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扫明 >

第150节

扫明-第150节

小说: 扫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两处的知县早就察觉到这些流寇的不臣之心,但他们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官,说出去的话甚至连五省总督熊文灿府中都到不了。

    就算是能到当今的内阁辅臣、兵部尚书杨嗣昌杨阁老手中,怕也会被瞒住不报。

    这位杨阁老深得圣眷,独得恩宠,但凡对自己不利的奏报都会压住不报。

    就连五省总督熊文灿,三省总督孙传庭等人的塘报他都敢压,小小地方县令的奏疏会遭遇何等命运,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官军大部继续往各处回防,而这场流寇复起很快便在“上不知,下不报”的情况下迅速恶化。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官军还是有些机会,距谷城最近的是左良玉营,这个号称兵将数十万的朝廷官军再一次让人失望透顶。

    左营再次被张献忠和革左五营打的大败不堪,马步争相逃命,损兵折将溃败不止,号称平贼将军的左良玉什么更是都不顾的狼狈逃亡山西。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横跨数省的流寇各部遥相呼应,刚刚“太平”了一年都不到的中原,转眼之间就又是烽火遍地的景象。

    流寇蜂拥而起,每每经过一地便是造成官军大量的溃散,无数的百姓再次无家可归,或是被流寇席卷,或是往各处流亡。

    相比上几次,这一次流寇准备充足,起事的时候官军往往都是已经被遣散各处,没有大部官军的制止更像是末日将近的景象。

    官军还没有阻止有效的反击,而这些流寇却已经是滚雪球一般的越滚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这次的流寇复起,更像是给衰亡中的大明最后重重一击,历史上也正是今年之后,明军对流寇便彻底转为劣势。

    从最初的互有胜败,到一昧溃败。

    这种席卷全国的流寇事件,山东自然不能幸免。

第二百七十六章:历城军议() 
抚在八月末的时候,济南府这边正如火如荼的搭建田庄和招兵,山东巡抚颜继祖忽然火急火燎的找到王争,说的正是流寇复起这件事。

    东昌府邱县,隶属山东境内,位置在山东省最西侧,文册记载邱县驻官兵三百,把总一员,但这却是几年前的老旧版本。

    如今的邱县,实际官兵只剩下几十个。

    八月中旬的时候,几千名打着属于革左五营首领革里眼大旗的流寇忽然来到城下,没有任何征兆,这些流寇挥着刀枪聚众攻城。

    邱县县令的处置还算得当,一方面趁着流寇还未合围的时候将急报快马呈往抚台衙门求援,另一方面发布告示组织城内义勇守城。

    但尴尬的是,明军在百姓的眼里甚至还不如流寇。

    相比闯营、张献忠、罗汝才与其余的流寇,革左五营真正被百姓冠以“义军”之名,革左五营由老回回、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乱世王五营组成,这五个首领皆有“仁义”之名。

    他们来攻打,城内饱受欺压的百姓高兴还来不及,所以无论这县令怎么号召,甚至是生拉硬拽,肯帮助三百官兵守城的人都没有几个。

    邱县城不算是太过残破,面对几千个没有重型攻城器械的流寇也不会太过难守,但在内部百姓的帮助之下,一天不到就被迅速攻破。

    如此迅速的陷落速度,使得东昌府内外皆是震动大惊。

    翁州府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危机,接连往抚台衙门告急,也说是革左五营打来,仅仅几千个流寇便造成山东境内一次不小的灾难是,说来倒是有些可笑。

    大名鼎鼎的革左五营,威名赫赫的革里眼贺一龙,这些名号无论东昌府的大小官员还是巡抚颜继祖都曾听说过,这才是火急火燎的来找王争商议。

    当时还在深夜,王争在外面走了一天,正在比原先宽敞数倍的总镇府中闭目养神,玉儿静静的在后捏肩捶背,忽然听外面的兵士报告说抚台颜大人来访。

    看着玉儿退到内房,王争起身思虑起来。

    颜继祖不顾体面和名声的深夜来找自己这个武夫,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当下王争强自打起精神将颜继祖迎了进来,颜继祖脸色黑得可怕,进来后坐都来不及,连声说是出了大事,将几份塘报交到王争手上。

    果不其然,王争盯着这几份塘报,面色同样沉了下去。

    眼下自己是山东总兵,东昌府的邱县虽然有些远,但在名义上总归是自己统辖,就这么被革里眼给攻破了,上下都不好交代。

    山东内部的人知道登州营还没来得及插手邱县这么远,邱县的陷落与登州营扯不上关系,但其他地方并不知道这个情况,消息散布出去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邱县的事怕还只是个开端,要是革里眼聚众攻打东昌府城,那自己这个总兵干了没多久怕就要被愤怒的崇祯皇帝撤职。

    当然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连带着监军刘允中和巡抚颜继祖一样跑不了王争也明白颜继祖如此焦急的原因。

    沉吟了半晌,王争平静了下心神,还是起身微笑着把颜继祖送回府宅,说这件事他已经放在心上,交给登州营来处理便是。

    颜继祖尽管有些不明不白,但见到王争依旧自信的笑容后,还是恍然点点头回了府宅。

    此刻他也是反应过来,这怎么说也是在王争的私宅,深夜自己闯进来已经有失礼节,况且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回去再想想法子就是。

    第二天的清晨,颜继祖顶着个黑眼圈在府宅内急的跳脚,依旧没想出什么法子,却忽然听见府外大道上急促的经过一阵马蹄声。

    家仆立马一阵小跑着出去看了看,没多久便是喜形于色的回来,说是登州营的马兵已经奔出历城,看样子要有动作了,颜继祖听到后这才是点头放下心来。

    这天,山东总兵王争的军令往登、莱、青、济南四府飞速发下,召集千总以上的各地正兵统领赴历城总镇府商议军机要事。

    登州营终于开始动作,军民奔走相告,有担忧有兴奋,不少评书人唾沫横飞的在酒馆、茶驿中说道:

    王总镇召集登州营好汉历城军议,一场同革左五营的大战在所难免。

    。。。。。。

    三日后,历城的总镇府大堂上,聚齐着几十名顶盔贯甲的登州营将官。

    其实能在大堂上的这几十位起码都已经是守备级别,更多的还是不少堂内站不下,被挤到外面空地上的千总。

    无一例外,堂内站着的将官们听到这件事后都是群情激奋,叫叫嚷嚷的要领兵出战,剿灭了那什么革左五营。

    按王争的想法,革左五营与自己素无交集,不管这批流寇的名声是好是坏,既然来到山东地界,干的就没什么好事,登州营不能放他们从容的离去。

    怎么说眼下的山东名义上也是登州营的地盘,哪能是流寇闲来无事抢一把的去处?

    由于实在对这件事太过担忧,颜继祖和刘允中好说歹说也要来一同参加,说是想亲眼见一见登州营好汉的真容。

    此刻颜继祖站在和王争相同的位置,看着台子下跃跃欲试的几百名军将,忽然感觉所谓的革左五营并没有那么令人担心。

    以往颜继祖也参加过不少总镇的军将议事,一旦谈到出兵,各地的武将往往都是避之不及,巧立名目。

    有说爹娘死了要披麻戴孝装可怜的,也有说刚娶了房媳妇还没来得及生儿子,是家里独苗的,甚至有人说自己肚子疼不能领兵打仗。

    反正这些武夫歪七劣八的什么可笑的由头都能给你弄出来,目的却还是一个,都不想带兵出去抵御贼寇,因为都觉得是送死。

    但这天看了登州营的军将们,颜继祖和刘允中觉得这好像不是在一同个世界。

    以往总是纳闷登州营为了总能屡获大捷,取得各种不可能的胜利,这回两人忽然想明白了。

    自打成立之日起,登州营往往有一些一文不值的军将忽然在某场战役中斩获大功,一飞冲天。

    上行下效,身为总镇的王争每战当先,下面的将军们自然士气大振,奋勇杀敌,还有登州营的军功制度,他们也是有所耳闻。

    颜继祖毫不怀疑,眼下这几百号虎背熊腰的军将可能来自天南海北,其中会有流亡的难民、种地的农户、破产的大户子弟,也可能会有投笔从戎的文人士子。。。

    这些人在战场上用拼命三郎的劲头获得一笔笔军功,几乎每场战役后,都有无数的草根军将崛起,汇聚在自己身边这个人,也就是山东总兵王争的麾下。

    试问,这样一支军队,如何会战不胜区区流寇?

第二百七十七章:革里眼进逼临清() 


第二百七十八章:临清武卒死不退() 
面这就已经相当于在面对面,两方几乎就只隔了城门和城墙。

    城上的临清兵起码比起邱县那些废物兵痞来说还是强出不少,这个时候都还在城上严阵以待,的确是有些少见。

    这位朝廷任命的守备已经想的很明白,这种时候傻子才会出城,尽管没有打胜的希望,但现在山东却也不是原来的山东。

    若还是刘泽清当总兵,毫无疑问,刘部听到这消息只会撒腿便跑,更别提来援救,但眼下的总兵官已经是王争,刘泽清早死了。

    王争这个名字在山东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尽管这位守备了解并不多,但却依然能十分肯定的说,登州营一定会来援救,很明显依城固守才是最为稳妥的上策。

    若是能成功坚持到登州营来援,也能算是一个功劳。

    听说登州营在重新摊派军将分守各地,这位守备心里不免有些火热,若是能凭借守城的功劳进入登州营,从各个方面来讲,都要比跟着腐烂到根子上的朝廷好很多。

    不过这只是守备的一厢情愿,刚刚缓过神来的知州大人又传来命令,要他率官军出城与贼军决战,一举而歼之,决不能放任贼寇嚣张。

    要是普通的兵丁听到怕是会笑掉大牙,也不知道是谁刚才吓的差点连衙门都堵上。

    守备听了这个话,当场脸就拉了下去,他没说什么,但身边的家丁中却有人暗自嘀咕,这位知州怕不是个傻子。

    临清知州虽然注重名节,但却并不是个清官,城外除了那些大户的土地,还有大片的财产属于在他名下。

    两方都不能容忍自家权益受到损害,早把流寇围城这档子事忘到一边,火热的开始讨论要与贼寇决战。

    眼下,临清的知州大人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催,一定要让这些武夫出城与流寇开打,自家的土地和财产不能被夺去。

    守备权当没看见,但没过多久,城内的一些大户们带着知州的文书命令又来了,牛气哄哄的说是让他必须出兵。

    文贵武贱,尽管知州的品级比守备要低,但守备却不得不听他的指挥,平日城内外大事几乎也都是知州说了算,到最后居然只剩下出城送死这一个办法。

    刚刚鼓足些胆气的临清兵们顿时都是义愤填膺,有人说干脆投靠革左五营算了,将那知州老儿从府宅里揪出来砍头。

    尽管心中有所不满,但这位守备心里却仍是对流寇看不起,跟着登州营这样的天下强军才是男儿所向,那些流寇到处劫掠算得上什么?

    守备义正言辞的否决了兵士们的话,但也没有勉强,说不想出城的可以留下刀枪回家,他是一定要带着家丁与流寇死战。

    临清兵尽管比寻常的官兵强了不少,但却依然没有什么东西能留下他们,想让他们跟随这位守备死战,仅仅靠着一腔热血是办不到的。

    所以守备话音刚落,人数就少了三成。,到最后陆陆续续的走了接近一半,许多人觉得,就算面子上过不去,但也好过去打这场明知必死的战斗。

    外面的流寇们虽然叫嚷不已,但却并没有任何重型的器械可以用来攻城,正是进退两难的时候,却忽然看见临清的城门大开。

    临清兵乱哄哄的跑出来列队,在家丁的压阵下堪堪稳住阵型,看样子居然是要和流寇打一场正面对正面的决战。

    临清兵看着对面流寇的人数心里就在突突,尽管都知道这次出来凶多吉少,也都打着不想再苟活的心思,但依旧是止不住的颤身,这也是人的自然反应。

    流寇们没有立即冲锋,反倒是在老营的带领下放慢脚步渐渐逼近,这其实比直接冲更让人觉得压抑,临清兵的脸上都是愈发凝重起来。

    “砰、咣!”

    流寇还没走到,拿着火器的临清兵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发铳,在这种时候放出个响声来总归是能让自己好受些。

    不过这却闹出了笑话,年久失修且粗制滥造的火器真正打出去的只有一个,剩下几个都是炸膛伤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