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房车回大唐-第3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入将至少翻两倍,养活这群人,真的不费吹灰之力。”
一听说国库收入翻两倍,群臣再次震惊,李世民和李治则听得双眼放光,好啊,国库至少翻两倍,这是什么概念!
只听李浩又不紧不慢道:“目前农税暂定减少一半,然而自从贞观水稻出现后,大唐粮食产量已经呈倍翻升,即便农税减少一半,每年农税收入依旧不减反增,所以,国库收入翻两倍真的是很保守很保守的估计了。”
众臣闻言气得牙痒痒,他们知道,他们这次又要输给李浩了,李浩太能辩了,而且他提出的税制改革计划太过完美,根本无懈可击,最重要的是,税制改革,确实能富国富民,美中不足的是,要从他们身上割肉。
群臣也知道辩不过李浩了,索性全都暗暗安慰自己,反正就算缴商税也有李浩冲在最前头,天塌下来先砸到李浩,他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然而长孙无忌不服气,他沉默了这么久,一直在思索应对方法,可完全找不到,毕竟李浩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为了私利,反而是损失私利,利国利民,确实是一项治国良策。
于是长孙无忌出列道:“陛下,老臣有个提议。”
李世民见状微讶,摊手道:“辅机请讲。”
“遵旨。”长孙无忌缓缓道,“国策更改,牵扯重大,老臣提议,先在关中之地试行,以观其绩,以一年为期。”
李世民闻言频频点头,觉得长孙无忌这个提议倒算是老成持重,便问向李浩:“诗狂,你以为呢?”
李浩扭头看向长孙无忌,发现长孙无忌也在看向自己,二人目光交碰,似有火花迸射,李浩知道,长孙无忌根本不是什么老成持重,这只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而已,但长孙无忌的提议也没有任何问题,看李世民的样子似乎也十分赞同,他又怎能反对,便拱手道:“回陛下,长孙大人的提议颇为稳妥,便以一年为期,在关内道先试行新税制。”
既然群臣都选择了妥协,自然没有了反对的声音,李世民随即下旨,先在关中之地试着推行新税制一年,具体新的税制内容,由户部制定,然后送与他观阅审核,再经门下省审核之后,便可推行。
商议完税制,早朝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时辰了,众臣以为差不多也该结束了,感觉没什么大事要商议了。
谁知李世民忽然满面威仪道:“吐蕃侵我大唐疆土,涂炭我大唐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接下来,朕想与众卿议一议兵事!”
众臣闻言皆都一惊,虽然他们知道李世民肯定要找吐蕃报仇,但却没想到李世民性子这个急,李世民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出列行礼道:“陛下,臣以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我大唐刚遭涂炭,国力大损,不宜妄动刀兵,还望陛下三思。”
“望陛下三思!”诸臣纷纷齐声高呼,意见一致。
李世民没有太大的表情变化,转头看向李浩,问道:“诗狂,打仗你是行家,你有何意见?”
众臣闻言再次一惊,均都担忧地望向李浩,于公于私,他们都不希望立刻攻打吐蕃,毕竟经过吐蕃这一顿洗劫之后,大唐确实元气大伤,虽说吐蕃也是如此,但如果此刻跟吐蕃拼个两败俱伤,只怕北方的薛延陀和西突厥又要蠢蠢欲动了,况且,他们真的不希望李浩再立大功了,那样李浩会完全把他们踩在脚底下的。
李浩似乎在沉吟,众臣的心都拎起来了,李浩的意见很重要,因为他现在很火,一句话能左右李世民的决定,而且在打仗方面,真的没人能跟李浩扳手腕。
李浩装模作样地沉吟了片刻,缓缓拱手道:“陛下,臣也以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群臣闻言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这家伙,吓得我们小心肝扑通扑通的。
李世民很配合地皱眉问:“那你告诉朕,要等多久,不会当真要朕等十年吧?”
“自然不需要那么久。”李浩道,“陛下,臣虽然认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臣也认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从现在就开始部署,为攻打吐蕃做准备。”
众臣闻言尽都惊讶,不知道李浩又要搞什么鬼,什么叫为攻打吐蕃做准备,他们又纷纷望向李浩,把心给拎了起来。
李世民不愧是影帝级的,虽然这些话他早就问过李浩,李浩也给他解答过,现在他再次问出来,依旧像第一次问一样,满面都是疑惑:“哦?该如何准备?”
李浩忽然拱手,肃然道:“攻打吐谷浑,在吐谷浑建立军事基地!”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李浩果然是李浩,最终还是让他们失望了,还是要出兵打仗!
褚遂良刚想出列反对,李世民抬手就止住他,然后问向李浩,道:“你给朕解释一下,为何要攻打吐谷浑?”
468章:薛仁贵为帅()
“是。”李浩微微颔首,解释道,“各位皆知,我若论国力,兵力,我大唐皆胜于吐蕃,可为何吐蕃数次侵犯大唐,而我们却从未反击吐蕃呢?”
众臣没有说话,有人心中大致知道原因,但他们就是不想搭理李浩,薛仁贵倒是很配合地说道:“据我所知,吐蕃地处高原地带,空气稀薄,除非是在那里生活惯了的人,否则其他地方的人去到高原,会因为空气稀薄而出现高原症状,出现高原症状后,浑身无力,根本无法打仗。”
“没错,薛将军还是很有见识的。”李浩笑着称赞薛仁贵一句,其实这些都是他告诉薛仁贵的。
李浩接着说道:“诚如薛将军所言,高原地带,不适合我们唐军作战,是我们唐军的禁区,贸然去攻打吐蕃,无异于送死。”
李世民也不能让李浩一个人唱独角戏,他很适时地问道:“这跟攻打吐谷浑有何关系?”
李浩闻言微笑道:“陛下,吐谷浑也有高原区,而且,吐谷浑有大片的天然牧马场,我们只需占据了吐谷浑,在吐谷浑的高原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便可在吐谷浑的高原区练兵,让我们大唐的将士习惯高原气候,要不了两三年,我们便可以吐谷浑为跳板,攻打吐蕃。”
“原来如此。”李世民装模作样地点头,偷偷用目光偷瞄群臣,看他们什么反应。
只见群臣纷纷皱眉,互相在交换眼神,眼神交流法可不只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专属啊。
这时,褚遂良大步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我大唐乃礼仪之邦,怎可发不义之师,况且,陛下早已将弘化公主许配给吐谷浑王诺葛钵,现在怎可自相矛盾。”
李浩闻言转头望向褚遂良,冷冷道:“褚大人,你似乎忘记了,当年在西域,我李浩大破七国之军,其中就有吐谷浑。”
褚遂良道:“此事吐谷浑王早已向我大唐请罪,你又何必旧事重提?”
李浩闻言挑眉嘿嘿冷笑道:“那褚大人,我现在敲断你两条腿,然后向你请罪,你就不再计较呗?”
“你……”褚遂良闻言瞪眼怒叫,随即转身面朝李世民,行礼愤然道,“陛下,琼南王当殿胡言乱语,简直如同市井无赖,有辱太极殿神圣之地!臣奏请陛下将其驱逐出殿!”
李世民刚想说话,李浩也朝李世民行礼,高声道:“陛下,臣的话虽然粗鄙,但却很有道理,臣奏请陛下,责令褚遂良回答臣的话,臣若是打断他双腿,然后道歉请罪,他是否不会跟臣计较!”
群臣都惊呆了,李浩真是肆无忌惮啊,当太极殿是什么地方,提出这么荒唐的问题,这问题让褚遂良怎么答嘛。
李世民现在也是脑壳儿青痛,李浩这家伙,正是能刁难人,他只能打圆场,摆手温言道:“好啦,你们两个莫要争执了,我大唐对吐谷浑有恩,吐谷浑却对我大唐不敬,这不是请罪就能解决的,其实李浩大破七国之军之后,朕就有过平灭吐谷浑的心思,只不过朕念及弘化公主嫁至吐谷浑,诺葛钵怎么也算是朕的女婿,这才放了吐谷浑一马,如今,想要灭吐蕃,必须先灭吐谷浑,不然我大唐将立于不胜之地。”
群臣闻言心头一沉,李世民这是下定决心要对吐谷浑用兵了,不过李世民说的也对,不打下吐谷浑,他们就不能对付吐蕃,以前大唐跟吐蕃相安无事,大家还可以做邻居,现在大家都撕破脸了,那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状态,必须是你死我亡,攻打吐谷浑,似乎是势在必行了。
李世民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缓缓问:“此次对吐谷浑用兵,派谁为帅,各位可有良将举荐?”
长孙无忌转眼瞧了瞧武将行列,妈卖批,他发现朝中重要的武将现在基本都跟李浩关系匪浅,牛进达和执失思力就不用说了,就连苏定方和李绩,现在也明显偏向李浩,他原本还想推荐苏定方和李绩呢,现在想想,还是算了,接着,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推荐刑部尚书张亮为行军大总管,出征吐谷浑。”
“噗!”李浩闻言直接忍不住,噗地一声笑出来。
他这一笑,一旁的张亮顿时脸上挂不住了,皱眉出列问:“琼南王,你如此讥笑于张某,是何意思?”
“没有。”李浩仰头看房梁,不承认。
张亮见他抵赖,也没办法,李世民却从李浩的反应中看出来,李浩似乎很不看好张亮,其实他对张亮的才能也有所怀疑,在征讨高句丽一战中,张亮的表现是真的有点糟糕,于是他便问李浩:“诗狂,辅机举荐张亮,你可有意见?”
李浩一本正经道:“陛下,臣想问长孙大人,为何举荐张亮?”
长孙无忌闻言一愣,皱眉想了想,忽然有点后悔,虽然张亮的画像已经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说实话,他觉得张亮应该是里面最无能的一个,完全就是靠资历混上去的,但话已出口,他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张亮为政清明,抑豪强,抚贫弱,乃贤良也,且陛下亲征高句丽时,曾任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虽不是战功卓绝,却也算是有领军经验,灭一个小小吐谷浑,不在话下。”
李浩默默听他说完,笑着问:“就这些么?”
长孙无忌对李浩的态度很不满意,皱眉冷声问:“你还要怎样?”
李浩淡然一笑,挑眉道:“陛下亲征高句丽的时候,我虽然在琼南,但回来之后,我也曾找英国公问过此战详细经过,你应该知道,不知我吹牛,我打仗很厉害,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陛下未能攻克高句丽,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应该负很大的责任。”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就连李世民都不禁皱眉,他其实对自己未能攻克高句丽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败给了辽东恶劣的天气,没想到李浩现在居然说张亮要为此事负责,赶忙问道:“诗狂此话怎讲?”
李浩缓缓道:“陛下,张亮在征高句丽的时候,任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掌管五百军船,四万三千水军,臣请问陛下,当时委派给张亮的任务,是什么?”
李世民缓缓道:“自然是让他从海路进发,出其不意,第一时间攻下平壤,为我陆路大军打通要道。”
李浩道:“这就是了,陛下,您知道这次禄东赞为何能一举打到长安城吗?除了禄东赞用兵奇妙之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禄东赞深知兵贵神速,当长安得到战事奏报的时候,禄东赞已经带兵入关中了。张亮身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在攻下卑沙城后,并未按照陛下的吩咐第一时间攻下平壤城,严重延误了战机,使得高句丽大军有了足够的反应时间,致使陛下东征战事一拖再拖,陛下难道就从未想过,我大唐兵锋如此之盛,发十五万大军,而且陛下御驾亲征,士气高涨,征讨一个小小的高句丽,为何竟耗时如此之久?一直拖到入冬尚未攻克?”
经李浩这一说,李世民顿时双眼发亮,是啊,当时他听说张亮并未能第一时间攻克平壤之后,颇为恼怒,但他没怪罪张亮,因为对于东征高句丽之事,张亮一直劝他,而且张亮是文官来的,他让张亮担任行军大总管,张亮不谙兵事,怪他自己用人不明。
这时,李浩又道:“臣还听说,张亮率军屯兵于建安城下时,张亮麾下士兵军纪散漫,多出去打柴找吃食,营垒未固,忽有高句丽大队人马杀到,军中士兵张皇失措。面对如此情形,身为一军主帅的张亮竟吓得手足无措,呆坐于胡床之上,口不能言,连逃跑都忘记了。而张亮手下的将士见到这情形,反误以为他临危不惧,胆气冲天,都稳下心神挺身斗敌,其副将又及时赶到,鸣鼓奋击,竟大破敌军。”
说到这里,李浩转头望向张亮,笑嘻嘻地问:“张大人,