一时,硝土只是未来计划的重要部分,却不是当前的必做之事。
等忙完了秋收,一旦入冬,村民们基本上就清闲了,那个时候才是瓦窑村大生产的好时节。
现在只是将基本框架先定好,一步步的来,一冬天的时间,足够忙活了。
两个木匠将房梁上的一个定滑轮固定好,如今的瓦窑村,许多木匠已经能熟练的使用各种滑轮组。
眼前的滑轮不光是便是搭建木架,也是为了日后上料方便。
“你说这么大的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看着可不想住人的样子。”其中一个木匠问道。
“听马钧老弟说是裝粪的。”另一个木匠答道。
“装粪?”先说话的木匠显然不信,这木屋虽然简陋,却也是辛辛苦苦盖起来的,便是养牲口还说得过去,哪有装粪的道理,想想就好笑,还没听过粪便也要住房子的。
“不可能,好好的屋子怎么可能用来装粪?”
其实不光是他,便是说话的这人自己也不大相信,不过他确实是听马钧说的,所以也就将信将疑的,毕竟刚搭建公厕的时候,他也是怀疑的。
“你看这些架子”他指了指手上的图纸,又指了指已经打好榫眼的木柱,“这些架子据说就是用来支撑盛放屎尿的盆子的,后山的陶窑不是在烧东西么,好像就是这里用的盆子。”
这么一说,那个木匠有些信了,再想想隔壁不远处正在挖的化粪池,这些事情便更加真实了。
工业制硝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总的来说,就是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被净水细菌分解,形成腐殖质,其中蛋白质被分解成氨。
之后空气中的几种硝化细菌共同作用,最终将氨转变为硝酸盐,这便是自然界形成的硝土。茅厕、猪圈等长期接触粪便的墙壁上,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白色结晶,不过对于工业大生产,这样的量实在杯水车薪。
由此可见,大量培养硝化细菌是大规模生产硝土的关键。
硝化细菌是好氧细菌,同时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存活,这是大量培养硝化细菌的首要条件。
程野计划在陶制托盘中盛放一些松软的砂土,同时为了防止水分过酸引起细菌死亡,又加入少量石灰,木屋通风的环境可以解决硝化细菌的供氧问题,当然,他还会安排人定期供水,保证托盘内的湿度。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要格外注意,一来就是硝化细菌很容易被紫外线杀死,所以不能直接日晒,这也是所有托盘架在木屋内的原因。
另一件事便是温度的控制,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抑制硝化细菌的繁殖,对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保证恒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冬日,硝化细菌基本无法存活,这样势必对日后的工业化制硝带来不小的损失。
所以程野决定在木屋外加盖一层火墙,用于保证冬日时室内的温度,不过就目前的进度,这个冬季是用不上了。
将腐烂后的人畜粪便或臭鱼烂虾等稀释后倒入立体排列的陶制托盘,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不出一个月的时间,托盘底部便会布满白色的硝土,这时候将托盘取出刮硝,之后再将托盘放回去,如此往复,便能得到大量硝土。
程野知道,这套流程在初始阶段肯定存在许多问题,不过万事都在于摸索,等到彻底完善这套流程,他相信瓦窑村的制硝将彻底进入工业时代。
硝田的不远处,正在挖建一个大池子,之后会用黏土和砖石将底部铺平,顶上也会加盖,这里是瓦窑村的化粪池,主要供应硝田的原料。
同时,正在建设的堆肥实验基地也坐落在附近。
这个以人畜粪便为核心的联合项目将是瓦窑村工业园区的首次工业化尝试,若是能成功,将对瓦窑日后的发展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至于为什么在下风口,想想也就明白了。
第122章 第一批物资()
程野从尚未完成的硝田区走出来,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虽然进度有些慢,不过这个冬日就能完工了,想想明年开年后便能生产源源不断的硝土,很多事情终于能够提上日程。
马钧跟在程野身旁,两人正在商议着什么,程野虽然是这个工程的总发起人,马钧却是项目的真正实施者,对于项目的细节最是清楚。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